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汲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人,流于粗俗.文胜质则史:文:文饰.质:质朴.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君子:既要有知识学问,也要有礼貌谦逊高尚的品格.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反映了一贯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也不主张偏胜于质.作为君子,既要充实自己,修身养性,又要推销自己,为人所知.君子不是不求名,而是不求虚名.“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的是名实相符,既不妄取虚名,也不埋没自己的才华.“文胜质则史”的“史”在此处,指在朝为官”的意思.而是“虚浮不实”的意思.看《恰同学少年》的体会杨昌济先生引用孔子关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名言来启发少年时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指出:一个人如果光有能力素质,而学问修养不够,则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力;反过来,光是注意书本学问,却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知识就会变成死知识,学问就会变成伪学问,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今天看到《恰同学少年》里的这段话,如饮甘露.此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个人能力和书面知识积累对人发展和成长的影响,感觉深受启发.共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

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原句出自于《论语·雍也篇》。
句中部分字词解释: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
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扩展资料: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论语·雍也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深层含义!我之...
答: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 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 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什么意思
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出《论语 雍也》,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像没有文化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出处:《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赏析: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要求,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人...

圣人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君子周而不比,和...
答:您好,以上依次是《论语》中的四句话,原句分别是: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语出何处
答: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意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翻译
答: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释义: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2.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文质彬彬前一句是什么来着
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释义: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下两句是啥?
答: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什么意思?语出何处
答:【注解】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史: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意思
答: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原句出自于《论语·雍也篇》。句中部分字词解释: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采。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