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太重的人聪明(职场上什么事不需要聪明)

作者&投稿:宏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中,有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单就智商而言,不亚于贾诩、郭嘉、诸葛亮、周瑜。但相比之下,他没有立下功勋被人敬仰,也没有获得上位,结果还是很惨,在军中被曹操斩首。

这个人就是杨修。

既然他是个聪明人,为什么杨修的职业生涯会失败这么多?因为他虽然聪明,但并不聪明。聪明的人知道什么需要聪明,什么不需要。

职场人需要什么小聪明?我们来看看杨修带来的启示。

杨修很聪明,但他太喜欢炫耀了。《三国演义》回到71,“黄忠义在等他的作品,而据汉水说,赵云寡不敌众”,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曹操派人路过蔡文姬家,去拜访蔡文姬。蔡家有一块《曹娥碑》,是的父亲蔡邕收藏的。蔡邕读碑文时,他写了八个字:

黄绢少妇孙子臼。

小女曹娥纪念碑

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曹操一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先问蔡文姬,蔡文姬说他不知道;再问谋士,他们说猜不到。

这时,杨修走了出来,轻松地回答:“有人明白了它的意思。”

曹操大吃一惊。他自以为聪明,但没想到这个年轻人比自己聪明。毕竟曹操是曹操,他出手让杨秀贤保持安静,保持思考。当一群人离开蔡文姬,骑了三英里,曹操终于想通了。于是,他笑着对杨修说:“清试了一下。”

杨修回答说:

“这隐语入耳。黄绢是色之绢,色傍绢是“绝”字;年轻的女人是女孩,女性角色很“精彩”;孙子是女人的儿子,“好”字就是这个字;臼是接五辛字的器具,接辛字的字是“辞”字。总而言之,就是‘妙词’这个词。”

杨修真是机智

杨修和曹操都是聪明人,都想出了答案,但杨修比曹操早得多。现在大家都在称赞杨修,赞赏杨修的思维敏捷。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曹操此时的心情?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领导者,你正准备在下属面前大放异彩。没想到有人站出来抢风头。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小事,毕竟曹操也猜到了。但是以杨修的脾气,这种事情不会只发生一次。他不仅抢了曹操的风头,甚至还碾压了曹操。《三国演义》回到72,“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至斜谷”,有两件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一个是曹操曾经命人修建花园。花园建成后,曹操二话没说,在门上写了一个“住”字。正当大家都在疑惑领导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杨修又站起来说,在门上加个活字不是“有钱”这个词吗?这是因为门太宽了。工程师们根据杨修的说法把门缩小后,曹操看到了,问谁这么了解我。每个人都告诉他那是杨修。

曹操此时的反应是什么?《三国演义》说:

操叫美,但我心里很嫉妒。

曹操非常多疑,最怕别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杨修很聪明,总能摸到自己的心思,这让曹操很害怕。

还有一件事是,有人给了曹操一盒点心,曹操非常高兴,就在盒子上写下了“一饼一饼”的字样。当杨修来的时候,他看到了桌子上的零食,二话没说就和大家分享了。曹操有点疑惑,问杨修为什么。杨修得意洋洋地回答:“盒子上写着一个人吃脆的。这是你的命令。”。

一人一口苏

如果你是曹操,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无聊吗?

因此,杨修不仅抓住了表达自己的机会,还想在额头上刻上“聪明”二字,甚至利用领导之便,向领导施压。这不聪明,这是职场的一大忌,就是靠自己的才能,为所欲为。

独自出风头、压领导一头的小聪明,不需要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他太强大了,总觉得别人在伤害自己,所以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我在梦里杀人。如果我睡着了,不要靠近。”

有一天,曹操正在军营里睡觉,被子掉在了地上。侍从急忙捡起被子披在曹操身上,曹操却突然跳起来拔剑砍去。可想而知,当血溅到窗户和窗帘上时,服务员当场死亡。但是曹操像一个好人,转身去睡觉,然后去睡觉。

曹操过了很久才醒过来。当他看到一个乡绅死在他面前时,他假装惊慌,问道:“谁杀了我附近的服务员?”每个人都得告诉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曹操听了,痛哭流涕,命人将随从下葬。这件事之后,曹操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在梦中杀人,没人敢趁曹操睡觉的时候接近他。

如前所述,杨修对曹操的想法了如指掌。也有人认为曹操在梦中杀人,但杨修知道这都是谎言。当死去的侍从下葬时,杨修哀叹道:

“总理不在梦里,你却在梦里!”

g src="http://www.gzkyz.com.cn/e/data/images/notimg.gif" style="height: auto;">

梦中杀人的曹孟德

曹操听说了这话,更恨杨修了。把门修窄点这事,说出来还算无伤大雅;戳破梦中杀人,事情就闹大了。曹操好不容易演这么一出戏,要提高睡觉的安全性,杨修一戳破,一切都白搭。更重要的是杨修把话说破,直接说明曹操人品有问题,这让曹操如何在属下面前做人。

