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律与道德相矛盾时,应该以谁为准? 当法律与道德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选择?

作者&投稿:柯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有点不同得意见,我认为应该以法为准.虽然"立法阶段已吸收了道德"但现在的问题是道德与现行的法律已经发生了冲突,而且立法阶段考虑道德只是使法律更能有效的保护各方利益,更符合文化和社会背景.而且道德对人的要求永远是高于法律的,所不同的是道德是个人内在的自我要求,他受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标准共同作用,但最终还是取决与个人,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而法律是掌握政权者为维护统治保护社会成员利益而制定的所有相应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他的制定与实施者都是国家的司法机构而不是个人.但对于个人而言道德无疑是为人之根本,时刻要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法律只是告诉你什么事不能做或不应该怎么做而道德告诉你怎样做是高尚的伟大的怎样做是卑鄙的可耻的,当道德"遭遇"法律我们说应按照法律行事这只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如果按道德要求可实现双方的共赢那么为什么要仅仅满足与这个最低标准呢?宗上,法律是最低界限道德是更高要求,具体问题中最好能让事情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你说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行家批评指教!

法治排斥德治吗?其实理论与实践早就告诉我们,立法阶段已吸收了道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执法阶段如果又混淆法律与道德,甚至以道德代替法律,那么法律就形同虚设了。中国法治之路的真正起点就是法律形式化,将法律与道德加以分离,而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对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的重视。[35]真正的法治是符合道德,也是倡导道德的。问题在于这种倡导不是通过以道德代替法律,而是把道德的力量附于“德才兼备”的法律家的身上。这与德治、人治的不同在于:人治或德治是从制度上(法律上)把道德泛化成对所有社会成员的要求,因而人治(德治)社会形成了“明君”(君主)、“清官”(官僚阶层)到“良民”(臣民)这样的泛道德倾向。然而,这样一来,不仅使法律与道德没有分离,而且把制度的有效性完全寄托于人的道德素质上。相反,法律职业伦理则是把德治中的某些合理成份吸收到了职业法律家身上。从而使法律技术理性与人间自然理性达到完美的结合。德治中的合理的理念只有在职业法律家身上得到贯彻体现——加强法官和律师的职业道德——才是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我们今天重塑法律职业伦理,应当以现代法治精神为指导,以法律职业特性为基准,吸收国外法律家伦理实践的经验,同时,也要发掘中国古典社会司法官伦理的优秀成份。 法律家特有的“才”——技术理性,与法律家特有的“德”——程序伦理,是法律家不可或缺 的素质。法律家正是这样的德才兼备的人士,他们才有资格肩负起公平正义之职责,人民才会 信赖他们,他们在民众心目中才具有真正的威望。法治国家需要的“人”正是这样的治国之才。 法官之所以是可靠的、可信赖的,不仅是因为他们有专门化的职业技能,还因为他们具有独特的理性的职业伦理。“法律家之治”正是在这些德才兼备的法律家的努力下实现的。

以法为主,道德规范人们的意识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不能代法, 否则就是封建社会了

以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尺度!楼上的"以德治国''恐怕是以人情治国,那是乡愿,是绞情会把自己害死!

以道德
我们现在虽然是法制国家,但实际上是以德治国的

当法律与道德相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助.因为我们生活在法律世界,一定要守法,不过也要加强思想修养

你问的这个问题属于法理问题,必须先理解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选择。
法与道德的关系:
1、在本质上,二者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是非实证主义即自然法学派,他们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有必然的联系,符合道德的善良的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实证主义法学派中的法也只有符合上述观点才是真正的法。最终得“出恶法非法,公民没有遵守恶法的义务等观点”。代表人物有阿列克西等;另一个就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他们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与道德准则,法律不会因为违反道德而丧失其存在的性质和效力,即“恶法亦法”。代表人物如凯尔森。
2、在内容上:近代以前的法在内容上与道德重合程度极高,甚至浑然一体。比如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有“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到后来的“礼刑合一、礼刑并用”以及汉代的“德主刑辅”等观点,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的紧密联系。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是在法律调整的范围,那么只能遵守法律,不知道法律只知道道德的观点不能成为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另外,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些道德伦理范畴的关系是法律不能解决的,你比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可能通过法律上的合同来加以调整。最后,法律也有其僵硬性和漏洞,常常会导致某些案件判决合法而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就是指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评价标准。但不管怎么说,在法治国家,如果法律与道德发生矛盾首先应当遵守的是法律而不可能选择道德,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考虑道德的成分。毕竟,道德的强制力只不过是依靠人的内心强制,其力量比起法律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要弱很多。

如何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答:儒家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其对当时中国的法律发挥着重要影响。“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是中国古代正统道德的一般原则。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自汉唐始便以法律的让步来解决:法律公然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坏了自己的尊严而开方便之门。这就是中国古代人的选择...

合法行为与道德良俗产生冲突时,该选择哪一个
答:作为男人`在事业和爱情发生冲突的时候`该选择哪一个呢`? 事业。 男人的事业是很重要的。 如果女人真的爱你,不会为难你。生活中当道德观念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行为选择 有冲突的话,则以法律条文为基准。如果是法律规定不明确,则以道德上的公序良俗为准。当爱情与事业产生矛盾是应该...

宪法基本权利和公民道德冲突应如何处理?
答:吸烟的公民依照宪法享有的平等权和受教育权是受到最高法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样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学校以学生吸烟为理由剥夺其依照宪法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做法侵犯了吸烟学生的基本权利。二、宪法基本权利和公共道德冲突时的价值取向。本案给我们提出一个现实而常见的问题:在宪法权利和公共道德冲突时,宪法权利是否应该...

法律和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
答:“传统”的道德观与当代中国法律的矛盾冲突不断凸现出来,这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并进而影响社会生活的优良顺序。因此,毫无疑问,对“传统”道德观与当代法律之矛盾冲突,以及如何协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研究分析和探讨就有其必要性了。 一、“传统”道德观与当代法律之间的矛盾 任何社会的变革,往往...

如何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答:更要信奉法律。法治社会从来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甚至过去传统社会那种由自然情感演化的道义必须升华为经由理性熏陶才能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与法治相辅相成,去弥合那些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缝隙,去润滑法律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的冷冰冰的社会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一个社会良好运行所耗费的成本。

当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正义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
答:我觉着如否您是想做一个好的律师来赚钱,那么应该是选择职业道德,否则,你就没有生意了。如果您是一个很爱憎分明的人,那么您可以选择法律正义。。。

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是该坚守道德,还是维护法
答:这个看个人,有时候你坚守道德,如果触犯了法律,那么就要想好自己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打个很简单例子,人肉搜索。去年到现在的三个涉及人肉搜索的案件:摔狗案、唐山车祸案、江歌案。大家都痛恨摔狗女、黄淑芬、刘鑫,受害者狗主、赵勇、江歌母都把对方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家住地址公布到网上,然后...

...当法律规则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左时,应该按照主流道德观念来处理案件...
答:不对,恶法亦法,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官无权自造法律,其判案依据只能是法律条文,自有裁量权仅限于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而不得以道德之类为由,枉法裁判。当然,因为法律中,公序良俗是基本原则,很多案件可以使用,但只有当法律条文无具体规定时,才可引用法律原则办案,否则仍应依法裁判。至于法律不...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答: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说明道德是由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形成的,而法律往往是统治阶级制定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的制定应当考虑道德标准和底线,法律应当在这范围之内,当法律的适用与道德相冲突时,往往应当遵守法律,一是为了稳定法律的权威性,二是为了保护法律的稳定性,三是...

决定道德水准有那些因素?
答: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