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记》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曲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斧斤:砍伐

  D、则非徒爱其似山徒:只是

  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则为人之所材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故木受绳则直

  D、而又有所敬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参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②每当想起它们,我就怀疑其中有命运定数。(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11、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

《木假山记》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

有没有木假山记读后感范文
答:假山阅读答案:1.乱石堆叠。支离破碎,树与山不相称,假山障蔽作用缺乏审美效果 2.为了说明假山要和全山的调子相称,否则就没有美感。3.恰当。形象表现假山上亭子之大,与假山不协调。4.总体上作者持否定的态度,但作者对那些艺术品质的假山还是给予肯定,如顾家怡园中的假山具有障蔽的作用,颇有匠心,艺...

"凡作序、引、后记,为无足信于世,待我而后取重尔!足下深谅之。 "特...
答:凡是做序、引、后记,是因为那人的文章还不足以让世人信服,等人写了之后才获得世人的看重罢了了。请您体谅我不能做这《木假山记》的跋吧。个人觉得这个答案较好!

求文言文翻译,多谢
答:之前奉旨写了《木假山记》跋(和序差不多)的后部分,来使允公的文章更能昭明,比如:天地有元气,万物滋养它才是春到大地,这哪里能是再次刻画藻饰的呢?过去欧阳修写了五代史,或者写序来记录之前王安石说的:佛的头上怎么可以加上肮脏的东西,我私下里以为这是名言。总共做了序、引、后记,因为...

写苏洵的文言文
答: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 *** ,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

苏询的文言文
答:《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

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文言文翻译
答: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真州东园记 祭石曼卿文 泷冈阡表 六一居士传 苏洵 六国论 管仲论 辨奸论 心术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木假山记 名二子说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扎子 范增论 贾谊论 晁错论 教战守策 与谢民师推官书 上梅直讲书 答秦太虚书 《范文正公文集》叙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石钟...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文言文
答:苏洵的抒情散文并不多见,但其中 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送石昌言使北引》、《张益州画像记》、《木假山记》等都流传至今。 苏洵的诗作也不多见,他擅长写五言古诗,诗风质朴苍劲。 宋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评他的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他的《欧阳 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

木假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木假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阅读答案:20.【答案】1.D 2.C 3.A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

求《苏明允哀辞并序》译文
答:【赏析】苏洵的散文纵横捭阖,老练简奥,既有《战国策》的雄放,文兼《韩非子》的峭劲,为宋代文坛开了生面。他写文章力求“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踪”(曾巩《苏明允哀辞》),不抄袭旧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的家中有一木雕的假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木假山记》就是由此生发感慨而作的。他从木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