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古植物特征及化石鉴定 古代动植物的化石的资料

作者&投稿:只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任务描述】 ①了解古植物的分类体系;②掌握古植物中各门类的主要特征;③熟练掌握古植物的鉴定方法和步骤;④熟练鉴定常见古植物化石。

一、古植物分类体系

古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与现代植物大体一致,按照植物体分化完善程度、解剖结构、营养方式、生殖和生活史类型进行分类。但古植物的分类又有其特殊性,由于大多数植物株体大,各器官在地层中常分散保存,这样就给有些植物化石的自然分类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常要辅以人为的形态分类。

植物界分类系统

地层古生物基础

二、古植物特征

(一)蕨类植物

1.苔藓植物门

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形体小而结构最原始的类群。有的呈匍匐于地面的叶状体,大多数有茎、叶之分,但无真正的根,也无真正的维管系统,以特殊型细胞起输导作用。世代交替明显,整个生活史中配子体世代占优势。

按照植物体分化程度分为苔纲和藓纲。苔纲的植物体大多呈叶状体,如Marchantia (地钱)(图3-17 之1)。藓纲的植物体常分化为茎和叶,如Sphagnum (泥苔藓)(图317 之2),它们各再分为若干目。

图3-17 苔藓植物门的代表

(据Takhtajan,1963)

1.Marchantia polymorpha的雌配子体;2.Sphagnum palustre植物体;3.部分放大,示顶部孢蒴

一般认为,苔藓植物起源于配子体世代特别发育的绿藻,它是陆生植物中的一个旁支。苔藓植物化石曾发现于泥盆纪和石炭、二叠纪地层中,仅在二叠系中发现较多。自古近纪起苔藓植物广泛发育,并成为泥炭沼泽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苔藓植物广布于全球各地,在潮湿地区最繁盛,如在热带雨林区它作为附生植物覆于其他植物的树干、枝条和叶上;在寒冷的森林土壤上形成丛密的垫状物或高山苔原带。藓类在沼泽形成中是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苔藓植物化石一般呈叶状体形态的常名之为Thallites (似叶状体)。

2.原蕨植物门

原蕨植物门也常被称为裸蕨植物,裸蕨植物因其基轴裸露无叶而得名,又称无叶类,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陆生维管植物,归入本纲的都是化石植物。

裸蕨植物体都较矮小,一般高不到1m,茎结构简单,二歧式分枝,具假根,原生中柱,孢子囊大都顶生。

裸蕨是类植物是征服陆地的先驱者,它的出现是植物界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完成了从水生环境扩展至陆生环境的飞跃。

裸蕨自晚志留世出现,繁盛于早、中泥盆世,至晚泥盆世绝灭。原蕨植物门分为莱尼蕨纲和工蕨纲(图3 18)。瑞尼蕨结构简单,茎直,二歧式分枝,约5 mm 粗,18~50 cm高,地下茎上长有细毛状的假根,早泥盆世(图3-18 之2)。

图3-18 裸蕨植物

(据傅英祺等,1981)

1.角蕨(Horneophyton lifnieri),早泥盆世;2.瑞尼蕨(RhynriaMajor),早泥盆世

3.石松植物门

石松类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类型,茎作二歧式分枝,叶小,多为单脉,呈螺旋状或假轮状排列于茎或枝上。叶的基部膨大,叶脱落后可在茎和枝上留下痕迹叫叶座,叶座中上部有叶痕,为叶基直接着生处的痕迹,叶痕中央有维管束痕,为叶脉断离的痕迹,维管束两侧的通气道痕又称侧痕。

石松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最盛于石炭纪,古生代末开始衰退,中生代以来仅存少数属种。

4.楔叶植物门

草本或木本,茎为单轴式分枝,明显地分为节和节间,叶和分枝轮生于节上。叶不发达,为小型叶,有的叶基部相互联合成叶鞘。节间表面具有纵向分布的肋和沟,分别称为纵肋和纵沟。孢子囊生于特殊的孢子囊柄上,组成孢子叶穗(图3-19)。

