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八个戒律是什么 佛教戒律中的戒律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柘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7、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8、奉法,时过中不食。  

扩展资料:

戒律的精神意义:

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譬如五戒中的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进而不去侵犯别人。

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其实,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奸、嫖妓、拐骗、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

由于犯了戒律,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家八戒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八关戒斋的简称。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据《法苑珠林》卷一0六为: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7、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8、奉法,时过中不食。

扩展资料:

佛非众生,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

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

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佛家八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八关戒斋的简称。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据《法苑珠林》卷一0六为: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7、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8、奉法,时过中不食。
这八种中,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总称八戒斋。南朝梁宝唱《比丘尼传.道容》:“帝遣使往乌江迎道容,以事访之。容曰:‘唯有清斋七日,受持八戒,自当消耳。’”《太平广记》卷九五引读刘肃《纪闻.洪昉禅师》:“王因跪曰:‘师既惠顾,无他供养,有绢五百匹奉师,请为受八关斋戒。’”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张生心迷,着色事破了八关戒。”明梵琦《西斋净土诗.中品观》:“求生定满众生意,五戒兼持八戒斋。”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佛家清规戒律中的8戒是哪8戒?~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断诸恶法,行诸善法,逐步趋向解脱。在世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受用如意,众人爱敬,善名流布,身心安康;来世不堕三途,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乃至超凡入圣,成佛度生,其功德实不可估量。如居士破此五戒,不仅不是清静居士,而且不能进受大小乘戒,一切律仪不能护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长,更谈不到成佛度生了。出家比丘以前四戒为根本戒,应清净受持,不得毁犯。譬如一切植物,根被破坏,枝叶花果皆不得生,如人断头,不可复活,于僧团中不得共住,永弃于佛门之外,死后堕落三途,长期受苦。
因此,希望信众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从五戒修起,戒杀、盗、淫、妄语、饮酒。
怎样戒杀呢?上自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有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被杀的众生肉都不应吃。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古人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菩萨戒中就有一条“不食肉戒”,因此,汉族佛教徒千余年来,一直是吃素不吃荤,已成为优良传统。不仅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勿起贪嗔杀害之念,常护生,常放生。不打人,不骂人等等,在日常行动中多方面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
怎样戒盗呢?我们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寺庙和僧众财物,不能侵占,乃至一草一木,不得不给而自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法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舞弊等,都不应为。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我们佛弟子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应当守护,勿起贪心。做到清心寡欲,勤俭持家,廉洁自重。
怎样戒淫呢?在家居士,唯制邪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有任何淫秽行为。出家比丘,全断淫欲,如或干犯世间一切男女,都叫破戒。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又说:“淫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因此,我们佛弟子应当誓守此戒,常修不净观,多多念佛,避绝犯缘,克制欲念。
怎样戒妄语呢?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还有一种大妄语,如凡夫自称圣人,说我已证罗汉等,其罪极重,更不应犯。以上四种妄语,要坚持勿犯。另有一种方便妄语,是为了救人急难,护他生命,方便权巧,说些慈悲利济的话,不算犯戒。如果为了方便自己,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怎样戒饮酒呢?学佛人一切酒皆不可饮。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所谓药酒,还应告知大众,方可饮用。无病,一滴不可沾唇,古代有一优婆塞因破酒戒,遂致五戒俱犯,种种过失,由此产生。贪饮酒者迷了心窍,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学佛人防患未然,应持酒戒。
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

佛教戒律是为在家和出家的佛教徒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戒是出家僧侣和在家信徒共同遵守的用以防非制恶、归向善道正法的戒规,律是专为出家僧侣制定的用以制伏恶行恶念的禁戒。佛教戒律一般分为小乘戒和大乘戒。

佛教十戒是什么?_
答:4.不妄语:禁止说谎、搬弄是非,也不能出口伤人、胡言乱语、花言巧语。凡是虚伪夸张,虚言掩饰,都属于妄语。5.不饮酒:禁止饮酒,饮酒本身没有罪,但饮酒会使人心神不清醒,自律性下降,从而引发其他罪恶,触犯其他戒律。6.不涂饰:主要就女性而言,化装会令人执着色身。7.不歌舞及旁听:不贪声音。8...

佛教基本戒律是什么?
答: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2、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

请问八粗堕戒是什么戒律?详细内容是怎样的?谢谢!
答:罪包括:杀害或损伤别人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或帮助他人做这些事。堕胎,教人堕胎。喝醉酒,吸毒,贩毒。忿怒,嫉妒,说人坏话。没有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六、毋行邪淫 七、毋偷盗 八、毋妄证 九、毋愿他人妻 十、毋贪他人财物 七罪宗 骄傲、悭吝、迷色、嫉妒、愤怒、贪饕、懒惰 圣教四规 (...

猪八戒里的八戒都指戒哪八种?
答: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

和尚有几大戒?分别是什么?
答:佛家五戒:第一戒,戒杀生,不分大小。尽滚水,莫倾地,免虫命抛。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盗,想损人而利己,如偷同条。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第四戒,戒妄语,虚浮不要,言忠信,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

...不喝酒等规矩的组织,叫《在礼的》是什么组织?
答:羊宰创立的在理教,以佛教信仰中的观音菩萨为最高神灵,以道教内丹为修持功夫,以儒家五伦八德为教义核心,通过“正心修身”内圣之道,达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尧舜境界。为了保证教义的实行,羊宰定有八大戒律:不吸烟、不饮酒、不烧草香、不焚纸帛、不拜偶像、不吹打念唱、不书写符咒、不养鸡猫犬等...

基督教十诫是那十条?
答:第一条.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条.诫:不可拜.偶.像。第三条.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第四条.诫:当守.安.息.日。第五条.诫:当孝敬父母。第六条.诫:不可.杀.人。第七条.诫:不可.奸.淫。第八条.诫:不可.偷.盗。第九条.诫:不可作.假...

“受戒”、“持戒”和“守戒”分别是什么?
答:7 佛法靠的是什么?戒律。戒律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8 戒,是佛的行为;教,是佛的语言;禅,是佛的心。9 持戒能得禅定,禅定能开智慧。10 戒律的作用是降伏烦恼。11 因为我们天天造恶业,佛教我们持戒;持戒是修正恶业,改恶向善。12 没有持戒,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的效果就得不到。13 没有...

居士戒律是什么?
答:居士:本指正式受过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现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优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优婆夷即女居士。居士戒律:1、五戒(在家生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2、八关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为不淫),还有:过午不食、不坐高广大床、不...

道教清规的主要清规戒律
答: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