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镇的历史沿革 浙江温州永嘉桥下镇有什么改变的。随便几年前和现在比

作者&投稿:称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桥下镇明清时期分属临江乡二十九都,仙桂乡三十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清通乡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称永临区)荆川乡、、梅六乡(后称望江乡,解放前夕归属荆川乡)、瓯渠乡、茶坑乡、前村乡、永平乡(后改徐岙乡),第十区(后称碧莲区)茗岙乡、昆阳乡;解放建政为桥下乡、梅岙乡、小京乡、瓯渠乡、荆源乡、六龙乡、徐岙乡、茗岙乡、四里乡、昆阳乡、郑山乡。1956年四里乡并入茗岙乡,郑山乡并入昆阳;1957年茗岙乡又分置四里乡;1958年改设永临人民公社桥下、梅岙、小京、瓯渠、荆源、六龙、徐岙管理区、碧莲人民公社茗岙、四里、昆阳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桥下公社、梅岙公社(小京管理区并入)、瓯渠公社、荆源公社(划一部分归桥头公社)、六龙公社、徐岙公社,茗岙公社(茗岙、四里管理区改设)、昆阳公社。1984年改设桥下乡、梅岙乡、瓯渠乡、荆源乡、六龙乡、徐岙乡(属永临区)、茗岙乡、昆阳乡(属碧莲区)。1985年桥下乡建镇;1992年梅岙乡撤销并入桥下镇,瓯渠、六龙、荆源并为西溪乡。2011年5月,西溪乡、徐岙乡、昆阳乡、茗岙乡撤销并入桥下镇。
原桥下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面积79.5平方千米,人口3.66万人(2008年末)。辖桥下街、西岸街2个居民区,桥下、小坦岙、光华、西溪下、金兰、肖山、山联、连村、泰山、桥上、上埄、京岸、陈山、外湾、桃山、韩埠、胡山、八里、方岙垟、小京岙、岩下、垟湾、梅岙、埠头、麻坑、小京西岙、徐山、下斜、霞岙、中央山、上村、东山、塘坑、尤山、延寿寺、叶岙、六岙、浦石3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桥下村。1949年设桥下乡,辖桥下、京岸、八里、垟塆、韩埠、方岙垟、东村(连村)、山后等八个行政村。1956年4月份荆溪乡撤销,将所辖的西溪下、小旦岙两个行政村划归桥下镇;1960年7月新开洋水库移民迁入外湾,设立外湾行政村;1961年9月,小京乡撤销将所辖的小京岙、岩下、胡山、陈山、桃山、上埄等六个行政村划归桥下镇。1992年梅岙乡撤乡并镇将所辖的下村、西岙、埠头、上村、下斜、东山、六岙、浦石、延寿寺、叶岙、尤山、塘坑、中央山、霞岙、徐山、麻坑的等十六个行政村划归桥下镇。1997年,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桥下街、西岸街2个居委会和桥下、小旦岙、光华、西溪下、金兰、肖山、山联、连村、泰山、桥上、上埄、京岸、陈山、外湾、桃山、韩埠、胡山、八里、方岙垟、小京岙、岩下、垟湾、下村、埠头、麻坑、小京西岙、徐山、下斜、霞岙、中央山、上村、东山、塘坑、尤山、延寿寺、叶岙、六岙、浦石38个行政村。【邮编】325106 原西溪乡位于永嘉县西南部,西溪中上游两岸。面积83.7平方千米,人口3.94万人(2008年末)。辖吴宅、六龙、章一、下庄、罗徐、呈岙、朱坑垟、潘宅、坦头垟、龙头、下徐、龙口、墩头、山根、富垟、湖钟、周山平、济根、黄村、双联、上朱山、茶一、茶二、朱山、阮山、里村、黄山、陈岙、瓯渠、双进、前山、岭-、金园、娄川、垟观、向阳、徐山、瓯山3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吴宅村(现暂驻六龙村)。1992年由荆源、瓯渠、六龙3乡合并设西溪乡。1997年,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六龙、章一、下庄、罗徐、吴岙、朱坑垟、潘宅、吴宅、坦头垟、龙头、下徐、龙口、墩头、山根、富垟、湖庄、周山平、济根、老黄村、双联、上朱山、茶一、茶二、朱山、阮山、钟山、里村、黄山、陈家垟、瓯渠、双进、瓯山、前山、岭下、金园35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并入桥下镇。【邮编】325106
原徐岙乡位于永嘉县西南部。面积39.8平方千米,人口1.44万人(2008年末)。辖徐岙、塘上、朱硐坑、吴垟、黄麻垟、岭根了、朱坑、大荚岙、大平、金加了、宋岙、银坑、西尖、桐园、殿后、樟岙、杨塆、蒲家墩、黄川、廿四垄2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徐岙村。1949年为徐岙乡,1961年改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徐岙、塘上、朱硐坑、吴垟、黄麻垟、岭根、朱坑、大头岙、大平、金加了、宋岙、银场、西尖、桐园、外山坑、殿后、樟岙、杨湾、蒲瓜墩、黄川20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并入桥下镇。【邮编】325106原昆阳乡位于永嘉县西南部。面积31.5平方千米,人口1.87万人(2008年末)。辖东村、西村、南村、吊坑、梅坑、茶场、郑山、双坑、下陇、里斜、外砻、底砻、塘下砻、邵山、赤岭、双垄、吴山、昆岭、楼山、金仓、前山头2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村村。1949年为昆阳乡,1956年郑山乡并入,1961年改昆阳公社,1984年复设昆阳乡。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东村、西村、南村、吊坑、梅坑、茶场、郑山、双坑、下陇、里斜、外砻、底砻、塘下砻、邵山、办岭、双垄、吴山、昆岭、楼川、金仓20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并入桥下镇。【邮编】325116
原茗岙乡位于永嘉县西部。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1.64万人(2008年末)。辖茗后、茗下、茗上、中村、坐凳、胜山、章当、下石坑、石田坑、光塘垟、剩庄、章岙、龙外、徐宅、马界山、外涂、乾口、底岙、麻岙、岩山、南山、平川2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茗下村。1949年为茗岙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茗岙、茗下、茗上、中村、坐凳、胜山、章当、下石坑、石田坑、光塘垟、剩庄、章岙、龙外、徐宅、马界山、外徐、乾口、底岙、麻岙、岩山、南山、平川22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并入桥下镇。【邮编】325116