如果杨修觉得曹操这件事做得不对,完全可以直接去进谏。私下里进谏也好,公开进谏也罢,至少说明你的动机是好的,你是要主持正义。

杨修早已看穿一切

然而,杨修却是背地里戳穿曹操,还被曹操知道了。既对曹操的行为不屑,又不敢公然进谏得罪曹操,但是又想让同事知道自己很聪明,想显摆一番,结果就变成了背后议论领导。把领导说得如此不堪,这不是聪明,这是犯傻。

为什么说这是犯傻?你可以想想,杨修戳穿曹操的话,曹操是如何得知的呢?是谁告诉曹操的呢?这说明杨修的话其实是在授人以柄,让那些对杨修有敌意的同事知道了,正好抓到把柄去打小报告。这个想显摆自己聪明的行为,实际上非常愚蠢。所以,很多时候在职场里即便看破也不要说破。

急功近利的小聪明,不需要

到了晚年,曹操需要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却始终在曹丕和曹植两个儿子之间摇摆不定。曹操喜欢曹植,但是曹丕年纪更长,理论上拥有第一继承权。

杨修认准了曹植

既然大局未定,曹丕与曹植理所当然为继承权展开了竞争。曹植是个才子,非常喜爱同样很有才华的杨修,经常与杨修谈经论道,彻夜不眠。杨修自然而然就成了曹植身边的军师。可是杨修这个军师,简直就是狗头军师。曹植跟曹丕交锋,三个回合都是先胜后败,全是拜杨修所赐。

曹丕也有自己的军师,其中一个叫做吴质。刚开始,曹丕秘密让吴质来府中议事。因为怕被曹操发现,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筒里偷偷运入府中,对外就说是运来了丝绢。

杨修发现这个秘密后,马上去找曹操打小报告。于是,曹操就派人到曹丕府邸的门口堵门,准备检查。

曹丕慌忙派人告诉吴质,吴质将计就计,真的就在大竹筒里放了丝绢。曹操的使者一检查,竹筒里只有丝绢,没有吴质。曹操闻讯后大怒,怀疑是杨修在陷害曹丕。

后来,曹操让曹丕和曹植比试,令二人同时出城,却暗中告诉守门人不要放行。曹丕被守门人拦住后,见出不了城门就返回了。杨修却胸有成竹地给曹植出了主意: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植斩将出城

于是曹植斩杀了守门人,然后出城。

曹操听说后,本以为这是曹植性格果断,还挺开心。结果一打听才知道,都是杨修出的主意。这个杨修就像曹操肚子里的蛔虫,喜欢琢磨曹操的想法。这使得曹操大怒,甚至迁怒于曹植,连带着都没那么喜欢曹植了。

而后,曹操为了考察自己儿子的水平,常常询问儿子们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每次询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就起了疑心。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杨修早就写好的。于是曹丕暗中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把这些答案偷走,交给了曹操。

亲眼得见作弊行为的曹操大怒,说:“匹夫安敢欺我耶?”这一次,曹操气得对杨修起了杀心。

三个回合下来,可以看出杨修确实聪明,反应也快,但未免太急功近利了。他给曹植出的所有主意,表面上看起来都直中曹操心意,可是他完全没想到曹操想看的是两个儿子真实的性格与能力,不是弄虚作假搞出来的东西。

曹操恐怕已经多次起了杀心

再加上杨修喜欢显摆自己的聪明,把人得罪了,自己还笑呵呵地蒙在鼓里。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他的聪明话很快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杨修戳穿曹操的话,曹操知道;杨修教曹植的话,曹操也知道。这些话本来应该只有杨修和曹植两个人知道,结果却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既急功近利,还不注意隐藏,杨修不倒霉谁倒霉呢?

传播负能量的小聪明,不需要

有了前面这些“小聪明”做铺垫,曹操已经非常讨厌杨修了,杨修自己却完全没有察觉。

后来,曹操征讨汉中不利,进退维谷,当晚传出了“鸡肋”的口令,营中传令官都在称“鸡肋”。杨修听后,老毛病又犯了,他看穿了曹操,却又不敢真去进谏;他只是急功近利地想显摆自己的聪明,获得更多的喝彩。于是,杨修二话不说,“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这大概是杨修说过的最妇孺皆知的话

军中大将夏侯惇闻讯大惊,便把杨修叫来问话。杨修很坦然地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惇一听,觉得杨修说得很有道理,便称赞道:“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于是带头收拾行李,搞得整个营寨里的将士都归心似箭,毫无斗志。

