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一些聪明人不自己上位,而是选择辅佐一位君主呢?

作者&投稿:蒲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句话叫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也就是说,聪明人 (读书人)如果选择自己上位单干的话,他一定是搞不成功的。所以他只能选择辅佐其他人。那么,聪明人为什么搞不成功呢?

第一,聪明人气量不会很大。气量大不大,是一个人能不能够当好领导的最重要的标志。我们看历史上那些最终做大的人,他们在上位,以及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非常大的气量。比如刘邦的气量就很大,他一生最恨雍齿,但是他却把雍齿封侯。他都是皇帝了,要想把雍齿杀掉,简直太简单不过了。但是他居然能够忍,还封他为侯。再比如曹操。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时期最大的那个集团,就因为他的气量大。那些读书人天天骂他“曹贼”,不断有人背叛他。但是他抓到那些人后,只要是人才,他都会留下他们。所以曹操人才最多,也做得最大。聪明人为什么气量小呢?因为别人说聪明人的那些话,聪明人都会记在心里。有时候忍不住就要报复别人。他因为聪明,也有能力报复别人。这样他肯定就不会团结很多人。团结不了人,没人跟他干,他当然当不了领导。

第二,聪明人能谋不能断。“谋”和“断”在一个集团中,是缺一不可的。我们看古代打仗的时候,那些谋士常常给主公出上中下三策。他为什么要出上中下三策,而不只出一策呢?其实,既然是上中下三策,而不是左中右三策,说明这计策已经分出优劣了。既然已经分出优劣了,那就出上策好了,为什么还要出中策和下策呢?原因就在于聪明人能谋,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决断。

可是,战场形势常常瞬息万变。一个计策,如果没有及时实施,机会就可能稍纵既逝。所以,如果让聪明人来当领导,他犹豫再三,反而常常不会打胜仗。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诸葛亮在组织北伐的时候,他要追求面面俱到,不敢用险,所以诸葛亮北伐注定不可能有大失败,但也不可能有大成功。

第三,聪明人做事瞻前顾后。古代是很讲究秩序的,你是王侯将相,你永远就是王侯将相。你是黎庶百姓,你永远就是黎庶百姓。这种情况是很难打破的。因此,如果你想做大事,你相当于就在打破秩序。比如造反之类。但是,要打破秩序,就要承担风险。而且风险是非常大的。像造反这样的事情,一旦失败,那肯定是要杀头的。尤其是承头的,那基本上就是千刀万剐。

不过,造反也要分承头和跟随两种。承头很危险,跟随则反而不那么可怕。当年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鲁肃就曾对孙权说,我要是投降了曹操,当个大官是没有问题的。你如果投降了曹操,曹操怎么处理你呢?那话太明白不过了,意思就是说,你孙权这种承头的人,肯定会被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反而像项羽那样,坑杀了秦卒,反而把章邯封王这样的奇葩事,那是少之又少。

聪明人在干事之前,他都会研究一下,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他会做一个仔细的评估。如果风险太大,他是肯定不会去干的。萧何当年一定要把刘邦捧起来,他不当老大,大约就是他知道,当老大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第四。聪明人名望不够。一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是因为他读了很多书。一个人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因为他想通过寒窗苦读,改变他的命运,获取富贵,封妻荫子。显然,聪明人不可能是出生在锦衣玉食的富贵之家。而古代要想聚集一个集团干大事儿,必须是要找富贵人家的人来承头的。陈胜把锦书塞在鱼肚子里,又在野庙装狐狸叫,但他依然不自信。还是要假装是扶苏和项燕这样富贵人家出生的人来承头,就是这个道理。(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等)



因为既然他是聪明人,就知道自己没有建立帝国的才能。所以说他们会选择辅佐君主。

1,聪明人自然是聪明人,当皇帝有什么好的,不过就是权利大了一点
2,如果自己照顾好君王。顶多是在君王手下讨饭吃,自己的后代也能过的很好。
3,辅佐君王还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如果篡位,那就不是继承大统,而是被后世不齿,聪明人会留下污名让世人唾骂吗?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非常的有远见,还有就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等等所造成的结果。

~

为什么古代一些聪明人不自己上位,而是选择辅佐一位君主呢?
答:第三,聪明人做事瞻前顾后。古代是很讲究秩序的,你是王侯将相,你永远就是王侯将相。你是黎庶百姓,你永远就是黎庶百姓。这种情况是很难打破的。因此,如果你想做大事,你相当于就在打破秩序。比如造反之类。但是,要打破秩序,就要承担风险。而且风险是非常大的。像造反这样的事情,一旦失败,那肯定...

