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饮食养生原则需要我们了解的?

作者&投稿:代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假期大家聚在一起或出游在外,少不了零食助兴,少则当解馋打发时间,多则当成主食。专家提醒,不管怎样,零食并不能当饭吃,一方面是由于零食缺乏营养,且添加了不少人工作料,另一方面是零食的热量高,如果以其替代粗粮,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

专家提醒,如果不是真的饿,这种现象往往是情绪化饮食或食物依赖症的表现。零食可以吃,但注意选择吃什么,最好是天然未加工的食品,比如蔬菜水果等,奶制品中的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要控制零食的量,放在身边的零食最好限量,将零食放在不太容易拿到的地方,这样也可以减少零食的摄入。

饮食不宜油腻

虽然只有三天短假,但对于忙碌的上班族而言,这个假期同样珍贵。“宅家”休息也好、外出游玩也罢,保健养生专家提醒市民,切记不能在饮食上放纵。“想避免消化不良,就得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得太多、太饱,少吃太油腻的食物。”

专家建议,如果外出游玩或聚餐,尽量选择清淡型的饮食,每餐注意荤素搭配。油炸食物热量很高,要控制,尽量吃蒸的或者水煮的。晚餐最重要,这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如果摄入的能量大于了消耗的,就会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因此,晚餐的热量不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0%为好。蔬菜和藻类都是低热量高纤维的食品,用清淡少油的方式烹调,可以放心地吃。

另外,“五一”期间天气逐渐暖和、气候偏湿,不少市民可能会出现食欲消退的情况。养生专家认为,食欲不振其实跟身体有很大关系,体湿体寒者食欲往往比较“消极”,建议用南瓜苍术、茯苓、薏苡仁、厚朴等熬汤,可以去到祛湿健脾,清热排脓、安神的效果。

喝酒要适量

节假日期间,很多人都会碰到这种问题,不喝酒会觉得很难融入气氛,但喝上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专家建议,为了身体,喝酒一定要适量。比如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正在慢慢地戒酒,而且让大家监督你,或者在喝酒之前多吃点主食和蔬菜,这样可以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时间,身体会舒服很多,另外,可以大量喝水、果汁,分解酒精浓度,还能保肝。“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推酒的技巧”。

紧张工作讲究饮食营养

尽管“五一”的小假期成了许多工薪族期盼的节日,但对于特殊行业,如服务业、交通业的工作人员而言,节假日仍要奋战在一线。这时候,饮食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专家建议,应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食疗是最好的进补方法,上班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进补,以增强体质,并通过合理的膳食调配来提高免疫力。”加班族可以多喝苹果生鱼汤、枸杞猪肝汤、洋参猪血豆芽汤等补充营养,另外可多吃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奶类、蛋类等,以维持正常的视觉。最好不要熬夜,如果节假日的工作任务不急的话,可以合理分配一下休息时间,适度腾出时间休息,“紧绷的弦也要有放松的时候。”

特殊人群忌无节制进食

节假日期间,饮食上的一度放纵,往往让一些特殊患者疾病复发,专家提醒,这些特殊人群必须特别注意自身的饮食安全。如老人由于咀嚼及消化能力较弱,如果吃得不舒服就可能患病,应选择较软或已切碎的食物帮助进食及消化。孩子饮食会无节制,尤其是吃很多小零食,而许多儿童零食中添加了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家长必须严格控制。

吃多了热量高的食物,一定要多搭配点绿叶蔬菜。以往的情况是,每逢节后最容易出现“肝火旺”的问题。这时候人总容易昏昏欲睡,脾气急躁,而且吃东西口味也特别重。而且,肝开窍于目,这类人眼睛的分泌物也比较多。中医提到绿色入肝,这时候应该多补充点绿叶蔬菜,建议一天不少于4种。

专家提醒特殊人群,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病情加重。那么,面对丰盛菜肴,该怎么吃?专家认为,不可多吃肉、少吃饭,也不可毫无顾忌地进食。有的糖尿病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是多糖,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其实不然,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有它们各自的比例,摄入比例不当,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引起血糖的波动。

相反,如果每天进食主食较少,会引起饥饿性酮症。主食的选用应注意粗细粮搭配,提倡适当多吃粗粮。还有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也应有所控制。

‍‍‍‍

‍‍饮食养生是指通过饮食调理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每日三餐,如何合理地调配饮食,使之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滋补养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是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一是平衡膳食,全面营养。二要饮食有节,按时适量。三要食之所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四要食无所犯,注意禁忌。“五”字为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五谷杂粮,粗细搭配:一般成年人以每天摄入250~400克谷类食物为宜。要注意粗细搭配,每周至少吃3次粗粮,同时,提倡谷类和豆类混合食用。‍‍

‍‍饮食有节,按时适量。适量是指进食宜饥饱适中。《千金要方·养性序》进而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澼。”《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节制饮食的重要养生意义。按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吕氏春秋·季春纪》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有规律的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则可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减退,有损健康。‍‍

~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2)食宜清淡,忌膏梁厚味;(3)不可偏嗜,多食五谷杂粮;(4)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5)怒后勿进食古人常说食后不怒,怒后不食;(6)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伤胃气过热灼内膜;(7)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8)注意食后养生。食后基本原则 (1)食毕漱口;...

秋天的饮食和养生的原则我们要掌握什么
答:首先要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食品,红色瘦肉、肝、动物血、木耳、麻酱等食物中含铁量都比较丰富,而且也容易吸收。2、“秋冻”适度,放松身心,秋天养生,很重要的是养情志。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说的就是秋天的气候变化容易让人心生悲情,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各系统的健康。3、...

饮食养生的原则?
答:1、保持原有饮食习惯,食谱不可大变 不要再临近考试或者考试期间给考生新增平日很少吃的食物。不习惯这些食物的肠胃对于这些陌生的食物可能会不适应,很容易造成腹泻,更有甚之会产生过敏。身体不舒服了,情绪受到影响,自然容易影响考试。2、保证充足的主食量,且粗细搭配 由于大脑主要是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答: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在教人怎么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

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答:饮食卫生也是古人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

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
答:其一,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如仲景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意思是说,饮食是养生之物。其二,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一些本来并不是食物,但被错误地当成了食物的物质。仲景明确说这样的物质不可食之,如果误食,可能害人、杀人。其三,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在《金匮要略》第二十四...

中国饮食养生的主要原则
答:中国饮食养生的主要原则就是均衡饮食。饮食养生法,是指通过饮食的调养来保养生命的方法。传统饮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的一门学科。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需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饮食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春季阳气生发,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菠菜、芥菜、卷心菜、山药等。②夏季暑湿重,可吃些利湿的扁豆、冬瓜、薏米。③秋季干燥,应多吃些雪梨、玉竹、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食物。④冬季可选山药、芝麻、羊肉、枸杞、虾、板栗、核桃、芝麻等适当进补 ...

有哪些饮食养生原则需要我们了解的?
答:专家建议,为了身体,喝酒一定要适量。比如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正在慢慢地戒酒,而且让大家监督你,或者在喝酒之前多吃点主食和蔬菜,这样可以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时间,身体会舒服很多,另外,可以大量喝水、果汁,分解酒精浓度,还能保肝。“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推酒的技巧”。紧张工作讲究饮食营养 尽管“五一”的...

冬季饮食养生的四大原则
答:1、食物要足量,能量应平衡:冬季,天寒地冻。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有供暖设施,虽然在室外活动倍感寒冷,但室内温暖如春。但在南方,室内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室内室外温度一个样,甚至室内还比室外冷,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增加,需要注意能量的充足供应。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建议每天吃半斤-八两的谷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