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与指标量化 指标量化及分级体系

作者&投稿:里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确选择评价指标是客观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指标组成的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目前多数地质环境质量分级采用逻辑信息分类法和特征分析法,将地质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四类、五类等,相应于各评价因子的指标量化分级。本书根据胶东半岛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相关标准将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四类:优等(Ⅰ)、良好(Ⅱ)、一般(Ⅲ)、较差(Ⅳ)。详见表3-4。地质环境质量分级主要考虑了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和人类工程活动三个方面,具体的评价标志为:

表3-4 胶东半岛地质环境质量分级与对应评价指标取值

地质环境质量优等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良好,开发程度较弱,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少,人类工程活动微弱。

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较好,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局部分布且强度较弱,人类工程活动较少,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低。

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一般,开发程度中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发育强度较弱,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较高。

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差。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分布普遍,局部地段地质环境破坏强烈。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量化是在地质环境质量分级的基础上,通过对胶东半岛地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因子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确定因子最优和最差两个极限值,按照各评价因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以递减规律进行取值来实现对指标的量化分级。



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什么?~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
【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等。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职能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流程】岗位价值导向的薪酬体系的设计步骤可参照如下流程:工作分析→岗位价值评估→收入测算→等级、幅度、级差确定→与绩效考核挂钩→薪酬激励方案形成。

指标数据的提取是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所以指标数据源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经过论证的。一般评价指标数据的提取是根据评价目标和指标类型的不同,从测试分析数据中提取、从各种报告的基础图件中提取、从经验数据中提取等方式。本书的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设计图件、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的档案资料等,相应于评价单元的勘察报告柱状图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基坑设计单元剖面、评价单元工况记录、已建房屋、道路及管线的建设年代、位置和埋深等。
指标分级体系目前多数采用逻辑信息分类法和特征分析法,将环境质量划分为三态、四态、五态等,相应于各评价因子的指标量化分级,采用四值逻辑分类法,即:优等(Ⅰ)、良好(Ⅱ)、中等(Ⅲ)、差(Ⅳ)。通过对环境影响因子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因子最优和最差两个极限值,划定指标的级差范围,在两个极限值之间,按一定的级差,以阈值递减或递增规律取值来实现量化分级。各指标量化分级体系如下:
(1)降水方式分级体系:按照帷幕的封闭状态分级(吴林高,2009),第一类为完全封水,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隔水底板,属于疏干降水,降水运行时间短,环境影响小;第二类为隔水帷幕未深入降水含水层,属于减压降水,降水运行时间与基坑开挖进程相关,基坑及周边环境潜在不稳定因素增加;第三类为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地下水呈典型的三维流,降水运行持续时间大幅度延长,降水难度和潜在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第四类为无隔水帷幕的全降水,降水运行时间与基坑开挖和运行进程同步,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根据20余项基坑降水与正常开挖和运行所用时间的统计分析,基坑开挖时间和运行时间基本相同,基坑降水时间与开挖时间的比值(Ut)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类疏干降水,基坑开挖不到一半时,可能已经降水完毕,即Ut<0.5;第二类减压降水,先降水后开挖,几乎同步进行,即0.5≤Ut<1.0;第三类基坑开挖前为减压降水,基坑开挖与运行至局部地下室完成时为疏干降水,即1.0≤Ut<2.0;第四类全降水,降水与基坑开挖和运行几乎同步,即Ut≥2.0。
(2)岩土性质分级体系:-(GB500072002)和相关资料:地基土的压缩性按压缩系数a(降水深度范围内厚度加权平均)划分为高压缩性土a≥0.5MPa—1、中压缩性土0.1MPa—1≤a<0.5MPa—1、低压缩性土0.001<a<0.1MPa—1、基岩a=0.001。
(3)水文地质边界分级体系:在有边界存在的含水层中,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J岩土渗透性分级和水文地质边界性质参数a(葛晓云,1992)综合考虑,可用渗透系数表示K(cm/s)。微透水(K<10—5),隔水边界如黏土-粉土;弱透水(10—5≤K<10—4),补给边界如粉土-细粒土质砂;中等透水(10—4≤K<10—2),含水层无限扩展如砂砂砾;强透水(K≥10—2),定水位补给边界如砾石、卵石,管线破裂、大气强降水等。为方便计算可设定KT=—logK,即分级指标参数分别为KT>5、4<KT≤5、2<KT≤4、KT≤2。
(4)基坑侧壁状态分级体系:根据基坑止水和降水效果、工艺影响、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可用基坑侧壁的流水量Q(L/min,10m坑深)表示,分为干燥或潮湿(Q≤5)、渗水或滴水(5<Q≤25)、线状流水或管涌(25<Q≤125)、涌水或流土(Q>125)。
(5)边载分布分级体系: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关于变形和动荷载计算的规定,可用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表示。地面超载(q)与地面表层承载力特征值(fak)的比值为Uq,则当Uq≥1时,ψs=1.4;当0.75≤Uq≤1时,ψs=1.25;当0<Uq≤0.75时,ψs=1.1;当Uq=0时,ψs=1。其中地面超载(q)为静荷载,当搬运和装卸重物、车辆起动和刹车等动荷载时,可用动荷载的自重乘以动力系数1.3作为地面静荷载(q)。
(6)建设年代分级体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不同年代的建筑规定了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所谓“后续使用年限”是指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只需进行正常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按年代以及当时设计所依据设计规范,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房屋,后续使用年限至少30年;上世纪80、9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屋,后续使用年限至少40年;2001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房屋,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新近建造的房屋,后续使用年限为70年。
(7)基础型式分级体系:基坑开挖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除了建设年代外,主要是基础型式和基础埋深,基础型式按照基础埋深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根据大量降水工程不同基础的沉降分析,可以总结为因降水已有建筑为深基础(桩、箱基础)的基本没有;为筏形基础的沉降甚微,且均匀;为扩展基础(柱下条基)的有沉降,且有不均匀沉降;为无筋扩展基础的有明显沉降,且不均匀沉降明显。按照对已有建筑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Ⅰ~Ⅳ级。
(8)监测数据分级体系:可用差异沉降(δ)表示。根据《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选择评定内容中结构部分的地基基础专项作为本文的评定目标,由于砖石结构的建筑物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木结构而言其破坏的敏感性较大,选择砖石结构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划分完损等级偏于安全,所以本文根据砖石结构建筑物的地表倾斜变形值来划分完损等级。完好标准(保护等级Ⅰ级),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无超过允许范围的不均匀沉降(δ<0.003);基本完好标准(保护等级Ⅱ级),有承载能力,稍有超过允许范围的不均匀沉降但已稳定(0.003≤δ<0.006);一般损坏标准(保护等级Ⅲ级),局部承载能力不足,有超过允许范围的不均匀沉降(0.006≤δ<0.010),对上部结构稍有影响,局部有微裂缝;严重损坏标准(保护等级Ⅳ级),承载能力不足,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δ≥0.010),并仍在继续发展,对上部结构有明显影响,多处出现裂缝。

