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了解海相中各相的特征 学习任务了解大陆相中各相的特征

作者&投稿:系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滨海碎屑岩相

这里的滨海是指无堡岛和潟湖的沿海地带,其范围大体上是从风暴浪所及的上限至低潮线之间的地区。它与大海的连通性很好,没有受到堡岛的遮挡。在滨海带内,水动力状况比较复杂,既有潮汐的作用也有波浪的作用。海水的盐度正常,水流畅通。

滨海碎屑沉积物主要是由砂质组成,但在陡峻海岸的高能地区也有砾质沉积,在低能量的平原海岸则有泥质沉积。

(一)滨海砂岩相

滨海砂质沉积分布广泛,砂质滨海的地貌单元通常划分如图2-8-9。

图2-8-9 滨海的次级环境示意图

(据Tucker,1981)

由于波浪和潮水的反复冲洗,使滨海砂质沉积物有极好的分选和圆度,粒度以中-细粒为主,从海岸至滨海,粒度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滨海砂的成分很纯,几乎全为石英,不稳定的岩屑和其他矿物很少。局部可能有重矿物的富集,有时可有生物介壳。

在海滩外面的滨面带,可出现对称的或不对称的浪成波纹或沙丘,而以波浪的反复冲刷占主导地位的前滨带则形成平坦的表面。在滨海砂质沉积中,各种交错层理非常发育。交错层理、被截平的平面状层理和重矿物的集中是滨海砂岩的重要特征。

滨海砂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决定于海岸带的地形、波浪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物质供应的多少。在多海湾的曲折海岸带,砂岩体的分布随海湾形状的变化而呈各种不规则的形状,规模小。在平直的海岸带,砂岩体呈较宽的伸长状或席状,规模较大。

(二)滨海砾岩相

滨海砾岩往往出现在多山海岸的拍岸浪带中,滨海砾质沉积和砂质沉积相似,一般分选和圆度很好,成分单一,多为单成分石英质砾岩。砾岩长轴多平行海岸线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海洋方向倾斜,但由于有波浪的往复作用故有时也有向大陆方向倾斜的。滨海砾岩的厚度不大,分布也不广。

(三)滨海泥质岩相

在低能的滨海环境中常形成泥质沉积。滨海泥质沉积一般不构成连续的带,只堆积在没有拍岸浪的一些孤立的地方。

滨海泥质岩分选较差,常有砂和粉砂混入物。由于退潮时滨海泥质沉积露出水面,故在层面上常有动物爬行的痕迹以及雨痕和干裂纹等。

二、浅海碎屑岩相

浅海是指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0 m左右陆棚坡折处的海域,通常也称作浅海陆棚区。在有大风暴时沉积的是砂和粉砂,没有风暴时沉积的主要是黏土。

古代的浅海砂岩是多种多样的,有由风暴产生的水流沉积的薄层状的具粒序层理的交错纹理的砂岩,这种砂岩常和泥质岩成互层;也有厚层状的具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的砂岩,这种砂岩是由潮汐沙脊和沙波造成的。浅海沉积没有陆上暴露的标志,但常有海相生物化石和痕迹化石。由于不断受到波浪、潮汐和海流的改造,故许多浅海砂岩在结构上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和圆度,成分上也是成熟的,因此,浅海砂岩大都为石英砂岩。风暴砂质的底部常有原地介壳层。

三、半深海和深海相

半深海指的主要是大陆坡地带,大陆坡的水深一般为200~2000 m。

深海是在大陆坡以下较深而又较平缓的大洋底部,其深度在2000 m以下。通常为深海平原。

现代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陆棚边缘的斜坡上搬运来的,它是通过滑动和重力流,尤其是浊流搬运来的陆源碎屑或碳酸盐沉积物。另一部分则是在半深海、深海直接沉积的深海沉积物,这主要是各种深海软泥,如褐色黏土、钙质的抱球虫软泥和翼足类软泥、硅质的放射虫软泥、硅藻软泥以及铁锰结核等。

古代深海沉积岩中研究得最详细的是浊流沉积岩。

所谓浊流乃是在海底斜坡上形成的一种密度很大、含有大量砂泥物质的底流。浊流的性质与一般水流不同,由于它含有大量的泥砂,其密度比周围水体的密度大,其中所含的砂、砾、粉砂等碎屑物质均处于悬浮搬运状态,因此,它们可被搬运得很远,甚至直达深海平原。

