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词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投稿:贠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词中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具体平仄要求需要查询《词谱》律诗的格律如下:
  律诗的格律讲起来太复杂了。有意者可购余浩然著《格律诗词写作》学习一下,王力的《格律诗词》听说也不错。简单说一下吧,关于平仄、韵,请参阅本人前几篇博文或别的资料。

  七言律诗:

  1.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不论:“一、三、五不论”就是指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都无所谓,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全对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固然可以不论,但第三个字不论的时候要注意避“孤平”;第五个字不论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三连平”或者“三连仄”。

  3.粘:次联第一句的第二个字要和上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4.对仗:除首联和尾联,基本要求每联对仗。

  5.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韵时不对仗,不押时对仗。不能平仄通押。长律有中途换韵情况。

  6.拗救:出现拗句时一般要“救”,但多数拗句也有单独使用的情况。不详述。

  7.对:平仄要求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五言律诗:

  1.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2.不论:“一、三不论”就是指每句的第一、三个字平仄都无所谓,但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是不全对的。第一个字不论的时候要注意避“孤平”;第三个字不论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三连平”或者“三连仄”。

  3.粘:同七言律。

  4.对仗:同七言律。

  5.押韵:同七言律。

  6.拗救:同七言律。

  7.对:同七言律。

错的你也信?
真空和尚文字中,所说的“135不论”,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第1、3、5等奇数句,是不需要压韵的,也就是,不需要按韵部论。“246分明”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第2、4、6等偶数句,必须压韵,必须按韵部论
《四库全书》也是将它划分进”韵“这一栏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写律诗是不是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原则~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仄仄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是关于律诗的平仄的一个口诀,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扩展资料:

格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种不完全准确的记忆方法,因为格律诗比较严格,所以用这个口诀来写诗是万万不可的。
不过用来对对子,还是可以的,有些对联没有格律诗这么严格。 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的五言和七言联也是按照格律诗严格来做的。比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对联基本如此,下面这几幅对联中的五言七言就是格律诗的句式: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金圣叹)直上青天揽明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请帮忙分析两句诗在平仄方面的特点。
答:而楼主问的这句诗正是这种特种拗的标准模板:本来这两句诗的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是应用了特种拗之后,上联后五字五连仄,而下联相应的将后四字调整为"平仄仄平",这样就完成了这次特种拗救.而将这种本来常用在首句的拗用在了尾句,可以说是罕见特色之一。参考资料:自己 ...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词的平仄,指出其中的入声字和拗救现象: 过故人庄...
答:第一句中的鸡按照格律应当仄,这种情况下句第三个字还个仄声至相救。同理,场圃的场应该仄声,下句第三个位置用仄声话来救。即大拗必救的原理。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的菊本身就是入声字,符合格律。

与诸子登砚山的平仄分析
答:回答:这首律诗不是正格律诗,首联变格了,第1句是三仄尾,第2句本来是孤平句,但脚句用pzp变格句拗救过来了。其他句都是正格。在唐诗绝律中犯三仄和孤平的很少,此是一种特例。在变格中三仄与孤平是允许的,但不提倡用,尤其唐以后的诗词中很少见了,如今写诗就更用不得了。 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

理解诗词的格律:七言律诗平仄脚的例子(平水韵)| 寒原
答:平仄脚的奥秘 七言律诗中的平起仄收,指的是首句不押韵,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结束。换句话说,首句第二字如果是平声,但不构成韵脚。比如刘禹锡的这首诗,首句“巴山楚水”以去声“地”字收尾,这就是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平仄脚形式。格律典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韵脚解析 在《酬乐...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答: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 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

分析杜甫《九日》的平仄
答:《九日》【作者】杜甫 【朝代】唐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的解释
答: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文心雕龙o声律》篇就谈到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但是,平仄的交...

律诗怎么分析平仄?
答: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可平可仄。第二个第四个第六个字必须是仄 声。 “二十三年弃置身 ”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就这一句说是 仄起平收式 如果以这句按规则繁衍就又会写出一首七言或无言的律诗格式来了。2 尾部不能出现三平调,即“平平平” 。3 ...

分析下面的唐诗的格律,指出各字的平仄,标出押韵字,说明拗救和仄平水...
答: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 尾联拗。尾联正格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字为“人”、“贫”、“邻”、“亲”、“身”...

怎样分析诗的平仄?(音韵学)
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律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