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李日知传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屈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旧唐书》李光进

李光进,本为河曲部落稽阿跌族人。父良臣,承袭鸡田州刺史,隶属朔方军。光进姊嫁给舍利葛旃,葛旃杀仆固而归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光进兄弟从小依傍葛旃,因此定居于太原。

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肃宗自灵武观察战局,光进跟从郭子仪破贼,收复两京,屡立战功。至德年间,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二百户。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军讨伐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任命光进为都知兵马使。不久,升为渭北节度使。永泰初年,进封武威郡王。大历四年(769),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不久,又转任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这年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共有四十四幄,奢华铺张至极。城内士人庶民,观者如堵。

元和四年(809),王承宗反叛,范希朝领兵援救易定,上表奏请光进为步都虞候,战于木刀沟,光进有功。元和六年(811),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诏书称光进素有竭诚效忠之节操,又建树丰功,赐姓李氏。其弟光颜授氵名州刺史,充任本州团练使。兄弟同时奉享恩泽,人皆惊叹。元和八年(813),调任灵武节度使。李光进曾随马燧援救临氵名,战于洹水,收复河中,皆有功。前军后军中之职务,没有未曾担任过的,中丞、大夫之职也都兼任过。当初援救易定之师,光进、光颜皆在其中,故军中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元和十年(815)七月李光进去世。

李光进兄弟年少即以孝顺父母、弟兄和睦在军中享名。及至守母之丧,三年不归居室。光颜先娶妻,其母将家务交付与她。母亡,光进始娶妻。光颜让自己的妻子将管钥、家谱、财物,都交归于嫂。光进命妻子还交弟媳,并对光颜道:“弟媳初来即侍奉母亲,母亲曾命她主持家事,不能更改。”于是弟兄臂膀相持流泣良久,仍如先前一样过日子。李光进去世时年六十五,追赠尚书左仆射。

2. 哪位好心人士帮帮忙(旧唐书 苗晋卿传 古文翻译)

译文: 苗晋卿是上党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 苗晋卿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并进士及第.开元二十四年,和吏部郎中孙逊一起担任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 苗晋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掌管吏部铨选官吏的事务. 苗晋卿性格谦逊柔和,参加铨选的官吏诉说索要好的官职的,即使有的上书多达几千字,甚至有的人口吻脸色都非常严厉的, 苗晋卿一定包容他,一点怒色都没有. 开元二十九年,担任吏部侍郎.前后主持官吏铨选达五年之久,他的政策很宽松,官吏多以此而做奸邪的事,贿赂大行.当时天下太平,每年参加铨选的官吏有一万多人.李林甫担任尚书,在朝廷上专权,选拔官吏的事务都委托苗晋卿和与他同级的吏部侍郎宋遥主持,参加选拔的官吏既多,每年还任命其他有见识的官员一起考察参加选拔的官吏的书判,务必要实事求是.天宝二年的春天,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参加选拔, 苗晋卿与宋遥因为张倚正被唐玄宗器重,打算取悦依附他, 参加选拔的官吏并写判的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 张奭被定为甲科.人们知道张奭不读书,所以议论纷纷.有个叫苏孝愠的人,曾经担任范阳蓟令,事奉安禄山,把此事完整地告诉给安禄山.安禄山当时备受玄宗恩宠,朝见玄宗都不按照固定的时间,因此向玄宗奏报了这件事.玄宗召集全部科举及第和参加官吏铨选的人,到花萼楼亲自测试,合格的人十个中没有一二个. 张奭手拿着试纸,一整天没有写一个字,当时人称他”曳白”.玄宗大怒, 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宋遥被贬为武当郡太守,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玄宗下敕说:”在家中不能教育自己的儿子,选拔官吏的时候,却托人徇私.”当时的士子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谈. 到安禄山叛乱时, 苗晋卿潜逃隐遁在山谷中,奔到南方的金州,.正好唐肃宗到达凤翔,亲自写诏书追诏苗晋卿奔赴肃宗所在地,当天就拜为左相,军国大事全部向他咨询. 苗晋卿宽厚廉谨,处理政事从大处着手,不责问小的过错,所到之处都能使百姓受益.魏地的人思念他,为他立碑颂德.等到官至宰相,小心畏慎,未尝抵触别人的意旨.他天性聪明敏捷,对事务熟练通达,百官的公文,看一眼就能知晓,而且用修身守住官位,靠智慧保全自己,议论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胡广.永泰元年四月去世。