浊流常是斜坡上沉积物的滑移和滑动发展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地震也是触发浊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浊流速度降低后沉积而成的岩石称浊积岩。它们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深水砂岩类型,其大小从几厘米至1m或更厚,它们和半深海或深海泥岩组成规则的互层,并形成几百米或数千米厚的地层。粒序层理是浊积岩一种特征的内部构造,而水平纹理和交错纹理也很常见。某些浊积岩表现了一定的内部构造层序,称鲍玛层序(图2-8-10)。鲍玛层序包括:粒序层理层A,下部平行纹理层B,波纹交错层理层C,上部水平纹理层D和泥质岩层E。这种序列可以用一种流动减弱的沉积作用来解释。A和B代表上部流动体制;C表示下部流动体制;而D和E则是悬浮沉积的。在实际地层记录中,并非所有的浊积岩的层序都发育得像鲍玛层序那么完整,而常见不完整的层序如B,C,D,E和C,D,E,A,E等,这种差别常与剖面所处的位置离源区的远近有关,距源区(浊流开始的地点)近的,则岩层较厚、颗粒较粗、缺乏粒序层,有冲刷痕迹;而远离源区的末端浊积岩则是较薄的、较细粒的和具较好的粒序层理、平行纹理、波纹交错层理等。

深海浊积岩的成分较复杂,多为不稳定的组分,除石英外,有相当多量的岩屑,长石、云母和泥质基质。多属岩屑砂岩和粉砂岩。

浊流沉积砂岩体的形态,在平面上往往呈席状或扇状,横剖面上呈大的透镜状,分布范围很大,可达几千甚至十万平方千米。浊积岩系的总厚度可达几千米。

图2-8-10 硅质碎屑浊流层的鲍玛层序和构造序列

(据Tucker,1981;转引自余炳松等,2012)

四、海洋碳酸盐岩相

现代海相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是水浅、阳光充足、温暖、水体清洁、生物易于繁衍的海域,而碳酸盐的形成则主要是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可是在碳酸盐的沉积全过程中机械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如鲕粒的形成、颗粒的分选破碎磨蚀等。碳酸盐的沉积作用常是快速的,但容易受气候改变、陆屑的注入、海盆强烈升降等因素的抑制。碳酸盐沉积相模式有多人提出,如塔克(Tucker,1981)等,参看图2-8-11。

图2-8-11 碳酸盐相的主要海洋沉积环境及其相的特征

(据Tucker,1981)

下面分别介绍海洋碳酸盐沉积的主要环境及其相的特征。

(一)潮坪碳酸盐相

潮坪是一些经常被水淹没或很少被水淹没的广阔地区,以弱的潮汐和波浪作用占优势,许多潮坪出现于堡堤后面的潟湖沿岸。潮坪按潮水作用的情况通常分为潮间带和潮上带。潮间带是位于平均低潮面至平均高潮面之间的地带。潮上带则是日潮达不到的沉积区,仅在大潮或暴潮时才能被淹没,因此它经常是较长时期露出水面的,潮坪碳酸盐岩主要为微晶灰岩,常为团粒微晶灰岩,在某些潮沟内可有较粗粒的粒屑亮晶灰岩沉积,常呈透镜状,在潮间带内和潮上带下部较潮湿的地方,蓝绿藻生长茂盛,形成藻席,与灰泥沉积物组成不规则的纹层状构造。同时由于沉积物易于变干、收缩,以及藻类的腐烂,故在潮坪沉积物内常有“鸟眼”构造或窗孔构造及干裂纹。

在干旱地区,在潮上带可有石膏、硬石膏甚至岩盐等的沉淀,同时通过蒸发泵汲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白云石化,形成白云岩。硬石膏、石膏及石盐等蒸发盐类矿物在地表经常成假象保存下来,较厚的蒸发岩溶解崩塌后可成为盐溶角砾岩。

(二)堤后潟湖碳酸盐相

这是位于堡堤后面的潮下地区,堡堤可以由礁或碳酸盐沙滩构成。潟湖中沉积物的粒度是多变的,但大多数是富含团粒的微晶灰岩,在接近堡堤的地方,为较粗粒的沉积物。在盐度较正常的潟湖中,常有一些细小、孤立的,多少呈圆形的生物礁生长,这种礁通称为斑礁,在斑礁周围有时也有较多的碎屑。潟湖石灰岩多为粒屑微晶灰岩、生物微晶灰岩和团粒微晶灰岩。

