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作者&投稿:夹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术的影响

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而许多在传统中国不被重视甚至不存在的学科也在此影响下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思想文化的影响

西学东渐所造成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变化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影响,诸如“重义理轻艺事”、“明其理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逐渐解体,与之相联系的士农工商思想也缩小了原有阵地。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风气则日益加浓。

“西学东渐”对中国人的妇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导致了中国近代妇女立世观念的转变。

政治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包括戊戌维新的发起、晚清新政的推展、立宪运动的尝试、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初议会制的推行、五四运动、联省自治运动、北伐统一,一直到后来的共产革命等,都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

社会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转型有一定影响。

西学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早期并不如西方的军事政治力量的侵略和资本主义式商品经济的传入来得直接,但随著晚清西方思想的力量渐增,仍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社会方面其中最大的影响,便是由于晚清西学的优势逐渐超越中学,使得清政府必须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度,这使得传统四民社会中最顶层的士阶层,失去了其学而优则仕的管道。

其所掌握的传统知识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而同时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

此外,西方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的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

经济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与社会的影响类似,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是逐渐发生的。包括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成形。而新的科学、管理、金融等技术的传入及应用,更是逐渐整个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物。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广播、等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等都逐渐被废除。

扩展资料: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这段时期,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

西方的数学、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学东渐



~

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影响,诸如“重义理轻艺事”、“明其理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逐渐解体,与之相联系的士农工商思想也缩小了原有阵地。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风气则日益加浓。“西学东渐”对中国人的妇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导致了中国...

早期西学东渐有哪些表现?
答:⑥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

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其三,影响的深刻和久远。全方位的文化输入,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展开的。可以说,西学东渐,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活动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4、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顶礼膜拜,甚至要完全废除中华文明。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一、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世界历史发展到近代,西学与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势差,表现为:中学仍植基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西学已植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中学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西学已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阶段;中学仍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西学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中学的...

概要说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 ...
答: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西学东渐的阶段性特点就是从器物层面逐渐到政治制度、思想方面的层面。鸦片战争前后,魏源、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武器方面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先后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从整个军事层面学习西方。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从政治层面提出...

分析晚清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兼容并包,有积蓄之势;四是文化吸收,优化组合,有综合之势;五是文化碰撞,相得益彰,有重构之势;六是文化交流,选择时机,有效率之势.这些特征不仅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在世界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的历史中也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所以也可称之为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的规律.

概括晚清西学东渐不断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答:明末清初时期 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西学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术方面 西学东渐 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学术本身的影响冲击亦不大。此外,当时最常见的一...

晚清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西学东渐的表现是什么?
答:1、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知识,...

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2、两次转型: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3、西学东渐的方式:传教授徒,翻译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