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革命性的表现 梭伦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投稿:麻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梭伦改革措施中带有政治革命倾向的有:
  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按一年农产品收入的总量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按年收入的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别列为500斗、300斗、200斗和200斗以下四级), 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除司库(即财政官)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公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

  同时,不同的等级所尽义务也有差别。例如,在军事义务方面,第一、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他们自备军械和军装,但不需提供马匹。他们是构成雅典军队的主要成分。第四等级主要是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带军备,只带棍棒。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
  ③设立陪审法庭(也译为民众法庭,相当于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权上诉。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方式选出。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扩大了公民的权力。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的部分,使整个雅典法较有人道色彩。

出发点是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特点:
梭伦改革带有“折中”或者说“中庸”的特点,虽然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或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最终导致平民贵族矛盾再次激化,梭伦被迫出走,僭主政治建立。

梭伦改革哪些措施有政治革命性质~

  梭伦改革措施中带有政治革命倾向的有:
  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按一年农产品收入的总量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按年收入的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别列为500斗、300斗、200斗和200斗以下四级), 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除司库(即财政官)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公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

  同时,不同的等级所尽义务也有差别。例如,在军事义务方面,第一、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他们自备军械和军装,但不需提供马匹。他们是构成雅典军队的主要成分。第四等级主要是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带军备,只带棍棒。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
  ③设立陪审法庭(也译为民众法庭,相当于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权上诉。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方式选出。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扩大了公民的权力。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的部分,使整个雅典法较有人道色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在雅典社会文明转型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学界对于梭伦改革的争论,反映了对梭伦改革评价上的分歧。评价梭伦改革也应同评价其他历史活动一样,都应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及一定的阶级利益之中,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的:“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确定了这样的评价标准,那种以改革没有“缓和阶级矛盾”为由,否认改革对雅典社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便马上没了市场,因为梭伦在改革中比其前辈们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从形式上看,梭伦采取了改革的方式,梭伦改革只是一场社会改良,但这只是看表面。衡量一场革新运动的性质,不应从形式上来考察,而应从其对社会的变革程度来判定。就像我国现在进行的改革,虽然没有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但就其对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看,无疑是一场革命。所谓革命,不应简单理解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斗争,而应广义地理解为“是一种最基本最根本地摧毁旧事物的改造”。这里强调的是对旧事物根本的改造,而不是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那种认为只有把所有问题全都解决的运动才能称做革命的认识是带有“左”的色彩的狭隘革命论。
以上可看出,梭伦改革无用论的观点,梭伦改革只是社会改良的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那么梭伦改革是不是一场“中庸”运动呢?梭伦采取的保护两方的政策并非“中庸”,当时的雅典,氏族贵族独揽政治经济大权,平民备受奴役,在这种情况下,梭伦作为“仲裁者”,对强者即氏族贵族加以限制,对弱者即平民加以扶植,有力地保护了已经沦为或将要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平民的权益,提升了平民的经济政治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梭伦的改革并非“不偏不倚”他的诗句不过是他为缓和阶级矛盾而提出的一个宣传口号,是为达到改革最终目的的一种策略。
综上所述,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虽然它并没有解决当时雅典社会的所有问题,但它却为雅典社会后来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他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昌盛、国力强大的希腊城邦。正是梭伦改革完成了雅典社会文明体制的转型。

