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单位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探讨 关于涉密地质资料使用管理的思考

作者&投稿:藩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程永平 黎晓英 彭龙珠 寇新琴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许昌461000)

摘要 简述了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叙述了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面临社会化服务、信息公开化、信息现代化的挑战,同时分析了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缺乏宣传力度、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工作滞后、制度不统一、标密范围不细化、管理人员素质差及利用服务受诸多因素制约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基层单位;涉密地质档案;管理;探讨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让馆藏地质档案资料积极主动最大化的提供社会服务,是新时期赋予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者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社会化服务也给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为此,基层单位档案资料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开拓创新,为开创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1 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档案资料的保密安全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护档案文件,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命运和前途”[1]。温家宝同志曾在中央档案馆的讲话中指出:“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非常重视档案的保管、保护和保密工作”[2]。这些重要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使命和重大意义。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更应引起基层单位各部门的特别重视。

涉密地质档案资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许多地质档案资料涉及国家、单位甚至个人的机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①国土资源,②测绘,③海洋,④环境保护,⑤核工业工作。

2 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1)社会化服务给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计划经济时期,地质档案资料单纯服务于国家,服务对象单一,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小;而现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地质档案资料不仅服务于国家,还要服务于社会,使得服务对象多元化,随时可能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必须做到慎之又慎、严而又严。

(2)信息公开化对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公开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保证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公开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保、放适度,要依法、及时、科学地定出密级及保管期限,要定好“度”,定好公开范围,要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关系。

(3)信息现代化给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信息现代化使涉密档案资料的存储、整理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涉密载体多样化,使得管理复杂化;涉密地质档案资料以纸介质为主,转向声、光、电磁等现代化载体,使许多信息隐于无形之中,其具有传递快捷、复制方便、可控性减弱等特点,泄密渠道随之增多。因此,加强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3 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党和国家对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重视,国土资源部、国家保密局等部门对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清理、利用服务以及秘密范围的规定下发了:国土资发[2005]215号、[2006]314号、国土资厅发[2007]54号、豫国土资发[2007]68号、[2007]69号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同时研制开发了涉密软件等,这都充分表明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已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单位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宣传力度,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工作滞后。一是许多人认为改革开放了,什么都公开了,没有什么资料涉及机密了,涉密档案意识差。二是片面强调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性,而忽视了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性,从而缺乏涉密管理的警惕性。三是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缺少自上而下的责任管理体系,没有设立监管机构,泄密情况时有发生,涉密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2)管理制度不统一,密级标准不细化,无法对号入座。国家颁布的“保密法及实施办法”、“保密制度”,以及国土资源部、国家保密局、核工业部、测绘局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密级范围、保管期限等等,但大部分都很笼统,只有少量细化部分。基层单位很多档案资料,特别是原始资料、综合研究性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无法对号入座,且缺乏涉密地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标密、保管、检索、统计、汇交和借阅利用的统一规定及制度。

(3)管理人员素质差。一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保密意识淡薄,认为涉密管理工作无足轻重。二是业务素质差,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很好地掌握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上岗,缺乏管理经验,业务素质极差。这些人不愿意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也懒得去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只能做一些拿拿放放的工作,且拿放工作都做不好,自己放的资料自己找不到,更谈不上涉密软件的操作,从而导致涉密管理工作混乱,致使涉密档案资料无法安全保管利用。三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经常更换,许多人对馆藏资料不熟悉,定密范围不清楚,密级标注不严谨,保管期限不明确。

