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昭宣为什么算中兴,不算盛世? 有人说汉朝没有盛世,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穆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汉昭帝、汉宣帝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史书对汉宣帝大加赞赏,曰:“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一道,又被称为“昭宣中兴”。
《汉书》对汉宣帝赞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因为盛世的概念不是下面人怎样,而是上面人怎样。

你要真以下面人怎样来做标准,汉衰落时期就不是汉元开始,而是汉平,晚了半世纪。(顺便一提,后世所有标榜盛世也都是上面人怎样,只有开元盛世是恰好人口巅峰,其余皆不是!)

如果你明白了“上面人怎么样”这个问题的话,你看看汉文到汉武,接着比较昭宣期间的上面人,你就该发现问题了。

昭宣二人上位,离不开一个姓霍的,他还主导了夹在两位之间的刘贺的废立。

海昏侯刘贺为什么被废?因为他在位27天干了1127件错事,不吃不睡每小时干接近2起。来,以你的智力你觉得这是可能的事吗。

但是就没人敢质疑!

废完刘贺,他手下两百群臣全下死狱。来,以你的智力你觉得这个会不会过分了?

但是就是没人敢质疑!

汉宣时期,不仅是姓霍的自己,他侄孙,女婿,堂兄弟……全成了朝廷重要职位,大家上下朝可以互相一起走,请病假也很方便。这事叫裙带关系。

但是就还是没人敢质疑!

……

毫无疑问,姓霍的开了个坏头,那就是外戚权臣掌权,把持朝政。这是有别于文景到汉武的。

当然,幸运的是姓霍的治国还是有一手的,所以昭宣时期,汉武的弊病几乎补上了,对外军事也不落下风,论大治对之前文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人就该明白,有第一,就该有第二这件事了吧。今天你姓霍的人不错,下一个呢?

是故昭宣时期,天下太平,但是上面人开了坏头,行伊尹之事。而这个坏头在汉元后愈演愈烈,他重用匡衡等“复古大师”,朝政风气一路败坏,之后抑制土地兼并问题,本来汉宣想法不错,他直接以劳民伤财为由砍了……是故汉元,汉成,从国到民,下面人还未走下坡路,上面人是真下坡甚至滑坡了。

故而,昭宣确实是中兴,不是盛世,他们一走,马上人走茶凉!



什么是“昭宣之治”?在历史上有何影响吗?~

昭宣中兴代表着在汉武帝之后,汉朝重新进行与民生养的政策,以恢复严重损耗的国力。
昭宣之治又称昭宣中兴,为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时期(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9年)着重休养生息,以恢复汉武帝在位时严重损耗的国力,并将汉朝国力推上太平盛世。后世历史学家评定此段时间为西汉的中兴。
背景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于终前两年下道《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和汉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措施
轻徭薄赋
7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6次颁布赈贷种及食和“勿收责”的诏令。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及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是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宣帝时更下令“勿行苛令”,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吏治
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及相,必须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其清政者给予褒奖。公卿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
平理刑狱
昭帝于始元四年(前83),特赦。宣帝亲政后,进一步废除了汉武帝时期订下的酷法。设置廷尉平一官,专助廷尉决疑案及平冤狱,将治狱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武帝末年人人自危,大臣“安危不可知”的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

成效
昭宣时期的政治及经济措施的实行,使到一度风雨飘摇的西汉王朝再次兴盛。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

假的,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盛世“文景之治”就出现在汉朝,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时期的成就被视为后世“盛世”的样板。
此外,西汉昭帝和宣帝时国力趋于极盛,这一时期号称“昭宣之治”。
西汉之后的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政通人和,基本抚平了多年战乱造成的创伤,“光武中兴”之时也堪称难得的盛世。

汉朝昭宣为什么算中兴,不算盛世?
答:在汉昭帝、汉宣帝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景象,甚至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史书对汉宣帝大加赞赏,曰:“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

如何看待昭宣中兴
答:本来前面有文景之治的,可是本汉武帝刘彻给打匈奴把家底折腾完了。他们的儿子和孙子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再加有名臣霍光辅佐。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

有人说汉朝没有盛世,是真的吗?
答:假的,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盛世“文景之治”就出现在汉朝,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时期的成就被视为后世“盛世”的样板。此外,西汉昭帝和宣帝时国力趋于极盛,这一时期号称“昭宣之治”。西汉之后的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政通人和,基本抚平了多年战乱造成的创伤,“光武中兴”之时也堪...

如何看待昭宣中兴
答:3、在武帝时为出击匈奴使得民生艰苦。一旦出现好转自然就会被歌颂为盛世。所以汉朝就出现了昭宣中兴。

历史上有“少康中兴”、“宣王中兴”,“中兴”是什么意思?
答:发生于汉朝时期的“昭宣中兴”是指汉朝由于汉昭帝以及汉宣帝的统治得到了复兴。汉武帝在位前期西汉的发展状况还算较为良好,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都是不可小觑的。但是进入在位后期之后汉武帝开始日渐沉迷于方术,生活作风也愈发奢靡,“巫蛊之祸”的爆发更是给西汉王室以及社会造成了不...

昭宣中兴的历史背景 昭宣中兴发生在何时
答: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何时: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西汉昭宣中兴,汉朝兴衰的原因
答:1.宣帝之后平帝所在时汉朝比较强盛,人口数达到顶峰,但也是衰落的起点。2.刘奭在位期间,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且因为西汉的昭宣中兴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中兴,昭宣时代社会也潜藏了很多不满,这些不满随着汉宣帝去世后的政治日坏,日益发酵,最终在汉平帝死后,...

宣帝中兴总结
答:”汉宣帝与他的前任汉昭帝刘弗陵共同开启了这个被称为“昭宣中兴”的黄金时期。他们的领导力和政策实施,为汉朝带来了繁荣与稳定,使得国家在内外环境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实践,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证明了良好的政治管理与社会和谐对于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汉昭宣中兴、唐开元盛世、宋仁宗之治、明仁宣之治、清康乾盛世有什么区...
答:1. 汉宣中兴 汉宣大帝,西汉时期的杰出君主,以其卓越的治国策略和军事才能,被誉为“守成之君”中的佼佼者。他重视工商发展,减轻赋税负担,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编纂《史记》,强化对匈奴的军事攻略,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汉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汉宣大帝的治理,使得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是西汉...

汉宣帝如何实现“昭宣中兴”?
答:单于甚至慕名而来,表示归顺。这一时期对祖宗的功绩光彩照人,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时期,堪比殷商的盘庚和周朝的周宣王。综上所述,汉宣帝的治国策略和成就,使得大汉朝进入了一个盛世,被誉为“昭宣中兴”,其文治武功和百姓的福祉,都超越了汉文帝太宗的时代,成为后世称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