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第四中学的光荣校史

作者&投稿:廉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54年   8月,正式建校。定名为辽宁省安东市第四初级中学,副校长宁本忠主持建校工作。
11月,洪日龙到任,任首任校长。建校初期,校舍坐落在振兴区六纬路,为原安东市中央完全小学旧址。学校成立工会委员会。
当时,学校设置两个年级,一年级8个班,二年级6个班(二年级六个班由当时的第二初级中学调入),共14个班级,学生约770人,学校干部、教职员53人,教师40人。
1956年
首届初中毕业生6个班全部毕业。
何日红副校长到任,负责全面工作。
成为辽宁省17所实验4年制中学之一。
1958年
按照上级要求,该校试办四年制,成为三年制与四年制同时并举的中学之一,新学期开学时,四年制招新生8个班。
1960年
第五届三年制6个班全部毕业。
9月,成为辽宁省17所实验四年制中学之一。
1961年
3月,中共安东市委文教部、市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将市内两所四年制中学改为五年制,该校是其中之一。
7月,第六届初中毕业生7个班全部毕业,其中两个班升入该校高中。
1962年
7月,安东市调整学校布局,该校改为完全中学,提格为县团级单位,定名为辽宁省安东市第四中学。学校请郭沫若题写校名,更换了新校牌。
9月,该校校址由振兴区六纬路,迁至元宝区天后宫街,使用原辽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校舍。学制改革实验停止,恢复初高中三三制。
1963年
该校教师52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17人。
1965年
2月,随着市名变更,该校更名为丹东市第四中学,沿用至今。