萧何的名望和人缘都比刘邦好,为什么不自己当老大?
答:我觉得这个假设就是不现实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君王,心胸宽广,不拘小节,刘邦比起萧何有着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刘邦如果记恨萧何当初将他推到烽火浪尖上,完全可以上位后就处置了他,但是他并没有,而是更加重用萧何,说明刘邦心胸宽广,重视人才,知道自己没坐稳江山呢,正是需要萧何的时候,能以大局...

《水浒传》中,军师吴用为何拥护宋江当老大,自己却不当?
答:《水浒传》里面的军师吴用之所以自己不做老大。是因为他虽然有谋略但是不讲义气, 不得人心,所以他要推举宋江做老大,因为那个时候,只有支持宋江的人多,哪怕他不喜欢宋江,也只能支持宋江。众所周知,在水浒传里,吴用是智多星,甚至可以说,他是水浒传里隐藏着的老大,因为不管是梁山的第一任老大,...

甄嬛传:比颂芝余莺儿都聪明的崔槿汐,为何不上位为妃?
答:崔槿汐是包衣出身,出身卑贱,世代为奴,就算自己被宠幸,依然还是奴婢,看颂芝就知道,除了被皇上宠幸,依然还是华妃的奴婢,战队依然在后面。她若想上位只有像丽嫔、曹贵人等那样依附于人,永远身不由己,若成功了的确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可一旦失败,恐怕连包衣都做不成。与其这样,不如做个好奴婢也...

疑心太重的人聪明(职场上什么事不需要聪明)
答:《三国》中,有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单就智商而言,不亚于贾诩、郭嘉、诸葛亮、周瑜。但相比之下,他没有立下功勋被人敬仰,也没有获得上位,结果还是很惨,在军中被曹操斩首。 这个人就是杨修。 既然他是个聪明人,为什么杨修的职业生涯会失败这么多?因为他虽然聪明,但并不聪明。聪明的人知道什么需要聪明,什么不需...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上位,反而帮了胡亥呢?
答:赵高先是给他讲了一旦扶苏上位,重用之人必定不是你这个宰相岳父,而是蒙恬,这时李斯的心就有所动摇了,之后赵高在威胁了一番李斯,说你不听话等到胡亥上位第一个杀的就是你,于是李斯同意了赵高的计划。当然,李斯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清楚的知道扶苏上位的确是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李斯是法家,他...

能力不如刘备,谋略不如曹操,为何无能的袁术却在三国最早称帝?
答:在回师的路上,孙坚不幸身亡,而孙策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被手中的传国玉玺所迷惑,相反的是,他知道玉玺是一个烫手山芋,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祸端,于是,孙权就顺势把玉玺给了袁术。得到玉玺之后的袁术,整日对之爱不释手,玉玺在手,他的心里开始膨胀起来,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理应登基称帝。袁术的...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上位,反而帮了胡亥呢?
答:秦始皇时期,李斯是丞相,丞相多牛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女儿还嫁了秦始皇亲指的太子扶苏,这地位没人比的了。诶,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老子秦始皇在位,他是丞相是没得说,皇帝的宠儿,这个位置那可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他自然十分珍视,但是等他儿子...

刘备让诸葛亮当皇帝,诸葛亮不愿还是不能呢?
答: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死后就是刘禅接着上位称皇,刘备在死之前有交代过诸葛亮,让诸葛亮去帮助刘禅管理国家,而且也有交代说如果刘禅能力不足的话,就让诸葛亮自己上位,那么刘备都已经把机会递给诸葛亮了,为什么诸葛亮却没有去当皇帝,而是选择尽全力的辅助刘禅呢?其实世人对刘禅的一个评价是有人扶...

为什么聪明人都很不张扬;即使一点微小的事都要思考
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场合中,内敛就代表隐藏,不被注意,而张扬就恰恰相反,鹤立鸡群,光芒四射,内敛的人在暗处,可以游刃有余,自由施展。张扬成性的人嘛则在明处,一举一动都被人注意着。当然也有些自认为聪明的人也比较喜欢张扬的,但大多是希望得到身边的人认同,别人不知道的我抢着告诉他,别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