        桥下镇位于永嘉县的西南部,瓯江北岸,西溪下游,辖有38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当地总人口3.47万人,总面积79.5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08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工业总产值16.69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税收总收入4756.8万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5190元,同比增长5.7%。

  桥下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县城上塘镇相通,上塘至桥下的隧道已经开通,接线工程即将通车;南与“中国泵阀之乡”瓯北镇相连;西与“中国纽扣之都”桥头镇相接;而且金丽温高速公路于2005年10月贯穿而过,并在桥下镇梅岙村设一出口;永临大道一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桥下镇将成为永嘉西南部交通枢纽。

  近几年来,桥下镇受温州市以及瓯北镇的经济辐射,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发展成永嘉西南部经济强镇,有教玩具业和外贸服装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教玩具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2006年10月被中国玩具协会授予“中国教玩具之都”称号。

一、名闻遐迩的“中国教玩具之都”  

  桥下镇教玩具产业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前厂后店”的家庭作坊起步,主要以“轻、小、加”为主,大部分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家庭作坊。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1995年成立永嘉教玩具协会,2006年4月升级为温州市教玩具协会。目前,温州市拥有教玩具生产企业达400多家,桥下镇就达3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4家,1000万元以上30家,在全国各地设有1200个办事处,而且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2006年,全镇教玩具实现总产值10亿元以上,2006年逾20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的60%,30%的产品出口欧美、中东、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永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桥下镇教玩具产品已形成了教学仪器、游乐设施、体育器材、文教用品、智力玩具、校园装饰用品等各类学校、小区、休闲场所所需教玩具产品700个品种、7800多个规格的区域性教玩具生产基地,教玩具产品已向大型化、高参数、高可靠性、智力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提升,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引导企业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02年永嘉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桥下教玩具园区的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目前已有510亩进场施工。预计到2007年园区建成后,可增加产值15亿元,增加利税2亿元,其中税收6000万元。同时,积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旨在保护园区的防洪工程、投资2800万元的供水工程和贯穿园区的永临大道以及11万伏输变电工程等正在加快建设中。此外,还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桥下镇教玩具企业已开发省级新产品5项,获专利200余项。教玩具企业共引进人才722名,其中大学毕业生512名,科技人员比例已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桥下教玩具工业已确立了其在国内教玩具行业独特的区域品牌优势,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不断提高,集聚与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销售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目前有3000余名推销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各地,已形成以推销员、直属销售、专业市场为主,网上销售、品牌加工为辅的网络体系。成本优势突出,目前教玩具成本仅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桥下教玩具行业优势越发明显。尤其是在永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借助加快文化大县建设这一有利契机,把教玩具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新一届桥下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质量立业、名牌兴业、科技强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玩具产业园区建设,不遗余力地支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面向全世界,共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教玩具之都提供了坚强的发展后盾;同时全面推进梅岙轻工产业基地、小京岙综合产业基地、桥下教仪产业基地建设,旨在把桥下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教玩具制造创造中心和出口创汇基地。