伯里克利的改革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场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不
是掠夺对方的财富和奴隶,而是要维系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向外推广自己的政治制度。
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44年任雅典首席大将军,掌握了雅典的政权。虽然出身贵族,伯里克利和梭伦一样,却是贵族阶级的叛逆。伯里克利有着浓烈的穷人意识 ,他把梭伦建立的平民化民主制度大力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梭伦的民主政制,究其实质,是富人的民主政制。梭伦按财产多少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大多数人都是属于没有财产或只有少量财产的等级,他们不能当官,或只能当低级官员。梭伦的“富人民主制”在当时是先进的,这个制度认钱不认人,即使是贵族出身,如果家里没什么钱,也是不能出来当官的,把传统由贵族把持的政治权力分了一部分给平民阶层人士。
伯里克利的“平民民主制”是对梭伦“富人民主制”的革命性发展,他规定一切官职要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最低等的第四等级平民也有当最高级的官员 的权利。为了体现公平,伯里克利还规定执政官、陪审法法庭等最高政治权力和最高司法机关,用抽签法产生,避免产生选举腐败。此外,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掌握实权、统率军队的十将军由公民大会选出。如同梭伦把集中在贵族手中的政治权力分出一部分给平民一样,伯里克利把集中在富人手中的政治权力分出了一部分给穷人。
伯里克利没有就此止步,他不仅有美好的理念,他还设计出了保证这个理念得以实现的手段。梭伦为把传统贵族的权利分给平民,规定军人、法官、议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不带薪的,当兵也要自己掏钱买武器和马匹。通过设下这样的经济门槛,迫使那些没落贵族放弃自己的政治权力,腾出位置给发了财的公民占据。但是,梭伦的“富人民主制”又产生了新的社会缺陷,就是穷人和富人两大阶级的利益对立。伯里克利的革命,就是要削弱甚至消除这种对立。他执政后就规定由国家支付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的薪金。他的这项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腐败,而是为了让穷人也能当官,不会因为谋生而放弃政治。
但一个美好的制度,最终要靠人来实现。没有制度里的人的自律,任何制度最终都是空的。伯里克利也是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那时,道德的观还没有从人类文明中发展出来,但他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了道德的政治作用。执政十多年,他唯一一次出席私人宴会是参加侄子的婚礼,但不待宴会开席,就先行离开,近乎是灭绝亲情一般。伯里克利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能和普通老百姓亲密接触交流的大广场。
伯里克利虽然是一个生活在2500年前的人,但他的思想和他的政策,依然有着鲜活的现实意义。伯里克利恐怕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免费教育的政治家。在规定了“公职津贴”制度以后,他又推出了一条“看戏津贴”的政策,发钱给穷人去看戏。在古时代,看戏不仅是娱乐,也是社会公民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因为他的这一条政策,大量的穷人不仅有了娱乐,更有了享受教育的权利。
伯里克利本着为穷人谋利益的立场,使雅典达到空前的繁荣和强大,他主政的时期,是雅典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文化昌盛。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等,都在他主政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雅典的“平民民主制”不仅破天荒地建立起来,而且还不断完善,其强劲的发展趋势,让斯巴达贵族心存惊恐。自古以来,政治都是贵族们的事情,平民只是看客和观众。如果斯巴达的民众也要求实行雅典那样的政制,或者象庇西特拉图的支持者们那样来一场革命,贵族们的传统利益就不得不和平民们分享了。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颠覆雅典现有政权,复辟贵族共和制,是斯巴达贵族们保护自己的利益的理想选择。所以,从梭伦以后,斯巴达一直试图干涉雅典内政。伯罗奔尼撒战争基本上是一场盛大的政治表演。伯罗奔尼撒同盟都是贵族共和制国家,提洛同盟则都是平民民主制国家。战争爆发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优势是斯巴达的强大的陆军。所以,斯巴达的战略就是要从陆地上发动进攻,离间提洛同盟各成员国,以包围和孤立雅典。提洛同盟则在海上占有优势,因为,雅典拥有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在抵抗波斯入侵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伯里克利采用的是围魏救赵的策略,退守陆地,把居民移至雅典城内固守。海军则带着强大的陆战队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打击伯罗奔尼撒同盟力量较弱的城邦,以此逼斯巴达退兵。每当有提洛同盟的城邦向伯罗奔尼撒同盟投降,斯巴达就在这个城邦里推行贵族共和制。而当有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城邦向提洛同盟投降,雅典就在这个城邦里推行“平民民主制”。
伯里克利在雅典第一批殉国将士葬礼上发表演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没有抄袭邻国的政治制度。我们不是模仿者,相反,我们是别人的楷模。我们的政府造福于大多数人,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这就是人们称其为民主政府的原因。……你们要下定决心: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雅典政治制度的信心和自豪感。
伯里克利抵抗入侵的战略本来是相当成功的,不料却招来天灾,使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医学知识不发达,人们还相当无知。伯里克利把大量的城外公民撤回城内,导致城里人口过度集中。公元前430年,突然爆发可怕的瘟疫大。一夜之间,无数的居民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没过几日,城中到处都是来不及掩埋的尸首。若不是后来希波克拉底发现每天烧火打造兵器的铁匠都没有染上瘟疫,从而联想到火可以防疫的话,这场瘟疫足以把雅典毁灭。
伯里克利紧急下令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控制疫情,但公元前429年,他本人仍然是死于瘟疫。但雅典人遵循着伯里克利的战略,在雅典固守,在海上进攻。公元前422年,双方决战,次年签订《尼基阿斯和约》。
但斯巴达要颠覆雅典的政治制度的想法,始终没有放弃。

“改革”&“革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答:改革和革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社会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只能说明改革是革命,并不能决定改革也是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是决定改革成为革命的两个根本性因素。改革与革命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无论改革,还是革命,其...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什么
答: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

怎样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与革命是什么关系?
答: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答: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革命性是什么
答:2、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诞生,大大释放了人力。从此生产便在机械下进行,生产力大大的增加了,效率也提升了。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影响了商品的价值,原本本国不够的商品,现在可以出口了。即蒸汽机是具有革命性的。阶级革命是革命,工业革命也是革命,科技革命也是革命,都带着推动事物...

述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第三, 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就其变化的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来看,完全称得上是一次革命。第四, 改革具有全面性,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第五,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在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与伦改革相比进步之处在哪
答: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9到前508年,雅典民主政治家克里斯提尼针对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的情况,在希腊人民推翻僭主政治的形势下,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改革内容包括: (1)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在组织上消灭了氏族血缘部落,结束了贵族操纵公职选举的局面,...

怎样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这场革命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当日所列举的那样: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次革命”的定位源于改革开放深度影响世界。过去40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连续...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即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

中国革命道德的定义
答: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