3.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

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

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道理。”(李日知)回答说:“(只要我)李日知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终犯终究不会有处死的法令。”

因此把两个状子呈列上报,李日知果真有理。神龙初年,出任给事中。

李日知侍奉母亲非常孝。当时母亲年老,曾经生病,李日知请假,调理侍奉了几天而鬓角的头发都变白了。

不久加朝散大夫的爵位。他的母亲没有受到命妇邑号就去世了,即将安葬出殡,吏人带着通知而到,李日知在路上当时昏厥,很久才苏醒。

身边跟随的人都悲哀痛苦,不能抬头观看。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听说他其孝悌的事迹,使人求问他具体情况,李日知推辞谦让不让上报。

守丧期满终了,多次迁升为黄门侍郎。当时安乐公主的池苑馆舍刚刚建成,唐中宗亲自前往游玩,随从的官远都预备下宴乐的诗歌。

唯独李日知心存规诫,他的最后一章说:“所愿的是暂且想着居住者的安逸,不要让时人议论建筑者的劳累。”议论的人以此敬重他。

景云元年,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转任御史大夫,像原来一样主持政事。第二年,升任侍中。

先天元年,转任刑部尚书,停止主持政事。屡次因年老请求退职,请求辞职归家,得到批准。

起初,李日知将要有所陈诉请求,而不与妻子商量,回乡而使身边跟随的人换装,要他们搬出去从事别的行业。妻子吃惊地说:“家产屡次花光,孩子们名声与官职还没有确立,为什么仓猝辞职呢?”李日知说:“书生到了这样,已经超越本分了。

人的欲望没有没有限止,如果放纵他们的贪心,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等回归田园,不从事产业,只是修理水池和亭台,多多地引荐后进的人,和他们聊天宴乐。

开元三年逝世。当初,李日知因为官居要职,诸多子侄们还未成年,都与族联姻,当时的舆论认为违反礼数。

死后,小儿子伊衡,以小妾为正妻,糜费丧失了土地和房屋,还起诉诸位兄长,(良好的)家风被取代了。文言文原文: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

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

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

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

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

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

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

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

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

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

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

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开元三年卒。 初,日知以官在权要,诸子弟年才总角,皆结婚名族,时议以为失礼之中。

卒后,少子伊衡,以妾为妻,费散田宅,仍列讼诸兄,家风替矣。此文出自后晋·赵莹所编撰的《旧唐书》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

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

他们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一作光)。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勤。

贾纬受诏不久即去职守丧,书成前一年起复,主要贡献是其《唐年补遗录》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难得史料。赵熙始终其事,“竟毕其功”。

王伸于书成之日,身列“恩奖”名单。吕琦预修唐史,史称“有能名”。

《旧唐书》修成后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对后晋大举进攻,造成了开封及河南州县数百里内杳无人烟的惨状,公私损失都很严重,史籍遭劫自也难免。因此修成的《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旧唐书》的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修成这样一部二百卷的大书。作者简介:赵莹(885-951),字。

4. 哪位好心人士帮帮忙(旧唐书 苗晋卿传 古文翻译)

译文:

苗晋卿是上党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 苗晋卿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并进士及第.开元二十四年,和吏部郎中孙逊一起担任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 苗晋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掌管吏部铨选官吏的事务. 苗晋卿性格谦逊柔和,参加铨选的官吏诉说索要好的官职的,即使有的上书多达几千字,甚至有的人口吻脸色都非常严厉的, 苗晋卿一定包容他,一点怒色都没有.

