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有什么故事?凡人要去五台山为什么障碍很大?虚云长老和五台山的故事是什么? 五台山是道教还是佛教

作者&投稿:李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为五台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没想到的是它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地区的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美称。


五台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顶平缓有如垒土之台而得名。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化身又称五方文殊。


五台山朝圣朝拜,台怀镇黛螺顶的五方文殊为小朝台,登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为大朝台。


虔诚的佛教徒通常以台怀镇为中心和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先后朝拜佛母洞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最后回到台怀镇。


全程近百公里。最虔诚的佛教徒通常是徒步甚至一步一叩地完成朝台之路的。


释迦牟尼佛祖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佛在三千年前就说了这个山。


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


梦参老和尚说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围著黛螺顶绕清凉。


当你业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见一万菩萨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绕清凉,虽有业障但应当作如是想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当年虚云长老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时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后来得到文殊菩萨化身文吉来救他,且梦见他母亲因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去翻开虚云年谱就会看到这些故事。


五台山是显密共荣的道场,而且是个真正有修行人聚集的地方。凡是修行人聚集的地方都是功德非常大的。


佛经记载一个修行人的功德可以让百里之内没有灾难。五台山是凡圣同居的地方。


当年虚云长老拜到了五台山,就看到了文殊菩萨领着五万罗汉在讲法之后得辩才无碍。这就是五台山道场的加持力


五台山又叫做清凉世界什么意思呢?就是得到智慧了,可以灭除贪欲,嗔恨,淫欲,就可以得到清凉。


什么叫做业障?没有智慧就会被世间的种种法则困死,这就是业障。而文殊菩萨的般若之剑就是斩断这些业障的。


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加持力不可思议,同时要去五台山也是有很大的障碍的,因为功德太大了,我们的冤亲债主就会障碍我们。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习惯了阴暗突然给他阳光他就觉得不自在,不舒服。


再比如说我们看狗啊,猫的这些**过得很苦,觉得鬼也过得很苦,但是福报大的鬼却觉得自己过得比较舒服比较自在一样,叫他投胎做人他还不愿意这就是区别。


所以,去五台山会有很多障碍,有的人想去了突然间又觉得不去了感觉呆在家里舒服。


有的人要去时突然又有事情然后一障碍,就不去了这也是障碍之一啊。还有的人等以后再去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一定能去吗?有的人要去时突然又有事情然后一障碍,就不去了这也是障碍之一啊。还有的人等以后再去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一定能去吗?

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


吉祥经说:应与智者交,勿近愚痴者五台山作为智慧主文殊菩萨的道场我们将朝圣之行称之为:“脱胎换骨”把业障身转化为福德智慧身


这是一个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有着“华北屋脊“之称的地方虽然与北京相同的纬度但气候和东北大兴安岭差不多。因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这是佛的慈悲安放在红尘的一片净土信仰与蓝天共生冬天的佛国宁静祥和迎来八方来客顶礼膜拜

 他们虽然都是佛菩萨,但也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都是现在受人敬仰的佛菩萨。他们两占据了佛教的半壁江山。他们的总体特征是一样的,就是有一颗向善的心,一切都为了人类的幸福,他们通过修行会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困难,他们奉献自己只为世间平安祥和。
  虽然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是神话人物,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可能有点深信不疑,但那些忠实于佛教的信徒,他们十分尊敬这几位佛菩萨,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也相信佛菩萨的存在。我们心中自然也应该对这些佛菩萨心怀尊敬,因为他们是善良的,是爱护百姓的。
  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首先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象征的事物就不同,文殊菩萨象征着的是学习等方面的智慧,而普贤菩萨象征着的是内心的善良,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是善事,一心只为民众,从不会感觉到厌烦。而且他们所在的道场也不一样,坐骑也不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在的山都是在佛教中十分出名的,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佛菩萨。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寓意着凭借着狮子的威力可以降服任何恶魔,而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白象,寓意着衷心,勤劳。这些便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一些区别

勤修止观,临终祈请
行满禅师,是万州南浦人(今重庆万州)。他最先随石霜禅师学习禅宗法门,后来又前往天台山,跟随荆溪大师学习天台止观,最后顿悟其中妙旨。
他以此因缘,就留在了天台山在华顶峰下的智者院中充当茶头一职,在云起涛灭之中长养佛法的妙悟。
他的住处门外有一颗大松树,树上有寄生的小树,每当禅师在松下坐禅的时候,小树都会袅袅低伏为禅师遮荫挡雨。
见到这一情景的人,无不称奇,而这棵松树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茶头作礼树”。
在开宝年间,禅师见松树倒折,自知世缘将尽,于是对人说:“我要上路了。”
随后,他请众僧为他助念文殊菩萨圣号。
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念诵声中,他寂然而化,时年八十八岁。

从释迦牟尼佛往前贤劫四尊佛加上过去劫的三尊佛,共有七尊佛都曾在娑婆世界成佛,文殊菩萨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使他们成佛,故称:“七佛之师”。 《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说:‘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大乘心地观经》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 《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言:‘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wulcygdugoddhnkidmksclfg

