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表现

作者&投稿:封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貌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特定地表形态,构造运动对一些地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反过来,这些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貌成为我们研究构造运动的有力证据。由于古老的地貌往往早已被剥蚀殆尽,所以现今地貌一般反映的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结果。反映地壳垂直运动的常见地貌有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夷平面、海成阶地、多排溶洞等。

图8-4 意大利古罗马废墟塞拉比斯古庙石柱1828年的出露情景

(据R.F.Flintetal.,1977)

(1)河流阶地和深切河曲

图8-5 河谷阶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李叔达,1983)

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不断侧向迁移,形成宽阔的河谷,河谷中形成由冲积物构成的河漫滩。如果地壳运动使该区域处于上升状态,则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河漫滩相对升高,一般洪水已不能达到,形成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river terrace)(图8-5)。若该区域地壳运动表现为多次的上升—稳定—上升的过程,就会沿河谷出现多级阶地,其中位置愈高的形成时间愈早,通常从河漫滩以上最低一级阶地算起,从下而上或由新到老依次称为一级、二级、三级阶地……因此,河流阶地常可看作地壳垂直运动的标志之一,阶地面的相对高差大致反映了地壳上升的幅度。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经长期演变已经发展成蛇曲的河流,若地壳转为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床降低,并深切至基岩,形成在河谷横剖面形态上成V形谷,而河谷在平面上仍保留极度弯曲的蛇曲形态的不协调现象,称为深切河曲(incised meander)(图8-6)。它反映了地壳由相对稳定转向强烈上升运动的特征。

图8-6 美国犹他州圣胡安河深切河曲

(引自F.Press et al.,1982)

(2)准平原和夷平面

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流水及其他各种表层地质作用长期共同对陆地表面进行改造,其总趋势是把原来地表高差较大的形态,经过风化、剥蚀把它削低,同时又将破坏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地表低洼处进行堆积,以减少地表的高差。这种“削高填低”的结果,使广大地区内形成只存在零星分布的、高度不大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得比较平坦,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称为准平原(peneplane)。当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又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而成为山地,这时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原有准平原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上面可见到准平原时期的沉积物或风化壳,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它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根据夷平面上沉积物或风化壳的年代可以判断其形成年代,根据夷平面的高度可以推算准平原形成后地壳的上升幅度。例如,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证明,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我国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时期地壳相对稳定,逐渐形成了地势起伏较小的准平原,当时准平原的高度大致为海拔1000 m左右,随着上新世末期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原来的准平原解体,遭受剥蚀、切割而成为夷平面,现今该夷平面的海拔一般为4000~5000 m。所以,上新世末期以来,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幅度达3000~4000 m。

反映垂直运动的海(湖)岸地貌也非常丰富。如地壳稳定时期在海(湖)面附近形成的波切台、波筑台,由于地壳重新上升可形成明显高出海(湖)面的海(湖)成阶地。如果地壳多次地稳定—上升,则可形成多级海(湖)成阶地。又如岩岸地区形成于海面附近的海蚀凹槽,由于地壳的间歇性上升,可形成高出海面的多排海蚀凹槽。一个地区多排溶洞的出现也是垂直运动的证据。因为成排的溶洞原来一般是在潜水面附近经潜蚀作用而形成的,如果出现多排溶洞,则表明该地区在垂直运动的影响下潜水面与岩层的相对位置曾发生过显著的变动。总之,垂直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丰富多样,不胜枚举。

地壳或岩石圈的水平运动在地貌上也留下了丰富的痕迹。水平运动可以使线状延伸的水系(河流、冲沟等)发生同步弯曲和错断。例如在四川西部的鲜水河谷地中,一系列穿过鲜水河断裂带的水系,由于断层的水平运动而发生弯曲和错断,形成S形、肘状或梳状水系(图8-7)。水平运动还常常使山脊或山梁错断或弯曲。

图8-7 鲜水河断裂带上断错水系特征示意图

(据唐荣昌等,1986)

