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投稿:柞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 声情并茂,激活课堂
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入有很多种方法,如:引史讲故法、直接导入法、实例探求法、情境导入法、精心设疑法、演示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温故引新法[①]等等,其中,情景导入法直观、形象、能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钱塘江观潮,所以我在讲课伊始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并播放潮水的声音,使学生一下子就被美丽、壮观的大潮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并使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
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天鹅的图片及叫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天鹅的美丽、纯洁,此时,教师再用语言进行引导:“外表这么美丽、高贵的天鹅,在它们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精神呢?”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更深地了解天鹅的故事。

二、适时动画,加深理解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品词读句使学生理解课文文本。在理解课文以后,如果还有教育信息技术的配合,会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比如,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着冰面”这些重点短语,教师又播放了老天鹅扑打冰面的flash动画,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扑打”不是“拍打”,拍打是用手,而“扑打”是用整个身体,比拍打更有力度,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天鹅的全力以赴和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动态画面,激发情感
在《自然界之道》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百只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物的惨状,教师把幼龟鱼贯而出奔向大海的图片与截取的海鸥、鲣鸟等数十只食肉鸟的图片结合在一起,一点击,学生们看到数十只食肉鸟一只只飞近小海龟,包围小海龟并啄食小海龟,学生们唏嘘不已,有的还露出了可怕的表情。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教师问道:“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到那些四字词语?”时,学生们脱口而出“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血迹斑斑、触目惊心……”等四字词语。究其原因,就是生动的动感画面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四、巧加对比,启发想象
在语文课文之中,为了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作者常常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了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好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比如,在《观潮》一课中,我为了让学生理解“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作者为什么要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我分别展示了潮来时的景象和战马向前奔的景象。通过图片可声音的对比,学生直观发现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潮来时的景象和战马向前奔很像,从而理解了作者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表现了大潮壮观,气势大、速度快的特点。
在《我爱家乡的柿子》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把柿子花儿比喻为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的好处,教师对两种事物的图片进行了对比展示。学生发现皇冠的颜色是金色的,柿子的花儿也是黄色的;皇冠的形状非常美丽、精致,柿子花儿也是如此。这一个比喻句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柿子花儿的两个特点,可谓一箭双雕。
五、合理配乐,激活朗读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学生掌握知识诸种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主动性、直感性、积极思维、记忆和想像等。[②]配乐朗读设计,在整体学习过程中,以其动听悦耳的音乐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听觉最大限度地参与感知活动。
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读出大潮的壮观与美丽,教师对重点语句的朗读进行了配乐。学生们听着潮水一浪接一浪的声音,仿佛置身于壮丽的钱塘江大潮前,读得激情澎湃,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对这奇异景象的热爱之情。
电教媒体与朗读的结合,为朗读配置情景,渲染气氛,增强感召力,深化意境。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音乐,体现出课文蕴含的内在形象,感情也得到丰富。

六、录像点睛,提升课堂
在语文教学之中,录像媒体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与传统媒体及幻灯、投影媒体教学相比,它视听并用,动静结合,操作简单,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观潮》一课的最后,教师播放了潮来时的录像。使潮来时景象、声音的变化活起来,动起来。它突破了传统媒体那样以听觉为主的单一灌输方式,而以视觉为主,视听并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对于问题的理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视听并用的录像,使之前老师讲的潮来时“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的声音以及“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的样子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观看完录像后,学生大多能运用关键词语生动地复述出抄来的过程,教学录像的应用在这里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然,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是课件、媒体使用的越多越好,也要要因需而用。用的适度,恰到好处,才能收到好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课件使用也要用在关键上,用在点子上,尽量能让课堂上的问题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要达到使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掌握的地步。

