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兴的历史背景 昭宣中兴发生在何时 昭宣中兴:历史上的汉宣帝到底有多牛

作者&投稿:连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背景: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诸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汉宣帝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当年,巫蛊之祸爆发,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
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何时: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

昭宣中兴的背景~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诸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这一评论虽有溢美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汉宣帝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当年,巫蛊之祸爆发,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 ,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后上官安通过武帝长女盖公主之男宠丁外人的关系,达到目的,上官安被封为车骑将军。霍光由于拒绝了上官桀父子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请求,引起了上官桀父子与盖公主的怨恨。桑弘羊也因为自恃在武帝时推行盐铁专卖之功,欲为其子弟求官而不得,亦对霍光专权表示不满。这些反对霍光的势力聚集在燕王旦周围,密谋除掉霍光。燕王旦是武帝之子。太子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刘旦按次序当为太子。但他继位心切,反遭武帝厌恶,不但未能立为太子,反被削去封国三县,使刘旦大失所望。昭帝继位后,刘旦更加不满,曾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共同谋反,后因事泄失败。刘泽等被处死刑,而刘旦因与昭帝至亲,特许勿治。刘旦没有丝毫悔改之意,暗中加紧网罗反对霍光与昭帝的势力,不断与上官桀等人联络。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刘旦上书控告霍光 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请求入京侍卫,准备与上官桀等人一起,趁机除掉霍光。他们诬陷霍光的阴谋破产后,便准备以宴请霍光为名,将其刺杀,然后废昭帝,立刘旦为天子。事情被揭发后,霍光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及其宗族。燕王刘旦、盖公主自杀而死。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燕盖谋反。燕盖谋反 的失败标志霍光已清除了反对派势力。此时,金日磾早已死去,而上官桀、桑弘羊又被诛杀,霍光的权力日盛, 威震海内 ,其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霍光之子霍禹及其兄之孙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之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为东西宫校尉,其他昆弟、诸婿、外孙皆为奉朝请、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昭帝行冠礼后,仍继续委任于霍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22岁的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史书上称刘胥好倡乐逸游 ,动作无法度 ,不为武帝所喜爱,亦不孚众望,所以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不可以承宗庙的意见以后,霍光当即表示同意,遂以皇太后名义诏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入朝受皇帝玺后不久,霍光又以其 行淫乱 、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为名,率群臣上奏皇太后将其废黜。公元前74年,霍光选择了武帝太子刘据之孙、十八岁的刘询继位,是为宣帝。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出生仅数月的刘询被送至民间收养,后遇赦回至皇宫,被称为 皇曾孙 ,但其地位与平民无异,娶啬夫许广汉之女为妻。由于他自幼生长民间,左右无众多心腹,在中央亦无势力,霍光便以其 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为由,迎入未央宫。 宣帝深知霍光家族在朝中的势力 尊盛日久,内不能善 ,所以在其继位之初,当霍光表示归政时,宣帝谦让不受。霍光遂继续把持朝政,群臣凡事先请示霍光,然后再向宣帝报告。霍光每次入朝拜见时,宣帝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表面上却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 即便如此,仍无可避免地与霍氏家族发生了冲突。霍光夫人意欲将其小女立为皇后,以进一步控制皇帝。群臣阿附霍光,也建议宣帝纳霍女为后。宣帝不忘旧义,坚持立许氏为皇后,这便引起了霍氏家族的不满。霍妻竟趁许后临产之机,指使女医官将其毒死,然后由霍光施加压力,将霍女立为皇后。宣帝对许后之死虽然心怀疑虑,但迫于形势,对霍皇后也只好作出宠爱的样子。一年后,宣帝立许后之子为太子,霍光夫人故伎重演,教霍皇后在太子饮食中下毒,未遂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侈无度。有人向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由于当时凡吏民上书皆先通过尚书,所以都被霍山扣押下来。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亲自处理朝政, 五日一听事 ,并下令凡吏民奏事不通过尚书,直接向皇帝报告。其次,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许广汉的两个弟弟,一封为博望侯,一封为乐成侯;又令与霍氏有隙的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最后,将霍氏家族调离实权位置,如迁霍禹为大司马,无印绶,罢其右将军屯兵官署;将霍光长女婿邓广汉由长乐卫尉调任少府;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调任光禄勋,不久后,又收其度辽将军印;次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任安定太守;霍光姊之女婿张朔由给事中、光禄大夫调任蜀郡太守;收中女婿赵平骑都尉印绶,调任散骑都尉、光禄大夫,赴外地屯兵;孙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霍氏家族诸将从前统领的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全部改由宣帝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统领。