二、悄然崛起的“寒兰之乡”

  近年来,桥下镇养兰队伍逐年扩大,爱兰、养兰、赏兰、咏兰成为一种时尚。每当你走进桥下镇政府,几乎每个办公室都摆有几盆兰花,满室幽香,沁人心脾,真可谓“兰花镇”了。

  据称,永嘉是瓯寒兰的原产地。这里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兰花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如今2700平方公里的永嘉土地上一年四季随处可见兰花盛开,随地可闻幽谷飘香,其品种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风兰等。永嘉县兰花协会现有会员300多人,养兰大户30多户,兰花价值2000万元以上,年销售兰花收入150多万元,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其中,瓯寒兰作为兰科里的一个特有品种,发展最快。估计目前全县已达150万苗,约占整个养兰数的二分之一,数量之多,位居全省之首,被誉为“寒兰之乡”。

  全县近40个兰花基地中,桥下镇就有30来个,占全县兰花总数的四分之三。据悉,桥下目前有300多户人家参与兰花种植,共有兰花3300多苗,每户兰农都有自己的品种。春兰、寒兰、蕙兰的栽培较为普遍,仅春兰名品就达40多个品种,蕙兰有20多个品种。花期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冬兰才是纯真的寒兰,真正的寒兰在自然界里存量极少,因此显得十分珍贵,一苗品种稀少的兰花可以卖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高价。像蕙兰每苗可以卖到3千元至3万元不等,为当地的兰农提供了可观的收入。桥下的寒兰因品种多、花姿秀逸深受许多兰友的青睐,在前不久召开的博览会上,该镇全超俊、黄成唐、黄品云、吴玉柱、苏炳文五人所种的寒兰获得了银奖。

  目前,桥下兰花产业发展呈四大特点:一是?爱兰、养兰人数越来越多,养兰队伍逐年扩大,并提升为赏兰、咏兰,如戚成在自家屋后建了兰廊、兰亭。二是兰花从重数量增加,转向在扩大数量同时注重提高质重。从质上看,除了下山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春剑以外,还引进许多高档的名品兰,如戚成轴等人引进了高档的兰花名品,为提高我县兰花向高档次发展起了积圾的作用。三是?发展了一批兰花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益,如黄成唐、黄品光、黄品云等人的寒兰基地,平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成为家庭致富的主要门路。四是?科学养兰水平不断提高。戚成轴、全超俊等养兰大户相继建起了自动控温湿兰房,使科学养兰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文化深厚的“东瓯名镇”

  桥下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1、望钟岭古文化遗址

  位于桥下村望钟岭南坡,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1983年,桥下农民在望钟岭造公路时,曾出土石矛、石族、石奔等,其中一把石矛长18厘,宽18厘米,双面刃,已经过精磨,尖端刃部锋利,背部丰满,后端手把扁长方体形,有捆扎痕迹,系新石器晚期或商周时代器物。据悉,桥下村民戚某家藏有石斧1件。

  2、坟园山古文化遗址

  位于桥下镇西岸村坟园山脚,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1963年8月,西岸农民挖渠道时,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铜盆2件,铜铲、铜锸、铜耨各一件,铜矛2件,残铜锥数件(残片),残铜器盖1件,铁锸1件等,系周代器物。

  3、北宋“二刘先生”