(三)潮间-潮下浅滩碳酸盐相

出现于潮水和波痕作用的高能带,包括堡堤、海滩、浅滩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的深度小于5~10m,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浅水地区位于碳酸盐台地的向海边缘。沉积物是鲕粒和经过分选与磨圆的骨屑组成的碳酸盐砂,这些骨屑都是一些正常海生物的骨片,如珊瑚、双壳类、藻类、棘皮动物和腕足类。

(四)开阔陆棚和台地碳酸盐相

在滨海及浅水区沉积的主要为粒屑亮晶灰岩。在滨外为粒屑微晶灰岩和微晶灰岩,它们大都是在浪底之下沉积的。周期性的风暴可以影响这些沉积物,产生贝壳滞留沉积和风暴层,后者是由厚几厘米的序粒层组成的。沉积物常有生物扰动,通常的骨屑组分为软体动物,主要为双壳类。灰泥丘和斑礁也可以在这些开阔的陆棚上出现,特别是在外陆棚边缘多见。陆源的粉砂和黏土常是陆棚灰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时成为薄的夹层。

(五)陆棚边缘生物礁碳酸盐相

生物礁一般是指具有生物构成抗浪骨架的碳酸盐岩体。造礁的生物主要有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海绵和藻类。由于礁主要是原地生长的,因此,礁灰岩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成块状产出而不成层,二是在生长位置上的生物占优势。原生空隙特别发育是礁灰岩的另一特征。

(六)礁前碎屑岩堆碳酸盐相

许多现代生物礁,尤其是位于陆棚边缘上的礁体,礁前常是一个陡的斜坡,有些地方甚至是直立的,上部有许多造礁生物,向下则变为礁碎屑堆斜坡。沉积物主要是礁体破碎后带下来的碎屑物质,粒度变化很大,从巨大的石块、角砾直至砂和粉砂级的碎屑都可以出现;碎屑成分主要为与礁体有关的生物碎片或礁体的碎块,构成砾屑灰岩、粒屑微晶灰岩。有时有滑动构造。

在陆棚边缘斜坡上,除碎屑堆外,在较深水的地方还常有灰泥丘出现。灰泥丘是一些直径几十至几百米的块状微晶灰岩堆积,其侧面可变为具很好层理的石灰岩,其中常含海百合、苔藓虫和藻类等化石。

(七)开阔海或深海碳酸盐相

在外陆棚、大陆斜坡和深海盆地内,因为水太深、底栖生物不能生活,但由远洋浮游生物组成的碳酸盐可堆积在缺少黏土的地方。

现代深海碳酸盐沉积物是由翼足类、颗石藻和有孔虫组成的。古代深海碳酸盐岩出现在亚平宁的中生代地层中,如菊石紫红色灰岩。白垩也是一种远洋石灰岩。

深海石灰岩的特征除了含多量的远洋生物外,许多深海石灰岩是瘤状的。有的含铁锰结核和结壳。

在大陆坡和深海盆地内有时还有浊流沉积的碳酸盐岩。在盆地内,浊流沉积的石灰岩常和半深海的黑色页岩成互层。底面构造、粒序层理、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等在浊积石灰岩中也和在陆源浊积岩中一样发育。



学习任务了解海陆过渡相中各相的特征~

一、三角洲相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水流分散,流速顿减,河流所携带的泥砂在河口沉积下来,形成三角形分布的锥状大沉积体,称为三角洲。它的形成条件是:在持续沉降的沉积区内,有河流源源不断地供应大量沉积物。
三角洲是陆源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它处于海陆过渡地带,受着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等多种作用的影响。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图2-8-4),河流分道后;从第一个分道算起进入三角洲沉积区;在分流河道之间尚有湖泊、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沉积;靠近海岸尚有滨海沉积混入。

