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美有哪些影响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 哪个好考

作者&投稿:叱干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语言文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和文字。它独特的音、形及拼法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国文学。文学的基本构架就是汉语言文字。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一个奇迹,它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变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汉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和汉文字两部分,汉语言文字学的形成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

  一、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的最初形成与其它语言一样,都是为了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起到相互理解的作用。但汉语言与其它语言又有完全不同之处:其一是其文字的拼写结构和望文取义的功能是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及的;其二是语音的抑扬顿挫,配合声母、韵母所产生的读音和语言意义与众不同。其三是汉语言文字结构简洁,但有一字一音、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现象。其四是汉语言文字构成的汉语词汇言简意赅,如四字成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其五是汉语言在组织成文章时押韵的运用使得其易记顺口,艺术特性非其它语言文字所能比。其六是汉语言文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个词,一句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有着不同的理解,延伸意义广阔。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做了某些好事,自己的思想和品质也得到了升华。再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可以理解为对某人的眷恋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事的执着。

  二、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就如人与国的关系。人的存在才会有国的发展;国的进步才能使有更高的追求。用汉语言文字书写美好文章,美好文章组成中国文学。有了汉语言和汉文字,中国文学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这两者的关系与其它辩证关系一样,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共同进步。

  三、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正是因为如此,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对中国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使得中国文学具有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

  烂的一部分[1]。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国中国文学成为艺术奇葩。汉语言文字无论是在读音、拼写还是在组成上,与其它任何语言完全不同,使得这些文字组成的中国文学在读音时显得铿锵有力,情文并茂,言简意赅。

  2.汉语言文字的意境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

  汉语言的演变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风霜,使得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所抒发的意境可以给人不同的想象空间,记录了汉语言的美妙,形成了诗,辞、赋、词、曲、小说等等,进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意会的美妙描写,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句描写了多年生野草的繁衍生息,到了草叶枯黄的季节,一把火将烧尽,也只是将地表部分烧完,地下根系则完好无损,再年春天来临,又会发出嫩绿小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道理。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更为美妙,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给人以遐想。可见,汉语言文字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呈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3.汉语言词汇使中国文学得以升华

  汉语言和汉文字在经历人类盘古至今,形成了很多言简意赅的词汇,使得中国文学的内容精练而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词义的研究,注意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探求新的词义分析方法。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义素分析法被应用到对汉语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贾彦德、符淮清、刘叔新等先生做出了突出贡献[2]。由此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字形成的词汇的意义对中国文学来说相当深远。各学者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创新,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词汇表达,也为中国文学的进步开辟了更新的汉语言词汇。

  4.汉语言文字学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不断扩大

  西方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走向科学的过程中,曾经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使用的结构分析和描写方法等,都来自西方[3]。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使得中国文学的领域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其表达方法借鉴了国外文学的精辟之处。这些方法的运用,为汉语言文字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注入了新的血液。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借助于西方语言学的力量,为中国文学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结

  以汉语言文字为主要记录方式的中国文学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囿,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

  文学艺术

  能是表示季节、自然现象、行政结构以及有体积作用的词。上述的五种都应该用“里”。值得注意的是e这个例子,因为“歌声”和“梦”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具有三维的属性,而且是开放的三维空间。不是我们狭义上的盒装的封闭的立体空间。

  2.“上”和“里”同用,但是不懂内在区别

  这个是让学生觉得最困扰的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X在“在X上”与“在X里”两种格式中都可以用,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比如会出现如下的偏误:

  a.在桌子上——在桌子里 b.在心里——在心上

  c.在公交车上——在公交车里d.在飞机上——在飞机里e.在书上——在书里

  以上五种“里”和“上”都可以用,但是二者的区别在哪里?一般说来教师可以从“里”和“上”的词义进行分析。“上”表示的是二维的,而“里”侧重的是三维。但是有时候二者语义差别不大。三、教学策略

  1.英语解释法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尽量少借助第二语言,最好直接用目的语进行解释,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理解。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排斥借助第二语言解释。“在X上”可以翻译成on、above、upper;“在X里”可以翻译成in、inside,因为在英语中on也有表示“关于”之意。

