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的和地的用法:不是一般的/地干净应该用哪个呢? “的”和“地”的用法

作者&投稿:子车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常工作中,常会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问题,不少学生对“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乱用一气,作业自然会在“的”“地”“得”用法上出错,并且屡改屡犯。大家都知道,“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各不相同。 一、“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组用法口诀供大家参考。(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二)“的、地、得”快板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三)“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二、“的、地、得”用法小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三、“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四、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五、“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六、“的、地、得”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七、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猛烈( )北风、胜利( )到达、惨痛( )教训、 愤怒( )声讨、鲜艳( )红旗、勇敢( )战士、 迅速( )前进、耐心( )说服、丰富( )经验、 热烈( )庆祝、 巨大( )变化、 积极( )参加、 分析( )透彻、服务( )周到、广泛( )阅读、 描写( )生动、贯彻( )及时、毕生( )精力、 观察( )仔细、感动( )流泪

个人意见:我觉得那个都不是,是“得”,如果非要选一个,那就是的

的一般在形容词后边地在动词后边好像是这样子的

的! 四川人 对 的地得 应用得很发好!

的,求好评

“的”和“地”的用法~

1、实词“的”,读dì,如“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名词,目标的意思。
实词“地”也是名词,如,土地、地点。
2、“的”“地”为虚词时,则不能充当句子的主体成分,只能和其它的词连在一起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但这时都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可循:
3、“的”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种固有的“的字结构”形式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使前后构成一种“定名关系”。
此时,“的”即为定语的标志,应读de。
如:刚刚建成的这所学校就是残疾人培训学校。“地”的结构特点也必须和它前面的词和词组构成一种特有形式来为它后面的动词服务,构成“状动关系”。
如:他认认真真地写,此处的“地”便为状语的标志,应读de。

扩展资料:
把握下面三点,对于“的、地”的正确读音和使用是有裨益的: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有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语文常识:的和地的用法:不是一般的/地干净应该用哪个呢?
答:一、“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

的地 得的区别与用法
答:用法: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的+名词。地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地+动词;区别:前面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东西,说明的后面的东西怎么样,地前面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

关于文言文的方法及作用
答:文言文中实词是带到原文里比较出来的,虚词“而”用法1、作连词1.表并列:又(名词+ “而” +名词 ;名词位置可对调) 2.表递进:并且(名词+ “而” +名词:后名词比前名词程度更深)3.表转折:却(……, “而” ……)4.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名词+ “而” +动词)前一个名词用来怎么样后一个动词5.表顺承(...

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怎么背
答: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对这一点,也应该作了解。 二、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

必修一语文复习要点有那些?
答:如《苏州园林》一文将我国的一般建筑与苏州园林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建筑不讲究对称美,布局自然有匠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开头就给"物候学”下了定义:“运用...

文言文基本常识
答:1. 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

2017古代文言文常识
答: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 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5.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答:2.文言文语法常识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

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
答: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