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岩相调查 对于火成岩其岩相有哪些?

作者&投稿:岛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现代火山的观察,一个发育较好的火山,往往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管道和相应的喷出岩和潜火山岩所组成。然而在古火山岩区,由于后期构造变动,长时间的侵蚀和剥夷作用,较完整的火山机构多不复存在,更多的是其残存物。因此古火山机构的调查和恢复,主要是依靠岩性填图和岩相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所谓岩相分析,是针对一个火山喷发中心或火山口来说的,其任务是研究火山作用产物围绕火山口时在成分、产状、结构构造上的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恢复古火山机构的目的。火山岩相调查的步骤是:划分岩相并查明其特征,恢复古火山机构。这两项工作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通过地质填图,查明各种火山岩岩性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产状特征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岩相分析与划分。

1.火山岩相的划分

1)从岩石、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状和宏观面貌,大致圈定或推测出各个火山喷发中心,判别火山岩石与地层的来源区。

2)在以一个火山口或一个喷发中心范围内进行岩相划分。一般由火山喷发中心到边缘的最大岩相变化方向顺序进行,首先划分出火山喷发中心的各种岩相,特别重要的是划分出火山管道相和潜火山相。

环状岩墙和潜火山侵入体位置的确定,对火山机构的恢复、寻找火山喷发中心意义重大。潜火山岩体多数情况下产在火山喷发的中心,有的直接充填在火山管道的根部。环状岩墙的分布往往与火山喷发中心裂隙构造直接有关。

3)在初步划分出围绕喷发中心的各个火山岩相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搜集各种岩相特征性标志资料,验证各种岩相划分的正确性,并对某些岩相进行进一步细分或归并。当两种以上岩相在一个剖面或空间上重叠出现,当厚度过小不足以单独划分时,应以主体岩相或复合岩相予以命名。

4)各火山喷发中心之间的交接带,是不同喷发中心火山岩的叠加地区,对恢复古火山机构的意义不大,一般只需作简单的划分。

2.火山岩相的调查内容

岩相调查,主要通过地质调查方法,辅以物、化探方法进行。

(1)火山岩产状调查

火山岩产状是火山岩相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火山物质的堆积方式、定位方式不同,其产状也不相同。调查了解火山岩的产状,是直接区分熔岩与次火山岩,识别侵出相与火山通道相的重要手段,也是追溯火山岩源区的有效方法。例如火山通道、侵出体、潜火山岩在多数情况下总是与喷出地表的盖层火山岩呈截切接触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流纹、节理、气孔、杏仁体等原生构造,比较容易地和盖层火山岩区分开来。喷出地表的盖层火山岩,则常常围绕火山喷发中心呈同心圆—带状分布,岩层呈平缓内倾或外倾。

(2)岩石宏观结构构造调查

岩石宏观结构构造对确定岩流流向,追索火山喷发中心,详细划分爆发相,了解火山活动方式十分重要。面状宏观构造和线状构造,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层状地质体和非层状地质体区别开来,而且对确定并校正火山地质体的形状,划分与确定岩层的顶、底面均很重要。

原生节理对分析与确定岩相、查明古火山机构同样有重要意义。熔岩在流动、冷凝和固结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节理类型,其中多见柱状节理和层节理。

层节理在酸性熔岩中最为常见,方向与熔岩表面和底面平行,厚度几厘米至几十厘米;柱状节理于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中较发育,具熔结结构的酸性潜火山岩体边缘也常常见到,柱体轴向与岩体表面垂直。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些节理,比较容易确定地质体的产状和岩相类型。倾斜柱列还可以指示熔岩的流动方向。

岩石宏观结构构造的调查必须在较大面积内进行,防止仅根据个别观察点上的现象草率判断。

(3)火山岩物质构成的调查

此项调查不仅有助于判别火山活动的方式、喷发强度和定位方式,而且也是确定喷发中心和分析岩相的重要依据。集块、角砾的成分、来源和形态,对于确定火山爆发的强度、火山活动方式以及对火山喷发产物的成因类型都很重要。崩落集块岩、定向爆发集块岩、火山弹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或破火山口内,而火山灰流凝灰岩中携带的角砾则可堆积在远离火山口数十千米或更远的地方。在火山通道内的角砾受高温熔浆加热,相互间的剧烈摩擦,很容易失去棱角。火山斜坡上尚未完全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和半凝固的熔岩流外壳,在移动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磨圆现象,这些角砾、集块的搬运距离一般并不太远。因此对角砾岩和集块岩,必须从宏观上进行观察,结合相的特征标志进行分析和判断。