  2.肢体表达法

  比如,头上有一顶帽子;手上有一个手机;桌子上有一本书等等。这些方法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

  a.“上”前面的词常常是一个有二维空间的物体。

  b.“上”前后的两个词可是接触的,也可不接触:桌子上有一本书。头上有一个电扇。

  此时老师可以适度扩展:

  c.用于一维的空间:点上 边上3.图示法

  比如,画一个房子,告诉学生房子的里面有什么;让学生猜一猜桌子里的东西。

  这些方法显然给学生灌输一个想法:

  a.“里”前面的词是一个有三维的立体物体。此时老师可以适度扩展:

  b.“里”相反的意思是:“外”,我们也可以说:门里、电脑里、学校里、书里

  4.例句罗列法

  例句罗列是结构主义功能教学法提倡的,因为在例句中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句型,更好的运用。比如:

  a.书在我的桌子里。b.你在我的心里。

  c.她的东西都在他家里。

  d.在这所学校里,有很多男学生。e.别把书放在桌子上。

  f.妈妈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g.别把这些东西放在床上。h.我一定把你的话记在心上。

  总之讲解“在X里”和“在X上”这两种结构还有很多方法,教师要多总结,在教学中利用其出现的偏误进行针对性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这几个是什么关系?~

汉语言文学是个大专业,它包括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等小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大方向属于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因此汉语言文学学是大专业,到硕士研究生阶段才细分一下8个小专业,
如果不是特殊要求,一般本科段,汉语文学专业,开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汉语修辞学等课程。我们学校就是这样,我自己就是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1、文艺学:
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4、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6、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研究方向有: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扩展资料: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文学侧重的是文学史,作家作品啊,你博览群书好好复习的话也不会很难.汉语言文字学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要搞清楚才行,不是光靠死记硬背.
个人认为现当代文学更简单些.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美有哪些影响
答:1.汉语言文字的与众不同使得中国文学具有独特性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而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 烂的一部分[1]。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使国中国文学成为艺术奇葩。汉语言文字无论是在读音、拼写还是在组成上,与其它任何语言完全不同,使...

汉语言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美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答:1.诗歌形式美的发展:汉代《诗经》、《楚辞》等著作中的韵律和格律,对后来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对《诗经》和《楚辞》等古代汉语言文学进行了大量的继承和发扬。2.故事形式美的发展:汉代儒家经典《史记》、《汉书》等在内容和结构上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深刻...

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那宋词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开篇明义,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宋词的美是由内容美、形式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构成的。而宋词的内容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与文字美中,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伤感美与柔婉美中,情感美主要体现在爱情美中。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词,本身是一种有娱乐性质的音乐文学...

我想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不平衡
答:3、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主要特征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1、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

边塞古诗大全100首
答:1.形式美 边塞古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形象和流畅的韵律上。边塞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诗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创造出了大量的形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同时,边塞古诗的韵律也非常流畅,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中国文学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哪些途径
答: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末,汉语言和作为汉语符号的汉字则有更为明显、更为独特的表现能力。中国文学之所以具有今天这个特色,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密切相关。汉语言文字有几个基本特点:①以表意文字为主。在表音和表意这两大文字体系中...

怎样学好中国古代文学?
答: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方法如下:1、把相关内容进行同时代或跨时代的比较,重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古典小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要注意从繁杂的、 孤立的个体中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先秦的神话小说是古典小说产生的起源,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发展的雏形,唐...

有没有谁知道《中国文学史》
答: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

诗字是什么意思?
答:诗字是汉字中的一个,从字形上看,十分简洁优美。它是由“一”的上部和“又”的下部组成,寓意着一种富有韵律感的形式美风格。在这个富有意象的汉字中,蕴含着文学创作的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符号和精神象征。更重要的是,诗字包含了“一以贯之”的思想,强调文字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给人...

请你说说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是什么?
答: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1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有文、笔之分的说法。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