(4)涉密地质档案资料服务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有:①社会因素:一方面地质档案资料一旦标上密级,提供利用就受到限制,且解密和公开要得到许多部门的批准和审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用户身份复杂化,利用状况变得较为特殊,使得涉密地质档案资料在提供利用的过程中稍有疏忽,轻则单位利益受损,重则危及国家安全。②档案资料自身因素:一是许多地质档案资料不单纯涉及地质矿产内容,还包含测绘、海洋、环境保护、核工业工作中产生的重要数据,并涉及许多绝密、机密、秘密事项,要采用特殊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方可提供使用,目前尚有一定的难度,无法顺利提供利用。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办理矿权登记、矿山开采许可证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实的涉密地质档案资料,利用时受到不实资料的误导,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 对策和建议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是为这个发展趋势服务的。基层单位档案管理者应通过对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科学管理和技术处理,把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社会服务的涉密资料解放出来,把终身定密的资料变成有生命的资料,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1)加大宣传力度,将涉密管理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首先,要贯彻执行《档案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档案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成果地质资料涉密项目圈定》等法律、条例、法规深入人心,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人们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各级领导必须重视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积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如果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保密工作出了问题,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对个人、单位、国家都会造成巨大损失,且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2)强化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密级范围,确保标密准确,保证涉密地质档案资料安全使用。基层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密级范围,使各种档案资料顺利对号入座。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对涉密地质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管理。目前,基层单位应做到:①对保管的所有档案资料,对照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涉密项目圈定要求,逐档逐件地进行清理,重新标注密级,并录入数据库,及时填写馆藏地质资料清理登记表。②对汇交的地质资料,利用涉密软件,认真填写汇交地质资料涉密情况登记表,标注出正确的保管期限。③每年年初由专人负责向有涉密资料的单位或个人下发移交清单,一式三份(一份移交人收管、一份存档、一份暂保存随涉密档案上交时一并汇交),由移交人、监交人、档案员签名或盖章,以此确保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④对所有涉密地质档案资料设专人、专柜、专库保管。对所移交的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由专人认真清点核对,按有关规定立卷归档,并认真填写目录,建立总账、明细账、检索卡等。⑤涉密档案资料在借阅过程中,应持本单位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签名并标注借阅范围的“借阅涉密档案资料申请单”,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并严格履行书面登记制度。⑥涉密地质档案资料复印时,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制度,利用后的复印件交回档案室统一销毁。

(3)快速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首先,要采取各种方式对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保管安全。其次,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出详细培训计划。对新来的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派老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档案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并鼓励自学成才,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习重点,探索研究涉密地质档案资料技术处理解密的方法,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高创造能力,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确保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安全使用。

(4)做好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清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化服务。一方面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把该保护的秘密一定保住。同时也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出发,让该交流的信息服务于社会。基层单位保密委员会,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严密组织,严格审查,并建立起涉密地质档案资料长效管理机制,出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

当前,正是加强地质工作、加快地矿事业发展的最有利时期,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员,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围绕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涉密地质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推上一个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维新.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档案管理,2007(6).