1966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党政工青等组织陷入瘫痪,毕业生工作和招生工作均被迫停止。
1968年
5月,该校革命委员会成立。
此时,该校共有24个班,初高中各12个班,学生1184人,教职员工84人。同年8月,从初一到高三的在校生,均按照毕业离校处理,全部动员上山下乡,同时,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中学四年制),初中41个班、高中12个班的新生入学,据统计,当时全校共有53个班,学生2800人,学校干部、教职员87人,其中教师71人。
1970年
9月,市文教组同意将原辽宁函授学院大楼(即大家熟知的教学主楼)拨给该校做校舍,开学时,部分班级进入大楼教室上课。 1977年
上级决定取消学校的革委会建制,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杨德瑞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1978年
该校成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9月,将文革中的“丹东市抗大第四中学”校名恢复为“丹东市第四中学”,取消四年制,实行初高中三二分段制,按重点中学标准,新生择优录取。全校共有30个班,学生1599人,教职员工132人,教师104人。
1979年
3月,该校建立了每周星期一开早会、升国旗的制度。
9月,将在揭示板上写周日程,改为每周星期一下发《周日程表》。
10月,该校举办第14届运动会。从本届开始,该校运动会只在秋季举行一次。
1980年
副校长王忠实升任校长。
1981年
8月,该校党支部委员会升格为党总支委员会,杨德瑞为第一任党总支书记。
7月,高中恢复三年制。此时全校共有24个班,学生1148名,教职员工127人,教师92名。
12月,1980年恢复的民进组织改为独立支部,该校民进支部成立。
1982年
9月,该校不再招收初中新生,准备向独立高中过渡。
12月,该校召开首届教工代表大会。
1984年
1月,该校领导班子调整,杨德瑞仍担任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尹清河升任校长,原校长王忠实和原党总支副书记李学忠退居二线任研究员,李子斌继续担任副校长,曲福海提拔为副书记,宁传普提拔为副校长。
8月,该校成为独立高中,18个班,学生974名,教职员工106名,教师79名。
10月,该校民进支部改为民进支部委员会。
学校正式试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定编定岗,实行聘任制。
该校与丹东一中、东港二中、宽甸一中、凤城一中五校合作,研究高中各科教学,期末考试实行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1985年
2月,该校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1986年
3月,李纯声到校任党总支书记。
4月,日本尚志女子工业学校校长佐藤信一来校访问,该校学生曾丽萍赴该校学习,成为丹东市第一个赴日留学的中学生。
1987年
该校举办首届艺术节。
辽宁省18校协作体成立,该校是当时发起成立七所学校之一。
1989年
10月,辽宁省18校协作体在丹东召开第三届年会,该校与凤城一中为主持校。
1990年
该校增设劳技电化教研组,至此,学校共有11个教研组。
1993年
学校成立政教处,与教务处并行进行学校管理。
1994年
学校班额扩大,由以前的高一新生6个班,增加到8个班。1997年,增加到12个班。
1996年
2月,党总支书记李纯声兼任校长。
8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副校长李子斌升任校长,宁传普任书记,马继民任副校长。
1997年
该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实行公费生和自费生分别编班。
1998年
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实行校务公开。日语班不再单独编班,日语学生编入英语班,实行“走班制”。
四、天高与海阔的新世纪
2001年
10月,市教育局宣布该校新领导班子,徐德惠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李子斌任党委书记,刘卫东任副校长。
2003年
3月,徐德惠副校长升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学校教职员工186人,教师144人,其中本科学历人数为140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研究生16人。学生人数2600多人,班额每年级14个班。
2006年
张伟校长到任,担任丹东四中校长兼党委书记,与德育副校长侯传波、教学副校长张良组成校领导班子。行政副校长邓伟于2008年到校任职。
2007年
报国务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丹东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丹东市鸭绿江大道上游,异地新建丹东市第四中学。新四中建设标准为全封闭、寄宿制、设施设备全省一流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总投资1.5亿元,为当年丹东市政府民生10大工程之首。
9月10日教师节,新四中建设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丹东市四大班子领导和驻军部队首长参加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8年
9月,高一学年师生先行迁入新四中学习、生活。
10月2日,高二、高三学年师生陆续迁入新四中学习、生活。
11月28日,市政府举行了新校舍正式启动仪式。
学校迁入新校址,学校通过辽宁省专家组检查测评,成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同年学校出台《丹东市第四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大发展战略”,学校以此为指针开展各项工作。
从2008年开始,学校走进高校招聘教师,2010年学校新聘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截至2014年9月,该校共有教师2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人,在职研究生14人,学生人数2564人。
2002年开始,该校多名教师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
2010年
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丹东地区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校,学校与日本京都两洋高中、美国安大略教会中学、韩国炼武高中、韩国又松大学结为友好校,实现了经常性互访。与日本京都两洋高中合作举办高中双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日两国高中毕业证,现有18名学生赴两洋高中留学,已毕业的11名学生均考入理想的日本高校。
2013年
该校在丹东市率先开始实行“小班化”。
2014年
每班生均数44人,向“小班化”教学迈进一大步。



丹东市实验小学校史~

  辽宁省丹东市实验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鸭绿江畔,创建于1960年9月,占地面积22678平方米,建筑面积9562平方米,设有体育馆、乒乓球馆、多功能综合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场馆20多个。学校现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231人,教职工98人。
  实验小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精业、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教师有5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4% ,大专以上学历89 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0.8% ,小学高级教师5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58.2%,中学高级教师15 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5.3% 。就是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留下的光荣传统,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滔滔洪流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仅95年以来,就取得各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20项,各级优秀课102节;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其中有特级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市劳动模范1人,市教育新秀16人,省市优秀班主任、辅导员24人次,教师参加各级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20余人次。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实小人共同的追求。多年来,实验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始终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高擎改革与发展的大旗,披波斩浪,扬帆奋进。自85年以来,成功进行了四轮整体改革,建立起“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培育‘五自’小主人”的教育体系。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育人机制的全面优化。确立了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以“大、中、小”三热爱教育为核心,以自我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性教育为主线,以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结合教育为途径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做主人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了自创班名、班训、班风、班徽、班歌的“五创”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人人都有小岗位”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做主人的尊严和快乐,让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我能行”的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模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全国少先红旗大队、辽宁省美育示范校、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电化教育示范校、辽宁省“九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丹东市模范学校、文明单位、先进学校,丹东市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000多人次。
  “背靠五千年,面向全世界”,实小人将永远牢记自己的使命,用不断进取和成功的浓墨重彩、为实现理念前卫、敬业精业、人际和谐、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的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格健全、灵活扎实、自主发展、富有创新的学生培养目标而共同奋进。

