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说的食无求饱被人们忽视了?他的学生也没有人提呢?

作者&投稿:郗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10个字对当今来说仍有现实意义,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启迪。也就是说,做人就要做一个好学的人,学好的人,一个人好学从哪里学起呢?就是要管住自己嘴巴,不要贪嘴,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好,人贪吃贪喝了就不能做好人了。过去家长们常说不好的孩子就是,贪吃、贪喝、贪睡、贪玩,一个“贪”字就不是恶习,要改。人的坏习惯就是从贪吃贪玩开始的。可见孔子将做人说到了实处,可谓是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一个人要想学好,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是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开始的。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都是从节俭的生活方式开始的,一个人生活上大手大脚了,喜欢奢侈浪费,这样的人不是有德之人。

商品经济社会,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使不少人眼睛只盯住一个“钱”字,为了赚钱而失去了道德,也失去了“诚信”二字,虽说有不少人赚了很多钱,但却失去人生最宝贵、最需要的“德”字。有的人赚了钱便开始享受吃喝玩乐,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房子要住大房子;车子要开豪华的;穿衣服要讲名牌,形成了一股盲目的攀比之风,如此,使不少人活得越来越累,手中有钱了觉得生活反而没有幸福感了。

物质生活是人的第一需求,但人有了物质需求,也离不开精神上的生活需求,一个人只有注重了精神生活,才能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才能有自律精神 ,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向善向上的好人,这就是一个人学好。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如何进步,一个人要想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就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也就是做人要过简洁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只有如此生活方式,才能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物欲所惑,不被名利所迷,坚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就要追求精神享受,就要能够自律,做到见贤思齐,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诱惑多多,如果一个人守不住寂寞,一味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中,就会步入人生歧途,一个人贪图安逸享受,最终就会走向堕落,这样的事例时有所闻,当能够警醒。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灯红酒绿,做人越是要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人生之路总会遇到坎坷和曲折,做人就要善于学习,能够勤于修身,一个人能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样就能拒绝物欲的诱惑了,过上简洁的生活方式,如此,就能耐得住寂寞,守住繁华,过上自己简洁而快乐的生活。



其实作为读书人阶层,一直信奉这个说法。孔子说这个话的时候,是想让人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而不要在吃、穿、用、行、住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以至于脑满肠肥,不适合学习知识。我们知道学习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毅力、热情和体力、智慧的。如果人吃得太饱,那么就会失去活力,肥头大耳,脑部供血不足,胃肠蠕动加速,血液大量滞留在胃肠,容易犯困,体力也不支,一心只想吃吃喝喝,那么还做什么学问?相反,如果人适当保持饥饿感,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让人处在活跃的状态,更能激发人体潜能。历史上的读书名人,多数都有类似经历,比如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比如闻鸡起舞的祖逖,凿壁偷光的匡衡。北宋时期的范仲淹的故事更是被广为流传:范仲淹的同学的是大官的儿子,看范仲淹每天只吃冻在一起的冷饭糊糊,在碗里划成三份,每餐只吃一份。就从家里带来非常好吃的东西给范仲淹,被范仲淹拒绝了:今天吃了你给的珍肴,以后还怎么吃得下自己的冷饭?

并没有被忽视,而是演变成了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引申。毕竟这一个道理是非常精辟的。

因为孔子说的这句话,很多人用不上,他的学生只学习他经典的理论,做思想家。

~

“君子食无求饱”什么意思?
答:《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意思是: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一、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二、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答:意思是: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处:《论语·学而》——春秋·孔丘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翻译
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翻译是: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1、这一段是孔子对于君子的日常言行的描述。对于君子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孔子提出了重要的观点:首先,...

君子食无求饱...是谁说的?
答: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语境>听了有子的议论,子禽说:“善于观察,就是好学的人吧!”<译文> 孔子说:“成熟的人可以吃不饱,住不好,但一定要敏锐地发现那些应该被理解却没有被贯通的史实、 世事和自己的行为,说话的时候注意...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孔子说: 好学来自四个维度的观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我们先从“食无求饱”开始分析。如果一个人吃得太饱,就会有种从身体内部生发出来的厌离感。回想一下当你吃得很撑的时候,是不是除了幸福感之外,有种什么都不想做、什么也不关心的感觉?我发现,吃饭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答:子曰:“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杨伯峻译)

《论语》选段的一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答: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的《学而篇》。《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①,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谓好学也已④。”[原文通释]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奢糜,居住不贪图安逸,在做事时机敏还在说话时谨慎,靠近道德规范就使自身正派了——可以称得上是喜好学习的人。”[注释]①食无求饱:饮食不贪图奢糜。求,追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后一句是什么
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下一句: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处 《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

论语解读‖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难道生活就只为金钱和物质奔波了吗?这样的做法真的正确吗?来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导学生的。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在论语中,只要前面出现子的,就是孔子所表达的话。先说说前两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意思说,作为一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