[2]黄磊.基层医疗单位病案安全管理探讨.兰台世界,2008(2).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唐姝燕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地质勘查单位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如何做好基层地质勘查单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现状 问题 建议
1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统计年鉴显示,仅 2000—2005 年,我国部署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就达 9541 个,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和原本档案与实物地质资料。为切实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国家及各省相继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馆,并出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 号)等制度,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得到逐步改善。但 2009 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情况表明:目前实物地质资料有保管资金投入的占 41.6%,有永久库房的占 39%,有专人看管的占 58.3%,全部保存的占 27.6%,保存完好的仅占 8.6%。
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如此,纸介质与电子信息的管理同样不容乐观。
承担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单位分布在地调局直属单位、地方地质调查单位、行业地勘单位和大专院校等,而这些地勘单位才是地质调查资料产生和保存的重点单位。
笔者在基层地勘单位长期从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现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建议分述如下。
2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不明,责任主体不清
我国对地质资料实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体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 号),除必须上交国家或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资料外,其余大部分由地勘单位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公益性工作,而随着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的推进,原有的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作为企业,地勘单位能否肩负无条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并承担法律责任,值得探讨。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其《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第16 号令)规定,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要进行汇交;非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要汇交目录。但有关制度并未明确界定哪些是重要的原始地质资料。结果是地勘单位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原始地质资料的保管责任和义务,与我国对地质资料的相关管理制度产生直接矛盾。
2.2 投入不足,保存设施落后
受管理体制的制约,财政预算资金对地勘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投入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地质调查预算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地质工作过程及最终成果的编制,对后期地质资料的长期保管缺乏资金投入。企业化之后的地勘单位,部分以自筹资金的形式改扩建资料保管设施,但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依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简陋的库房设施。随着地质队伍搬迁进城,部分实物地质资料保存设施甚至出现无人看管,以致年久失修等一系列问题。
纸质地质档案的管理同样存在严重问题,几十年地质工作所积累的一大批原始资料,因缺乏有效的保护,已出现损毁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修补与保护,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3 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水平偏低、推进缓慢
地质资料管理不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要求。随着电子文档制作汇交、图文扫描数字化和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新形成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逐步走向纸电同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开始起步。但由于地质资料馆藏建设、设备购置与人员培训等投入缺失,长期形成的一大批原有地质资料根本无力开展数字化工作。基层地勘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依然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尚未真正摆脱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作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数字化所带来的应用效果。
2.4 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与研究急需加强
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重保管轻使用、重收集轻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从原有资料入手经过深入研究和二次开发,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找矿突破与成果质量提升的个例时常见诸报端,但多数基层地勘单位对此尚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研究,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地质资料未能充分发挥应有效果。究其原因,一是重视不足;二是项目工作未能安排对原有地质资料深入研究所需的时间和经费;三是在企业化经营形势下,追求利润成为多数地勘单位的主要目标,在没有上级的组织、要求以及必要的经费支持下,从人员组织、工作计划、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单独依靠基层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困难重重。
2.5 管理机制不活,影响地质资料的使用效率
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工作已开展多年,因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导致各地的社会化服务流程、审批内容、收费标准以及可供服务的资料范围等差异巨大,限制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地勘单位查询自己提交的地质资料依然收取费用,从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了地勘单位对地质资料汇交的积极性。
2.6 地质资料的保密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急剧增加,各种泄密事件层出不穷。为此,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政策文件,地质资料保密工作得以加强。但就基层地勘单位而言,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一是对地质资料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密意识仍需要加强;二是保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三是涉密档案保管的设施条件不规范甚至不完善。上述问题和隐患不及时加以解决,一旦泄密,将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3 解决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述地质资料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3.1 补充完善相关政策
补充完善有关地质资料管理、汇交、保存、服务等各环节的政策法规。如明确划分地质资料尤其是原始地质档案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和内容,属于委托保管的,基层地勘单位应得到保管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补偿。
3.2 建立并形成长期合理的地质资料管理投资机制
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期尽快建立和完善省级及以下地质资料馆藏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对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馆藏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地质勘查项目经费预算中,建议增设地质资料保管经费,不足部分由地勘单位补充,以解决长期以来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经费匮乏问题。
3.3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地质资料的保护和数字化工作
建议由国土资源部统一推动,各省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尽快开展对已经出现破损、部分毁坏的早期原始地质资料,尤其是孤本资料和缺乏有效保护的实物地质资料等,进行抢救性修补与保护;同时,制定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计划,努力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为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管理和利用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3.4 努力实现地质资料二次开发与深入研究的长期开展
在地质调查项目预算中加大对资料收集研究的支持力度,从经费预算和工作时间方面予以保证。同时,各地勘单位抽调专人对现有地质资料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力争做到与资料整理结合、与项目发展结合,使现有的地质资料发挥最大效能。
3.5 改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机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服务流程、审批程序与收费标准,在地质资料涉密审查和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基础上,确定可提供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建立奖励制度,将地质资料汇交与查询服务收费挂钩,鼓励各地勘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完整地汇交地质成果;加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使用范围,使地质资料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6 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地质资料保密工作
认真学习《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及相关保密文件精神,制定并健全切实可行的保密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使之得到贯彻执行;经常开展保密工作宣传、培训与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增加投入,改善涉密地质资料的保管设施与环境;开展全面清理,切实做好原有地质资料的涉密定级、分类保管;定期做好地质档案的定密和解密工作。
4 结语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工作所形成的劳动成果,也是国家和全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作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笔宝贵财富的保存和守护,更有责任和义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近年来,河北地调院在地质资料的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做了多项改进和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和利用方法手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