碎屑熔岩的形成条件比较复杂,可以产在熔岩的边部、顶部或前缘,岩钟、岩穹的顶部或边部、熔岩湖的近地表部分,火山颈的边部,火山碎屑锥的下部。淬碎熔岩则可形成于海底或陆上水下喷发,陆上喷发流入冷水的熔岩流,陆上熔岩流与潮汐的接触带中,且常与枕状熔岩伴生。调查确定它们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出露部位,对岩相分析有积极意义。

斑晶和晶屑的大小、形态、破碎状况,常常可以说明岩浆自岩浆房直至最终凝固成岩之间的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对于分析岩浆体的定位方式极为重要。例如火山岩斑晶数量少,形态不完整,具有熔蚀现象等特征,反映了火山岩喷出地表快速冷却的环境,潜火山岩斑晶完整,数量相对较多,熔蚀现象弱,反映了岩浆具有结晶条件和浅部环境。在特殊成岩条件下,斑晶碎裂,出现碎斑熔岩。

(4)火山岩堆积、定位方式的调查

火山岩堆积、定位的恢复途径很多,如岩层层理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恢复成岩环境,微细层理带,有弱粒级变化时,多为喷发—沉积相,具隐层理而不可分离和无粒级差别时,多为空落堆积,粒级层发育(从细砾—砂—粉砂—砂泥级),则多为剥蚀再沉积;火山碎屑流、火山灰流堆积还可以出现正反双粒序等。

火山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亦可反映它们的成岩环境。如底面呈锅底状凹地的火山碎屑岩、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则多为破火山口内堆积;呈环状、半环状或扇形分布的,往往为爆发相堆积,呈狭长条带状、舌状交叉重叠分布的中性、中酸性熔岩流,与层状或锥状火山有关。

(5)海相火山碎屑岩的调查

对海相火山碎屑岩更要注意成分、结构构造、层理、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因为它可以是原地产出,也可以是搬运一定距离后的堆积,还可以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再沉积。原地产出的,与其他火山岩常常形成有机的整体;而搬运再堆积时,无论是岩性、结构构造和产状,有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现象,而且有异源火山岩的叠加;经远距离搬运后再沉积的,则因含有大量正常的沉积物而易于辨认。

(6)岩相的平面与剖面研究

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剖面研究是岩相调查的基本方面。岩相剖面与地层剖面一样,应选择在火山机构中岩相发育最全的地段,调查内容有:按岩性分层,查明其岩相属性,尽可能地将各种岩相的特征细节了解清楚;调查岩性之间的关系,调查各相在平面上的形态与产状,调查由多种岩性组成的同一个岩相的特征等。岩相调查完全可在地层剖面上进行,这里要强调是,调查中一定要将层序、厚度、接触关系的调查与岩石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分布特征与形成环境的调查结合起来。

3.火山岩相的空间分析

在前述岩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岩相在空间的展布特征、岩相组合以及岩相的横向变化情况等。要注意是,分析岩相的空间变化亦必须在同期火山喷发岩层和岩石组合中进行。

火山岩相的空间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圈定火山机构,并确定其类型。因为不同岩相的空间分布,总是与一定类型的火山机构有直接联系。如裂隙式火山,具有沿一定方向上呈现多中心喷发特点。熔岩可呈岩流垂直裂隙分布,岩流群也可组成泛流玄武岩层呈带状平行喷发裂隙分布。在原始地形坡度较小的情况下,它们的厚度、岩性、岩相变化往往具有对称特点,锥形或盾形火山,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堆积物则呈扇形或椭圆形分布,喷溢相的熔岩流呈放射状分布。如存在破火山口时,则可能有熔岩湖相,空落的浮岩、火山渣、火山弹等爆发相堆积,也可以有侵出相产物。破火山口内外的岩相组合一般都有明显的差别,缺喷发中心,周围的岩相类型更为复杂多样。穹状火山则以火山口之下存在侵出相为特征;锥状火山以爆发相为主,也有以熔岩为主的熔岩锥,层状火山则以爆发相与喷溢相互层为特点。对于中心式火山机构而言,其岩相分布有等轴状、环状或舌状,其中心常为等轴状(非层状相)地质体,岩相自中心向外侧变化,当存在并有潜火山岩充填时,其环状特征更为清晰。