统计学中的指标评价体系是什么,如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答:5、实践教学结果评价方面,主要选取“实践(实验)报告”“学生习得技能自评”“教师授课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指标。(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遴选的主要指标,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图所示。三、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它是统计学实践教学评价的基础,对于提高指导教师的...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答:单位土地工业“三废”负荷以区域内1km2土地面积分别承载的废水、废气、废渣量来表示,废水和废渣的计量单位为t/km2,废气的单位为104m3/km2。由于计量单位的不一致,需要在计算当中按0.6,0.3,0.1的权重加权平均处理。该指标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耗费资源的产物,指标安全趋向性为越小越安全。单位耕地...

简述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和区别
答:(1)时间性指标:利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项目对其投资回收清偿能力的指标。常用的时间性评价指标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等。(2)价值性指标:反映项目投资的净收益绝对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价值性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等。(3)比率性指标:反映项目单位投资获利能力或项目对贷款利率...

评价指标体系的三要素是?
答:指标、标准和权重。指标:是指用于衡量评价对象的具体特征或表现的项目。标准:是指用于判断评价对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要求的标准或尺度。权重:是指各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或影响力大小的度量。

指标的含义与分级
答:2020-01-31 指标量化及分级体系 2020-01-30 指标分级及权重分配 2020-02-01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与指标量化 2020-01-29 评价指标体系 2011-08-11 TI-RDAS分级:3级是什么指标 21 2020-01-29 分等因素指标分级结果 2013-03-22 分级核算是什么意思? 110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区域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答:表4-1 区域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 10个指标组成与含义如下: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单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开发量及其隐流,包括化石能源开发强度、金属矿石开发强度、工业矿物开发强度、建筑材料开发强度等。工程建设开发强度:单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工程建设搬移土石量,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开发强度、公路...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 。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全国范围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体系,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反映全国工业状况的指标体系,等等。微观...

分等指标体系
答:农用地分等是依据构成农用地质量的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分等因素是农用地分等的基础,确定的分等因素指标体系是否符合区域实际,直接关系到整个分等工作的质量。选定分等因素,确定指标区参评因素体系和野外踏勘指标,是农用地分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什么组成
答: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七大部分组成: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 7 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答: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指标,即定性指标;另一类是分析性定量指标,选择土壤的各种属性,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分析数据,然后确定数据指标的阀值和最适值。 根据分析性指标的性质,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分为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化学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三个方面。 1、土壤物理指标:土壤物理状况对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