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芮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在一首七言律诗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是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要求是对平仄声字要灵活运用,以达到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

扩展资料: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

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的大忌。

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古人作品中偶尔能见到不论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三五不论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出处
答:出自这里:http://post.baidu.com/f?kz=122325796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w=%B4%CA%C7%FA%CA%AB%B8%B3%C1%AA%D1%A7%C9%E7

试析,诗词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诗词格律
答:词中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具体平仄要求需要查询《词谱》律诗的格律如下:律诗的格律讲起来太复杂了.有意者可购余浩然著《格律诗词写作》学习一下,王力的《格律诗词》听说也不错.简单说一下吧,关于平仄、韵,请参阅本人前几篇博文或别的资料.七言律诗:1.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相对于律诗的平仄,据说代代相传有这么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指所谓的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那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而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这个口诀是非常有用的,因其非常简单又容易让人明白。可它在分析问题是属于是不完整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答: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举例诗句
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举例诗句如下: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王之涣《...

对联平仄要求
答:呃~~信息量比较大,而网络上关于对联格律也是吵的沸沸扬扬,各家不一,我这里笼统说下: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 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三五处的字平仄可以不论,当然,如果...

古诗词:一……,三……不重样
答:1、简述: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是诗歌平仄。2、拓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

苏轼(下):天真烂漫是吾师
答:……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

古代诗词问题
答: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

五律诗与五绝诗有什么不同?
答:1、五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2、五绝诗,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三、格律的要求不同。1、五律诗,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2、五绝诗,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