成观法师人物简介

作者&投稿:包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观法师
台北市人,1947年生,1988年于纽约庄严寺依天台宗第45代传人上显下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于台湾基隆海会寺受三坛大戒。
中文名:成观法师
出生地:台湾省台北市人
出生日期:1947
职业:_卢出版社发行人
毕业院校: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信仰:佛教
代表作品:《楞伽经义贯》《楞严经义贯》
人物经历
【生平与学历】
1947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197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1977考取五所研究所(台大、师大、辅仁大、淡江大、文化大),后入台大外文研究所攻读
1979申请到美国三大学之奖学金,后入德州TCU英研所为全额奖学金研究员(Fellowship)
1980参加校际英诗创作比赛,获得第二名(得奖作品“暴风雨夜”,系300多行英文长诗)
1982于TCU修完学分,写完论文,提出未果,寻闭关而放弃
【佛学屡历】
美国德州闭关三年、俄亥俄州闭关半年
汉传东密(印度·中国·日本)三国传灯·高野山真言宗第53世传法灌顶阿_梨(1996-)
高原法系·贤首宗(华严宗)兼慈恩宗(唯识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2010-)
楞严座主
法华译主(英文版)
华严译主(英文版)
【现任】
台北大_卢寺住持
美国密西根遍照寺住持
_卢出版社发行人
【经历】
(台北石牌)美国海军医院器材保养组夜班班长(1969-72)
国防部光华电台新闻官、编译小组组长(1974-76)
屏东大同国中、台北光仁中学、中山女高英文教师(1976-78)
休士顿「华商报」专栏作家兼驻达拉斯特派员(1980-82)
中国青年写作协会会员(1966-68)
师大「英语系学会」监事(Supervisor)、「读书会」主持人、英语系足球队队员;英文小说创作比赛第二名、英诗朗诵比赛第二名(1968-72)
师大附中「文园社」社长、附中足球校队、附中合唱团员、附中口琴班团员、附中英语会话班班长
大_卢寺
台北大_卢寺系由释成观法师于1991年六月创办,当时名为“大_卢弘法”,院址设在北投温泉路,并向中国佛教会登记为团体会员。同年十月,即由北投迁至台北市文山区(景美)现址迄今。其后于1995年本寺于第一次内部整修后,即改名为“大_卢寺”。
本寺所修之法门,以禅密为主体,而兼容他宗。所修密宗者,则系真言宗,即俗称之“东密。成观法师于1990年前后,于美、台各地参学藏密、唐密、东密,并于1991年开始,至日本真言宗的总本山、高野山(弘法大师所创之真言宗总本山),修学真言宗密法。六年之间辛勤往返,终于完成学业,于1996年8月8日入坛受金胎两部大法传法灌顶,得阿_黎位,是为三国传灯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_梨。
又,由于台北县树林福慧寺上钦下因老和尚高足体会法师之引介,成观法师于2010年4月24日蒙钦因长老传授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自此,成观法师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贤首宗及慈恩宗(亦即华严宗及唯识宗)的传承,责任重大。
本寺之例行法会为每月两次,通常在第二及第四星期日下午2:00~5:00。法会内容为“楞严法会”,诵楞严咒、静坐、讲经,信众并可燃“佛顶光明灯”供佛。除此之外,逢佛菩萨圣诞,亦举办普佛法会,以资庆祝;且亦有不定期之“密一”或“密三”等真言法会,传授真言密法。
大毗卢寺之佛殿,楼下(一楼)“弥勒殿”供弥勒菩萨及宾头卢尊者牌位。三楼“毗卢殿”供本师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韦陀伽蓝。四楼“真言殿”供金胎二界大日如来、准提菩萨、除秽金刚、爱染明王
法师之著作极多,其中以《楞伽经义贯》及06年出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最为人所称赞!是21世纪难得一见之巨作。
自2007年,高雄文殊讲堂上慧下律大法师开讲楞严经,其中就选用了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因为其白话文的方式更适合现代人,但又不会因为过度白话失去原来的味道,慧律法师对这本义贯赞赏有加,有心之士可以去搜索阅读。
相关经院
新逍遥园译经院