中型和大型火山的喷发物数量大,散落面积广,在同一次喷发堆积物中,横向上往往有明显的相变,从火山喷发中心—火山外侧,理想的简单组合方式可以是:崩落堆积—定向爆破堆积—碎屑流(层状流)堆积—涌流堆积—灰流堆积—空落堆积—喷发沉积相等。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岩相分析,结合横向变化可以显示出它们不同火山作用的特点。岩相划分越细,对火山喷发作用、火山形态、火山地貌等了解就越具体、细致,区别也就更清楚。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不同火山机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除了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外,也还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对火山岩相的复杂变化,要有足够的估计,相邻火山机构喷出物的重叠、交叉以致相互过渡的情况较为常见,要作细微的分析与判断。

4.火山岩相的时间分析

火山岩相除了在横向上的变化外,纵向变化也十分急剧,火山岩层的先后堆积层序和纵向的叠置关系,是火山活动演变历史的记录。

火山岩相在纵向的变化,往往反映出火山喷发方式、喷发强度的变化。对于周期性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爆发、喷溢转为沉积,另一种由沉积转为爆发、喷溢。前者称为正韵律,后者称为反韵律。这种划分是建立在喷发作用强度上的。其实,这种变化还与火山作用环境有关。如在火山洼地中,一般沉积岩层都出现在火山岩层之上,为正韵律,而在构造盆地中则相反,外部供给陆源碎屑沉积物较早,往往出现沉积层在下的反韵律。此外,盆地的补偿程度亦与韵律的形成有关,如在补偿性盆地中,火山活动较强,剩余空间较小,因此沉积层只能停积在少数空间中,多形成正韵律,而在非补偿性盆地中,盆地空间较大,为沉积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而较多地形成反韵律。

上述分析也部分适用于旋回或亚旋回的划分。在旋回和亚旋回内,常常可以反映岩浆成分上的变化规律。从基性—中性—酸性称为正序列,从酸性—中性—基性为反序列。岩石成分的正、反序列空间变化在成因上也可能有两种情况,母源岩浆成分变化,多数规模较大,有时出现在旋回之间,或在厚度较大的旋回内部;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浅部岩浆房内发生了成分分层现象,在喷发过程中,岩浆有选择性的上升,先喷发下部基性岩浆,后喷发上部的酸性岩浆,则出现正序列,反之则出现反序列。这种变化与岩浆房内挥发组分的分压和岩浆房内总压之间的比值有关。正、反序列与岩浆中气浓组分富集关系密切,从而直接与矿化作用发生联系。

火山岩相的时间分析是以火山机构为单位进行的,它的基础也就是岩相剖面,其关键在于正确地划分每个岩层的岩相,以及选择恰当的岩相变化指标。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有哪些?~

(一)火山岩的产状火山岩的产状主要与岩浆上升到地表的喷发方式(即喷发类型)有关,其方式不同,其产状亦有所不同。
1.火山岩的喷发类型常见的喷发类型有3种,即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有时还见中心-裂隙式喷发)和蚀顶喷溢。
蚀顶喷溢(deroofing eruption)又称区域喷溢,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火山活动已无此类型。戴利等认为,侵入上升的岩浆,由于过热和高化学能,将顶部围岩熔透,广泛溢出地表而形成,分布面积大,并提出美国黄石公园大面积分布的流纹岩属该类型,但以后被证实上述流纹岩并非此类。久野久(1978)则认为日本的纪伊半岛的花岗斑岩更类似这种喷发方式。总之这种喷发方式即使现代还存在,也很少见。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火山喷发类型主要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fissure eruptions)岩浆沿大断裂(裂隙)成线状喷发,火山口多呈串珠状排列。产状常为熔岩被、熔岩流、熔岩高原或熔岩台地等,分布面积大。以溢流为主,火山碎屑岩少见。我国河北汉诺坝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以及黑龙江五大连池老黑山的玄武质熔岩台地属此类型;东非埃塞俄比亚裂谷系两侧沿裂隙喷发形成玄武质熔岩高原,覆盖了埃塞俄比亚全部面积的2/3。在地球历史上这类喷发很常见,而现代火山喷发中,此类型只有冰岛还可见到。
中心式喷发(central-vent eruptions)是指岩浆沿一定的颈状管道喷发,平面上表现为点状,故又称之为点状喷发,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形成火山锥。
火山锥(volcanic cone)是火山喷出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成的山丘。根据火山喷发形式及其组成物质的不同,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碎屑锥、熔岩锥和复合锥。碎屑锥(fragment cone)亦称火山渣锥(cinder cone),其喷发形式以爆发为主,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其含量约为95%,其成分多为玄武质和安山质,锥体较陡,30°左右,如新疆于田由火山渣组成的碎屑锥;当以宁静式喷发为主时,形成熔岩锥(lava cone)或称熔岩穹丘,即主要由熔岩组成,而火山碎屑物则<10%,其形态受熔岩性质影响:易流动的基性熔岩流多形成坡度小的盾形火山;黏度大的酸性熔岩流多聚集于火山口,形成穹窿状火山丘。如云南腾冲可见由玄武质熔岩流组成的盾形熔岩锥;复合锥(mixed cone)又称混合锥,以爆发式和宁静式相间喷发为其特点,形成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的混合锥,其成层性明显,又称层火山(图1-5),日本富士山、我国吉林省长白山等属此类。

