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作者&投稿:慕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歌谣神话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3、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5、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扩展资料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

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一百余年前殷墟甲骨卜辞的出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数以万计刻有成形汉字的龟甲兽骨片为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文学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辞文学特征相当明显。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宋代记载古器物刻辞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殷商时代的钟鼎铭文字数极少,西周的钟鼎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接近500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章”。



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2、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 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艺术: 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ICvmuoSqope2QPXcZnSQWpGPsVLswnNdCqN_nJtzaSTJHgwAfhrQL4cnNSujWeDwRyi5fgRfrOWMWspF3wV3LoagKlKks66kRlPdqkh497

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1]。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史称“百家争鸣”。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
1、群体创作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出现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时期,其特点是群讴唱和。其主要作品,应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其基本审美趋向是实用。
墨子一书记载了许多关于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知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科学认识水平,反映了战国初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队伍不断壮大的现实。
这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和睦相处,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以保证生产发展,提高政治地位的思想,墨家学说在当时成为最有实力的派别之一,有“非儒即墨”之说。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
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荀子哲学观点,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同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反映了战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改造增强。
3、商、周之际到春秋时期
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当时重要的作品主要是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
庄子哲学,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属主观唯心论,社会思想,鄙视富贵利禄,反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庄子的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西周春秋时期
贵族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老子的思想,“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哲学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行的,事物具有对立面,并且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变化。
老子是大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是进步的,其无为的政治主张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积极作用。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末期
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教育成就及文化贡献,教育方面,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编订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即“五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时期

先秦文化的知识有那些?
答: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5、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

秦文化的特点
答:尚武精神:秦文化注重武力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在战争中,秦人勇猛善战,具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严明纪律:秦文化强调纪律和秩序,要求人们遵守规章制度,保持社会秩序。在秦朝,法律制度严格,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也十分严厉。崇尚统一:秦文化追求统一和集中,主张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融合为一。在...

秦朝文化都有哪些?
答:(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

秦朝的文化?
答: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

中国历史中的秦朝文化有哪些?
答: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统国家形态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基础,也就是奠 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对后世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说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战国以至于秦汉时期,经常有人注意并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点。如魏国的信陵君说:“秦与戎翟同俗...

秦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把与秦朝采取的措施有关的知识?
答:3. 经济措施: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并迁徙豪富到咸阳,发展地主经济。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4. 文化措施:秦朝实行了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等政策,统一了文字,制定小篆为通行文字,并制定了严苛的秦法。这些措施有助于统一国内的思想和文化,强化中央集权。以上...

找些有关周秦各方面文化的知识
答:随着在历史渊源、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近似于殷商而与周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的秦国人入主关中,周文化与秦文化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诗经·秦风·黄鸟》中所反映出的“国人”对“三良”为秦穆公从死一事所持的复杂态度,便有可能来源于周秦文化在“从死”问题上的冲突。[关键词]《诗经·秦风·...

兵马俑:了解秦文化的窗口
答:秦皇陵兵马俑是考古者的天堂,游客心驰神往的古迹。作为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兵马俑给我们探究秦朝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秦俑是一部丰富厚重的史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兵马俑展示了高超的雕塑技术 兵马俑发掘之前,学界大都认为浮雕技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兵马俑的重现天日证明浮雕技术在秦代已经...

求一篇关于对中国秦文化的感受的文章,大概2000字左右
答:周平王 东迁以后,“周余民”便成为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又“好农耕”,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又高,对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 要作用。后来,随着领地的不断扩大,许多戎人、狄人也成为当时农业生产的一支力量。商鞅变法后,秦人又以优厚的条件招徕临近的晋人来秦垦荒种地,到战国末 年,...

初次去陇南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游玩,有哪些实用的攻略分享?
答:遵守参观规则:在博物馆内部,请遵守参观规则,不要触摸展品,保持安静,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尊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利用导览服务:如果博物馆提供导览服务或者有讲解员,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秦文化和历史。留意活动信息:博物馆可能会举办一些临时展览或文化活动,关注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