本寺(大_卢寺)自1991年在现址创立以来,道场虽然不大,但运转基本正常,而且颇具廛市中闹中取静之优点。2013年以来,由于在大法会时在家弟子人数有所增加,因此相当拥挤,再加上出家弟子已增至四位,寮房亦显不够。因此开始积极找地。于2013年前找到杨梅镇的一块约一千坪地皮,但后来发现不太理想,最终找到目前这块杨梅市场地。
由于本人(成观法师)主要从事注经、译经法务,因此在觅地建寺之际,某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将此新道场命名为“新逍遥园译经院”。“逍遥园”系中国古代姚秦时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西元四世纪顷)译经的地方,当时的皇帝将此道场赐给他作译场,他将此译场命名为“逍遥园”,而在此译出了许多千古不朽,为人传诵的佛典,其译笔优雅顺畅,几无翻译的斧痕,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有经文本来就是中文之感,其中最为著名的如:《金刚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由于仰慕罗什大师德业,再加上他本人亦以译经为主业,故望于译经事业能效法前人,广利异国众生。是以取其译场之名,命名此道场为“新逍遥园”。
从事译经事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报恩:报佛菩萨恩。这与他从事注经的工作一样,也是为了报恩。因为他自初发心学佛起,即迭蒙佛菩萨护念加持,于佛法中之修行,有甚多重大体会,频有所悟,深受大益,难以言宣。故发愿以己所受佛法利益,分与一切众生共享。于国人方面,则以汉文白话(或迹近白话)注解深奥的佛经,加上少许自己修行实际的经验,以飨大众,俾令于此末法混乱、邪说横行之际,使人于佛甚深微妙法起正信、正解、正修行,速入菩提。而于外国人,他则发愿将大乘八大宗的主要经典译为英文,令全世界各地之有情,皆能均沾如来甘露,断恶修善,明心见性。当今之世,英文已成为世界语言,再加上网路之兴盛,若佛典皆得译为英文,则佛法之全球化指日可待。再者,本人又想,当初若没有许许多多的西域古德,发心到中国来译经弘法,及许多中国大德高僧,冒着生命危险到印度求法,然后回国将佛典译成中文,则我们今天怎会有佛法?佛法何以能于中国如此昌盛、发扬光大?同样,当今西洋虽然已有很多人在学佛、讲佛法,但佛典翻成英文或其他外文的,实在很少,若有,则其质量往往不高(其中很多,遣词造句颇为粗俗,甚至还有很多错译及文法错误──即使是英美人士所译也是一样。又,其中佛法名相,大都只用梵文音译,等于没有翻译,例如“如来”一词,皆是译为Tathagata(多陀伽多耶),如此,洋人如何能懂?且那些翻译者,不论中外,多半是在家人,几乎没有华人的出家僧众。尤其是西洋译者,多半是世俗学者,以世俗学术的眼光及态度来译佛经;更有甚者,其中一部分人,尤其是英国人,是为了了解他们的殖民地(中南半岛诸国),便于他们的殖民帝国统治,而从事翻译,(他们本身不是佛教徒),因此其翻译心态不正,对佛法含有岐视、有时乃至鄙夷之意。由于此种种因缘,他发愿乘时势之利,以所学之长(其专业是英文),贡献于佛法,供养一切众生,翻译佛经为英文。然而古代译师皆有帝王之助,成立译场,(每一译场的工作人员,从译主、笔受、证义、润文、缀文,书写、写经、装潢到护庭、伙食、日常生活供应整理者,至少都有千余人,多至三千多人的经常编制)因此,各大译师都能专心从事大量的翻译,因此历代功德汇集起来,才能成就伟大的汉文“大藏经”。
然而如今,成观法师虽有几个人帮助编排、打字、校对,但今世只凭一人之力,想将卷帙浩瀚的佛典大部分译成英文,实在不太可能。因此他便想到筹建“译经院”,并且将来成立“译经研究所”,培育译经僧才,代代相承,共同来进行佛典的英译事业,把握住能令佛法广布全球的时代契机,接引一切有情,共入无上菩提大道。
再者,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大乘佛法当初从印度传到中国,但身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其佛法却于传入中国之后五百年,约十一世纪顷(约当宋末元初),被回教徒完全毁灭。自那以后,若要学大乘佛法,只能到中国,或到再传的韩、日、越南等国。至于佛典,则大部份的梵文原典,不但印度再也无法找到,连中国也因历代兵火而绝大部分都亡佚。幸亏绝大多数的重要佛经都因为译成汉文,而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我们至今仍可学佛,而且学的是佛所传的正法。同样他也曾想:世间无常,时代变迁犹如沧海桑田,而且不可抗拒(众生共业如是),也许将来有一天,汉文的佛法全部灭尽(这不无可能──事实上,中国近代经历重大变革,若无台湾保存,也许大乘佛法也已灭得差不多了);但如果佛典皆已大部分译成英文,而且保存在世界各地,则佛陀正法的传承,便可长久住世,利乐度脱无量有情。这也是法师发愿英译佛经的缘起之一。