茹湘兰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要 涉密地质资料的对外服务一直是困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对保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首次开展涉密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本文针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涉密地质资料 服务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的使用和管理,自2013年11月开始,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开展一次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全国地质资料馆参与了此项检查工作,到广东、广西、山西、四川、北京、云南等省(区、市)共计12个单位进行了保密检查工作,涉及地矿、有色、水利、环保、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下面就将检查的一些情况与地质资料工作人员交流一下,为今后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防止发生泄密事件。
1 检查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单位的保密检查,对有色、水利、环保、煤炭、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保密工作有了一定了解。检查中,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和存在问题的单位数量基本是各占一半,保密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大多存在如下问题。
1)单位从领导到技术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视不够,保密意识不强。有些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单位有没有保密委员会,保密委员会负责人是谁也不清楚。
2)涉密测绘成果和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与使用不规范,相关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保密培训,没有做到持证上岗。工作中存在台账不清、管用不分、擅自复制转让转借等行为。涉密资料未按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及保密期限。
3)涉密计算机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缺乏涉密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硬件环境,缺乏限制USB端口、刻录光驱及无线网络使用的技术措施,存在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未按规定使用和管理涉密存储设备及未按规定对计算机定密等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存储有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违规连接互联网。
2 涉密测绘成果和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的差异
在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所有单位对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与使用都比涉密地质资料管理规范,这可能与涉密测绘成果开展了多次保密检查有关,为此,我们对涉密测绘成果和涉密地质资料管理使用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详见表1。

表1 涉密资料使用情况对比表

3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涉密地质资料管理过程中执行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号)是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保密局共同发布的,这个文件的发布实施,简化了涉密地质资料的借阅利用手续,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服务。但在文件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解决。
3.1 对使用涉密地质资料的单位缺乏有效监管
提供涉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审查是一项行政审批职能,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测绘成果管理司)负责审批。作为一项行政管理职能,为了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经常对使用涉密测绘成果的单位进行保密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地勘单位对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的重视,增强了保密意识。所以,被检查单位对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与使用要比涉密地质资料管理规范。相比而言,《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文件中只是由馆藏机构(事业单位)发放《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对借阅使用涉密地质资料的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没有对涉密地质资料的使用进行保密检查。因此,在检查中,很多单位没有建立涉密地质资料管理使用台账,收集来的地质资料未及时到资料室归档,大多保留在项目人员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3.2 在“对外”提供涉密资料方面理解不一
涉密测绘成果“对外”提供资料的界定是:不论企业性质,只要人员或资金涉及外国,就认为是涉外,就需要履行对外提供我国测绘资料的审批程序。对涉密地质资料而言,国有控股企业,不管是否有外资成分,只要国有资产占51%以上,就可以提供涉密地质资料。
3.3 对申请使用涉密资料的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要求不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要求,国家秘密要严格控制知悉范围,使用涉密资料要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因此,使用涉密测绘成果要求提供如项目任务书、委托书、合同、批复意见、合作协议等能够证明涉密资料使用目的和范围的材料。而使用涉密地质资料没有要求提供能够说明涉密资料使用目的和范围的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4 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的建议
近期国家对保密工作高度重视,保密检查越来越严,为保证使用涉密资料的地勘单位能够严格管理涉密资料,防止发生泄密事件,急需加强对涉密地质资料使用的监督管理。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确立了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这些将给我们的保密工作带来新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更多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体制外力量”将会参与地质勘查工作,需要查阅涉密地质资料。因此,建议根据新保密法及实施条例的精神,修订完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相关制度,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4.1 加强对领用涉密地质资料单位的监督管理
目前执行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文件对借阅使用涉密地质资料的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建议根据新保密法及实施条例的精神,完善相关服务政策,加强对领用涉密地质资料单位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保密检查,督促领用涉密地质资料的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管理和使用涉密地质资料,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4.2 修改完善地质资料服务政策,建立保密审查制度
目前,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体制外力量”是不能办理《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的,不能使用涉密地质资料的。根据新保密法的规定,这些单位只要通过保密审查,就可以使用涉密地质资料。因此,建议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尽快修改现行的地质资料服务政策,建立保密审查制度,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对审查通过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涉密地质资料服务。
4.3 建立涉外提供涉密地质资料审批制度
目前,对国有控股企业,不管是否有外资成分,可以提供涉密地质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随着对外合作增多,为外企及外国人提供开展地质工作需要的涉密地质资料是经常会发生的。因此,建议根据新保密法精神,建立涉外提供涉密地质资料审批制度,保证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使用。
4.4 全面规范涉密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
无论是涉密地质资料的保管单位还是使用单位,都应该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涉密地质资料使用审批流程,做好使用记录,全面规范涉密地质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工作。同时,要加强保密宣传,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切实增强职工保密意识和防护技能,确保涉密地质资料安全。

