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拒粮的文言文 文言文全文翻译:《列子拒粟》

作者&投稿:主父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翻译:列子住在郑国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不上饭,面黄肌瘦的叫人觉得非常可怜。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贤者,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生活却过得这么贫困,饭也吃不饱,你难道不喜欢贤士、不在乎名声吗?” 子阳听了,赶紧叫手下的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执意不肯接受子阳的馈赠。 官员没有办法,只好走了。列子的老婆眼巴巴看见到手的粮食没有了,气得直埋怨列子,捶着胸脯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全都是胡说八道!你看看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人家相国大人看得起你,才给你送粮食,你摆什么谱啊?你摆谱不要紧,你也看看我们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啊!什么贤人,闲得喝风去吧!”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我看未必。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是贤人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了别人的话,才想到给我粮食吃。他今天能因为听了别人的话馈赠我们食物,明天就不会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找我们碴吗?这样的人,还是不要跟他打交道的好啊。” 不久,因为子阳的民怨太深,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子阳,把子阳给杀死了。

列子拒粮 翻译~

1、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
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2、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扩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二、出处影响
列子著作为(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订而成八篇之数,《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
书内有大量先秦寓言、神话传说、养生故事等,书中旨意本于黄、老,归同于老、庄。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拒粮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列子不受粟的文言文翻译?
答:《列子不受粟》文言文翻译如下: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

文言文列子拒粮
答: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

列子拒粮的文言文
答: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

列子拒粟文言文翻译
答:1. 文言文全文翻译:《列子拒粟》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

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翻译
答:翻译如下: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出自道教经典《列子》的一篇《子列子穷》,又名《列子辞子阳之粟》《列子拒粮》《列子不受粟》,是一篇文言文,出自道教经典《列子》,具有较深的教育意义。体现了列子的操守。原文如下:...

文言文《列子拒栗》如何翻译?
答:【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

不食周粟文言文
答:1. 不食周粟的文言文翻译 吴太伯:吴太伯是周太王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昌(即周文王)都素有贤名,周太王也有立他们为储的意思。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让君位与弟季历。 许由:许由和巢父,是很好的朋友。巢父居住在山中,不谋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他在树上筑巢而安然地沉睡其上;许...

《子列子穷》这则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做人道理?
答: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自己的操守,不要为无道之人牺牲自己。《子列子穷》又名《列子辞子阳之粟》《列子拒粮》《列子不受粟》,是一篇文言文,出自道教经典《列子》,具有较深的教育意义。体现了列子的操守。

文言文《齐大饥——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答: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

子列子穷文言文短句
答: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4.列子拒粮的文言文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