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的论文

作者&投稿:康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的论文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知识理论及技能学习的基础课程,是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学习者传授共识性的音乐基础知识。近几年对于基本乐理课程的相关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基本乐理知识中某个知识点的论述。如《关于旋律的调性分析——<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法研究之一》①、《调、调式和调性概念辨析》②。一方面是对基本乐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关注,这些关注基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这些多元的乐理知识理解和分享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如《论音体系与各民族的音阶——兼论世界民族音乐在乐理教学中的定位》③、《认同缺失——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乐理教学》④等。同时,还有一部分文章是关于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如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的整合(如《关于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合并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授课的探讨》⑤)、乐理与音乐欣赏的整合以及乐理与音乐史论的整合等。纵观这些方面的研究,更多地针对我国传统乐理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强调乐理知识在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文化分析及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性

  基本乐理知识作为学习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其系统性的规律皆源于对音乐艺术表现规律的把握。音乐理论来源于音乐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则是乐理知识实践性的最直接体现。所以乐理知识的实践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些知识的来源。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联系起来。如,对于节奏节拍的理解,2/4拍不是数学意义的四分之二,而是音乐旋律进行中的强弱规律,它包含音的长短和强弱两方面的意义。因此,理解节奏节拍应把其融入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体会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所产生的'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再如对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的把握,更多地应该与人的听觉联系起来,比较不同音程的协和度,与具体的音响效果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乐理知识学习的最后过程总是要回归到音乐实践中的。只有把乐理知识融入之后的音乐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乐理知识学习的意义,才能让学到的音乐知识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及音乐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对于音的四种基本性质(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及高低)的理解,似乎很好理解。在教学中,用不同的强弱关系、不同的乐器演奏来体会同样的旋律,那么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深刻。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中二度加小三度的旋律进行这一音程进行特征的理解,可以拿一个典型的中国作品做例子,分析它的旋律进行,将这一规律性的知识点与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理论知识将变得生动而具体。

   二、指导音乐实践是乐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

  很多学生不重视乐理知识的学习,就在于对乐理知识的实践性认识不足。指导音乐实践活动是乐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认识、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等几类活动。而对于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多数音乐学习者来说,音乐实践的学习包括声乐、器乐技能的学习,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各种风格体裁音乐作品的创作等。而乐理知识的基础性也恰恰表现在对这些音乐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中。

  1.指导音乐认识实践活动的学习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理中的基础知识会对这些音乐的风格把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兰花花》是我国陕北地区非常流行的一首民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那么,是什么让它具有了陕北地区粗犷、凄凉、奔放的特色的呢?分析一下它的乐谱,你会发现,在作品的第一句就有一个明显的四度音程的跳进,再加上这个旋律的整体下行,使得这首民歌具有了丰富的陕北特色。把四度音程放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分析,才能让我们更加感性地意识到音程对于音乐旋律风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认知过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而这个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乐理知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理知识的掌握,为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及欣赏音乐作品提供了前提。

  2.指导音乐表演技能及音乐表演中艺术处理的学习

  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是音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同一首音乐作品因为艺术处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为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艺术处理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而这一创作意图的体现往往是根据乐谱体现出来。对于乐谱的分析,包括对于作品中一些音乐记号的处理、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力度及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分析等。分析的深度如何,取决于表演者对于音乐知识的把握。学习乐理知识,也更多地为表演技能的提高服务。例如对于钢琴伴奏的要求,在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和声基础,能设计一定的节奏型进行音乐陈述。在这个综合能力当中,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指导音乐创作实践活动的学习

  音乐创作一般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握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作者能够利用深厚的理论基础,展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其中的理论基础包括音乐知识的熟练掌握、各种音乐风格展现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手段。同样是五声调式,中国的五声调式就不同于日本的五声调式,如中国的角调式和日本的都节调式,每个音在这两种不同的调式中具有不同的调式意义。那么,创作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和日本音乐,在处理调式中的每个音、旋律进行中音和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时是有很大差别的。而对这些差别的把握离不开乐理知识中对调式调性的掌握。因此,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也要以熟练掌握乐理知识为前提。