楔叶植物门出现于早泥盆世,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最为繁盛,自中生代起迅速衰退,至新生代则处于更加衰微的地位,到现今仅有草本的一属——木贼生存于陆地上。

楔叶植物中的芦木类有发达的周皮,与鳞木类共同生活于潮热环境的沼泽中,成为沼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楔叶目的茎细长,节部有不定根,可生活在密林下面的沼泽或潮湿地带,有的还可攀缘在其他植物上。现代草本植物木贼可生活在各种气候带,沼泽陆地皆有尤其在热带地区更多。

图3-19 楔叶植物门化石代表

5.真蕨植物门

真蕨植物门是最大的一个门类,大多为多年生草本,但一些热带的树蕨可高达十几米。茎不发育,除树蕨外都为根状茎,叶大,经分裂而成大型羽状复叶(有单羽状、双羽状、三羽状三种),少数为掌状复叶或单叶,总称蕨叶(图3-20)。叶脉为羽状或扇状,少数为网状。羽状复叶上的最小叶片通常排列成羽毛状,这种小叶片称为小羽片,其形态多变。生殖叶与营养叶常同型。孢子囊不成穗,多生于叶的背面,散生或成群。孢子同型,很少异型。

图3-20 三次羽状复叶示意图

(据何心一等,1993)

真蕨植物常见的化石为叶化石,其蕨叶与裸子植物中种子蕨植物的蕨叶形态极为相似,在未发现生殖器官几乎无法区别时,常根据叶的形态特征建立形态属。

真蕨植物门最早出现于泥盆纪,石炭-二叠纪相当繁盛;主要为厚囊蕨,与石松、楔叶及种子蕨一起组成晚古生代植物群;中生代也很繁盛,但以薄囊蕨占优势,现在仍有大量种属。现代真蕨植物广泛分布世界各地。

6.前裸子植物门

本门为绝灭植物类群,是兼具蕨类和裸子植物过渡特征的类型,目前只发现于中、下泥盆统。其基本特征为:①乔木,具复杂的枝系,末级枝有的呈三度空间、二歧分叉如戟状的小枝,有的扁化如叶状,有的则已形成真正的叶,并具扇状脉序;②具次生木质部,管胞壁上有成组的圆形具缘纹孔,为裸子植物的典型特征;③生殖器官仍为孢子囊,同孢,或已分化为大、小孢子囊。本门包括三个目:无脉树目(Aneurophytales),代表属为无脉树(Aneurophyton),D2-D3;古羊齿目(Archaeopteridales),代表属古羊齿(Archae⁃opteris),D3;瓢叶目(Noeggerathiales),代表属瓢叶(Noeggerathia),C2-P1

(二)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以种子进行繁殖的高等植物,是种子植物中较简单的类型。它们无真正的花,其胚珠外面无子房保护,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成熟时种子裸露而无果实包裹,故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别于被子植物,又较以孢子繁殖的真蕨植物进化;大多由单性的雌性球花(大孢子叶球)和雄性球花(小孢子叶球)组成,少数为两性花,世代交替不显。裸子植物茎内维管束(输导组织)由次生韧皮部构成,增强了植物体的输导和支撑能力,故大多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具有明显的根、茎、叶。裸子植物出现于晚泥盆世,石炭纪开始繁盛,中生代极盛,在当时植物界中占优势地位,中生代末退居次要地位。

1.种子蕨植物门

种子蕨植物兼有真蕨植物门和较典型的裸子植物的特征,在营养器官上与真蕨植物十分相似,多为大型羽状复叶,但羽轴上直接着生小羽片(称间小羽片),以种子进行繁殖,种子单个着生于小羽片的中脉或羽轴上,较真蕨植物进化,属于一类古老且已灭绝的裸子植物。此类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维管束以管状中柱至网状中柱。与真蕨植物门不同之处在于:种子蕨植物具形成层,有较薄而稀疏的次生组织,髓部发育,次生木质部的管胞具缘纹孔。