由于这些发心及立意,所以筹建“新逍遥园译经院”及建立“译经研究所”。唯愿一切佛子善信,发心护持或随喜,令此“未曾有”的自利利他之佛法大业,得以速疾成就,功德无量。
拙僧释成观合十敬白2010年12月3日
美国遍照寺
本寺是在一九九三年成观法师于美国创办;原先寺址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一九九四年,迁移至北边邻州密西根州底特律附近之现址。
本寺现址占地五十英亩,原来是一度假营地,景致优美。本寺南面邻接三个相连的湖,湖东有一小河引湖水向北流,贯穿本寺;是故本寺既有湖、又有河、并有无数百尺高橡树等树木,西与州立公园相邻,是故本寺具有原始风味的自然景观。
本寺修行的重点为禅与密,因本寺住持释成观法师,不但具有禅宗(曹洞宗)之传承,且是印、中、日三国传灯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_梨(得法于日本真言宗总本山高野山)。然而,除禅密之外,本寺于如来显密性相各种教法,亦平等摄受修学。
又,由于台北县树林福慧寺上钦下因老和尚高足体会法师之引介,成观法师于2010年4月24日蒙钦因长老传授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自此,成观法师除了真言宗之外,又身兼贤首宗及慈恩宗(亦即华严宗及唯识宗)的传承,责任重大。
主要作品
【著作】
《楞伽经义贯》(大乘精舍,一九九O初版;佛陀教育基金会,一九九四、初版二刷;高雄文殊讲堂,一九九五、第二版)
《禅之甘露》(英汉合刊,毗卢,一九九五第二版,二OO二年、第三修订版)
《心经系列》(毗卢出版社,一九九七初版;一九九八、初版二刷)
《北美开示录一、北美开示录二》(原名北美化痕)(毗卢出版社,二OO一)
《佛性三参》(英文版,毗卢出版社,二OO二)
《入不思议处》(英文版,毗卢,二OO二)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毗卢出版社,二OO二)
《佛教逻辑学--因明入正理论义贯》(毗卢出版社,二OO二)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2007年8月初版)
《观所缘缘论义贯》(2007年8月初版)
《八识规矩颂义贯》(2008年7月初版)
《六离合释法式义贯》(2008年7月初版)
《地藏法门系列》(2009年9月初版)
《华严法门集要》(2010年7月初版)
【英文著作】
佛典英译:
TheSutraofForty-twoChapters佛说四十二章经
TheDiamondPrajna-ParamitaSutraandTheHeartSutra金刚经、心经
TheDharmicTreasureAltar-SutraoftheSixthPatriarch六祖法宝坛经
TheSutraofConsummateEnlightenment圆觉经
TheSutraofTerra-Treasure地藏经
TheLotusSutraofWondrousDharma法华经等等
专题述著:
TheSweetDewsofChan禅之甘露
ThreeContemplationsTowardBuddhaNature佛性三参
TappingtheInconceivable入不思议处等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类别:注解佛经
页数:1220页
撰注者:释成观法师
发行者:大_卢寺(台湾)_遍照寺(美国)
出版者:_卢出版社
承印者:世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2007年第三版,敬印一千册
国际书码:ISBN978-957-9373-24-1,精装
流通方式:非卖品
赠阅处:(台湾)大_卢寺_(美国)遍照寺
本书简介:
「楞伽经义贯」第三版序言
敝人於约二十年前(一九八四~一九八七)在闭关时所注的楞伽经义贯,先後经由大乘精舍(一九九○年、初版)、佛陀教育基金会(一九九三年、初版二刷)、及高雄文殊讲堂(一九九五年、第二版),各印了三千册(至心铭感)。然至今皆已结缘一空,时有欲请阅览者,乃至求一册而不可得。故今再行助印此书。
《楞伽经》,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代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的最主要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於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这些法门,也都是法相宗、唯识学主要研习的对象,尤其是三自性(依他起性、_计所执性、圆成实性)、以及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体、相、用,更是唯识学的本色当行;甚至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以及二种无我(人无我及法无我)亦是相宗参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历来习相宗行者都把它列为与《解深密经》一样的必读经典之一。