  宋时永嘉,文风鼎盛。仙桂乡荆溪人(即今桥下人)刘安节(1068-1116)、刘安上(1069-1128)堂兄弟均登进士弟,既是名臣,又是学者,时称“二刘先生”。

  刘安节,字元承,学者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年中进士,初任诸暨县主簿、河东提学使幕僚,因宰相推荐,召对称旨,升监察御史,后任起居郎、太常寺少卿等职。因被宦官所诬,外任饶州(今江西鄱阳)知州。到任后,该州发生饥荒,而军粮催征又紧,刘安节以民食为重,暂停军粮征收,并从附近州县购粮救灾。任满调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时,饶州数千人遮道挽留,誉为范仲淹任该州知州后之第一位清官。到宣州不久,又遇大水灾,刘一面派官兵抢救,一面在佛寺收容,使数千灾民得到生路。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宣州疫病流行,又亲自延医买药,为民治病,因劳累过度,死在任上,终年49岁。夫人何氏亦染疫而卒。

  刘安上,安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这种坚决斗争的壮烈言辞,千百年后仍虎虎有生气。在一些正直官员支持下,终于迫使蔡京下台。以后升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给事中等官。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再任宰相,安上请求外调,以徽猷阁待制历任寿州、婺州、邢州等地知州。政和七年(1117)年在婺州任内,蔡京、朱勔搜刮东南各地奇珍异宝,号称“花石纲”,到婺州催办,刘安上故意拖延,免除了人民苦难。“

  刘安节、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二。刘安节著有《刘左史集》四卷,刘安上著有《刘给谏集》五卷,合称《二刘先生文集》。清代编入《四库全书》。叶适有《题二刘文集后》一文,赞扬两人思想进步,“学以致用”。

  4、昆虫学家任明道

  任明道(1901-1983),桥下镇西岸村人,知名昆虫学家。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36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1938年秋回国。先后在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汉口市卫生局、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浙江省农业改进处从事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1943-1948年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任教,教授农业昆虫学等课。建国后,任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司药械处副处长。1954年调沈阳农学院任值保系教授、系主任。并历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任明道早年从事稻作物害虫铁甲虫、植物杀虫剂鱼藤精,以及土蜂的研究,并著有《害虫防治学》等书。建国前,在浙江省昆虫局果虫研究所任职期间,曾将台湾大红瓢虫引进大陆,用以防治柑桔吹绵介壳虫,开创我国生物防治先例。在沈阳农学院任教期间,长期从事抗玉米螟虫的作物育种研究。

  任明道热心家乡教育,早在刚从美国留学回国时,就与父亲任岩清用自家积蓄,在西岸村创办嘉祥图书馆,免费供人阅览,传播知识。在他患病期间,还答复、指导国内各地后学,并参加学会的学术活动。弥留之际,再三嘱咐家属殡葬从简,并将自己节余下来的8000元钱和1000余册昆虫学书籍捐献给沈阳农学院。

  5、抗日烈士任益珍

  任益珍(1905-1932),桥下镇西岸村人,抗日烈士。少年就读永嘉第五高等小学(宝台小学),1927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辎重科,1929年12月毕业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五军八十八师二六四旅五二七团三营十四连担任排长,1931年充任少尉排长,同年11月晋升为中尉排长,1932年2月初由杭州出发赴沪增援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淞沪战役。在激烈的上海庙行争夺战中,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冲锋在前,英勇杀敌。2月19日,在上海庙行竹园墩阵地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7岁。

  当时,国民政府于1932年9月颁发了“恤亡给予令”,并追晋他为上尉排长。同年10月,在永嘉县第一高等小学(今温州广场路小学)礼堂,由校长和任明达主持举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任益珍追悼会。1938年,当地群众并任益珍亲属,利用抚恤金在西岸村任家土地上建造了“任益珍纪念亭”。

  1946年,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湖滨二公园建造淞沪抗战纪念塔,还在松木场(今杭州西溪东路东端)建立“国民革命军第88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坊”。2000年上海市筹建的淞沪抗战纪念馆里,都列着爱国阵亡将士任益珍的英名。

  任益珍牺牲后,其儿子任宏宽仅6岁,正处于幼年,后来由国家培养到南京读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工作,现为西安市建筑机械厂离休干部。1995年3月30日,报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追认任益珍为革命烈士。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采纳