本门出现于晚泥盆世,在石炭纪、二叠纪最繁盛,三叠纪明显衰退,在早白垩世末期绝灭。

2.苏铁植物门

苏铁植物大多为粗短的木本植物。茎通常不分叉,茎表面具叶脱落后残留的叶基痕或光滑。叶常分裂为单羽状复叶,聚生于茎顶,组成树冠。叶轴两边的裂片都具平行的叶脉,个别为扇形脉、网状脉。

苏铁植物起源于早石炭世的种子蕨植物,在中生代很繁盛,现代仅存苏铁(铁树)(图3-13中的1)等9属,分布于亚洲、美洲、大洋洲及南非的热带及亚热带区。此门的化石代表见图3-21。

图3-21 苏铁植物门代表属例

1.铁树(现代苏铁);2.蕉羽叶(Nilssonia),英国;3.侧羽叶(Pterophyllum),前苏联

3.银杏植物门

银杏植物是中生代中期最为繁盛的一种裸子植物,绝大多数已绝灭,仅存一属一种,即银杏(Ginkgo bilba)。银杏又名白果树,只生存于我国和日本,为一种典型的活化石(图3-22)。乔木,高可达40m,直径可达2m以上,单轴式分枝,有长、短枝之分。单叶,扇形,具长柄,叶缘浅裂或全缘;自叶基部伸出两条脉,再多次二歧分枝,形成扇状脉。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密集簇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都着生在短枝顶。雌花有一短柄,柄端具两个环形的大孢子叶,叶上各长有两个胚珠(但只有一个能成熟);雄花小,穗状。

图3-22 现代银杏

1.植物体外貌;2.扇状单叶;3.雄花(小孢子叶球);4.雌花(大孢子叶球),柄端两个胚珠;5.小孢子叶,柄端两个胚囊;6.种子

银杏植物化石始见于二叠纪,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达到极盛时期,广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植物地理区,自晚白垩世起逐渐衰落,古近纪、新近纪地理分布大大缩小。

4.松柏植物门

绝大多数为乔木,少数为灌木,单轴式分枝。单叶,叶小型,形状简单,鳞片形、锥形、针形、条形、披针形等,顶端尖或钝,具单脉或平行脉,一般称为针叶树。叶排列方式多样化,有覆瓦状、螺旋状,轮生,簇生或交错对生。晚石炭世出现,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现代仍有相当数量。

(三)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类,与裸子植物不同处是种子为果实所包围,如桃、梨等。繁殖器官为明显的花,所以又称为有花植物,是植物界中结构最完善的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陆生、水生或寄生。输导系统发育。单叶或复叶,形态多种多样。羽状脉或平行脉,细脉都结成网状,大多数为重网。

最早的被子植物发现于早白垩世初期,至晚白垩世就迅速广泛分布,始新世、渐新世时遍布全球,繁盛于新生代,因此,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纲和双子叶纲两类。

◎单子叶纲:胚有一个子叶,多为草本植物,叶脉为平行脉或弧形脉,少数羽状脉。

◎双子叶纲:胚有两个子叶,茎有形成层,为乔木、灌木或草木,叶脉多为复杂的网状脉。

三、植物界演化的阶段性

植物界的发展仍遵循生物界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地史时期的植物界可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

(1)菌藻植物阶段:太古宙、元古宙至早泥盆世以前,植物界都生活在水中,无器官的分化,早期以丝状藻为主,晚期以叶状藻为主,可形成礁体。

(2)早期维管植物阶段:自志留纪末期至早中泥盆世,地壳上陆地面积增大,植物由水域扩展到陆地。最早的陆生植物以原蕨植物门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植物门、楔叶植物门和前裸子植物门植物,全部仅适应于滨海暖湿低地生长。

(3)蕨类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自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植物界以石松植物门、节蕨楔叶植物门、真蕨植物门、前裸子植物门和古老裸子植物的种子蕨门、松柏植物门中科达纲为主。松柏植物们自石炭纪中晚期始现,二叠纪起,中生代型的蕨类和苏铁、银杏类始现。此阶段早期(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基本形成古生代植物群面貌。晚期(晚石炭世中期至二叠纪)古生代植物群极度发育,是全球的重要聚煤期。

