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作者&投稿:崔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三)榜样的力量Willlis(1972)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相关性。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即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促进了班内友爱和谐的气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四)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1)角色转换。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角色有榜样、父母、老师、心理医生、领导、朋友,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增长;(2)以高年级带低年级。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经历中去感受成功的荣誉、体会自己的价值,体验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3)感恩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培养这种情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4)自我管理模式。以宿舍为单位,鼓励人人参与管理,班里由班长总负责,下设学委、考勤员、宣委、组委、体委、生活委员、计划总结。每个宿舍里又设学委、考勤员、宣委、组委、体委、生活委员、计划总结。在各项活动的管理中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管理自己、管理他人;(5)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六)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责任心我认为有很多种,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在这里我想谈三点:首先在校大学生要对自己有责任心,即对自己负责,做什么事情不要一股脑地冲动,从不考虑后果,这是很不好的。作为本科生,在大学里的生涯只有短暂的四年,比较成熟的个人人生观却是在这段时间里形成的,所以在这段时间,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也包括对自己负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的话,那么他/她能对谁负责呢?
其次,在校大学生要对自己的爱情有责任心,虽然在大学里的恋人将来成为夫妻的不多,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这种关系,换男女恋人就像换衣服一样,那么就很容易酿成校园悲剧,这种事情举不胜举。个人认为在校大学生对爱情应树立以下观点:爱情是神圣的、是纯洁的,不要把爱情作为一种工具,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呼唤与相印,大学生的爱情是纯洁的,不要为了个人的将来的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和她/他人,这是不道德的!
最后,在校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责任心,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有点点虚,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非常的近,比如,近来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大学生参与游行、签名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认为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但是表达的方式要正确,比如游行示威前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说明好时间和路线,不要大家伙一窝蜂地自发地到大街上游行示威,这是不合法的,这样会扰乱社会公共的正常秩序的。当代大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不要因为某些狭隘的民族自尊心而蒙蔽了个人的理智,从而做出过激的行为。作为大国的公民,就应该有大国公民的气度,崛起的中国需要大国的心态! 要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组织上统一安排再行动。这就是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两个字,实践]