五台山佛教圣地,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也去不了~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是藏传,汉传,南传佛教信仰文殊菩萨的人心中的圣地。当年虚云长老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时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后来亲自感应的文殊菩萨化身文吉来救他。而且梦见他母亲因为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大家去翻开虚云年谱,就会看到这些故事。
五台山是显密共荣的道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在五台山平分秋色。而且是个真正有修行人聚集的地方。凡是修行人聚集的地方,都是功德非常大的。

佛经记载,一个修行人的功德可以让百里之内没有灾难。五台山又是凡圣同居的地方。当年虚云长老拜到了五台山,就看到了文殊菩萨领着五万罗汉在讲说。之后得辩才无碍。这就是五台山道场的加持力。

五台山又叫做清凉世界,什么意思呢,就是得到智慧了,可以灭除贪欲,嗔恨,淫欲。就可以得到清凉。什么叫做业障,没有智慧,就是业障,没有智慧,就会被世间的种种法则困死。这就是业障。而文殊菩萨的般若之剑,就是斩断这些业障的。

文殊菩萨作为七佛之师,加持力不可思议。同时要去五台山,也是有很大的障碍的。因为功德太大了,我们的冤亲债主就会障碍我们。比如说把,如果一个人,习惯了阴暗,突然给他阳光,他就觉得不自在,不舒服。就是这个意思。在比如说,我们看狗啊,猫的,这些畜生过得很苦,觉得鬼也过得很苦。但是鬼还觉得自己过得比较舒服,比较自在一样。叫他投胎做人他还不愿意。这就是区别。

所以,去五台山,会有很多障碍。有的人想去了,突然间又觉得不去了,感觉呆在家里舒服。有的人要去时,突然又有事情,然后一障碍,就不去了。这也是障碍之一啊。还有的人,抱着一种想法,等以后再去。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一定能去吗?没有机缘,踏不上五台山这片土地。

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道场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吉祥经说,应与智者交,勿近愚痴者。五台山作为智慧主,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我们将此行称之为:“脱胎换骨”,把业障身转化为福德智慧身。
参考:网页链接

截止2019年1月,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珠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但有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
《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扩展资料
五台山佛教发展历史介绍: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
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是那七佛呢
答:文殊菩萨被誉为“七佛之师”,这七位佛陀都是在娑婆世界成就的,而文殊菩萨依次指导了他们,助他们成就佛果。在《野宏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曾表示,他之所以能够成佛,得益于文殊师利的恩惠。不仅过去无数的佛陀曾是文殊师利的弟子,未来的佛陀也将如此,这都是文殊师利威神力的结果。他比喻说...

为什么称文殊菩萨为诸佛之母,七佛之师?
答: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

文殊菩萨的故事
答:其弟子道稠告众曰:‘吾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撩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戒师圆寂后,有人对周婆说:‘戒和尚去矣。’周婆即于普济桥下坐化,化生莲华,香光交错,见者惊叹不已。七日后,忽有一异僧出现,歌曰:‘戒师文殊,周婆...

为什么称文殊菩萨为七佛之师?
答:从释迦牟尼佛往前贤劫四尊佛加上过去劫的三尊佛,共有七尊佛都曾在娑婆世界成佛,文殊菩萨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使他们成佛,故称:“七佛之师 ”。《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说:‘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

为什么称文殊菩萨为七佛之师?
答:从释迦牟尼佛往前贤劫四尊佛加上过去劫的三尊佛,共有七尊佛都曾在娑婆世界成佛,文殊菩萨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使他们成佛,故称:“七佛之师”。第一、文殊菩萨,梵名Mañjuśrī ,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

文殊菩萨号称七佛之师,他点化的七佛都有谁?
答:文殊菩萨对于生肖是兔属相的人们更是有着特殊的保护含义。因为文殊菩萨是兔属相的本命佛。据大乘佛教记载,文殊是众多菩萨的老大,普贤侍佛常常在他的身旁陪伴,所有的佛门弟子,都把文殊菩萨当成智慧的化身。就比如般若是诸佛之母,文殊为七佛之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文殊菩萨的画像,头顶上有着五髻...

明明文殊菩萨才是七佛之师,为什么西游记里却成了观音呢?
答:以上就是关于“明明文殊菩萨才是七佛之师,为什么西游记里却成了观音呢?”的相关回答,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关注我和我一起进行中华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图片出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笔者。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

七佛之师究竟是谁,为何说西游记弄错了?
答:但在佛经中记载,妙光菩萨点化了古佛的八个儿子成佛而自己却一直做菩萨,这个妙光菩萨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因此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将七佛之师的称号从文殊菩萨身上转移到观音菩萨身上,因此才会有人说西游记弄错了。最后,西游记作为一部小说,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全新的神话体系来看就好了。

七佛的老师是谁?
答:1. 文殊菩萨被誉为七佛之师,这是佛教经典中的说法。这表明文殊菩萨代表了般若智慧,是诸佛智慧的源泉,也是众生修行佛道的引导者。2. 般若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它超越了言语和思维的范畴,被形容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由于般若的不可言说性,佛教用文殊菩萨来象征这一智慧,使人们能够通过...

文殊菩萨的资料和传说
答: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常与普贤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如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为七佛之师。常见的文殊像,顶有五髻,表示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