火山口(crater)是火山喷发时岩浆或火山碎屑物喷出地表的通道口,根据火山口分布特点,进一步分为3类:喷发火山口,位于圆锥状火山锥顶部的火山口,火山口直径一般为200 m以上,但多不超过1000 m。位于火山锥侧面者,称为寄生火山口(侧火口);爆炸火山口,为玛尔式低平的小火山口,其底部有时可能为金伯利岩筒;破火山口,即沉降火山口,由于岩浆大量喷溢,或发生猛烈爆炸,使岩浆房萎缩,再加上上覆堆积物的重量,使火山口向下凹陷,形成一漏斗状或锅形洼地,故称破火山口(照片1-7)。其直径可>3000 m。
火山口湖(crater lake)当火山口或破火山口内大量积水时,构成火山口湖(火口湖)。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是叠置在玄武岩盾状火山锥上的复式火山锥,其顶部有一巨大的破火山口湖——天池(面积约9.8 km2),如照片1-8所示。
2.中心式喷发形成的主要火山类型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类型一般常见的有盾形火山、穹状火山、复合火山和玛尔式火山。
盾形火山(shield volcano)火山表面平坦,坡度角小,不超过10°。火山外形似盾牌故得名。火山主要由易流动的玄武岩浆冷凝堆积而成。
渣火山(pyroclastic volcano)坡度角大,一般30°左右。主要由基性碎屑(火山渣、火山弹)组成,截面呈圆形。
穹状火山(dome-shaped volcano)火山锥外形呈穹窿状,主要由黏度大的酸性熔岩构成,内部可见流动构造。
层火山(stratovolcano)又称复合火山(composite volcano)由复合火山锥形成的火山,其成层性明显,主要由中-基性或少量酸性火山碎屑物和熔岩相互成层堆积而成,常形成大型火山。
玛尔式火山(maar volcano)为蒸气岩浆喷发(phreatomagmatic eruption)产物,即指炽热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水(或地表水)相遇发生爆炸而形成的火山。其典型标志是在地表形成圆形或近圆形低平火山口并有基浪堆积物环绕于周围。火山口底部常低于潜水面,往往形成火山口湖,被称之为玛尔湖。近年来在北美、日本、西欧、韩国以及我国(吉林龙岗、广西涠洲)等地都有报导。对玛尔湖成因机理的研究不仅为预防火山灾害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其堆积物可反映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3.熔岩流及其在地表的常见形态熔岩流(lava flow)是岩浆从火山口或溢出口(裂隙)流出,沿地形流动、固结而成的熔岩。根据熔岩形成后的表面特征,熔岩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为绳状熔岩,二为渣状熔岩。
绳状熔岩(pahoehoe lava)有人译为结壳熔岩。熔岩具有淬火玻璃外壳,表面光滑,表明熔岩流表层未破碎,以此区别于渣状熔岩。常见的有绳状熔岩、波状熔岩(wavy lava)和板状熔岩(slab lava)(照片1-17)等。其中绳状熔岩最常见,它是黏度小、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在地形平缓的地区流动所形成的熔岩,其形态类似绳索盘绕或呈波浪起伏状。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可见较大面积的绳状熔岩(照片1-18~20),同时还可见这些流动性大的熔岩流遇到较陡的地形时,所形成的熔岩瀑布或象鼻状熔岩。
渣状熔岩(aa lava)巨厚的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已冷凝的表层被破碎,造成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渣块、气孔等,这是近火山口处的熔浆多次活动或构造作用的结果。五大连池的翻花熔岩(flower lava)和块状熔岩(block lava)属此类型。二者区别是前者碎块不规则,呈翻花状(照片1-21),表明此时构造活动频繁;后者碎块较规则,呈块状(照片1-22)。
除此之外,根据熔岩形态还常见石龙熔岩、木排状熔岩(照片1-23)等,其中石龙熔岩(stone dragon lava)是五大连池火山区以其形态命名的熔岩,熔岩呈长龙状分布,其表面光滑(为绳状熔岩)或凹凸不平(为渣状熔岩)。以上所述为陆地常见熔岩类型。水下常见类型主要为枕状熔岩(pillow lava),具枕状构造,多呈椭球状或枕状外形(详见“枕状构造”描述,照片1-15)。