大学啊? 那个时候开始教育 晚了吧?]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但是目前社会现实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做事马虎、不懂谦让,不知珍惜、 推卸责任等现象比较普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孩子犯错时,或者一味指责打骂,或者娇贯溺爱百般包庇,或者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并没有引导孩子去分析犯错的主观原因,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就没有责任意识了。另一方面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耳闻目睹,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再者学校教育也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忽视淡化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意识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积极探索责任心培养的途径方法,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合格人才。
一 体会责任感
1 文化陶冶
我们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从国旗下讲话、午会课、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方面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进行责任心的渗透,以达到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目的。
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是激发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搜集他们的典型事迹,并分析他们杰出的内因。孩子们在搜集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责任感。然后通过读书心得汇报会,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陶冶情操。
2 榜样激励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应该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
首先,老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用尺画线,教师必须用尺在黑板上画线,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再如开学初的几天,教室显得特别凌乱:横七竖八的课桌,东倒西歪的清洁工具,杂乱无章的书本……每天,我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扫完地要记得把清洁用具整理好;看到桌子歪了,要随时排好……可是总不见效。于是,我改变了方法:看到课桌上杂乱的书本,停下来动手整理好;看到地上的纸张,弯腰捡起来;长此以往,学生们,特别是思想上比较上进的孩子坐不住了,他们也会跟着我默默地去做这些事情。日子一长,他们都把这些事情当作了分内之事,无需你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其次,要及时发现身边那些有责任心的孩子,找出他们的良好表现或习惯,宣传他们的积极面、闪光点,特别是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如文明守纪、无私奉献、刻苦训练、多次为校为班添光彩等。这样既能对学生的行为起了很好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可以说,孩子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责任行为的一个学习过程。
二 内化责任感
1 制定目标 竞争岗位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份难度适宜的班级奋斗目标。这样,大家就会齐心协力地朝着共同的方向不断地努力,集体责任感自然会得到加强。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班级管理岗位,帮助学生角色定位和施行角色转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渐渐地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班干部选举上,采用民主选举,轮流任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岗位,都能体验集体主人翁的自豪感。同时增设班级服务岗位,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内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同学去音乐、科学实验室、美术等专用教室上课时教室的电灯有人关;卫生工具乱了有人整理;垃圾满了有人倒;同学红领巾忘记戴时有人提醒……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岗位,“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深入人心。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寻求到了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白了个人对于集体的重要性,激发了责任心。
2 情景体验 训练常规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通过他自己的行为和体验,要让学生亲身实践。可以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切身的体会,让他们明确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责任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前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在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的责任心很差,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情景。上午第四节课下后,学生都去进餐了,我在教室的门口故意放置一点垃圾,在教室的讲台附近放置了一把没有摆整齐的椅子,把图书角的书籍故意打乱,等学生就餐回来后看他们有何反映。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匆匆地来到教室,等待着他们的归来。不一会,学生纷纷的来到了教室。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捡起地面上的垃圾,没有一个人把椅子放置整齐,也没有一个人把图书角整理好。待学生坐好后,我开始发话了。“今天有没有发现教室里有不规范的现象啊?是哪个组值日啊?”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但是不值日的同学根本不明白教室里的物品没有摆放好与自己有关系。我抓住这次的机遇,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他们明白了,我就是集体的主人,集体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与我有关。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月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
这样,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对责任心产生真切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集体、他人是有用处的,责任心就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了。
此外,还可以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活动。比如:针对不少学生垃圾分类不清、随手乱扔纸屑,教室保洁习惯差的现状,组织学生参观市郊的垃圾填埋场,看到垃圾堆积如山,环卫工人如此辛苦,同学们深感自己不应该时时“生产”垃圾。并利用假日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动手“洁美我社区”,并向居民宣传环保,从而增强自己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责任心。
利用学生生性好强的特点,在活动中引进竞争机制,活动的效果无疑会大大提高。比如发动学生开展竞赛,比比看谁(或哪个小队)的表现最积极;比比看自己小队的活动成果能超过其他小队。如此以来,学生的竞争意识会空前强烈,每个成员的责任心会空前增强,从而使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得到良好培养。
综上所述,责任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决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所能奏效的,必须集学校、家庭等方面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我们希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造就新一代合格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公民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学啊? 那个时候开始教育 晚了吧?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答:首先,在实践中夯实责任,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忱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再其次,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思维,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正确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

大学生如何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答:1.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和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
答: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三)榜样的力量 Willlis(1972)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
答: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三)榜样的力量Willlis(1972)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急,,详细点最好500多字)
答:三、提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责任行为的几点思考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一) 以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24
答: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的重要环节,但依现实情况看,这一部分的教育亟待加强,因为责任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无论任何人,都应对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

青年大学生怎样做到有担当
答:青年大学生只要做到问心无愧,这就是比较有担当的,而且做人做事一定要诚实,老实踏实,必须能做到一诺千金,这才是最重要的。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
答:其次,在校大学生要对自己的爱情有责任心,虽然在大学里的恋人将来成为夫妻的不多,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这种关系,换男女恋人就像换衣服一样,那么就很容易酿成校园悲剧,这种事情举不胜举。个人认为在校大学生对爱情应树立以下观点:爱情是神圣的、是纯洁的,不要把爱情作为一种工具,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来自于哪里?
答: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把培养他的责任心作为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更没有把人格健全作为基本目标。西方讲“再富不能富孩子”,讲求独立,孩子18岁以后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父母看上去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实际上害了孩子,让他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 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良知,不仅是家庭和大学的责任,也是...

大学生的责任是什么?
答: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8年提出,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第三张通行证能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勤工助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