新时期基层单位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探讨
答:因此,让馆藏地质档案资料积极主动最大化的提供社会服务,是新时期赋予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者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社会化服务也给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为此,基层单位档案资料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开拓创新,为开创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1 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答:笔者在基层地勘单位长期从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现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建议分述如下。 2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不明,责任主体不清 我国对地质资料实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体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 号),除必须上交国家或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资料外,...

基层科研所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探讨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的地质档案资料工作,虽然不是第一线的科研工作,但地质档案资料在各个时期、各项科研活动中起到了应有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参加的国家“三〇五”攻关项目——“新疆喀拉通克成矿带勘查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及靶区优选”,就很好地利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物...

制约基层地勘单位地质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浅析
答:摘要 文章通过对基层单位地质档案工作受到市场经济浪潮冲击及信息化技术的挑战,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地位低;档案收集难,质量没有保证;馆藏无特色,杂乱无章;缺少现代化设备设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档案科研工作难以进行等不利因素,提出基层地质档案工作突破瓶颈束缚的途径。 关键词 基层单位 地质档案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

关于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的思考
答:但在地质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基层地勘单位因人员设备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等各方面原因,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为落后,亟待大力发展,实现与部省级馆藏机构接轨。 2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基层地勘单位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地质资料管理...

关于涉密地质资料使用管理的思考
答:作为一项行政管理职能,为了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经常对使用涉密测绘成果的单位进行保密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地勘单位对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的重视,增强了保密意识。所以,被检查单位对涉密测绘成果的管理与使用要比涉密地质资料管理规范。相比而言,《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文件中只是由馆藏机构(...

《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分级意见》解读
答:摘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分级意见》是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在地质资料档案工作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保障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其核心思想是充分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主要适用于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建设,目的是让各级馆藏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能有据可依,...

对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的认识
答:(河北省地矿局地质资料馆) 摘要 涉密地质资料存在于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地质工作立项、原始地质资料形成、成果地质资料形成)。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也贯穿于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各阶段形成的地质资料的管理(涉密资料鉴定、保护、利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可能会产生无意识的泄密现象。本...

涉密地质资料清理鉴定工作探讨
答:在清理鉴定工作开展前,先组织清理鉴定小组人员对“附件4”中所列涉密种类、涉密事项等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尽量理解透彻,同时熟悉每宗地质资料基本是由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其他六大类组成的模式。然后,统一按馆藏档案号(大流水号)以物理件为单位逐宗逐件对照“附件4”进行清理,密级界定到文件级,整宗资料的...

江苏馆藏涉密地质资料清理的实践与体会
答:摘要 作者根据馆藏涉密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实践,阐述了涉密地质资料清理依据、思路与流程,结合江苏馆藏地质资料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字报告中插图、剖面图、多张拼幅图等涉密清理处理意见;通过实践,提出了清理工作界定的对象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以及要六统一、三重界定等六点经验体会。同时,对江苏馆藏涉密地质资料清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