火山活动晚期,熔岩流表面凝固,而其内部仍有熔浆活动,此时若它们遇到水体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当这些含大量气体的熔浆达一定压力时,就会沿裂隙喷出地表。经多次喷溢,形成熔岩喷气锥(fumarolic cone-in-cone)。一个锥常由几十层熔岩饼叠加,构成熔岩喷气叠锥。五大连池可见此现象(照片1-24)。
(二)火山岩的相由于火山作用的地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火山岩及其组合特征称火山岩相。火山岩相的研究对恢复古火山机构、提高填图质量、促进找矿等有实际意义。相的分类通常是按火山活动产物的产出形态及岩石特征而划分的。常见的火山岩相包括喷发(或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潜)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喷发(喷出)相又进一步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
1.火山喷发(喷出)相(volcanic eruption facies)
溢流相(effusion facies)是岩相中最常见的一种。熔岩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碱性皆存在。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常呈面状泛流的熔岩被、线状流动的熔岩流产出,其形态多种多样,大陆上可见绳状、波状和块状熔岩并常见柱状节理;水下可见枕状、球状熔岩。有的火山以熔岩喷发为主时,可形成坡度角<10°的盾形火山。
爆发相(explosion facies)形成于火山作用不同阶段,以火山活动早期和高潮期最发育。主要产物为火山碎屑物:火山弹(照片1-25,26)、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等。堆积方式不同,其产物有所不同,常见堆积方式有4种。一为空落堆积,指从火山口喷向空中的所有产物,包括岩浆喷发物,同源岩浆早期的熔岩碎屑和围岩碎屑等的堆积。空落堆积物分布广是其重要的鉴别特征。二为碎屑流堆积,主要形成一套塑性—半塑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较全的碎屑流层分三带,自下而上为:由未熔结的火山灰组成的基底涌流带;由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流带和由未熔结的火山灰组成的火山云带。三为火山基浪堆积,是蒸气岩浆喷发的产物,以火山灰和角砾为主的火山碎屑。四为火山泥流堆积,即由火山成因的各种碎屑和水的混合体构成。其岩性在火山口附近以正常火山碎屑岩为主,远离火山口时,逐渐向火山碎屑沉积岩过渡,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粉砂岩等(有关火山爆发相的具体特征将在第五章第一节中详细说明)。
侵出相(extrusion facies)黏度大、流动性差的中-酸性岩浆,从火山通道上部或火山口旁侧裂隙中,被机械地推挤出地表,形成陡峭的穹丘(岩穹)。常呈岩钟、岩针等产出。
2.火山通道相(conduit facies)
堆积于火山通道的残余岩浆冷凝产物。产状陡,形态细而长,其横断面近圆形,因而又称岩颈、岩筒、岩管。产物为熔岩、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碎屑可以是同源,也可以为异源甚至是深源产物。
3.次火山岩相(subvolanic intrusion facies)
也称潜火山岩相,它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小侵入体(详见第五章第八节次火山岩),是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覆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定位、固结形成。侵位深度一般为0.5~3 km。在火山通道根部侵位时,岩体常呈岩株、岩枝;当岩浆沿放射状、环状裂隙侵位时,岩体常呈岩脉、岩墙。次火山岩以熔岩状岩石为主,但也可见到由于隐爆、震碎等原因形成的角砾状岩石及熔结火山碎屑岩。侵位较深的次(潜)火山岩,结晶程度较高,与浅成侵入体不易区别。
4.火山-沉积相(volcane-sedimentary facies)
是火山作用过程中所伴有的沉积作用,在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发育。由火山岩、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岩组成。层理发育,也可不发育,有时呈透镜状。
除上述火山岩相划分外,有人还进行海相火山岩和陆相火山岩、新相火山岩和古相火山岩的划分。

