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可为什么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 京师大学堂受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的影响大

作者&投稿:姓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是京师同文馆,在戊戌变法时并入到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简介: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即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奉命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创办百日维新时期

中国向西方学习创办新式学堂最早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还是戊戌变法时期?~

从1862年6月11日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到1905年清政府“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为止,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开办走过了44年的漫长岁月,经历了洋务学堂、维新学堂和新政学堂的开办三个历史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科举制度也最终被近代教育制度所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是以语言学堂的创办为开端,接着是军事技术学堂、各类实业学堂,然后再回过头来发展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这种“本末倒置”现象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在一次次战争失利下的被动性和急于求成的心态。
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从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到1890年最后创办江苏武备学堂为止,几十年间洋务运动共创办新式学堂近四十所。主要涉及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两大类型,其中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两所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说到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它的前身——京师同文馆及其总教习丁韪良.作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为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而创办的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学校.虽然同文馆开馆之初只是一所纯粹的语言学校,但它后来却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为清政府培养了众多的外交人才.在同文馆存在的40年历史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是第一位,也是对同文馆作出了最大贡献的一位总教习.他的任期长达25年.
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维新运动的高潮中成立.它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行使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同文馆后来也于1902被大学堂所兼并,变成一个专门为政府培养外交和翻译官吏的译学馆.在首任管学大臣孙家鼐的推荐下,总理衙门同意由丁韪良来主管京师大学堂的具体教学和行政事务.1898年8月9日,管学大臣孙家鼐在一份报告京师大学堂筹办工作的奏折中,说:"丁韪良在中国日久,亟望中国振兴,情愿照从前同文馆每月五百金之数,充大学堂西总教习." 光绪皇帝当天就批复了孙家鼐的奏折,下谕"…至派充西学总教习丁韪良,据孙家鼐面奏请加鼓励,著赏给二品顶戴,以示殊荣".就这样,这位来自美国北长老会的传教士成为了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

自从1869年丁韪良出任同文馆总教习后,同文馆的教学可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丁韪良主持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成效显著,经主管同文馆的总理衙门奏请,清廷于1885年特别著赏他三品官衔.在他执掌京师同文馆的26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成为了清王朝的栋梁之材,其中包括光绪皇帝的两位英语教师(张德彝和沈铎)和12位驻外全权大使.
正因为如此,1889年同文馆出版《增订格物入门》时,得到了清政府总理衙门的很高重视.光是看看这本书前面那些清政府高级官员们所写的序言,就让读者不敢小瞧了这套教材.当时的大学士和钦差大臣李鸿章写的序放在了最前面.他在序言中这样说道:"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其论形上之理虽与汉宋诸儒不同,若谓其于形下之学,一无当于圣人格物之旨,固不可也."对于该书的编著者丁韪良,李鸿章更是推崇备至:"丁总教习冠西,远方之杰,掌教都门同文馆,能读经史百家之书.今治格物之学,以入门命其书,其犹界说之微旨欤."
除了李鸿章,还有几位高官也纷纷自告奋勇地为丁韪良的这本教材写序.其中包括户部右侍郎,同文馆管理事务大臣徐用仪,桐城派著名的代表人董恂和徐继畲.他们大多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对西学持开放的心态,对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的学识十分赞赏,因此对这本教材也充满了信心.如徐继畲在序言中对丁韪良倡导"实学"表示了赞赏

主要是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可为什么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
答: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说明了什么
答: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其创立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有所动摇,开始接受外来思想。但其出发点还是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是唯一留在的产物。

...是清朝的哪位高人倡议建立大学堂???清政府为什么批准建立它呢...
答: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于1898年7月3日,这个时间点是不是有点儿熟悉。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乃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北京大学不仅是现在的领头羊之一,在当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其办学宗旨便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

大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
答:大学堂是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成果。1898年7月3日由清朝光绪皇帝批准梁启超草拟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被认为是我国首个高校章程。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章程》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强调大学堂的核心是培养人...

京师同文馆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错误: 订正:
答: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分 析: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则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为培养翻译人才适应洋务需要而创办的学堂。考点:京师大学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戊戌变法为中国建立了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
答:以后,历经“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主持重建京师大学堂。因考虑“国家需材孔亟”,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1902年12月17日正式开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

京师大学堂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
答: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高等教育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各种人才。它的创办与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京师大学堂”我只知道此名词出自于清朝,有关于“京师大学堂”的知识...
答: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是维新变法的产物,它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主张学西学、变法图强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一股维新思潮,并发展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建设一批新式学堂是...

戊戌变法中建立的最高学府
答: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故答案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在什么时期创办的
答: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使用的旧名,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时间是1898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是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