学校中文名称:丹东市第四中学
电话:0415-2520605
邮编:118000
地址:丹东市元宝区天后宫街69号

丹东市第四中学的光荣校史
答:7月,第六届初中毕业生7个班全部毕业,其中两个班升入该校高中。1962年7月,安东市调整学校布局,该校改为完全中学,提格为县团级单位,定名为辽宁省安东市第四中学。学校请郭沫若题写校名,更换了新校牌。9月,该校校址由振兴区六纬路,迁至元宝区天后宫街,使用原辽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校舍。...

丹东高中有几所??
答:丹东高中有93所,如:丹东市第二中学、丹东市第一中学、丹东市第四中学、东港市第一中学、东港市第二中学等。1、丹东市第二中学 丹东市第二中学前身为安东商业学堂,始建于1910年,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严谨治学治教作风的学校。1960年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85年定为向高校免试保送优秀毕业生的重点...

常德市第四中学的学校简史
答:鸟瞰古城常德永安巷东侧,一方翠绿葱茏之地,常德市第四中学静卧其中。其前身为私立明义中学,始创于1942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校园面积32.26亩,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籍学生1400多人,教职工118人,中学高级教师25人,中学一级教师69人,中共党员56人。学校自创...

温州市第四中学的学校荣誉
答:1922年,考上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今温州中学); 1925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质系,受教于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建国后为中科院院士); 1931年,进入“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拜所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为师,成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1936年,写成《地质图上火成岩花纹用法之商讨》;...

牡丹江市第四中学的介绍
答:牡丹江市第四中学,简称牡丹江四中,创建于1956年,位于市中心八女投江纪念群雕北侧,东邻繁华的太平路,南靠风景秀丽的江滨公园,是省级 “示范初中”、“双全学校”、“文明单位”,牡丹江市窗口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22866平方米,两栋教学楼建筑面积共计11400平方米。截至201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14名...

邯郸市第四中学的学校简介
答: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原邯郸中学),是一所有着70年历史的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从45年创立至今,几万名学子在这里获得起飞,其中有党政军领导、高级技术人员、著名企业家...人才辈出,俊彩星驰。在知识和精神之光的沐浴下,邯郸四中逐步走向辉煌。进入新世纪,在秉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中,践行着“厚德...

邯郸市第四中学的高考成绩
答:四、汉青班文理一本上线率99.1%,实验班纯文理一本上线率71.3% 。五、特长生报名193人,双上线182人,上线率94.3%。邯郸市第四中学建立于1945年,是一所传承光荣历史的学校,邯郸市四中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风霜洗礼不断进步、不断改变、不断创新由很多四中人付出的奉献,把这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变成为...

上海市第四中学的所获荣誉
答: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上海市生命教育试验基地等。荣誉1、2006.1上海市第三届(2003—2005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2、2006.2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03年—2005年)。3、2006.4获“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称号。4、2006.5获上海市“红旗中队”称号。5、2006.5光荣...

惠州市第四中学的介绍
答:惠州市第四中学是惠州市城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学制三年。学校位于火车西站四号小区,背倚青山,绿树环拥,远离都市喧嚣,是读书人空澄明净宜居的世外桃源。学校创办于1972年,4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如今四中的毕业生已是各行各业的精英,TCL总裁李东生先生就是四中校友...

沈阳市第四中学沈阳市第四中学
答:学校介绍 沈阳市第四中学 沈阳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52年。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1980年被辽宁省评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和具有面向全国53所重点大学保送新生资格的对外窗口学校。沈阳四中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心设计和打造育人模式,充分拓展学生优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