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走出疑古时代”的李学勤,拓展了中华文明史,为什么却毁誉参半? 中国的历史由来

作者&投稿:太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学勤有一个著名口号“走出疑古时代”,他围绕着这个口号,还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这些命题在学术界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学者也认为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妨碍了他在古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李学勤有一个著名口号“走出疑古时代”,他围绕着这个口号,还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这些命题在学术界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有学者也认为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妨碍了他在古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李学勤著名口号“走出疑古时代”对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李学勤也给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厚古薄今,三代以上是人类历史的黄金时代。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对传统中国人的“古代观”是一种否定,是疑古思潮的开始。后来疑古思潮被以胡适为代表的留洋归国的学生接受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顾颉刚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古史辨派,提出了所谓的层累造成的古史观,他认为中国人对古代的看法是历代人不断地造伪的结果。

兆光认为,走出“疑古”时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释古”究竟应该解释哪些“古”,是把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一起解释,还是只根据那些筛选过的资料解释?“释古”与“信古”“疑古”并不同,后者是史料的甄别,前者是史料的使用。“所以,’释古’与其说是一个必经阶段,还不如说是历史学家心目中期待的一个理想结果。”若想让“释古”成为现实,还必须等待新的史料,比如过去埋藏在地下的文献重新面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不得不去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原来面目,才能“重写”历史。

不过,在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之前,需要下非常多的基础功夫。葛兆光认为,李学勤通过简帛佚籍对古代中国的重新认识,不过是个开端,因为他所展示的新的古代世界实在很陌生很深广,没有一个长时段的清理是不可能厘清它的意义。李学勤把这个幽深而广袤的古代世界大门的门缝推开一些。

历史学对古代中国学术史的描述,经常会有一个难以挣脱的范型,而当出土文献不断面世,这个范型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过去为诸子百家所排列的时代先后秩序就会面临挑战,新的材料也会让过去“纯粹”的思想家似乎也不那么“纯粹”。



因为李雪勤的原因,科研过程中不够严谨,轻信古书伪史。

有学者也认为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妨碍了他在古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

有好有坏,人的思想不同,做不出谁都喜欢,但是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

什么叫历史?~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扩展资料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

黄帝其人:是传说还是历史
答:黄帝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黄帝内经》一书,才被解开。《黄帝内经》是直到现在发现的第一本关于黄帝的书。大陆学者余明光先生和台湾轩辕教会会长著名史学家王寒生研究后,一致认定,《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168年作为随葬品被埋入马王堆三号墓中,距今已有2000...

中国文化概观结合教材阐述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存在的两条文化线...
答:二十世纪以来,疑古思潮与“走出疑古时代”的理论均曾对中国古史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对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历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深化的作用。如...如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考证了传说中黄帝后裔二系,并联系三星堆出土的玉璋、陶等物质文化因素,认为蜀国君主与中原有更多的联系,蜀、夏同出于颛顼的传说不...

我在历史方面的知识极度匮乏,如何提高呢?
答: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

有没有什么关于或讲解先秦的书
答:顾颉刚等:【《古史辨》】(全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

中国历史上的三代是指哪三个朝代
答:(注: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第61页。)它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便是以青铜艺术与乐舞艺术为代表的“礼乐”艺术达到鼎盛。对于这种“礼乐艺术”的最本质的概括,便是把它视为一种典型形态的“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可以说,三代正是这种新艺术历史类型确立的时期。我们不妨看看当时人们怎样论述艺术...

求一篇关于青铜器的论文大概2000千字。 最好是有写过的前辈发个word文档...
答:[5]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90. [6]朱志荣 邵君秋:《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1: 99. [7]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7. [8]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5. [9]容庚 张...

列举黄帝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答:东至海,西至甘肃敦煌,南至湖南,地域广大。《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李学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时代》中说:“《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访谈:孙庆伟:考古学家找到传说中的夏朝了吗
答:从20世纪初疑古之风的盛行,到走出疑古时代的喧嚣渐息,其中最为关键的桥梁正是考古。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的考古人是否已经找到传说中的夏朝?为此,澎湃新闻专访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孙庆伟教授,请他为我们讲述三代考古背后的故事。孙庆伟教授澎湃新闻:众所周知,顾颉刚先生是民国时期“古史辨”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最...

求史书,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
答:正史 《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订补》《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元会典》《明会要》《明会典》《清会典》《二十五史》综合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山堂考索》《永乐...

有关夏,商两朝的书
答:郭沫若《青铜时代》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蒙文通《古史甄微》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王国维《观堂集林》中的《古史新证》 程平山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 》不知道有没有用。。。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100684472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