由於《楞伽经》是一部性相圆融、各宗共尊的圣典,不论在性宗或相宗的根本经典中,都列於首要之位。故知本经对修学大乘佛法来讲,不论性宗或相宗,都极其重要。可惜本经的文字古奥精简,居所有经典之冠,因此十分难读;加以历来注解本很少,尤其是白话注解者更少,所以学者要研读此经,十分辛苦。敝人有感於此,便於昔日闭关後期,发心注出,俾使现代学者皆得易读易解(且我原本之发心为:「不放过经文中任何一个字,令经文每一个字的意义都能明白呈现、令人解了。」)因此无可讳言,注解的过程颇为辛勤。
本书自初版以来,已历十六寒暑,承蒙各界垂爱,衷心感激。如今再次印行第三版,系由大_卢寺发起(也是第一次由本寺发起,重新打字排版,因为之前没有电脑档案),辱蒙十方缁素大德,再次发心赞助、护持,愿你我以此布施无上正法因缘,今生、来世速证无上菩提。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类别:佛经注释
页数:上册1477页下册1237页
撰注者:释成观法师
倡印者:大_卢寺(台湾)_遍照寺(美国)
发行者:_卢出版社
承印者:世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2008年5月二版,敬印一千册
国际书码:ISBN957-9373-21-3,精装本
流通方式:非卖品
赠阅处:(台湾)大_卢寺_(美国)遍照寺
本书简介:
「楞严经义贯」自序
本书为注者继十八年前所注楞伽经义贯之後,在佛法上的又一重要努力。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大经,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重要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於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於圣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於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由於本经有这些稀有的特点,因此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再者,汉传佛寺中,僧众每日早课都必诵楞严咒,而且历代在打禅七之前,传统上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以除魔障。又,以本经中,显密性相上的道理均发挥无遗,故是一部在法门上十分均衡,没有宗派偏倚的圆满法门。因此本经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无上大法宝。也因为本经具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历来注解《楞严经》的著作非常丰富。尽管如此,但令人很遗憾的是:就连在历代大德的注本中,也常「抱怨」诸注本都有许多地方并未交待清楚;甚至有些地方变成犹如解经的「死角」,几乎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历代大德注到这些地方,有时是一笔带过,有时则含混言之,有时就将原经文复述一遍,乃至乾脆略而不提。因此问题总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经之难解,当然跟本经在义理上本来就很深奥有关。不过本经的译文特别古雅且简练,更增加学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本「义贯」作者昔在关中研读本经及历代注本时,发现有此一问题存在,即发心要_清这些问题,俾令大家对这部稀有的宝典,於每一字、每一句、乃至每一行,都能得到较清楚、确定、满意的理解;这也是作者发心志在廓清所有的死角、盲点、与疑惑不清之处,普令「皆解如来真实义」。这是作者的发心,至於此目标究竟达成多少,则有赖各界大德慈悲明鉴指正。
众人皆知,《楞严经》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宝典。尤其我们末法时期,出现种种修法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佛并且也指出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宝典;依此宝典,末法众生方可望於如来正法得正信、正知见、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种种邪魔外道所转、所诳惑、破坏。
