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______构成;(2

作者&投稿:骆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电荷要写在符号的右上角,而且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值为1时可省略,所以它们的符号分别为Na+、Cl-;故填:Na+、Cl-
(2)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3)生活中一水多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用淘米的水浇花,洗衣的水冲厕所等.故填:用淘米的水浇花.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______和______构~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电荷要写在符号的右上角,而且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值为1时可省略,所以它们的符号分别为Na+、Cl-;(2)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通过观察图2,可知,A管接负极,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B管的气体是氧气,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现象是木条复燃;(3)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B错;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也不变,故C正确;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物质被分割小到分子时,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故本小问符合题意的是A、C.(4)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在电解水反应中,水分子被分割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改变了,故A正确;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在电解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C.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水由水分子构成,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氢分子和氧分子是两种分子,它们合在在一起时属于化合物;故本小问答案是D.(5)本小题答案较开放,只要符合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即可,如珍惜生命之源,共建绿色家园,或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热泪自己,或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等.故答案是:(1)Na+、Cl-;(2)H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果木条复燃,可以证明是氧气;(3)A、C;(4)D;(5)开放性问题,只要合理即可.答案举例:珍惜生命之源,共建绿色家园.

(1)Na + Cl - (2)H 2 将带火星小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为氧气(3)AC (本小题2分,错选或漏选不得分)(4)D(5)淘米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试题分析:(1)氯化钠是由Na + 和 Cl - 构成的;(2)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 2 ;试管B中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小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为氧气;(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之间间隔不断变化,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但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5)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我们可以“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点评:离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但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答:(1)A、水分子不断运动,该观点符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点,故A正确;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B错误;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也不变,故C正确;D、水分子可以保持...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电荷要写在符号的右上角,而且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值为1时可省略,所以它们的符号分别为Na+、Cl-;(2)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由 Na+,Cl-;(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且水分子不变,故填:AC;(3)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观察选项,故填:D;(4)洗衣水拖地能起到一水多用的...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___锋示意图,其中A为___气团.(2...
答:(1)暖气团(A)主动向冷气团靠拢,形成的锋面为暖锋.(2)在C、D、E三地中,C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度最高;E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压最高.(3)图2中气温下降、气压上升,为冷锋过境,造成上海气温和气压变化的是寒潮气象灾害.图3中能反映其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北半球的反气旋.(4...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电荷要写在符号的右上角,而且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值为1时可省略,所以它们的符号分别为Na+、Cl-;故填:Na+、Cl-;(2)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在电解水反应中,水分子被分割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

(8分)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 ...
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 2 ;试管B中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小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为氧气;(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之间间隔不断变化,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

请根据图1和图2中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物镜是___,目镜是...
答:(1)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物镜是丙丁,目镜是甲乙.(2)乙为低倍目镜,丙为低倍物镜,当乙和丙搭配时,放大倍数比较小,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细胞的体积小.(3)甲为高倍目镜,丁为...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答:(1)氯化钠是由Na+、Cl- 构成.(2)由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可知,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化学式是H2;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加快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没有变化,氢...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用★标出近日...
答:(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得到远日点(7月初)和近日点(1月初)的位置.(2)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①位置为春分日,太阳...

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答:(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电荷要写在符号的右上角,而且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值为1时可省略,所以它们的符号分别为Na+、Cl-;故填:Na+、Cl-;(2)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3)生活中一水多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