图2-8-4 典型三角洲环境

(据Shannon,1971,转引自于炳松等,2012)
三角洲是重要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环境,三角洲砂岩体也是良好的含水层。
(一)三角洲的类型
按河流和海洋作用的相对强度,可把三角洲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以河流搬运为主的三角洲、以波浪搬运为主的三角洲和以潮汐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1.以河流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海浪、潮汐和沿岸海流的作用弱,河流输入的沉积物数量多,向海推进的沉积作用快,则形成各种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沉积环境。在每条分流的河口上可以形成水下天然堤和河口沙坝。
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大部分在河口沙坝上沉积下来,沙坝中的颗粒朝海洋方向越来越细。随着沙坝向海中推进,河道不断伸长,流速更加变慢,水流搬运泥砂的能力减弱,沉积物堆于河口,堵塞河道,水流寻找天然堤上的薄弱处冲决而去,形成新的河道,原来的河道则被细粒物质填塞。这种过程反复出现,形成多期的三角洲沉积。许多分流河道同时向不同方向推进,就形成了鸟足状三角洲(图2-8-5)
2.以海浪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在海浪活动强的环境中,河流输入的泥砂很快就被海浪作用再分配,因此,只有在主流河口附近,才有较多的砂质沉积,形成突出的河口,形似鸟嘴,故又称鸟嘴状三角洲(图2-8-6)

图2-8-5 现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河流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据费希尔等,1969,转引自于炳松等,2012)

图2-8-6 现代罗纳河三角洲(以海浪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据费希尔等,1969;转引自于炳松等,2012)
3.以潮汐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在潮汐作用强的地区,如果河流带来的沉积物不多,则不能形成三角洲,而形成喇叭口的海湾,如钱塘江口。
如果河流很大,带来的泥砂很多,潮水也可以从海外带来部分砂。退潮时强大的潮水再加上河流洪水的强大的冲刷作用,可将泥砂带出,在河口以外形成一系列长条形沙坝,这些沙坝都顺潮流方向延伸,与海岸方向垂直,称为潮汐沙坝。涨潮时,则潮水将泥和细粒沉积物聚集在河口向陆地带,形成泥沼或边缘潮坪(图2-8-7)。

图2-8-7 现代巴布亚湾(以潮汐搬运为主的三角洲)

(费希尔等,1969;转引自于炳松等,2012)
(二)三角洲沉积的特点
三角洲沉积物总的说来有以下主要特点:①三角洲沉积物往往很厚(几百米甚至几千米);②含大量的砂和(或)粉砂;③通常有煤层存在;④彼此互层的各单位所含的动物群可能表示是海相的、半咸水性和淡水性的沉积环境;⑤常有流水或波浪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波痕、冲刷痕迹等;⑥有与滨外细粒沉积物逐渐过渡的现象;⑦在剖面上出现粒度向上变粗的序列。但各种类型三角洲的沉积,因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故仍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堡岛碎屑岩相
堡岛(也称障壁岛、堤岛)是由海浪造成的长条状的沙岛,它高出于高潮面之上,平行海岸分布,上面常有沙丘和植被带,其外侧为浅海,内侧隔以潟湖与大陆相望。堡岛系统中有三个主要的地貌单元:砂质的堡岛链本身、堡岛链后面的潟湖、切穿堡岛使潟湖与外海连接的潮道(图2-8-8)。
堡堤海滩和潮道-三角洲亚相主要由砂质沉积物组成;潟湖沉积物主要由泥和砂组成。
堡堤海滩沉积可分水下部分和水上部分。水下部分包括滨前带(即潮间带)和滨后带(潮上带),主要由砂组成。砂粒干净,分选极好,常见由重矿物和生物介壳显示的带状构造,有水平层理或低角度的交错层理,有时也有槽状交错纹理。水上部分主要为沙丘,受风的影响大,为分选很好的细砂,常见风成波浪和小型至中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也可见。

图2-8-8 堡岛系统中各种亚环境立体图

(据G.E.莱恩森,1979;转引自于炳松,2012)
堡堤海滩朝海面的下部为滨面带(从低潮线至10~20 m深的范围)沉积,一般为细砂至极细砂,常含有粉砂和砂质泥夹层。
潮道沉积物主要是由侧向迁移作用造成的,由砂质组成,但底部常有滞留的砾石和侵蚀面。砂质沉积内有双方向的从小型至大型的板状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一般粒度向上变细,交错层系的厚度向上也变薄。
潮汐三角洲的沉积物也由砂质组成,其特征是常具双方向的或多方向的板状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
潟湖沉积物主要为泥质物质,也有少量的粉砂和砂,通常有半咸水的大的无脊椎动物的介壳。在潟湖周围的潮坪地区,沉积物主要为细砂、粉砂和泥。在沼泽地带则有大量的沼泽植物繁殖,热带地区还有红树沼泽,后来这些植物可以变成泥炭和煤层。如果是在干旱气候地区,由于蒸发量很大,潟湖水体浓缩,盐度升高、则成咸化潟湖,在潟湖及其周围的潮坪地带都可能有盐类沉积。

