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列子拒粮

作者&投稿:尘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列子拒粮的文言文

子列子穷(1),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2):“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3)。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4):“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5),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6),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7),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翻译:列子住在郑国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不上饭,面黄肌瘦的叫人觉得非常可怜。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贤者,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生活却过得这么贫困,饭也吃不饱,你难道不喜欢贤士、不在乎名声吗?”

子阳听了,赶紧叫手下的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执意不肯接受子阳的馈赠。

官员没有办法,只好走了。列子的老婆眼巴巴看见到手的粮食没有了,气得直埋怨列子,捶着胸脯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全都是胡说八道!你看看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人家相国大人看得起你,才给你送粮食,你摆什么谱啊?你摆谱不要紧,你也看看我们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啊!什么贤人,闲得喝风去吧!”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我看未必。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是贤人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了别人的话,才想到给我粮食吃。他今天能因为听了别人的话馈赠我们食物,明天就不会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找我们碴吗?这样的人,还是不要跟他打交道的好啊。”

不久,因为子阳的民怨太深,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子阳,把子阳给杀死了。

2. 列子拒粮 翻译

1、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

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 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2、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

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

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扩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

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二、出处影响 列子著作为(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订而成八篇之数,《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御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

书内有大量先秦寓言、神话传说、养生故事等,书中旨意本于黄、老,归同于老、庄。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拒粮。

3. 列子拒粮 翻译

列子住在郑国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不上饭,面黄肌瘦的叫人觉得非常可怜。有人对郑国的相国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贤者,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生活却过得这么贫困,饭也吃不饱,你难道不喜欢贤士、不在乎名声吗?”

子阳听了,赶紧叫手下的官员去给列子送粮食。列子听说了官员的来意,执意不肯接受子阳的馈赠。

官员没有办法,只好走了。列子的老婆眼巴巴看见到手的粮食没有了,气得直埋怨列子,捶着胸脯说:“人家都说当贤人的老婆孩子,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全都是胡说八道!你看看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人家相国大人看得起你,才给你送粮食,你摆什么谱啊?你摆谱不要紧,你也看看我们几天没吃一顿饱饭了啊!什么贤人,闲得喝风去吧!”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你以为这是好事吗?我看未必。相国不是因为知道我是贤人才给我送吃的,而是听了别人的话,才想到给我粮食吃。他今天能因为听了别人的话馈赠我们食物,明天就不会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找我们碴吗?这样的人,还是不要跟他打交道的好啊。”

不久,因为子阳的民怨太深,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子阳,把子阳给杀死了。

4. 文言文全文翻译:《列子拒粟》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粮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拜两拜后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的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

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5. 文言文列子拒栗的翻译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6. 从文言文列子拒栗来看列子是怎样的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

列子拒栗,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文中写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表现了他穷得非常很有骨气;

2、当他的妻子埋怨他,为什么不接受时,他说,送东西的人(子阳),容易相信道听途说,列子不愿为无道之人牺牲自己。

说明列子看人看事,注重细节,能看透其本质和真相。

3、后来,子阳被杀。

通过事实证明了列子的正确:有些东西必须用心去识别、探究,否则,会毁了自己。

因此,列子是一位安贫乐道、以小见大,不图眼前利益,看问题深远的思想家。

7. 从文言文列子拒栗来看列子是怎样的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

列子拒栗,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文中写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表现了他穷得非常很有骨气; 2、当他的妻子埋怨他,为什么不接受时,他说,送东西的人(子阳),容易相信道听途说,列子不愿为无道之人牺牲自己。 说明列子看人看事,注重细节,能看透其本质和真相。

3、后来,子阳被杀。 通过事实证明了列子的正确:有些东西必须用心去识别、探究,否则,会毁了自己。

因此,列子是一位安贫乐道、以小见大,不图眼前利益,看问题深远的思想家。

8. 列子拒粟阅读答案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

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

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 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

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9. 列子拒粟

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

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

文言文于表什么
答: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

文言文 虚词
答:文言文 虚词 15 想知道虚词之,于,其,以,为,而,然的各种意思最好整理简略点,好背点... 想...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2.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虚指。例子:久而久~3.用作书面语,指示...——《列子·汤问》不为近者热。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吴起为将文言文翻译
答: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

加的文言文
答:——《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ní方言。 更加;加倍...2. 给我十篇简单的文言文加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

以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如何做?
答:遗,离也。——《释言》不遐遗。——《易·泰》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列子·说符》。注:“弃也。”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

翻译文言文《笑得好》攘羊
答:躬犹身也,言无所邪曲也,此直躬者也。攘,盗也。言党中有人行直,其父盗羊,而子告失羊主,证明道父之盗也。谓他人物来己家而藏隐取之,谓之攘也。拒于叶公,故云:吾党中有直行者,则异于证父之盗为直者。孔子举所异者,言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宜应相隐,...

加入的文言文
答:——《列子·汤问》 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加二(—ní方言。 更加;加倍...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

子列子穷文言文答案
答: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题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准确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意加以判断。3. 英语翻译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 列子处境困难,饿得面黄肌瘦.有人对郑国国君子阳说:“列御寇先生,应该也是有志之士,住在您的国境中却处境困难...

列子天瑞文言文
答:译文:《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华智谋大全集的图书目录
答:子贡言中不幸事列子婉言拒收粮藏孙辨色识人心晏婴两桃杀三士晏子与君论抗旱伯乐力荐九方皋店主识破阳处父宋就礼让楚国人田简妙救司马熹扁鹊为桓公看病庄子巧用大葫芦王翦请秦王赏赐塞翁失马的故事陈平赤身过河计穆生察细微变化疏广散余财教子翟方进尊人自尊隽不疑辨假皇孙宋均用巫治巫计陈实善言诲盗贼关羽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