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于是怎么说

作者&投稿:貊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古文中的于是怎么翻译

“于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主要有二:

①在这时,在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议兵》:“然后刑于是起矣。”意思是说,接着,“刑罚”这件事情(同位结构)就发生了。

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连词)。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意思是说,于是乎派遣御史详尽了解案卷并问讯各位读书人。

在古文中,“于”的含义有: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启:萌芽;蕃:茂盛;畜:蓄;臧:藏。)《列子.汤问》:“达于汉阴。”《史记.孙膑传》:“请救于齐。”《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上述各例句中的“于”可分别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动词词头。《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注意:“於”作叹词时读wū,不简化为“于”。

在古文中,“是”的含义有: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

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荀子.王霸》:“若是则百吏莫畏法而遵绳矣。”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韩非子.孤愤》:“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组词“是以”、“是故”意义和用法同“因此”。《韩非子.五蠹》:“是故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③系词。王充《论衡.死伪》:“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2. 【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 【古文:不责僮婢翻译】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 冯梦龙《古今谭概》【译文】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觉察到了这件事,对他说:“今天肠胃不适,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让人煮药,煮坏了.唐临暗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可以把药扔掉."唐临最终没有张扬童仆的过错.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仆去买米.奴仆用米换酒,醉卧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等到奴仆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有什么害处呢?”【注释】1.宽:宽厚.2.仁:仁慈.3.恕:宽容,宽恕.4.向:原先,从前,曾经5.潜:暗地里.6.扬:宣扬,揭发.7.绝:断绝.8.遣:派遣.9.以:凭借.10.易:换取.11.负:背.12.觉:睡醒.13.尝:曾经.14.过:过错.15.馀衣:别的衣服.。

4. 【文言文危如累卵的译文越快越好,】

晋灵公命人为他花费千金,建造一座供游赏的九层高台,并对左右下令说:“谁敢谏阻,定 斩不饶!”荀息上书求见,灵公让卫士们张弓搭箭,然后召见了荀息.荀息故意说:“大王,我不敢来 劝说您,我是来为您消愁解闷的,我能把十二枚棋子垒起来,上面再加置九颗鸡蛋.”灵 公一听高兴地说:“那你就为我演试一下吧!”荀息一本正经,专心致志地表演起来.先把十二枚棋子垒在下边,再把九颗鸡蛋垒在上面.灵公左右的人都很担心,屏住了呼吸,灵公自己也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连声说:“好险哪!好险哪!这时荀息说:“这不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灵公便说:“那就快让我见识见识.”荀息这才严肃地说:“大王要筑九层高台,没有三年不成.三年之中,百姓来服役,男人 不耕田,女人不织布,弄得钱财耗尽,国库空虚.邻国将乘机侵略,我们就会山河破碎,国 破家亡.到那时候,您站在九层高台之上,又能观望到什么呢?”灵公听了说:“筑台的后果如此不堪设想,这是我的过错!”于是下令停止筑台.。

5. 文言文《乐羊之妻》的翻译

翻译: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是谁家的女儿.乐羊子有一回在路上走,拾得(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回家后拿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喂,来吃’的食物(即不敬的施舍).何况捡别人丢失的东西贪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行为呢!”乐羊子十分惭愧,于是把金子扔到野外,便到远方寻师求学.一年后回来,妻子跪拜着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思念,并没有其他特别的事啊.”妻子就拿起刀子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道:“这上面织物来自蚕茧,织成在织布机上.一丝一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一寸寸不停积累,才织成一丈丈的匹头.现在如果割断这织品,就丢失了成功的(机会),白白浪费了时光.您积累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用来成就您美好的德行;如果中途就回家,与剪断这个织品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

6. 【英语翻译文言文中“因”字的所有用法跟解释,还有例句】

“因”的意义和用法归纳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二、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因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⑻沿袭.例:因遗策.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于是 在古文.文言文.怎么表示
答:乃,故,因而,于是(于是本来就是文言词)。。。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都是有“于是”的意思的。

文言文表达于是
答:1. 古文中什么词 是 表示于是的意思 说:一字词语:讲 说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 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云 二字词语:说话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申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 商讨 话语 呓语 梦话...

古代文言文于是怎么说
答:1. 古文中的于是怎么翻译 “于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主要有二:①在这时,在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议兵》:“然后刑于是起矣。”意思是说,接着,“刑罚”这件事情(同位结构)就发生了。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连词)。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意思是...

于是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1. 古文中的于是怎么翻译 “于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主要有二:①在这时,在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议兵》:“然后刑于是起矣.”意思是说,接着,“刑罚”这件事情(同位结构)就发生了.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连词).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意思是说...

请问文言文中的“于是”应该怎么翻译?
答:在文言文中,“于是”通常被用来表示一种因果关系或者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它的翻译取决于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例如,“于是”可以翻译为“因此”、“就此”、“于是”、“在此时”、“在这种情况下”等等。以下是一些例子:1. 天下雨了,于是我决定带上伞出门。(因此)2. 他的手受伤了,于是他不能...

于是用古文怎么说?
答:问题一:用古文怎么说于是的意思 乃、于是乎、都有这样的意思,主演看好似什么的语言环境 问题二:“于是才”、“于是就”,用文言怎样表达? 则,有就,于是的意思 乃,有才,于是,就的意思 问题三:谢谢用古文怎么说? 多谢 不胜感激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 希望采纳,你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表示于是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于是的翻译 于是 yú shì 1. 如此。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恶。」2. 亦作「于时」。连词。表示承接。例:《晏子春秋 内篇杂上十一》:「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征,时朝...

于是用古语怎么说
答: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于”介词,“在”“从”的意思;“是”代词,作“此”“这”解。又作“於是”,意思是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我正穷于是,君宁念及兹。——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辞犹未已,色若愧耻,于是堕者止,偃者起。——陆龟蒙《战秋辞》...

文言文于是怎么说
答:灵公听了说:“筑台的后果如此不堪设想,这是我的过错!”于是下令停止筑台.。 5. 文言文《乐羊之妻》的翻译 翻译: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是谁家的女儿.乐羊子有一回在路上走,拾得(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回家后拿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喂,来吃’的食物(即不...

请问文言文中的“于是”应该怎么翻译?
答:(1)可不变,保留“于是”。如:于是惠子恐。(《惠子相梁》)(2)在这时。如:于是鸱得腐鼠。(《惠子相梁》)(3)在这事上。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一般情况下,“于”是介词,“是”是代词,可结合具体语境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