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阴谋败露,霍云、霍山自杀,霍禹等人皆腰斩、弃市,霍皇后被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但在施政方针上与霍光并无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昭帝时期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租赋。宣帝还继承昭帝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农民耕种,降低盐价。在政治上,宣帝还很重视官吏的选拔,注意平理刑狱,甚至还在未央宫宣室殿亲自审理重大刑狱。宣帝的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以来的社会矛盾继续得到缓和,农业生产开始上升。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谷价下降到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昭帝和宣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西汉王朝上又出现了几十年的兴盛景象。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他平生出名的典故有“故剑情深”“南园遗爱”“芒刺在背”;不太出名,但其实更牛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彻底搞定匈奴,开辟西域都护府,二是设立常平仓,解决民生问题,文治武功他都占齐了。
汉宣帝在位的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最高峰,而物价却最低,史称“孝宣中兴”,也有把宣帝朝与昭帝朝合在一起称作“昭宣中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故剑情深”“南园遗爱”和“芒刺在背”。
刘病已是卫子夫一系的后代,当初,他的祖父卫太子刘据,被小人江充陷害,在“巫蛊之祸”案中自杀,祸及满门。刘病已作为叛逆之后,因为当时刚出生,未被处死,而是成了一个囚犯。后来,被汉武帝收养掖庭。武帝死后,刘病已生长民间,因为家贫无财无势,豪门不愿嫁女,便取了小官吏之女许平君为妻,两人感情很好。
后来,汉昭帝去世,新继位的昌邑王刘贺无德无行,不久就被权臣霍光废弃,转而迎立刘病已登基。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宣帝刘询。这一年,刘病已十七岁,正是青春好少年。据说,他半天就搞定了继位登基的各种繁琐礼仪,显示出凤子龙孙的神异天赋。
汉宣帝继位后,一项重大任务是要迎娶皇后,大臣们争先恐后为他物色新皇后,包括霍光之妻霍显,也想把女儿霍成君嫁给他。这时候,霍光权势滔天,已经到了让汉宣帝感觉“芒刺在背”的程度,要把这些压力顶回去,实在不容易。
平时,汉宣帝对霍光只能采取隐忍战术,避免自己变成第二个昌邑王刘贺。但为了许平君,还是必须出来表态。
汉宣帝下诏说,我有一把微贱时的故剑,现在不见了,可我很想念它,下诏寻回。大臣们都是人精,自然读懂了个中意思,于是,纷纷改提立已封为婕妤的许平君为皇后,宣帝终于实现了对妻子的不离不弃的承诺。“故剑情深”就成了历史上最浪漫的关于爱情和诺言的一道诏书。
许平君在历史上有贤名,但好景不长,三年后,霍光之妻霍显趁着她生孩子的时候,买通医生毒死了她,对外说是难产而死。
宣帝将许平君葬于杜陵南园,娶了霍光之女霍成君为新皇后。本来霍显还想让霍成君毒死太子,但因为宫中防范严密,未能下手。
汉宣帝隐忍了五年,霍光去世后,霍家阴谋造反,宣帝灭了霍氏满门,废了霍皇后。十年之后,下令霍成君迁云林馆,废皇后自杀。
汉宣帝百年之后,也葬于杜陵,只可惜宣帝生前英明,死后还是由儿子汉元帝拿主意,宣帝终未能与许后合葬。“南园遗爱”成为千古憾事。千古杜陵,至今尚在。
武功彪炳:设立西域都护府。汉宣帝时期,汉朝面积最大,直属的六百多万平方公里,加上西域都护府、北方鲜卑和匈奴故地,控制面积一说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一说二千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汉朝疆土东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琉球群岛及朝鲜半岛中北部,包括九州岛;北至北冰洋,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这时候的汉人,民族自信心也达到空前。
传说中的汉宣定胡碑更是震撼人心。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班彪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这些句子,印证了那个彪悍逆天的铁血时代。也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文治昌明:“霸王道杂之”。汉宣帝武功极盛,但他在位时期,汉朝却不像武帝朝那样民生凋敝、四海怨言,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治国思想,确实是个天生的帝王之材。
制度思想领先。可以说汉宣帝是一个披着儒家皮的法家,或者说实用主义者。就按照他教育儿子的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霸道与王道并重,这就是汉宣帝的治国思想,确实也有实效。
在吏治上,汉宣帝也颇有办法,通过整顿吏治、加强考核,达到了政治清明的效果。譬如,把官员“久任”的实施范围,由朝廷大臣扩大到高级地方官员;又譬如,官员即便积有功劳、或有优异表现应该升迁,也不轻易提升调动,而是另外寻求对策,给良吏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和褒奖。这些做法,至今还是中国人的吏治宝典。
汉宣帝更有为政宽简,惩治贪腐之事。除了采用能吏镇压豪强,更多次大赦天下。调整经策、整顿工商;抑制兼并,轻徭薄赋。就连赫赫有名的《史记》,也是在宣帝朝颁行的。
至此,西汉王朝的国力到达顶峰,而物价却最低。民生休息,四海安靖。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恩泽千古:设立“常平仓”。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遇到大灾之年,常平仓更是老百姓活命的指望,对于一个古代农耕文明来说,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人。
这个政策思想,起于战国李悝,范蠡和管仲也有类似思想。但直到汉宣帝朝,正式创立平准法,设置常平仓。从此,此仓被历代政府沿用,直到如今,仍然对粮食市场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汉宣帝的赫赫武功是给后世留下一大片辽阔江山,熙熙文治是恩被汉朝百姓。那么,常平仓等富有创造力的政治措施,则是泽被后世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