佛在经中说,末法将尽、法将灭时,《楞严经》最先灭;因为《楞严经》是众魔的克星,破魔的大法宝,若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恃,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经若灭,魔力即无有能制者,魔事猖獗,众生修行即罕能不堕魔薮者。因此,为佛弟子,应善护正法,勿谤此经,共同宣扬此法门,则自他於菩提道深种善根因缘,速修无上。兹为序。
心经系列
类别:讲解佛经
页数:约262页
撰注者:释成观法师
倡印者:大_卢寺(台湾)_遍照寺(美国)
发行者:公益信托新逍遥园译经院
承印者:东豪印刷事业有限公司
版次:2012年2月第五版,敬印一千册
国际书码:ISBN957-9373-08-6,平装
流通方式:非卖品
赠阅处:(台湾)新逍遥园译经院、大_卢寺_(美国)遍照寺
本书简介:
「心经系列」简介
鄙人今将历年来在美国各地所开示「般若心经」之阐释文字,汇集成册,名之为「心经系列」,此亦为「佛海枢要」之第一集。本集中包括『心经显说』、『心经奥义』、『心经奥义析微』、『心经与禅密修行』四文。
此中「心经显说」一文,大抵为依一般传统所说之义,而解释心经之文字与义理。以其理较为明显易解,且为一般所知,故名之为「心经显说」。
其二、「心经奥义」,此所谓「奥」者,秘奥之义也。是为依於禅门无上法,而开阐心经中之如来密义,以如来密义甚深秘奥,凡俗不能得窥,故名之为「奥义」;又,心经之甚深旨趣,乃在隐现此三乘不共之如来密义。若得知见信解於此密语密意,即於如来一切甚深法藏,速得悟入通达。
其三、「心经奥义析微」,此篇为将「心经奥义」一文所示者,详加剖析。兹篇之作者,盖以有人表示「心经奥义」一文,善则善矣,然文字精简,义理深奥,中下根人无由得窥知解之门,是故再为逐段详为解析,俾令皆解,名之为「奥义析微」。
其四、「心经与禅密修行」,为阐示如何依於心经而习禅、修密。盖心经法门既已为如来无上法,故为禅中之无上禅,可知矣。心经中又为隐现如来密义,其末复归於一密咒,故知心经实亦为如来法身之秘密境界,所谓「密法」是也。是故依於心经而修,则习禅甚佳,修密亦胜,禅密并修尤胜;此为即禅即密,即密即禅,别而不别,不别而别,行者心自精进通达而不取著,悉皆成就,疾趋无上菩提,故有斯篇之作。
愿以此编,与诸同道,速入佛智,同证菩提,令法久住,众生闻者,同出苦轮,证於无上。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类别:注解佛经
页数:约135页
撰注者:释成观法师
倡印者:大_卢寺(台湾)_遍照寺(美国)
发行者:_卢出版社
承印者: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版次:2002年初版第一刷,敬印三千册
国际书码:ISBN957-9373-12-4,平装
流通方式:非卖品
赠阅处:(台湾)大_卢寺_(美国)遍照寺
本书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是印度天亲菩萨(亦即世亲)根据「瑜伽师地论」所造,唐_玄奘三藏法师译。此论为大乘唯识学最精要核心义理之概述。故也是唯识学最根本之作。此中「百法」用来代表一切法,因为所谓「一切法」其数无量;无著菩萨所记弥勒菩萨所说之「瑜伽师地论」中将世出世间一切法略为六百六十法;然此六百六十为数仍太大,迥非一般人所堪受持,故天亲菩萨慈悲,乃自「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中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百法,分为五大类(五位),用以达到提纲挈领之效,令一般人易於受持,是为「五位百法」。故此五位百法即代表世出世间一切法。其五位为:
一、心法──共八种
二、心所有法──共五十一种
三、心不相应行法──共二十四种
四、色法──共十一种
五、无为法──共六种
此论旨在阐明此百法之体、相、用及其相互间之关系,尤其是在阐发此百法对於凡夫在世间生死流转中的体、相、用,及圣贤在断惑证真中所修诸法的体、相、用。故若人欲具体解了凡夫流转生死之由,及诸贤圣断惑证真之本,即可经由正解此五位百法,作为菩萨证入菩提无漏「智明」之「门」,故称为「百法明门论」。又此法乃大乘独具之法,故称「大乘百法明门论」,此为本论之大旨。
而本书「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则系依佛经及古德之论著,用现代语言,来注解本论,故称为「今注」。所参考、引用之经论有:《成唯识论》、《大乘广五蕴论》、《瑜伽师地论》、《俱舍论》、《大智度论》、《解深密经》、《楞伽经》、《法华经》、《大日经》、《华严经》等。