一、河流相
河流按其弯曲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直线型河流、辫状河流和蛇曲型河流。自然界直线型的河流很少,主要是辫状河流和蛇曲型河流。
(一)蛇曲型河流相
蛇曲型河流的最大特点是由于弯度极大而导致点沙坝的形成,并常出现袭夺现象,形成牛轭湖(废弃的河道)沉积。
现代蛇曲型河流系统的主要地貌如图2-8-1所示。蛇曲型河流的沉积物主要为砂、粉砂及泥质沉积,粗粒的砾石较少。分选较差,成分也常比较复杂。砂质沉积物一般产生在主河道中;细粒的粉砂和泥质沉积主要产在天然堤、牛轭湖和洪泛区内。

图2-8-1 蛇曲型河流系统主要地貌的立体图

(据沃克和坎特,1979)
河道底上通常有“滞留的”粗粒沉积物,它们是一些只在洪峰时期河流才能搬运的沉积物,主要为砾石。砂是在这种滞留沉积物之上作为底砂而通过河流系统搬运的。在正常流量期间,河道底部的典型的地形是沙丘,这些沙丘的移动就可形成槽状交错层理。
如果流速较大,水也较浅,则有利于形成平坦的河床(没有波纹和沙丘的地形)而平坦河床上的沉积物可形成平行层理,这种平行层理可以与槽状交错层理或小型交错纹理交替出现(图2-8-2)。

