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七干什么?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习俗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元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一,在家拜年
初二,去别人家拜年
初三,回娘家
初四,拜祖坟
初五,不能出门
初六,在家里接客人
初七,在家里接客人

晕` 那几天最重要的是吃,
初一,在家
初二,去外婆家
初三,姨妈家(没的话,就在自己家或者是姑姑家啊,大家分开去的 ,一人去一家, 哈```)
初四,大家来我家,
初五,去同学家
初六,大家来我家,
初七继续玩哈`` 呵呵
这是我家那边的习俗啊

我们这边是:
初一崽(儿子拜父母)
初二郎(“郎”即女婿,拜岳父岳母)
初三初四拜四方
五不出,六不进(初五不可以出去,初六不可以从外面回家,否则不吉利)
初七初八基本上就要上班了吧!

各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是初一给四邻好友长辈拜年初二回娘家。山东济宁

拜年,回娘家,不同的地方传统还有不一样的地方。

春节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什么习俗,或者在这天人们要做什么?~

初一民间习俗:
年初一 开春吉祥
民俗习惯:放爆竹 拜年 压岁钱
放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压岁钱: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但这些传说于史无据,不足为凭。压岁钱的习俗真正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注意事项: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严禁洒扫与倒垃圾, 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 若真要动扫帚, 记得由外往内扫!
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
不宜杀生。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初二民间习俗:
年初二 回门是喜
民俗习惯:出嫁女儿回娘家
出嫁女儿带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需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



初三民间习俗:
年初三 老鼠娶亲
民俗习惯:老鼠娶亲人早睡
可安睡迟起,因为自除夕到初二都劳累,这日可以好好调息啰!
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
根据传说,这日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初四民间习俗:
年初四 恭迎灶神
民俗习惯:迎灶神 送火神
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初五民间习俗:
年初五 拜财神 发利市
民俗习惯:拜财神
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初六民间习俗:
年初六“送穷”
民俗习惯:送穷出门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三个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送穷风俗具休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初七民间习俗:
年初七 安顿身心
民俗习惯:休养生息
“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守岁末的最后一夜,并迎接新春的到来。几千年来,人们将心灵的祝福不断融入春节,使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那么,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

民间流传农历新年习俗歌:“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大年初一
放爆竹。年初一早上,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即“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据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放爆竹在古代是为了辟邪驱兽。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赵师侠在词《鹧鸪天·丁已除夕》里也写道,“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爆竹行》里则为我们详细描绘苏杭的一户人家在春节放爆竹的过程,表达诗人新年愉悦欢畅的心情,寄托诗人对居家平安的美好祝福: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迎喜神。上午日出后是迎喜神的时间,至于其降临方向和时辰,则由历书指定。人们往喜神降临方向出游。有的骑着牲口,有的步行,走到很远后放爆竹,焚香后返回。迎了喜神后,不管任何时候出门都吉利,不用再择良辰吉日。
拜年。春节期间,前往新朋好友家或者邻居那里祝贺新春,俗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非常盛行。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朝官往来,无论认识与否都要互拜,民众则各拜亲友。清朝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当然有些不用亲自去的,可用名帖投贺。据清朝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曰“名刺”;之后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曰“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则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占岁。古代人们通过岁星(即木星)的运行以推算制历。《吕氏春秋·勿躬》:“羲和 作占日,尚仪 作占月,后益作占岁。”之后,民间逐渐演变为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史记·天官书》:“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 魏鲜。”宋王安石《寄杨德逢》:“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贴画鸡。古代人们于春节时,在门窗上画鸡用以驱鬼怪邪气。据晋朝《玄中记》载:当太是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树上时,度朔山上的天鸡就啼鸣了,于是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后来人们就用剪纸鸡象征着天鸡。
大年初二
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平常人家,均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祈望今年财源广进。不过,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刘海(或者范蠡),赐福镇宅的武财神为钟馗,当然武财神也少不了关羽。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簿,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守护神,同时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姑爷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还必须带一些礼品、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一般将门神像贴在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礼记·祭法》载:“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自先秦起,不管天子还是庶民,都崇拜门神。而正月初三这天,则要将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表示年已过完,要营生了。
饿鬼日。据说这天还有忌探亲访友的习俗,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淡化了这个习俗。
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古代的人们,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可以放假五日。之后,民间之间演化为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的小朝节。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据说这一天是各路神仙由天界降临人间的日子,因此要“送神早,接神迟”。送神要早,而接神则在下午也行。准备好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焚香点烛烧金衣即可。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
送穷神。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据说这天天亮前是众神灵归天之时。这时要送穷神,家家户户要从炕角或屋角扫些垃圾尘土倾倒于门外街口,并焚香纸,燃放鞭炮,送走秽气。穷神是姜子牙妻子封号,号“五穷媳妇”,即寿、康、富、德、善终五穷,她嫌贫势利,被姜子牙贬封“穷神”。
开市。古代大小店铺从年初一关门到初五开市,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是财神生日,在这一天开市就可以招财进宝。
抢路头。在吴地,信奉路头财神。据说这天是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而人们又认为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尤其灵验,因此称之为“抢路头”。
过了这天,春节时所有禁忌开始解除,之后人们开始忙于生计,过年的气氛开始散去,即“五日年下”。
大年初六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实际上就是农民开始下田,准备春耕之意。
此外,这一天还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要放鞭炮,象征今年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大年初七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中国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里面的芹菜和葱暗喻聪明,蒜暗喻精于算计,芥菜暗喻令人长寿等。
吃素面线:在中国台湾,这一天要吃素面线,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因此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之意。
补天穿:传说人日多阴,犹如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即补天。

初一到初七是什么日子
答:初一到初七都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最传统和隆重的节日,一般春节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传说女娲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六畜,第七天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初一是鸡日,这一天一早要放鞭炮并开门迎福,而初一不宜打扫,否则好运会被扫走;初二是狗日,也叫迎婿日,这一天新婚的女儿和女婿...

正月初一到初七有什么习俗?
答: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样吃什么都可以。 初七人日 吃寿面 初六“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么都可以。 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要吃以七种菜所做的“羹”,称“七宝羹”。除了吃“七菜羹”,还有吃“及第粥”...

过年七天分别做些什么事情?
答:6、春节大年初七 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补天穿: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

正月初一到初七是什么日子
答:初二狗日,也叫迎婿日。这一天,新婚的女儿和女婿会回来拜访。初三猪日,也叫赤狗日。这一天大家不会相互走动,可以将前几天积累的垃圾清扫干净,民间也叫扫穷鬼。初四羊日,这一天要迎灶神。初五牛日,这天要迎财神,还有破五之说。初六马日,这天送穷鬼。初七人日,这天不宜出门。

春节初一到初七每天的习俗是什么?在这些天人们要做什么?
答: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

大年初七要干什么正月初七的传统节日
答:1、吃饺子: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这样老鼠就能在家里作乱了。2、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

初一到初七干什么?
答:初一,在家拜年 初二,去别人家拜年 初三,回娘家 初四,拜祖坟 初五,不能出门 初六,在家里接客人 初七,在家里接客人

初一干什么
答:问题一:初一到初七干什么? 初一,在家拜年 初二,去别人家拜年 初三,回娘家 初四,拜祖坟 初五,不能出门 初六,在家里接客人 初七,在家里接客人 问题二:正月初一不能干什么事?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

正月初一到十五顺口溜
答:正月初一到十五顺口溜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顺口溜是: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灯棚,十七人相找,十八打瞌睡,十九买物配,二十做功课。风俗习惯:1、大年正月初一:大...

年初一到初八风俗是什么?
答:7、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古时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8、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