桥下镇的发展战略~

桥下镇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三二一”战略举措,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生态立镇、文化兴镇、和谐创镇”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品牌名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有工业企业601家,2009年1-6月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 同比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22.1%。税收收入3784.98万元,同比增长14.3 %。工业方面,教玩具业和外贸服装业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教玩具业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2009年教玩具行业产值13. 3亿元,同比增长31%。2006年7月,桥下镇被中国玩具协会授予“中国教玩具之都”称号(2009年6月顺利通过复评),2007年11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玩具协会儿童游乐玩具专业委员会”, 2008年1月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009年荣获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名。农业方面,荣获温州市畜牧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称号,2009年12月,被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授予“中国兰花名镇” 称号。全镇拥有兰花种植户600多户,其中上规模、上档次的162户,现代兰房33间,年交易额达2000万元。社会事业方面,教育创强成效显著,先后荣获“温州市教育强镇”和“浙江省教育强镇”称号,2010年获得“浙江省体育强镇”称号。2010年桥下镇被确定为全市11个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乡镇(街道)之一,按照市委要求,桥下镇要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房改造和中心镇建设,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将桥下镇建设成为瓯江北岸西溪流域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

自己住,刚需的话,值。投资,不值。(一县城都能卖那么贵,你们真是有钱啊)周围都是矿山吧。

方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3月分为鲁西乡、方下乡,同年10月改称鲁西公社、方下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方下公社,辖方下、李家义、石泉、鲁西、公清5个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方下办事处,辖公清、李义、石泉、鲁西乡及方下镇,56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方下镇,辖55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997年...

桥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桥下镇明清时期分属临江乡二十九都,仙桂乡三十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清通乡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称永临区)荆川乡、、梅六乡(后称望江乡,解放前夕归属荆川乡)、瓯渠乡、茶坑乡、前村乡、永平乡(后改徐岙乡),第十区(后称碧莲区)茗岙乡、昆阳乡;解放建政为桥下...

店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初为店下区,民国29年(1940年)设店下镇,民国35年改为店下乡。福鼎解放初属秦屿区,1950年店下为第六区,1958年8月成立店下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为店下区,1968年8月又成立店下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店下区,1987年为店下乡,1990年改为镇。1995年,全镇下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87...

店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分属树槐、东风、潭埠公社,1961年分属树槐、芗溪公社,1968年为树槐公社。1984 年改为店下乡(行政驻地位于店下而得名),1996年撤乡建镇, 1999年,孙家、渡桥、上阳、关坊、芗溪、韶塘等六个村委会划并到阁山镇,至此,原有18个行政村缩减为12个。

澡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解放前夕,改为澡下乡,以驻地澡下而得名,解放前后至1958年前,澡下设四个小乡:分别是山里(今汪家村)、富溪、澡下、观澡下四个小乡。1958年成立澡下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澡下、观澡下两个公社,1968年合并为澡下公社,1984年改为澡下乡,2000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澡下乡设立澡下镇。

潭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潭下镇历史悠久。宋元明清设厢约;民国时期先后称第三区、第一区;新中国成立后设区、乡、公社,1987年后撤区设镇至今。

留下镇的建置沿革
答:留下镇历史地段留下镇原名西溪市,是一座可以源溯千年的集镇。据清光绪《钱塘县志》记载,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行经西溪,欲建都于此,后得凤凰山,遂云:“西溪且留下”。“留下”之名由此而得。民国年间,建留下镇,属杭县履泰区。建国后,1958年划归杭州市管辖,同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镇...

岭下镇的历史沿革
答:1911年(清宣统三年),靖安县第四乡驻地。1914年(民国三年),洮安县第七区索格营子保驻地。1939年(伪康德6年),隶属白城县白庙宇村。1946年改为索格营子镇。1958年撤镇为岭下乡驻地。同年10月划归洮安县。1959年为岭下人民公社驻地。1964年建立镇西镇。1981年更名为岭下镇。1993年末行政区划...

下庄镇的历史沿革
答:下庄镇解放前称“龙润乡”,建国后1950年成立城南区第八区政府,1953年属祥云第三区,1958年称为维新乡,同年成立下庄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下庄区,1969年复称为下庄公社,1984年复称为下庄区,1987年改为下庄乡,1999年撤乡设镇,改称为下庄镇至现在。

下村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1968年设下村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镇。1997年,面积148.2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炉前、龙湖、下住、江东、甘秀㘵、大桥、下村、罗家边、造里、千秋岭、高升、何家、杭桥、马步陵、南村、虹桥、花堆、袁家、城潭、城坊、步桥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下简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