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 如何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投稿:市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意识是一种认知心理,是人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是通过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不断的观察、思考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实验意识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具有感性认识也会产生理性认识,只有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实验时,更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一种化学理论无不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与引导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在化学科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如果要很好的领会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只有亲自实验,从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懂得如何去做实验、做好实验,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去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把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实验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如何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好化学?根据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实验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实验前的准备意识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事先做些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在做分组实验时是一边看书一边做,死啃课本,不能脱离教材,而有的同学或许某些原因,在实验过程中甘当“记录员”,别人在认真的实验,自己却在一旁观看,只知道记录实验结果,不能很好的参与实验,甚至有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要到了实验室就可以了,自己无须亲自动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学生在实验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实验预习,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不仅自身没能完成实验任务,而且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仍就停留在理性的理解上,不能利用实验去感性认识课本上的知识,此外,如果实验前学生没有进行预习,不仅延长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效果,也比较容易导致仪器的损坏、药品的浪费、操作不规范等等现象。因而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准备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在实验前,不仅要明白实验目的、内容,认真进行实验前的教材预习和所涉及的相关章节内容的复习,而且要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包括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的用量、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做好实验预习笔记,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教材和实验内容,对所要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的步骤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可对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疑解,带到实验中去,这样,在真正实验时,就可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学生自己也就会融入到实验中去,去体会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如在第十单元自制酸碱指示剂时,我就鼓励学生多带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回校,带回来怎么做实验呢?老师稍引导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预习,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做酸碱pH值测定时同样让学生多带几样生活用品回实验室测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要激发、强调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互相协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检查、抽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从而不断的去强化实验准备意识。
第二、实验的规范操作意识
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对有关知识和规则要求的认知,需要不断实践,反复的操作练习。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对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的熟悉,进行准确无误的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从而达到实验的效果。
在实验室时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实验桌上放置较多的试剂时,往往发现有的同学使用完某一试剂时,胶头滴管不及时的放回原试剂瓶中,又去取用另一种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多了,就会造成滴管的张冠李戴;又如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到试管中时,有的同学将滴管插进试管中,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错误,不仅易造成试剂的污染、变质,影响实验结果的不正确性,甚至有时会造成实验事故等,还有药品的用量方面,不按教材中的实际用量,随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造成药品的浪费,同时也增加实验教师的额外负担。一旦让他们形成这种习惯,就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负迁移作用,因为技能的学习不同于知识的学习,技能一旦形成就很难遗忘,它保持的时间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保持时间。因而,为了防止这类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发生,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讲解示范,指导学生模仿练习,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从基本操作着手,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反复练习,及时指正错误操作,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做到准确无误,真正达到掌握实验技能,完成实验的目的。
第三、实验的创新意识
古往今来,大多数化学发明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创新之本。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实验技能,而是要在熟悉这些操作、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寻求新的实验途径,进行实验改进和实验设计等,达到提高自身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判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细微的疑问,都要热情对待,而不是给予嘲笑或“泼冷水”,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对于有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他们去进行教材内容的创新,尝试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化学教师及实验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由传统的教师操作为主、学生不能操作变成学生自己做,其他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指导评讲,让学生变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创造潜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可以开放化学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制作活动,如制作叶脉书签、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利用植物的花、果、茎、叶自制指示剂等,化学教材也选入了许多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类实验,如检验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测定雨水的PH值、指纹检验等。
总之,实验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去探索、实践,才能逐步完善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实验能力,真正认识到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多了,就会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增强他们的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目的。

如何在化学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化学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并通过实验在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去发现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即具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
  3、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验创设情境,以实验验证假设或猜想从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向来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落实,下面我举例子来说明:


一是可以通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
老师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可以看作是各大门派培养自己的弟子,就像目标都是培养趋于全面的武林高手,少林寺的课程是九阳神功、易筋经;武当派是武当心法,太极神功;峨眉派是灭绝剑法还有桃花岛的碧波神功。什么样的人才入什么门派,学什么武功。还可以各个门派搞一下联谊,就是加强各种学段和学科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比如化学这门学科,可以和语文英语学科结合巧记化学元素,也可以和数学界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这就又强调老师的重要性,好师傅不但能教徒弟好武功,还能给他找到人生的目标。教学实践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社会体验活动,希望有朝一日我们都能对我们学生说,去吧!你可以参加华山论剑了!


三是可以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这点更好理解了,你的徒弟学完了这本武功秘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学会什么和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下山了还能不给师傅丢人,制定出明确的达标标准,师傅才能更好地教,徒弟才能更好的学。
以上,就是我以江湖为例子的一点想法,欢迎大家和我讨论。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答:一、规范操作演示实验,增补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做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示范操作的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答: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探究的最佳方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其地位的重要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化学学科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进一步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化学教...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以实验为主”的原则。为了保证教学...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
答:因而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准备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在实验前,不仅要明白实验目的、内容,认真进行实验前的教材预习和所涉及的相关章节内容的复习,而且要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包括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的用量、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做好实验预习笔记,学生通过认...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答:一、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很好的教学艺术 例如:“变色喷泉”实验,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教师熟练地把仪器连接好,从容地打开止水夹,产生美丽的“变色喷泉”。同学们看到现象精神振奋,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是萌动着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

怎样以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为具体,如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多做实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等,以此来培养初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如何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培养探究能力同样需要兴趣作先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方法,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进一步验证...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实践能力?
答: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1.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2.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如科技...

化学教学怎样有效利用课外实验
答:二、进行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比如用肥皂水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清除水垢的方法、清凉饮料的制作等均可在家中完成,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就地取材完成实验设计及操作。

如何通过实验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答: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这些,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好处,知道化学的伟大之处,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认识化学,学习化学,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欲望的产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四、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