(4)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至早白垩世,植物界以裸子植物的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纲和中生代真蕨植物为主。早期(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气候干旱,中生代植物群开始发育;晚期(晚三叠世至白垩世)中生代植物群极盛,也是中生代重要聚煤阶段。此阶段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区现象。

(5)被子植物阶段:早白垩世至第四纪,被子植物逐步在植物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古近纪、新近纪是全球重要聚煤期。自第四纪冰期后,植物界面貌与现代植物界相似。

四、植物化石观察鉴定方法

1.主要化石保存特点

(1)多数植物化石是以叶片形式保存,应注意叶的形态、结构、叶序、脉序等。

(2)部分植物化石是茎干化石,应观察茎干表面叶座及其结构;有时是茎干内部髓部核化石(茎中央髓部为泥沙充填形成的化石),应注意其上沟、肋特点。

2.弄清小羽片、间小羽片、实羽片、裸羽片、裂片、羽片等概念

◎实羽片:真蕨植物门中载有孢子囊的小羽片或羽片称生殖叶或实羽片。

◎裸羽片:不具孢子囊的小羽片、羽片称营养叶或裸羽片。

◎蕨叶:真蕨、种子蕨植物门等的叶很大,通常分化为叶柄和分裂的羽片,一般为一次或多次羽状,也有单叶或掌状分裂叶,它们总称为蕨叶。

◎羽片:含羽轴和小羽片的叶片,可分末次羽片、末二次羽片、末三次羽片等。

◎小羽片:叶片分裂的最小单位。

◎间小羽片:羽片相间,着生于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称间小羽片。

◎裂片:叶发生分裂的最小单位都可称裂片,或系一种广义的裂片,在真蕨、种子蕨植物门中则称作小羽片,在苏铁、银杏植物门中则称作裂片。

五、技能训练——常见植物化石鉴定

(一)鉴定要求

(1)熟习高等植物分类系统,掌握主要门(原蕨、石松、楔叶、真蕨、种子蕨、苏铁、银杏等)的特征及化石代表。

(2)进一步掌握真蕨植物门和种子蕨植物门的叶形态结构、小羽片类型、脉序等的观察、鉴别。

(二)化石鉴定

1.石松植物门

Lepidodendron Sternberg,1820 (鳞木)(图3-23):高大乔木,叶剑形,单脉,螺旋状排列于茎、枝上叶座呈纵菱形或纺锤形,少数横菱形;叶痕位于叶座中上部,盔形或斜方形等,叶痕中有束痕及两个侧痕,叶舌穴位叶痕之上,叶座上有中脊、横纹,叶座间或有纵纹相隔。石炭纪至二叠纪。

图3-23 Lepidodendron (鳞木)

(a)叶座的放大及各部分名称;(b)猫眼鳞木(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c)斯氏鳞木(L.szeianum)

2.楔叶植物门

Sphenophyllum Koening,1825 (楔叶)(图3-24):草本,枝节间上的纵肋直通过。叶轮生,每轮叶是3的倍数,通常为6枚,上下轮叶相对。叶一般成顶端宽而基部窄的楔形,侧缘一般全缘,顶端全缘,具齿、浅裂或深裂,扇形脉。晚泥盆世-二叠纪。

Annularia Sternberg,1823 (轮叶)(图3-25):枝对生,两侧对称。叶轮生,与末级枝几乎位于同一平面,每轮有叶6~40枚,长短相等或否,不连合或在基部微连合,略呈放射状排列。叶线形,倒披针形,单脉。晚石炭世-二叠纪。

图3-24 Sphenophyllum (楔叶)

a.二歧分叉扇状叶脉;b.枝叶

图3-25 Annularia (轮叶)