图2-8-2 蛇曲型河流相模式

在主河道之外,洪水期间,河水可以漫过两岸,在洪泛区、牛轭湖和天然堤内发生沉积。与主河道中的侧向增长不同,这种越岸沉积作用形成泛滥平原,它是一种垂向增长的沉积物。垂向增长沉积物多为粉砂质的,常具有小型的交错纹理。在离岸较远的低洼地方或牛轭湖内,有泥质沉积,具水平层理,洪水退去之后,泥和粉砂往往变干,形成干化泥裂。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局部地方可以形成沼泽,可以形成泥炭和煤的沉积。在半干旱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水位的波动和地表的变干,常形成钙结石,有时甚至有碱盐沉积。
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主河道的侧向增长沉积物和泛滥平原上的垂向增长沉积物便会互相重叠,在剖面上形成一套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序列。图2-8-2是一个典型的蛇曲型河流的相序列,也就是蛇曲型河流沉积相模式。
这一模式表明,滞留沉积物之上为点沙坝的具槽状交错层的砂质沉积,再上则为具小型槽状交错纹理的沉积物,在这一序列中有些地方也可能有平行层理。最上部则为泛滥平原的粉砂和泥质沉积,有小型交错纹理及水平层理,有时有钙结石及植物根部痕迹。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蛇曲型河流模式中,垂向增长沉积物和侧向增长沉积物的厚度大体上相等。序列的底部有一明显的冲刷面。蛇曲型河流砂体的几何形态基本上是细长的。
(二)辫状河流相
辫状河流的弯度比蛇曲型河流小,坡度较大,河道很宽、主河道不断分叉归并,河道中间有许多心滩和冲积小岛,河道的位置及其沉积物经常迅速地侧向来回移动,故辫状河流一般无点沙坝和泛滥平原,其沉积物比蛇曲型河流的粗,主要是砂和砾;在废弃的河道中可冲积粉砂,泥质较少见。
辫状河流的沉积相模式和蛇曲型河流的沉积模式基本相同,即自下而上是颗粒变细,底部为砾质滞留沉积,其上为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的粗砂和具小型交错层的细砂;再上为具小型交错纹理的粉砂级泥质。与蛇曲型河流不同的是其沉积物一般较粗,同时因其迁移快,没有泛滥平原,所以细粒的垂向增长沉积很容易被侵蚀掉,故相模式剖面上泥质沉积物极少。侧向也不连续、辫状河流的砂体形态多呈宽广的砂席。
总的看来,河流相的主要鉴定标志是:①具有明显的向上变细序列,每一序列的底部常有冲积刷面。②岩层横向变化大,砂体多呈透镜状产出。③砾石的成分一般较复杂,砂岩和粉砂岩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的组分多,矿物成熟度低。④层理发育,最具代表性的层理类型是板状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斜层理和砾石排列具定向性。⑤一般无动物化石,但可有植物碎片及硅化木等。
二、冲积扇相
洪水从狭窄的山谷出山口,坡度急剧变缓,洪水散流、流速变慢,水中携带的石块泥砂很快在山口堆积下来,形成以山口为顶点的扇形沉积,称为冲积扇。一般分布于山脉与平原交接的部位,冲积扇愈近山口坡度愈陡,向外渐趋平缓而埋入平原或辫状河流之中。有时绵延的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每个山口都堆积有或大或小的冲积扇,扇与扇相接,延伸可达几百千米,厚几百至上千米。
冲积扇相的主要鉴定标志有:
(1)冲积扇多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氧化环境,故沉积物常呈红色。以碎屑物质为主,粒度粗、分选差、岩性变化大,可有少量盐类及碳酸盐矿物,动物化石稀少。
(2)冲积扇其沉积物可由厚的河流沉积物和粗的泥石流沉积物,或由水携沉积物、筛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组成,河床充填沉积物少。可见其沉积物粒度差别很大。
(3)沉积物主体的长宽比约为5~20m的板片状体,称为片状(片流)沉积物。
(4)泥石流沉积主要发育在扇体的上部,向扇缘渐少。
(5)自扇顶顺坡向下,碎屑物的粒度一般是逐渐减小。
(6)切割-充填构造主要发育在扇顶附近,坡脚附近少见。一般不具层理,可见波痕、干裂、雨痕。
(7)冲积扇的各种沉积类型(如片流沉积、筛积物、泥石流及河床充填物),其搬运沉积的水动力条件相同,因而它们在厚度上、碎屑粒度上及分选性上变化很大,很不相同。
(8)冲积扇与河漫滩或湖泊相等沉积环境的沉积物常超覆接触或舌状交错接触。
(9)冲积扇的水流模式呈辐射状,主流水方向为辐射状。
三、湖泊相和沼泽相
湖泊是大陆内部相对稳定或封闭的大型水盆地。湖盆的大小可相差很大,大者面积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小者只有几十平方千米。
湖泊可按湖底地形和水动力强弱不同分出滨湖、浅湖、中深湖、深湖区,共有河流注入,还可形成湖泊三角洲。湖泊沉积物的特点受其周围的地形、气候、湖盆的大小和深度以及湖水的含盐度影响很大。按照湖水含盐度的不同,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盐湖两类。
(一)淡水湖泊相
淡水湖泊发育于潮湿气候区,其沉积物主要为陆源物质,化学沉积物较少,常有淡水生物化石如腹足类、双壳类、介形虫、叶肢介及鱼类等,也常有从周围陆地运来的陆地生物遗体,如植物碎片等。
湖泊沉积物常呈环带状分布(图2-8-3)。从湖岸边至湖盆中心,沉积物颗粒愈来愈细,依次为砾、砂、粉砂和泥,这主要由水动力的强弱决定。但由于湖泊的大小,沿岸地形及河流注入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分带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图2-8-3 湖泊沉积物的理想分带

在离湖岸较近的浅水地带,接受从湖岸和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波浪的作用较强,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其次为砾,泥质一般较少,分选较好,圆度中等;常见单向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细层倾角平缓,层系厚度较小,常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和冲迹;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有植物碎片及底栖生物化石碎片。
在湖泊中心湖水较深的地带,水动力较弱,水体较平静,多为还原环境。主要沉积物为灰黑色泥质岩、泥灰岩和油页岩等,岩石中常有清晰的水平纹层,这种纹泥很像冰川纹泥,不同的是冰川纹泥主要由碎屑沉积物组成,而湖相纹泥常含生物和化学成因的碳酸盐及有机质。在这一区域内,由于湖底的还原性较强。故无底栖生物,只有介形虫、叶肢介和鱼类等游泳生物,常有黄铁矿等还原矿物出现。岩层呈层状、稳定、分布广,岩层中水平纹层发育。
由于湖泊的发展最后总是以退缩、填满而告终。这种历史反映在沉积物的纵向序列上,一般都自下而上有湖中心的泥质沉积物开始,向上变为较粗的滨岸沉积和河流沉积,因此表现为由细变粗的序列。
(二)盐湖相
在干旱的气候带,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就会不断浓缩,由淡水湖变为内陆盐湖。沉积物以盐类矿物为主,可形成各种蒸发岩。
盐湖沉积通常均有明显的阶段性。当含盐度较低时沉积的主要为碳酸盐岩,常为泥灰岩、石灰岩、粉砂质石灰岩或白云岩。有的盐湖还有鲕粒灰岩和骨粒灰岩和内碎屑粒灰岩等。含盐度增高时,沉积石膏、硬石膏、芒硝等硫酸盐矿物;含盐度更高时,最后可沉积岩盐、钾石盐和光卤石等卤化物。盐湖中这三个阶段的沉积可因构造下陷和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而交替出现,形成多旋回的盐湖沉积。有的盐湖沉积中,碎屑沉积物较多,碳酸盐沉积较少,其沉积物主要由红色粉砂岩、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灰岩和各种蒸发岩组成。
(三)沼泽相
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平原和滨海平原的低洼地带,很容易形成沼泽,很多沼泽是湖泊或潟湖发展末期的产物。
沼泽环境的特点是地势低平、水浅,水体几乎呈停滞状态,植物生长非常茂盛。沼泽沉积物的特点是以泥岩为主(常为黑色页岩和碳质页岩)通常无砾石、砂等碎屑物质。常有泥炭和煤沉积,有大量的植物化石。由于水体停滞,故岩石中无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多呈块状或只有不很清楚的水平层理。沼泽沉积一般厚度不大,分布范围较小,多与湖泊相、河流相与滨海潟湖相沉积共生。