   三、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以上对乐理知识实践性的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体现这一实践性,如图所示:

  1.通过已有的音乐积累理解乐理知识,把乐理知识作为音乐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在进入乐理课堂之前,不管有没有学过乐理知识,他们总是有着一定的音乐积累的。以这些音乐积累为学习乐理知识的基础,通过体验这些音乐的旋律,总结这些音乐中可发现的规律,归结为一定的“基础理论”,然后把这些知识提炼为乐理中的知识。音值组合法一直是乐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知识的学习是在认识音符、节奏节拍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析大量的、书写正规的、短小的乐谱。总结出这些乐谱书写的规律。这些规律即是音值组合的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体现了学习音值组合法的目的,学习音值组合法的目的就是书写更加简洁易识的乐谱。其次,养成了学生读谱时认真观察乐谱的习惯。在分析乐谱中音符的组合时,其实也是在认识音乐节奏的强弱和音符时值的长短。

  2.教学中把理论学习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在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实践活动处处都应有所体现。乐理知识可以和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用音乐实践来鉴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如解释在解释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色彩不同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调式的音乐作品来欣赏,通过音乐来感受大调式的明亮和小调式的暗淡柔和。而这种通过音乐体验到的音乐色彩感,要比讲解形象生动得多,也能给学生留下更加直接的印象。转调是比较难理解的知识,一般学校的音乐院系也不把它作为重点来讲。但是转调在听觉上却是非常明显。在很多歌曲的创作中转调极其常用。所以,对于转调知识的理解,除了理论知识上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能判断出在什么地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了转调。而这种转调的感性体验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有趣的听觉游戏。

   注释:

  ①王岚,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 3

  ②李金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1

  ③童忠良,黄钟,2007.1

  ④仲崇连,艺术百家,2008.1

  ⑤吕湘,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报,2004.3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乐理教材编排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探微[j]. 广东 技术师范学院学.2008.8.

  [2]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3]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 课程建设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

  [4]李晓晔.对乐理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的一些思考 [j].音乐 生活. 2010.6.

;

~

基本乐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性的体现的论文
答: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性 基本乐理知识作为学习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其系统性的规律皆源于对音乐艺术表现规律的把握。音乐理论来源于音乐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则是乐理知识实践性的最直接体现。所以乐理知识的实践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些知识的来源。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

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什么的教学原则
答:在音乐教学中坚持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主要应用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欣赏法、讲述讲解法、问答法和复习法。主要的教学原则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循序渐进,巩固性,量力性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

最全的基本乐理基础知识!
答: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这些音是我们听觉所不易听出来的。三、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

乐理与视唱练耳第一册编辑推荐与评论
答: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第一册,以其基础的视唱练耳技能为核心,注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书中将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使之更具直观性和音响效果,通过实践性的环节如弹奏、歌唱、阅读、聆听和写作,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类别、特性和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表达。这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全面的音乐基...

乐理知识重要性浅谈
答:2.3 乐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相关的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的容易程度 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技能学习的基础或者前提,音乐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音乐在实践生活以及工作中提取的主要内容,同时音乐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很好的运用在实践生活以及工作中,这样直接体现出音乐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的特点。随着...

说说你学了乐理课后的学习感受?
答:这里就有和弦走向、调弦法,节奏型,和弦经过音的使用,音色、力度、速度的安排,前奏、间奏、尾奏的设计,拍弦、闷音、敲扳等技巧的运用等等,总的感觉你既是一个指挥,又是一个身兼数职的演奏(唱)者,真的很有挑战性。而这些过程的实现都需要乐理的支持,基本上还就是那句老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乐理基础知识
答: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 5、三和弦: 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和弦”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和弦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

基本乐理在音乐中如何教学
答: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公式,是可以比较完整地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本乐理虽是一门理论课,但在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因此,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无论是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还是调式音阶、转调等等,都必须加强实践。这样,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并能熟练地...

当代中国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文化与教学思想内容简介
答: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对于音乐表演、审美体验以及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被视为音乐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自近代西洋乐理传入中国以来,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体系经历了持续的吸收与融合过程,高校的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