须知这里是前线,此时曹操正与刘备决战,胜负难分。杨修这句话,无疑就是在职场里散播小道消息,传播各种负能量,非常影响将士的士气。曹操见状,吓得不轻,急忙把夏侯惇叫来问话,夏侯惇如实禀告。曹操又把杨修叫来对质,杨修面不改色心不跳,把自己对“鸡肋”的揣摩一五一十告诉了曹操。

恐怕在与曹操对话时,杨修还很得意,还在等待曹操的赞许。可是让杨修没想到的是,没等来表扬,等来的是曹操积怨的总爆发。曹操气急败坏地大吼道:“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急命刀斧手,将杨修砍于军前。

悔之晚矣

平心而论,在“鸡肋”事件中,杨修还是聪明的。后来曹操与刘备鏖战,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撤军。他想起了杨修的话,便叫人将杨修尸体运回厚葬。

其实曹操自己也认可杨修的聪明,但杨修的做法确实欠妥。如果杨修认为应当撤军,可以直接去向曹操献计,说服曹操退军,而不是在全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传播负能量,扰乱军心,让将士们仗没打完就急着回家。

归根结底,杨修的问题在于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他急功近利,想去显摆自己的聪明,证明自己,而忘了别人的感受,团队的感受,特别是领导的感受。这样的聪明,在职场上真的不需要。



~

疑心太重的人聪明(职场上什么事不需要聪明)
答:这不聪明,这是职场的一大忌,就是靠自己的才能,为所欲为。 独自出风头、压领导一头的小聪明,不需要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他太强大了,总觉得别人在伤害自己,所以经常对身边的人说: “我在梦里杀人。如果我睡着了,不要靠近。” 有一天,曹操正在军营里睡觉,被子掉在了地上。侍从急忙捡起...

职场中,遇到心眼多、心机重的同事,该怎么相处?
答:1. 保持冷静和专业:与心眼多的同事相处时,保持冷静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受到他们的激怒或情绪影响,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工作目标。2. 留意他们的行为:观察和了解心眼多同事的行为模式和动机,这有助于您更好地应对他们的策略和应对方式。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可以更好地预测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职场中遇到心机重的小领导怎么办?
答:首先,你应该了解心机重的小领导的特点是什么。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自私、利己主义、表面上彬彬有礼,内心却十分阴险机智等行为特点。他们不断寻求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他们的手段往往是毒辣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冷静地思考如何与他们相处。其次,你要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人的原则。...

在心机特别重的老板手下工作,这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答:保持适当的距离在心机特别重的老板手下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和这样的老板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也不要过于疏远。如果走的太近,很有可能会出现在职场上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情况。但如果太过于疏远的话,往往心机特别重的老板也会开始堤防这样的员工。因此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才能够让自己...

在职场上,有心机和有心计有什么不同呢?哪种人更容易成功?
答:心机可以说便是种去算计,有心机的人遇人权衡轻重,做事及时止损,她们无论遇人或是做事,主要标准便是自身不可以吃大亏损伤,自然,要能获利就更佳了。心机重的人,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自身得利得益,就算是放弃他人的生命,他也会没什么恻隐之心,并且她们会做得尽可能地悄无声息不遗印痕,那样的人是...

工作中遇到心眼多的同事如何相处?
答:你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完全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特别是在和那些有心眼的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如果自己觉得比他更聪明,这种勾心斗角的相处方式,会让自己感觉特别累的,而且这对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自己在公司里的立场都是非常不好的,是没办法让自己在公司里站稳的。

职场上,有些领导为什么不喜欢“聪明”的下属?
答:在职场中领导不喜欢聪明的下属,因为怕下属太过聪明毁了自己和威胁自己的位置。人在外边儿工作都是比较自私的,都想自己做一个位置。如果家长过于聪明,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是个威胁,不能为了下手可能会取代他的位置给自己的,给自己造成失业的状态。

这3种“心机过重”的人,看似与人和善,实际正在背后算计你
答:所以我们做人不要太耍小聪明,反倒容易吃大亏。人心隔着肚皮,往往我们都看不清楚,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往往不是看外表,而是在遇到事情中看人品,我们常说"城府",其实与人心非常搭配,我们都是成年人,所以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会伪装,因为虚伪也是人性的本源,都说害人之人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听上去...

职场中请远离这7类人群
答:职场中请远离这7类人群 1.缺乏责任心的懒人 团队中最怕那种没有责任心和做事极其不负责任的人,这种人根本不会很用心去做自己份内的工作,而旦,这种人很会愉懒,在别人辛到工作的时恢有时还可以听到他们的阴阳怪气。然而,一旦有问题发生,这种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自己没有经办或没有经手来推卸自己的责任,甚至...

工作中遇到心眼多的同事如何相处?
答:遇到心眼多的同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相处:1.保持冷静:面对心眼多的同事,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心眼所干扰,以免情绪失控。保持冷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智地处理问题。2建立良好的沟方式:与心眼多的同事沟通时,要尽量采用明确、直接、坦诚的方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