~

成观法师人物简介
答:由于本人(成观法师)主要从事注经、译经法务,因此在觅地建寺之际,某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将此新道场命名为“新逍遥园译经院”。“逍遥园”系中国古代姚秦时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西元四世纪顷)译经的地方,当时的皇帝将此道场赐给他作译场,他将此译场命名为“逍遥园”,而在此译出了许多千古不朽,为人传诵的佛典,...

成观法师的人物简介
答:【生平与学历】1947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972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7考取五所研究所(台大、师大、辅仁大、淡江大、文化大),后入台大外文研究所攻读1979申请到美国三大学之奖学金,后入德州TCU英研所为全额奖学金研究员 (Fellowship)1980参加校际英诗创作比赛,获得第二名(得奖作品“暴风雨夜...

成观法师的介绍
答:成观法师,俗名王洪兵。生于一九七零年九月二十一日,四川省安岳县人氏,母怀胎七月身弱,能言,善问“从何而来?到哪里去?”之类问题。四岁入学,在校成绩优秀,尊师守纪,九岁升入初中。一次放学回家路上,见一黄狗咬住一只白兔不放,本须几秒钟即可将兔擒获,可他竟在狗嘴里把兔救了下来。十岁...

观空法师的介绍
答:他是太虚大师门下的学问僧,也是近代中国佛教中有名的学者。

允观法师祖籍是黄岩人吗?
答:允观法师,1967年出生,浙江天台人,汉族。1983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1988年在云居山真如寺受戒,1990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回天台山工作,振兴佛教教育,培育僧才,弘扬天台教理,任天台山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主持国清寺日常事务,联系广大信教群众,联谊海内外佛教徒。现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副...

观空法师的人物评价
答:观空老法师少年出家,前半生一直努力刻苦学法,後半生则译经教学,一生生活艰困清苦。而他生性恬静,淡泊自守,不事攀缘,不慕虚荣。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立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韬光养晦,不炫才华。

观空法师的人物生平
答:民国十一年(1922年),太虚大师在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请空也法师到武院任教,观空随著空也法师到了武昌,进入佛学院第一届肄业。武昌佛学院的学制,原定为三年毕业,後来太虚大师以学生人数过多(武院第一期,学生最多时超过百人),程度参差不齐,乃把第三年的课程合并入第二年上完,打算提前...

成观法师是佛教中哪一派
答:美国德州闭关三年、俄亥俄州闭关半年 汉传东密(印度·中国·日本)三国传灯·高野山真言宗第53世传法灌顶阿阇梨 高原法系·贤首宗(华严宗)兼慈恩宗(唯识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楞严座主 法华译主 华严译主、成观阿阇梨是当今佛教大德,大善知识。慧律大法师常在讲座中称赞成观法师为大德。并2次选用...

上海龙华寺中观法师几岁了
答:50岁。根据查询上海龙华寺中观法师资料知,上海龙华寺中观法师1972年出生,截止到2022年50岁。中观法师,上海龙华寺监院,俗名王森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厦门大学哲学史专业硕士课程毕业、闽南佛学院本科毕业。

乐山凌云寺的现任方丈
答:人物简介:照观法师,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82年6月在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出家,中国佛学院毕业。历任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当家,峨眉山佛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峨眉山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乐山市政协委员,峨眉山市政协常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