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平仄,是不是也1,3,5不论呢? 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是不是只要不犯孤平就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

作者&投稿:度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是人们对前人作品现象的一种归纳,但并不是做诗的法则。千万不可用它当教条!有行家认为,读诗多以两字为节奏,节奏上要分明,所以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在近体诗的格律中,有些地方的的平仄可以变通,格律中标明“通”或“中”,也有标明“平可仄”或“仄可平”的。开始学诗时,应该按照格律去做,否则会出现错误。如:"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个字如果用仄,就会出现孤平。

写律诗是不是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原则~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仄仄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差不多,还有要避免,三平调和三仄尾,尤其三平调,比如仄仄仄平平,不能“仄仄平平平”这样不是孤平,但也不可以,这时候第三个字“仄”就得论。还有提示你一下某些拗救之后的句子可能二四六不那么分明但也算对,比如 本来应该是 平平平仄仄,写成了 平平仄平仄,也是对的,第三个字应平而仄,这是第四个字改成平声来救,也算合律,但是这时,二四六就不分明,但根本原因是第三个字没论在先。

诗词平仄规律
答:平仄知识我们这里不详解了,大家大概知道汉字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即可。唐诗肯定是以当时的古韵为主,四声中“平”为平,“上去入”为仄,我们可以根据南宋末的平水韵大致分析。具体的知识和原因另外有文章细说,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我们用俗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更容易解释。格律诗...

请高手赐教:用作诗中的“一三五不论”或者拗救等方法对《山居秋暝》的...
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这两句第一字不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前句第一字不论,后句第三字不论)此诗是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格,无拗救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
答:呃~~信息量比较大,而网络上关于对联格律也是吵的沸沸扬扬,各家不一,我这里笼统说下: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 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三五处的字平仄可以不论,当然,如果...

诗词里面,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二四六是指第二句四句六句,还是每句...
答: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在格律诗中的平仄对应位置上的用字方法。也就是说每一句诗中的平仄位置(以七绝为例),在一、三、五3个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发音绝对是固定的,当然第七个字是句尾要用来合韵,平仄是固定的,肯定不能变化。

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答: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

对联的平仄规律是什么呢?
答: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规则: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

我想知道诗词中的“平仄”规则,现代的老师都不讲,谁能简单给我描述一...
答: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诗歌的每两句称为一联,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出句和对句相应的字要平仄相反,称为对。但是相对来说,严格的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2.粘:上一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相同,称为粘。这...

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答: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规则: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

若是遇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型,135不论,岂不是犯孤平?
答:1、仅出现于上述类型的平韵脚句中;2、依格律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的句型,如“仄仄仄平平”,不算犯孤平。注:唐诗并不忌讳今人要求避讳的“两仄夹一平”的孤平。如果把两仄夹一平作为孤平,就严格多了。避免了两仄夹一平,当然也就避免了孤平。但在唐律诗中,由于一三五可以不论,“两仄夹一平...

平仄 格律问题 老师们来帮忙!
答:平大概是现在我们拼音中的第一第二声,仄是第三第四声。但古代的平仄和现代的有点不同,所以要查查古汉语词典。现在告诉你用通俗的方法论平仄:首先记住,1,3,5,不论,2,4,6,必压。按照以下格律就没错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平 仄 平 仄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