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和供养父母的区别 佛教为什么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作者&投稿:愚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法师---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萨都降临他家里呵护保佑。佛经上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佛常讲,你家里有两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

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

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孝顺是随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养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师道,在佛法里面有没有成就,实在说要看他对于这个师道做到了多少。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懂得孝亲,而后才知道尊师,所以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去扎根。

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就不会懂得尊师重道,这是一定之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孝亲尊师”常常是相提并论。

“孝亲”非常重要,从孝亲这才能够“尊师”。我们对老师真正能够尊敬,老师的“道”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做师长的,要教学生孝养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师重道。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开发性德,教我们明心见性的。我们的心地,本具无量智慧、德能、才艺;孝道与师道,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开发的道理?这开发的工具,就是“孝敬”。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孝敬”这两个字摆在第一。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孝顺父母的,没有不尊敬师长的。学佛的人不晓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这个佛法决定是不得其门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是违背性德,去搞六道轮回。一个人,如果不孝养父母、不奉事师长,什么成就都谈不上。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萨都降临他家里呵护保佑。佛经上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佛常讲,你家里有两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我们要以孝顺父母的心,来服务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萨的心,来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为基础;孝道到极处,就圆满成佛。要帮助父母破迷开悟,常生欢喜心。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志做到圆满,孝道才圆满。

佛门讲,能够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叫父母从此以后永远不再受轮回的苦报,这是大孝。



没有区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四十二章经》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7)“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是印度话,把他说完整,称为辟支迦罗,翻成中国意思有两个:缘觉和独觉,两者是有分别的。缘觉:这一种修行人,是生长在有佛住世的时代,他听了佛讲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觉悟了,所以称为缘觉。独觉:是出生在无佛的时代,佛灭度了,这一种修行人没有佛的教化,他自己修行,春观百花开,秋看黄叶落,从花开花谢的观察中,觉悟了世间的无常相,所以称为独觉。虽然缘觉和独觉所修持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他们觉悟的境界是一样的。
为什么辟支佛比阿罗汉高一等呢?阿罗汉只是断了烦恼,辟支佛不仅断烦恼,连习气也断了,智慧又胜过阿罗汉,所以经文说我们饭十亿的阿罗汉,还不如供养一位辟支佛。
(8)“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佛教分为大小乘,小乘的境界,认为只有一个世界,一尊佛;而大乘肯定有十方三世,各都有佛,所以称为三世诸佛,这种境界就比较高超了。再说,辟支佛只能自觉,不能觉他,三世诸佛能够以平等大悲心普度众生,因此说你供养百亿的辟支佛,还不如供养一位三世诸佛的功德大。
(9)“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在众生界应化的三世诸佛,程度固然很高,但假如还执着有十方三世诸佛的话,修持依然没有到家,所以说供养一千亿的三世诸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念无住,又无修无证的人,供养这么样的人,功德是最大的。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什么意思~

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供养心中的佛法僧,让心中的觉、正、净,增长。

星云大师:为何要供养佛法僧三宝


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其中,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真理,僧则是弘扬真理的出家人。世间的财富,只能解决我们物质生活的问题,而佛法僧三宝则能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救拔我们出离轮回痛苦,是精神内在的财宝,所以对于三宝,不但要恭敬皈投,更要勤修供养。

所谓“供养”,也不只是用财物来供养,例如对佛陀的“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对法宝的“三供养”:身体的礼拜、口头的称赞、意念的观想;对僧众的“四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乃至于除了物质以外,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给人一个笑容、一个点头,或者他有困难,我随喜赞助,都是供养。不过,在诸多供养中,最上等的供养,则莫过于奉行法义和恭敬三宝。

说到“供养”,特别是对于僧众的供养,有的人还要妄加分别:我所供养的对象,有修行吗?有慈悲吗?有道德吗?我所供养的这块福田,将来能有好收成吗?其实,“财进山门,福归施主”,只要你的发心纯正,只要你的供养清净,其他则可以不必去计较了。

当然,对三宝供养,最重要的还是如上一讲所说的“一切善根皆悉回向”。将所供养的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与众生共结善缘,共成无上菩提,才是一个真正的菩萨行者。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和供养父母的区别
答:老法师---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萨都降临他家里呵护保佑。佛经上说,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佛常讲,你家里有两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佛陀的教...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什么意思
答: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供养心中的佛法僧,让心中的觉、正、净,增长。

供养三宝是什么意思?(详细点)
答:1.供养佛:我们现在不能见佛,只能供养佛像,在佛前像烧香礼拜、供果供花等就是供养佛。2.供养法:我们礼拜佛经,读诵佛经,爱护佛经,流通佛经,等等都是对佛法的供养。3.供养僧:我们到寺院捐香火钱,供斋给出家人,送衣服送医药给出家人等等,就是供养僧 供养不能随便哦 如果对方不是真出家人...

佛教为什么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答:所谓“供养”,也不只是用财物来供养,例如对佛陀的“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对法宝的“三供养”:身体的礼拜、口头的称赞、意念的观想;对僧众的“四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乃至于除了物质以外,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给人一个笑容、一个...

佛教为什么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答:这叫供养佛法僧三宝。三宝对于佛教很重要,只有三宝具足,佛教才创立了。佛祖成佛后到鹿野苑度化他的五个随从,为他们讲四圣谛法,这样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就创立了。佛宝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教崇拜的对象。法宝就是佛讲的法。僧宝就是皈依佛教的出家人。所以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供养父母一次的功德,超过供养一百位高僧!
答:学佛先要孝养父母 然后再去供养三宝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这是真实的话,并不是比喻。孝顺供养父母,这个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

烧香为什么要烧三柱,三柱香又分别代表什么?
答:一支香表示忏悔,如果要忏悔的话,可以少一支香,也可以烧三支。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上香步骤:先上中,即为敬佛,心中默念:敬仰佛,觉而...

供养佛法僧叫什么
答:第一福田是供养佛、 法、僧,这叫敬财,就是恭敬的财,是供给佛菩萨的财。 敬财就是恭敬的功德的福田,功德是最大的。第二福田是 供养父母、师父、老师,叫做供养恩田。恩田就是报恩的 福田。第三福田是供养贫困、贫苦、生病的人、残疾的人, 是属于悲田。悲田是什么?就是慈悲心供养。所以有三福...

佛弟子供养师父与供养三宝有何区别?
答:1. 佛弟子应当供养出家师父,因为他们是僧宝,是佛教三宝之一。2. 出家师父肩负着代佛说法、传承佛法的重要职责,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尊贵。3. 供养出家师父实际上就是在供养三宝,因为他们可以代表佛、法、僧三宝。4. 因此,在供养出家师父和供养三宝之间并不存在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供养三宝和供养僧人和供灯一样吗
答:供养三宝和供养僧人和供灯一样。1、佛弟子供养出家师父,因为出家师父是僧宝,是三宝之一,有代佛说法,2、邵隆佛种的义务和职责,可以代表佛法僧,三宝,供养出家师父与供养三宝没有区别,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