3.真蕨植物门

Dictyophyllum Lindley and Hutton,1834 (网叶蕨)(图3-26):蕨叶大,具长柄,柄顶端二歧分叉,每个分枝向内弯成瓣形,外侧辐射状着生羽片。羽片线形至披针形,羽片裂成三角形至镰刀形状小羽片,各具中脉,侧脉以直角伸出,结成多边形网格。晚二叠世-中侏罗世。

Clathropteris Brongniart,1828 (格子蕨)(图3-27):叶大,叶柄二歧分叉后,每个分枝又叉轴式分枝向外弯曲,内侧分出羽片,羽片浅裂成锯齿状,中脉粗直,侧脉羽状,第三次脉近直角伸出,互相连接成长方形网,网内有细网脉及盲脉。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图3-26 Dictyophyllum (网叶蕨)

图3-27 Clathropteris (格子蕨)

a.羽片及脉序;b.羽片放大

Cladophlebis Brongniart,1849 (枝脉蕨)(图3-28):多次羽状复叶。小羽片似镰刀形和三角形为主,一般较大,两侧多不对称,顶端常稍大,少数钝圆,以整个基部着生于末级羽轴上,全缘成具锯齿,中脉直达顶端或在小羽片中部以上才逐渐分散,侧脉分叉或不分叉。三叠纪-早白垩世繁盛。

4.种子蕨植物门

Pecopteris Brongniart,1822 (栉羊齿)(图3-29):多次羽状复叶,小羽片细小,以舌形、椭圆形为主,少数三角形或镰刀形,顶端钝圆,基部全部附于末级羽轴上,或略收缩,分离或连合,边缘近平行,一般全缘,偶呈波状或浅裂。叶脉羽状,中脉明显,侧脉自中脉生出,不分叉或二分叉几次。晚石炭世-二叠纪。

图3-28 Cladophlebis (枝脉蕨)

图3-29 Pecopteris (栉羊齿)

Neuropteris Brongniart,1822 (脉羊齿)(图3-30):三次羽状复叶,小羽片舌形、长椭圆形、宽线形或略呈镰刀形,全缘或具裂,顶端尖或钝圆,基部心形,偶具短柄。叶脉羽状,中脉明显,延伸到小羽片全长的1/2 或1/3 处就分散,侧脉常以狭角伸出,分叉一至数次,无邻脉。羽轴上常有异形或同形的间小羽片。早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

图3-30 Neuropteris (脉羊齿)

5.苏铁植物门

Nilssonia Brongniart,1825 (尼尔桑)(图3-31):羽叶披针形或线形,全缘或裂成裂片,羽叶基部的叶膜很少分裂。叶膜或裂片着生于羽轴腹面,几乎全部覆盖羽轴。平行脉简单,分叉次数少。二叠纪至古近纪,主要繁盛于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图3-31 Nilssonia (尼尔桑)

图3-32 Baiera (拜拉)

6.银杏植物门

Baiera Braun,1843 (emend.Florin,1936)(拜拉)(图3-32):叶扇形至半扇形,叶柄明显。叶片深裂成狭形裂开组成两组。每个裂片内叶脉一般为2 ~4 条,平行叶脉。中三叠世-早白垩世。

7.松柏植物门

Cordaites Unger,1850 (科达)(图3-33):高大乔木,叶线形至带形,全缘无柄,叶脉以极小角度在基部分叉,支脉几近平行,多具脉间纹。石炭纪-二叠纪。

Podozamites Braum,1843 (苏铁杉)(图3-34):枝细,叶子两端均尖,似豆荚状,螺旋状排列于枝上,叶脉在基部分叉,向上与叶缘平行,近叶尖端时有骤交之趋势。晚三叠世-早白垩世。

图3-33 Cordaites (科达)

图3-34 Podozamites (苏铁杉)

图3-35 Salix (柳)

8.被子植物门

Salix Linn,1753 (柳)(图3-35):落叶乔木。单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或全缘。中脉明显而粗强;羽状侧脉甚纤细,至叶边缘向前弯曲,彼此联结;细脉重网状。晚白垩世至现代,温带植物区常见。