开元二十九年,担任吏部侍郎.前后主持官吏铨选达五年之久,他的政策很宽松,官吏多以此而做奸邪的事,贿赂大行.当时天下太平,每年参加铨选的官吏有一万多人.李林甫担任尚书,在朝廷上专权,选拔官吏的事务都委托苗晋卿和与他同级的吏部侍郎宋遥主持,参加选拔的官吏既多,每年还任命其他有见识的官员一起考察参加选拔的官吏的书判,务必要实事求是.天宝二年的春天,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参加选拔, 苗晋卿与宋遥因为张倚正被唐玄宗器重,打算取悦依附他, 参加选拔的官吏并写判的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 张奭被定为甲科.人们知道张奭不读书,所以议论纷纷.有个叫苏孝愠的人,曾经担任范阳蓟令,事奉安禄山,把此事完整地告诉给安禄山.安禄山当时备受玄宗恩宠,朝见玄宗都不按照固定的时间,因此向玄宗奏报了这件事.玄宗召集全部科举及第和参加官吏铨选的人,到花萼楼亲自测试,合格的人十个中没有一二个. 张奭手拿着试纸,一整天没有写一个字,当时人称他”曳白”.玄宗大怒, 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宋遥被贬为武当郡太守,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玄宗下敕说:”在家中不能教育自己的儿子,选拔官吏的时候,却托人徇私.”当时的士子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谈.

到安禄山叛乱时, 苗晋卿潜逃隐遁在山谷中,奔到南方的金州,.正好唐肃宗到达凤翔,亲自写诏书追诏苗晋卿奔赴肃宗所在地,当天就拜为左相,军国大事全部向他咨询. 苗晋卿宽厚廉谨,处理政事从大处着手,不责问小的过错,所到之处都能使百姓受益.魏地的人思念他,为他立碑颂德.等到官至宰相,小心畏慎,未尝抵触别人的意旨.他天性聪明敏捷,对事务熟练通达,百官的公文,看一眼就能知晓,而且用修身守住官位,靠智慧保全自己,议论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胡广.永泰元年四月去世.

5. 求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 萧德言

《萧德言》传在《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一百三十九。卷六还是武则天的本纪呢。

全文为: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

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

《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

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

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

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

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

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自隋

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顷年已

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

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令问令望,何其美

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

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

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曾孙至忠,自有传。

翻译: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北齐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萧家本来是兰陵人,陈朝灭亡才被迁徙到关中,祖父萧介,南朝梁侍中,都官尚书。父亲萧引,陈朝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萧德言广泛的涉猎研究经学和史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唐朝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的官职,并兼任弘文馆学士。

6. 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 萧德言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南齐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

本来是兰陵人,南陈灭亡,迁徙到关中。祖父萧介,南朝梁的侍中、都官尚书。

父亲萧引,南朝陈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享有盛名。

萧德言广泛的涉猎研究经学和史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官拜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学习,从早到晚,毫无休息和倦怠。每要翻开《五经》,必须先整肃衣带洗手洗足,端坐来面对它。

妻子等他有间隙的时候问她说:“整天这样,难道不累吗?”萧德言说:“敬重先圣的名言,难道还怕这些吗!”当时唐高宗还是晋王,下诏让萧德言传授讲读经史。等高宗晋升为太子,仍然兼任侍读。

不久因为年老,请求辞职归家,太宗不批准。又给他写信说: 朕遍观前朝,详细地看了群儒的事迹,至于颜回、闵损的才干,不能得到长寿;言偃、卜商的德行,比不上他们的学识。

只有你幼年就有突出的高尚人品,早年就标立了美好的赞誉。放下帷幕关闭门户地读书,读透了《六经》;像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映那样苦学,包罗了诸子百家的学说。

自从隋末动荡不安,学校不再闻名,儒学跌至低谷,《诗经》《尚书》被填进了深坑。回顾三坟五典,每每感到伤悲。

近年已来,天下没有事端,正想要建立礼乐制度,停止武事,振兴文教。你年纪已经衰老,文教将依靠谁?所期望的才干德并盛,卧治而振兴高尚的风化,使伏生和杨震,重生在当今。

美善的声名和威望,是多么的美好啊!念及你的疲惫衰老,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贞观十七年,拜为秘书少监。

两宫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贞观二十三年,屡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家,得到批准。

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九十七岁。

高宗为此停止朝议,追赠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7. 旧唐书·许胤宗传 原文

牧字牧之,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解褐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沈传师廉察江西宣州,辟牧为从事、试大理评事。又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俄真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授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并兼史职。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又以弟病免归。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岁中迁中书舍人。