a—S形水系;b—肘状水系;c—梳状水系



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有哪些表现~

盆地的凹陷,河流的改道,冲积扇的形成山脉的隆起

1.地貌标志
辖域的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堆积型地貌,大玗河、白浪河水系内及其两侧为堆积型地貌。主要表现为低丘及层状—阶梯状地貌。辖域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三期夷平面和沿较大水系展布的二级阶地。
第一夷平面(牛山期),形成于中新世,夷平面上沉积有牛山组底部砂砾石层、黏土层,其上为火山喷溢形成的玄武岩,该级夷平面保留不完整,主要见于黄山前、团山子火山口南、禄家庄、小玄家、桃花山、丛山、河南头等地,其标高100~180m,其中黄山前标高180m,而禄家庄标高100m,河南头标高81m。说明该夷平面形成后,差异升降幅度高达100m左右,断裂带内呈降低趋势。
第二夷平面称唐县期(尧山期)夷平面,夷平面上发育上新世唐县期砂砾石层及覆盖其上的尧山期玄武岩,形成时代相当于区域上山旺组形成期,该级夷平面保留不完整主要见于薛家沟、黄山、响水崖、辛官庄、方山、小玄家等地,其标高120~310m,其中薛家沟标高310m,小玄家标高120m,说明该夷平面形成后,差异升降幅度高达190m左右,断裂带内呈降低趋势。
第三夷平面称临城期夷平面,海拔高度60~90m,主要分布于北展—五图以东、坊子周围等地,在河谷上游地区该夷平面构成河流的二级侵蚀阶地,此级夷平面上有时可见残留的中更新世堆积物(小埠岭组砾石层),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该级夷平面发育和保存较为典型和完整,多被大站组和临沂组覆盖,说明该地区第四纪以沉降为主。
第三夷平面形成以后,辖域发生显著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同时进入河流发育和切割阶段。大玗河、白浪河及其支流普遍发育形成二级阶地,第一级为冲洪积阶地,第二级为侵蚀阶地,海拔高度分别为30m和60m。
综上所述,新近纪的地貌特征应为侵蚀堆积型。新近纪的中新世以后表现为整体的阶段性缓慢隆起。第四纪以来主要继承中新世以后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构造活动特征,显现为剥蚀堆积型地貌,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地壳趋于稳定,较大水系内发育了河流阶地及河床、河漫滩的较厚堆积。
2.水系特征
区内较大的河流为大玗河、白浪河,构成了辖域的树枝状水系,辖域的山脉地势决定了水系的展布及流向,多受不同方向的线性构造控制,水系总体以北北东—近南北流向为主,水系多为构造扭曲或追踪不同方向的断裂而弯转。总体显示北西向断裂的活动较新,是辖域新构造运动较明显的标志。

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答:总之,垂直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丰富多样,不胜枚举。地壳或岩石圈的水平运动在地貌上也留下了丰富的痕迹。水平运动可以使线状延伸的水系(河流、冲沟等)发生同步弯曲和错断。例如在四川西部的鲜水河谷地中,一系列穿过鲜水河断裂带的水系,由于断层的水平运动而发生弯曲和错断,形成S形、肘状或梳状水系...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答:新构造运动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是新地层〔新第三系(新近系)-第四系〕的变形和变位。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变形,主要体现在一些地层发生低角度倾斜,或形成拱曲及褶皱。而各种规模的断层使新地层表现出错动及破裂。 (二)地貌表现 新构造运动是塑造现代地貌的主要动力之一,其主要作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新构造运...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及其表现
答:1.地貌标志 辖域的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堆积型地貌,大玗河、白浪河水系内及其两侧为堆积型地貌。主要表现为低丘及层状—阶梯状地貌。辖域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三期夷平面和沿较大水系展布的二级阶地。第一夷平面(牛山期),形成于中新世,夷平面上沉积有牛山组底部砂砾石层、黏土层,其上为火山喷溢形成的玄武...

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有哪些表现
答:盆地的凹陷,河流的改道,冲积扇的形成山脉的隆起

构造运动的表现主要有
答: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但不仅仅局限于地壳的运动,通常还涉及岩石圈。一般情况下,构造运动缓慢不易被人察觉。特殊情况下,构造运动剧烈而迅速,表现为地震,由此还可能引起山崩、海啸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察觉到构造运动。按照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划分的类型(着眼于时间分布)可分为新...

地貌学法
答:岩溶地貌对新构造运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层状溶洞的研究。地壳稳定,地下水长期溶蚀,可在饱水带内形成溶洞; 地壳上升,已形成的溶洞抬高,河流下切,地下水位降低,在地壳稳定条件下又可形成较低的溶洞。因此,层状溶洞是地壳上升的标志。如四川省兴文县的多层溶洞至少可以划分为 4 ...

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
答:地壳的升降也表现出高出现代海面的海成阶地、海蚀槽、滨海平原等方面。例如,广州附近的七星岗,可见高出现代海面的波切台及海蚀槽,说明了海岸的上升。2.古构造运动的表现从地球产生之日起,构造运动一直在进行中,现代及新构造运动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地貌特征变化,或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反映出来。地质历史时期...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
答:1.中国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 自新近纪以来,中国的新构造运动存在明显的间歇性特点,即强烈的活动时期与相对宁静时期交替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与相对平静的振荡性交替,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多旋回性地貌,如多级夷平面、多级洪积台地、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等。 (2...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答:通常,地壳的上升或沉降决定着剥蚀、沉积等不同作用的类型,沉降幅度的大小决定着第四系堆积的强度和厚度,而沉积旋回又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新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河南平原第四纪大的岩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山麓和平原、南部和北部、隆起区和坳陷区的差异。山麓和隆起区由于沉降幅度小,沉积速率慢,沉积间断频繁且延续时间较长,氧化...

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答:3、内外营力: 内营力往往加大地形的起伏,外营力往往减小地形的起伏。构造运动影响海陆分布和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4、人类活动: 已成为改造地貌的重要营力。5、时间 :时间长短不同,地貌发育的形态会有差别,表现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二、地质与地貌的区别:所谓地质,是指地球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