开山时发现了古植物的化石怎么办?~

运气不错,留着吧,有机会找找懂行的人参考下,
如果鉴定植物是现在已绝迹的品种估计会很有科学价值。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下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中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答:16)原划入大羽羊齿类(Gigantopterides)的化石:Gigantonoclea cf.lagrelii,G.rosulata,G.hallei,G.cf.hallei,G.cf.mira,G.cf.taiyuanensis,G.cathaysiana,G.cf.tenuinervis,G.spp.,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 17)种子Yiyangcarpus huanggouensis 4.3.6.2 下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 下石盒子组的古植物...

本溪组古植物特征——最早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答:其上界与太原组以出现厚层灰岩相区分。本溪组为一个从晚石炭世中晚期达拉期(本溪期)至早二叠世早期紫松期(太原期早期)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分布于河南省。席运宏等(1987)在进行河南铝土矿岩相古地理研究中,在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系统采集了本溪组中的古植物化石,并与吴秀元一起进行了...

怎么鉴定古生物化石的真伪?
答:- 检查化石的骨骼部分,真品应有骨质光泽和关节部分,而假品可能缺少这些细节。- 观察硅橡胶模型的使用,假品可能过度使用硅橡胶覆盖化石。5. 古鸟类化石鉴定:- 对比孔子鸟和其他鸟类的特征,如骨骼形态和结构。- 检查是否有不同种类的骨骼拼凑在一起,真品化石不会将不同种类的骨头拼凑成一个完整的...

如何对化石进行鉴定?
答:然而,有时候,化石可能是生物个体的一部分,或者特征模糊,这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古生物学家,面对某些化石,如未知的骨骼碎片,可能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如高精度的CT扫描,来辅助判断其属于哪个物种,甚至是否是全新的生物类型。化石鉴定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探索,更是一场耐心与...

化石求鉴定
答:…我们常见各种绘制精美的古生物复原图,甚至也搬上了影视作品中。但是,我们不可忘记,这些复原图中含有大量的假定,是古生物学者根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推测出来的,毕竟遥远的生物究竟长什么样没有人见过。可以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化石都可以准确鉴定的,需要一些关键的特征才能把化石生物明确的鉴定出来。

学习任务植物的形态结构认识
答:图3-15 叶的顶部及基部的形态 (据傅英祺,1981)(四)脉序 叶脉是分布在叶片中的维管束,叶脉在叶片中排列的方式称为脉序,其形式多样化,且比叶形有更大的稳定性,是鉴定植物化石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图3-16)。图3-16 叶脉的类型 (据童金南等,2007)四、生殖器官 高等植物中...

上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答:自田家沟砂岩底至平顶山砂岩底地层中的古植物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第六煤段,上部为第七、八煤段。分述如下。 4.3.7.1 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六煤段古植物化石特征——早晚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1)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六煤段古植物 六煤段中的植物化石共40个属79个种: 1)石松类(Lycophyta):Stig...

动植物化石资料
答: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

江湖风云录化石鉴定怎么触发
答:人物进行对话,接取所给的任务触发。江湖风云录游戏中,玩家想要进行化石鉴定的话需要到苏州去找聚宝阁商人鉴定,前提是古董必须是过任务的必需品才可以鉴定,否则是没有鉴定选项的,登录游戏之后,点击开始游戏,接着和人物进行对话,接取所给的任务,完成任务即可触发。化石鉴定地点,江湖风云录化石在苏州...

如何鉴定化石?
答:志留纪(4.38亿~4.1亿年前)有颌鱼类出现,代表化石:有颌鱼类化石。泥盆纪(4.1~3.55亿年前)脊椎动物飞跃发展,硬骨鱼出现。代表化石:硬骨鱼化石。石炭纪(3.55~2.9亿年前)蟑螂、蜻蜓类等陆上昆虫繁盛。代表化石:古昆虫化石。二叠纪(2.9~2.5亿年前)两栖动物繁荣,裸子植物出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