学习任务了解海相中各相的特征
答:(五)陆棚边缘生物礁碳酸盐相 生物礁一般是指具有生物构成抗浪骨架的碳酸盐岩体。造礁的生物主要有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海绵和藻类。由于礁主要是原地生长的,因此,礁灰岩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成块状产出而不成层,二是在生长位置上的生物占优势。原生空隙特别发育是礁灰岩的另一特征。 (六)礁前碎屑岩堆碳酸...

学习任务了解海陆过渡相中各相的特征
答:三角洲沉积物总的说来有以下主要特点:①三角洲沉积物往往很厚(几百米甚至几千米);②含大量的砂和(或)粉砂;③通常有煤层存在;④彼此互层的各单位所含的动物群可能表示是海相的、半咸水性和淡水性的沉积环境;⑤常有流水或波浪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波痕、冲刷痕迹等;⑥...

技能实习八 观察认识冲积扇相、河流相
答:3.河流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各有何主要特征?4.无障壁海岸相、浅海陆棚相、次深海相及深海相各有何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有何联系?5.淡水湖泊相与盐湖相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6.蛇曲型河流相中的河漫滩亚相与沼泽相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7.简述碳酸盐沉积相各相的主要特征。

浅海和海岸平原地层的叠加样式、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答:进积地层单元2和3非海相与海相砂岩体积比分别是1∶12和1∶32,加积单元4是1∶6,退积单元5是1∶7。进积旋回记录了浅海地层沉积物体积的增加和海岸平原地层沉积物体积的减少以及可容纳空间向盆地方向的迁移,滨面前积作用大于海岸平原加积作用。垂向加积旋回在旋回边界附近没有或很少发生相的迁移,连续的地层旋回中...

黄海形成时期及其海底地形特点
答:构造特征 (一)北黄海构造 北黄海与胶辽隆起相似,亦属长期隆起上升地区,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具有共同特点,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及北东东向,无明显褶皱,规模较大的北东向新断裂均伸展到海域中。 1、西部平度-招远大断裂。从蓬莱阁伸入北黄海与辽东的金州断裂相连。沿断裂带有规模较大的玲珑花岗岩、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和...

火山岩岩相调查
答:岩相剖面与地层剖面一样,应选择在火山机构中岩相发育最全的地段,调查内容有:按岩性分层,查明其岩相属性,尽可能地将各种岩相的特征细节了解清楚;调查岩性之间的关系,调查各相在平面上的形态与产状,调查由多种岩性组成的同一个岩相的特征等。岩相调查完全可在地层剖面上进行,这里要强调是,调查中一定要将层序、厚度、...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是?
答:(一)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

区域地层基本特征
答:北部区包括塔里木、昆仑及巴颜喀拉区,以陆相沉积为特征,侏罗系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含煤层,所含植物群均与西北、华北、东北同时代的植物群相似;下白垩统为曲流河及湖泊相红色碎屑沉积。 南部区包括羌塘和芒康-思茅区,以海相沉积为主,早侏罗世沉积为粗粒碎屑岩与中酸性火山岩,未见化石,为活动类型沉积。中上侏罗统为...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
答:(一)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