战士想要胜利需要好武器,农民想要丰收需要好工具,医生想要手术成功需要好手术刀,书法家想要写出一手好字需要好笔墨,同样,教师想要教好课也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朗读,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它成为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的最有力、最亲密的伙伴!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普遍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既然学生爱玩游戏,就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例如学习指法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累,而且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练习好指法。此时,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会学得格外认真,不仅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通过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过程: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学生看后,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笔者顺势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这样的导入方式,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将其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在教学Word时,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结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操作;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正方形、椭圆等其他图形的画法。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统一要求,评价时要灵活多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告诉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台高档的游戏机。如教育学生规范使用计算机;倡导学生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等。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荷尔蒙素的分泌,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观潮》是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象,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又如《三峡》一文,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三峡缺乏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兴趣难以激发起来,很难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伴着悦耳的音乐,播放了三峡的美景,创设氛围,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审美通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学生神思飞扬,很自然地进入美妙的自然境界,产生阅读文本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显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诱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架设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古诗《观沧海》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背景、自学、诗句、欣赏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促进理解。,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如:先通过选解,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接着,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学生借助提供的资料认真思考,质疑,小组讨论、交流,评议。学生学得主动,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课文,由于古文的特点,难免还会存在疑难。因此,在古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
如:全班在交流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一句时,学生产生疑问:"诗人怎么会把月光当成霜了呢?"此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霜的图片,并通过讲解使学生对霜有了认识。接着我马上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空中,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学生体会到诗人离家在外,在静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亮,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接着,吟诵古诗,进行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网络介入古诗的教学,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两首乐曲,解除学习的疲劳,陶冶学生的情操。再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给诗歌配乐并进行朗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拓展渠道,丰富积累。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感知、感悟了古诗文句的优美、意境的深远及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欣赏古诗的环节。比如学完《静夜思》之后,借助计算机的浏览功能,引导扩展阅读李白作品《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楼感旧》、《泊船瓜洲》。最后,引发课后的延伸,使学生参与到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语文课外活动之中。学生可以画一画,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可以搜集李白的诗或思乡的诗,并选择一首喜欢的背诵下来。这样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并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更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选择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又有利于创造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引发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表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荷尔蒙素的分泌,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观潮》是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象,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又如《三峡》一文,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三峡缺乏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兴趣难以激发起来,很难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伴着悦耳的音乐,播放了三峡的美景,创设氛围,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审美通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学生神思飞扬,很自然地进入美妙的自然境界,产生阅读文本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显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诱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架设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古诗《观沧海》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背景、自学、诗句、欣赏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促进理解。,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如:先通过选解,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接着,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学生借助提供的资料认真思考,质疑,小组讨论、交流,评议。学生学得主动,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课文,由于古文的特点,难免还会存在疑难。因此,在古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
如:全班在交流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一句时,学生产生疑问:"诗人怎么会把月光当成霜了呢?"此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霜的图片,并通过讲解使学生对霜有了认识。接着我马上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空中,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学生体会到诗人离家在外,在静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亮,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接着,吟诵古诗,进行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网络介入古诗的教学,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两首乐曲,解除学习的疲劳,陶冶学生的情操。再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给诗歌配乐并进行朗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拓展渠道,丰富积累。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感知、感悟了古诗文句的优美、意境的深远及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欣赏古诗的环节。比如学完《静夜思》之后,借助计算机的浏览功能,引导扩展阅读李白作品《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楼感旧》、《泊船瓜洲》。最后,引发课后的延伸,使学生参与到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语文课外活动之中。学生可以画一画,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可以搜集李白的诗或思乡的诗,并选择一首喜欢的背诵下来。这样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并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古诗的积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更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选择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又有利于创造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引发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表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方法,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显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诱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架设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古诗《...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这一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能通过讨论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组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对该问题进行...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朗读,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它成为教师帮助学生发展的最有力...

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
答: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做法。1、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生活品位
答: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氛围,指引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校讯通文库
答: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游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就做了有益的尝试。电脑键盘上的英文字母键的排列,学生难以记住,我就利用打地鼠、吃苹果等游戏让学生...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答:初中数学历来被学生认为是老大难,也是老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师生走出这种困境,现代信息技术也许能给我们一 些帮助,让我们学生的面前展现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学习也就不会再是被 动的 ...

如何让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
答: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信息课上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而且在遇到出黑板报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把信息技术教育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