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句的译文是什么?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指的是教育学的什么原理

作者&投稿:阳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译文: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扩展资料:

《学记》肯定了兴学立教的重要性。《学记》揭示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只有通过这一实践过程,才能从知不足去自反和自强,从而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学记》以托古改制的方法,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制;同时又提出了严密的视导、考核制度,以及教育分段、修业年限和管理措施。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虽存在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它的一些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句的译文是: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
这句话可以用以劝勉像学生好好学习,就如至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该抓紧现有的时间和机会好好努力。
“当其可谓之时”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时、孙、摩,四种基本的教育方法.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句的译文是: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

时过然后学 则虽勤苦而难成 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什么性~

说明了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这句话出自《礼记. 学记》。时: 时机,时间;意思是说,学习的时机错过了再去学习,即使是非常勤奋苦学,也难有大的成就。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具有不均衡性,其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过了关键期,即使勤奋下苦功,效果也不会好。

拓展资料《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汉代的郑玄对《礼记·学记》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这句话的原文为“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解释: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百度百科礼记·学记

  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这一论断说明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原理。
  此语出自《学记》,原文是:“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具有不均衡性,其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过了关键期,即使勤奋下苦功,效果也不会好。

《礼记•学记》漫谈9
答: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xùn驯),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

《学记》里面"当其可"是什么意思
答:《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 当其可就是等到他正是时候的时候 ...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答案】:《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

当其可之谓时是什么意思
答:当其可之谓时是什么意思 当其可之谓时的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如果失之过早,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出自《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

当其可谓之时 的意思
答:“当其可谓之时”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举例: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

"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
答: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这是比较罗嗦的注解,视需要缩减吧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原则: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

简述《学记》中教之兴与废的原因
答:简述《学记》中教之兴与废的原因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豫”“时”“孙”“摩”这是教育成功“四法”。学生(不良)欲望未生之前,刚有苗头,就要预先禁止,称“豫”,预防永远胜于发生后的治理。这点是从教师角度讲的。教师...

《学记》中论述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含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的意思。(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记》中表述为“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节”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记》有感二十三
答:“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是《学记》中的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长善求失的是四种教育原则,这些教育原则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的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汲取前人智慧,让祖国的花朵绽放的更美丽,让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