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怎么预习

作者&投稿:蔺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冀中的地道战怎么预习如下:

1、默看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

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画段

在读一篇课文前,先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数字写出序号。认清一篇文章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对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认识。看看课文生字表中要求“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把生字圈出来。这样,在读课文时就会明确哪是要求“学会”的,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

3、对课后问题进行思考

尝试着回答一下课后的问题。五年级语文课本只是一个大纲,更多的知识和内容需要更多的挖掘和拓展。问问题就是最好的拓展方法,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寻求答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才是最感兴趣的。

拓展知识: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军的“扫荡”计划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就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防火,防水,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



~

小学语文十一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答: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要求。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三、课堂预习。1、...

冀中的地道战课文
答:1、冀中的地道战课文: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

冀中的地道战的思维导图怎么写
答:冀中的地道战的思维分析如下:第一自然段,日本在冀中大扫荡。第二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产生了地道。第三自然段,地道的作用。第四自然段,地道基本样式和特点。第五自然段,地道的出口。第六自然段,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方法粉碎敌人的进攻。第七自然段,地道通讯联络的方法。第八自然段,...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建议
答:(第四自然段:主要围绕地道、地洞、气孔作答)③地道战是如何战斗的?(如何对付敌人、如何防备破坏、如何传递敌情?)(第五、第六、第七自然段)④人们在地道战如何生活?(第四自然段)四、说说地道战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参考教参)五:板书 今天刚好上到这一课,些许想法。记录教学点滴。

记住买的地道战中的有五个特点,分别是哪一五个?
答:洞顶牢、容量大、设备全、数量多、用途广五个结构特点。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

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该如何分段加段意和简单描述课文全部内 ...
答:《冀中的地道战》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第二部分(4-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第三部分(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编辑于 2019-09-27 查看...

“冀中的地道战”怎么读?
答:“冀中的地道战”读音为jì zhōng de dì dào zhàn。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效作战方式。地道战战法是最早开始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可以...

冀中的地道战怎么读?
答:冀中的地道战读 jì zhōng de dì dào zhàn。《冀中的地道战》是1997年语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这篇课文可分三个部分...

敌后游击战中的地道战解析:地道战是怎么开展的?
答: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后来地道战的前身,当时还不够规模,也不够完善。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和民兵隐蔽斗争,在一些百姓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我们知道了当时的地洞分为什么洞和什么洞?_百度...
答:因为这些岔道可以迷惑敌人,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