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的翻译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陈亢问于伯...

作者&投稿:包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字子禽,是孔子弟子。伯鱼,名鲤,孔子之子。 马融注:「以为伯鱼、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 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或有特别的道理教给伯鱼。所以问:「子亦有异闻乎。」子,称呼伯鱼。 伯鱼回答说:「未听过特别的道理。」但父子在家中当有说话的时候。因此,伯鱼将他在家中两次所闻告诉陈亢。 「尝独立。」孔子曾有一次独自站立在堂。 「鲤趋而过庭。」刘氏正义说:「称鲤者,将述对父之语,若当父前,子自称名也。」其实对友表示礼敬,也可以称自己之名。趋是快走,见长辈,不可慢行。伯鱼看见孔子站在那里,便快步走过庭中。 「曰,学诗乎。」孔子问鲤。 「对曰,未也。」鲤回答。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的话,省一「曰」字。孔子告诉伯鱼,不学诗,便不知言语之道,无法与人说话。皇疏:「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人若不学诗,则无以与人言语也。」 「鲤退而学诗。」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诗。 「他日又独立。」又有一次,孔子一个人立在那里。 「鲤趋而过庭。」伯鱼快步过庭时。 「曰,学礼乎。」孔子问鲤。 「对曰,未也。」伯鱼回答,未学礼。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告诉伯鱼,不学礼,不知如何立身。孔子教育,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学礼,求学、办事,都不成功,学礼非常重要。 「鲤退而学礼。」伯鱼说,我听了,退下来就学礼。 「闻斯二者。」照映前问:「子亦有异闻乎。」伯鱼结束回答说,我只单独的听过学诗学礼这两件事。 「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后,为何而喜。喜的是:「问一得三。」本问「子亦有异闻乎」一件事,结果得闻三件事:「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知学诗与学礼的重要,又闻知君子教儿子与教学生无厚此薄彼之异。「君子」,指「孔子」。「远其子」,指在教学上没有独厚其子的意思。 述而篇里,孔子曾说:「吾无隐乎尔。」圣人之学并无不传之秘,如果必求圣人的秘传,那就是学诗学礼。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什么意思?~

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听过特别的教诲吗?”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说:‘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言谈应对。’我退下来就学《诗》。另一天又看到父亲独自站着,我快步地走过庭院,父亲说:‘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本。’我就退下学习礼。听到过这两件(特别的事)。”陈亢退下来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件事,得知了诗,得知了礼,有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小题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师教与礼教。小题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略

陈亢为什么会问伯鱼:“子亦有异闻乎
答: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样教他的?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郑人惜鱼文言文翻译
答:1. 《陈亢问伯鱼》翻译与原文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问君子之远其子也的现代文意思!
答:问了孔鲤一个问题,我却明白了三个道理:知道了学诗可以顺言,知道了学礼可以顺行,知道了智者公平,不独亲其子。”原文:16·13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2)。’鲤退而学诗。他...

趋而过庭 故事
答:【原文】:《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庭而过,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

’不学礼,无以立‘是哪个古人说的?
答:孔子说的。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 立,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季氏 讲述 道理
答:所问当为《论语·季氏》第13则里面的:"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郑氏教子文言文答案
答: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5. 文言文《教子》的练习 教子【原文】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

不学礼,无以立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出处:《论语·季氏》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过庭之训的意思
答:释义:指父亲的教诲。一、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季氏》二、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孔鲤过庭是什么意思 孔鲤过庭翻译
答:孔鲤过庭,指子妇或学生受教,亦指对尊长敬哺之礼。意思是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训。孔鲤过庭原文出处:《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孔子的儿子,名孔鲤)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