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是什么? 十二因缘是什么?

作者&投稿:奚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一、基本释义

加入生词本
亦作“十二缘起”。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缘起,构成三世两重的因果关系。摆脱十二因缘的束缚,即出离生死而证得涅槃。

二、详细释义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亦作“十二缘起 ”。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缘起,构成三世两重的因果关系。摆脱十二因缘的束缚,即出离生死而证得涅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梁京师释保志》:“上尝问 志 云:‘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 志 答云:‘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三千法界,繇广位而出无明;十二因缘,自普济而登彼岸。”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深知十二缘起的道理,即可理解生死际的本质。”

佛教十二因缘各是什么~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十二因缘就是从无明到生死彼此成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12个环节:
1.无明,即无知;
2.行,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
3.识,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
4.名色,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形体;
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
6.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
7.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
8.爱,即生起贪爱等欲望;
9.取,指追求色、香、味、触等;
10.有,即生存的环境;
11.生,即来世之再生;
12.老死,是人生的终结。


求佛教的十二因缘详细解说
答:行是第二因缘,行就是走路、 行动,就开始生活了,在这个行为过程当中,第三个因 缘就是意识,就是生出来不知道,然后生活在这个世界 当中,比方说,妈妈给你吃东西,带你出去玩,慢慢地 认识事物,你就开始懂了,懂了之后就开始进入你的意 识当中,你在意识当中就知道了,这个是公共汽车,那 个是飞机,下次再看见就知道...

十二因缘是什么?
答:因为无明和行二支是引出识至受五支的因,所以这二支叫做能引支,五支叫做所引支,合这七支为牵引因。爱、取、有三支为因,缘起生和老死二支,所以称爱、取、有三支为能生支,或生起因,称生和老死二支为所生支,或所引生。 天台宗立思议生灭、思议不生不灭、不思议生灭、不思议不生不灭四种十二因缘,与化...

佛教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是什么
答:十二因缘: 佛教以此来说明一切因果轮回的缘起,此十二因缘环环相扣,一切未觉悟的众生就处于此十二因缘无休止的轮回中

佛教讲什么?
答: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于情界(一切众生)缘起的一个精辟的概括,特别是在这十二因缘中将无明做为起始,显示了佛教强调智慧、觉悟的特色。对于十二因缘,佛教修行中归纳出了四种观法(即修持方法):第一种是杂染顺观,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等顺次而观迷惑之生起;第二种是杂染逆观,即从老死逆次第而观迷惑...

关于佛教
答: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有支,这十二有支的名称,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其在因果相续上,则是: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其中,无明、行二支,是过去的因;...

佛学中的十二因缘具体指的是什么?十相又是哪十相?
答: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三、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四、名色,指...

佛教中的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是什么?
答: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

有人知道“十二因缘”指的是什么么?
答: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

随缘,随的什么缘?
答: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是要解释因缘二字,就要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证道说起。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证道,他所证的道就是‘缘起’。缘起,具足说就是‘因缘和合生起’。 佛陀住世时代,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婆门教的理论,说世间万物是大梵天所创造的。就像现在天主教、基督教所说的,‘上帝创造...

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三法印为何?
答:次明从果报。约二世观十二因缘相。具出大集经。今略出经文。是十二因缘。从歌罗逻而辩无明。故云果报也。约二世明者。前十因缘属现在。后二因缘属未来。二世合为十二也 一无明 大集经言。云何名为观于无明。先观中阴。于父母所生贪爱心。爱因缘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