牧好读书,工诗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武宗朝诛昆夷、鲜卑,牧上宰相书论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间,盛夏无备,宜五六月中击胡为便”。

李德裕称之。注曹公所定《孙武十三篇》行于代。

牧从兄。

8. 张善安传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张善安,兖州方与人士。17岁时,亡命为盗,后来在淮南一带打家劫舍。恰逢孟让败亡,张善安招募了败军八百多人,突袭攻破庐江郡。依附于林士弘,却不被信任,深感懊恼,于是反叛袭击了林士弘,焚其城郭后离开去了南康。萧铣夺取豫章,派遣大将苏胡儿守城,张善安夺取豫章,占据归还给唐朝,于是被授为洪州总管。

武德六年张善安反唐,辅公佑任命其为西南道大行台。善安掠夺孙州,擒拿总管王戎,袭杀黄州总管周法明。恰逢李大亮率兵赶到,劝降善安。张善安答道:“我本来最初是不欲谋反。但被部下谗言陷害谋反。投降,现如今是很容易的,但朝廷恐怕不会免除我的罪责,该怎么办啊?”李大亮说道:“您会投降,我一点也不怀疑。”于是独自走入阵中,与张善安握手谈话。张善安于是大喜,率领几十骑兵进入李大亮帐营。大亮引进善安后,立即命令士兵捉拿了张善安。善安身边的骑兵都感到惊异,被抓走。善安部下举兵来战。张大亮说是张善安是自愿归顺,劝诫叛军不要做无谓的争斗。善安同党骂道:“总管出卖了我们。”于是叛军溃败。张大亮押送善安至京师。善安辩解自己不与公祏同谋,唐高祖赦免了他。公祏兵败,收到善安书信,于是被处死。

9. 旧唐书、宋庆礼传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

张永字景云文言文阅读
答:1.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 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 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

张永字景云文言文
答:1.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 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 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答: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道理。”(...

李石文言文唐书
答:7.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 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 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

紧急!求《旧唐书》列传第138的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_百度...
答:Li Zhi, Yang Ying Zhengzhou people. Scholars cite. Tianshou, tired to move sentence Secretary-shing. When urgent use of martial law, known on a wide-alone, without excessive injustice. I try to avoid death, Hu Yuan-Li Shaoqing please kill it off, and the Japanese know ...

文言文噩耗
答:6. 旧唐书 文言文翻译 李日知 文言文翻译: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考中进士。天授年间,多次迁升为司刑丞。 当时使用法律严厉躁急,唯独李日知宽缓公平,没有使冤案泛滥。曾经赦免一个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求判处死刑,和李日知来回(争辩)到了四次。 胡元礼大怒,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终究不会有活着的...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答:◎孝友 ○李知本 张志宽 刘君良 (宋兴贵 张公艺附) 王君操 (周智寿智爽 许坦 王少玄附) 赵弘智 陈集原 元让 裴敬彝 裴守真 (子子余)李日知 崔沔 陆南金 (弟赵璧) 张琇(兄瑝) 梁文贞 (李处恭张义贞 吕元简附) 崔衍 丁公著 罗让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夫善于父母,必能隐身锡类...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十六》)
答:中丞传呼不得过三百步。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史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新唐书·列传第十六》文言文: 温皇甫二李姜崔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人。父君攸,北齐文林馆学士,入

平宽的网络解释平宽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答:平宽的网络解释是:平宽平和宽容,指人的性情态度《旧唐书·李日知传》:“时法令严,吏争为酷,日知独平宽无文致。”唐韩愈《闵己赋》:“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宋朱熹《和亦乐园韵》:“莫笑君家五亩园,要须胸次亦平宽。”。平宽的网络解释是:平宽平和宽容,指人的性情态度《...

平宽的诗句平宽的诗句是什么
答::“时法令严,吏争为酷,日知独平宽无文致。”唐韩愈《闵己赋》:“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宋朱熹《和亦乐园韵》:“莫笑君家五亩园,要须胸次亦平宽。”三、网络解释平宽平和宽容,指人的性情态度《旧唐书·李日知传》:“时法令严,吏争为酷,日知独平宽无文致。”唐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