火成岩岩相分成两个大方面,一是火山岩相,二是侵入岩相。火山岩相包括喷出相(细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侵入岩相包括浅成相、中深成相和深成相。

火山岩岩相调查
答:岩相调查,主要通过地质调查方法,辅以物、化探方法进行。 (1)火山岩产状调查 火山岩产状是火山岩相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火山物质的堆积方式、定位方式不同,其产状也不相同。调查了解火山岩的产状,是直接区分熔岩与次火山岩,识别侵出相与火山通道相的重要手段,也是追溯火山岩源区的有效方法。例如火山通道、侵出体、...

火山岩相的简介
答:火山岩相调查是火山岩发育地区调查的基本内容之一。通常侵入岩岩相划分,主要依据其岩石的形成深度;沉积岩的岩相划分,常常依据沉积环境。火山岩相划分是指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形成方式的总和。火山岩系通常是多相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由于不同的作用而形...

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答: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编制工作主要分三步:首先编制火山岩性岩相图;其次分析并圈定火山机构;第三标示控制火山喷发的区域构造带。 (一)编制火山岩性岩相图 根据区调资料,编制火山岩性分布图;按照不同地层单元,根据火山沉积岩、火山岩成分变化,火山岩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火山岩岩性组合变化等特征划分火山喷发旋回。其中区域...

古火山机构调查
答:有些环状山脉或等轴状山丘的中心或顶部,常有一些锥形山、馒头山或陡峻的孤峰等,它们有的是喷发晚期形成的火山锥,或是充填通道或火山口中的岩颈、岩钟。 (2)古火山机构形态的调查与恢复 现代火山机构,绝大多数具有正地形和外倾产状。当火山机构形成后,区域断裂、褶皱作用等可使其构造形态发生改变。因火山岩堆积于...

火山岩的类型及岩相对比
答:其横向厚度变化较大, 火山岩相以喷溢相、 火山沉积相为主, 常发育火山锥。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火山岩沿断裂分布, 属于水下间歇性、 多次沿断裂喷溢, 火山岩岩相类型主要以溢流相为主, 还有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等。西部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中巴山组是主要的火山岩储集层, 以中心式、 裂隙式喷发为主,...

火山岩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
答:(1)火山岩均呈面型分布,且面积较小,区域背景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板内一侧,区域地质演化已经进入新陆壳演化阶段,大规模造山运动结束,陆壳抬升。 (2)火山岩基本上无变质,为正常的火山岩系,少见钠长石化蚀变交代现象,仅在阿克提什坎、库马苏及阔科依达拉斯等地部分碎斑熔岩中有钾长石被钠长石交代现象,可能为矿...

火山岩的分布和岩相学
答:分布于门头沟区王平镇北 800 m 公路边的南大岭组中基性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呈暗绿-灰黑色,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其中斑晶含量为 10% ~25% ,主要为斜长石 ( 粒径为3 ~ 5 mm) 、单斜辉石 ( 3 ~ 4 mm) 和少量角闪石 ( 2 ~ 3 mm) ,斑晶中见轻微的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基质含量...

火山岩的相
答:1—侵出-喷溢岩相;2—近火山口爆发碎屑相;3—近火山口喷发沉积相;4—次火山岩相;5—火山通道相;6—粗面岩;7—粗安岩;8—英安岩;9—安山岩;10—石英闪长斑岩;11—岩层产状;12~14—断层;15—角闪石流线测点;16—缓倾俯流线(<30°);17—陡倾俯流线(>50°);18—陡缓...

火山岩的产状和相有哪些?
答:常见的火山岩相包括喷发(或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潜)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喷发(喷出)相又进一步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 1.火山喷发(喷出)相(volcanic eruption facies) 溢流相(effusion facies)是岩相中最常见的一种。熔岩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碱性皆存在。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以强烈...

地层、岩性、岩相
答:(1)火山岩系 相山火山盆地盖层火山岩系由多种产出相的酸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正常沉积夹层构成。晚侏罗世火山岩层均向中心倾斜,总厚度大于2000m,分为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每组分四个岩性段,每组的特点总体是由沉积到爆发再到喷溢式侵出,由此构成一个大的火山喷发旋回(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