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哪位名人的

作者&投稿:甄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孔子。

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出处:《论语·季氏篇》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

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扩展资料:

启示: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

孔融让梨”——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
答:“不学礼,无以立”出自()。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正确答案:A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哪位名人的
答:出自:孔子。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出处:《论语·季氏篇》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不学礼,无以立。" 是谁说的?
答:孔子,出自《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谁提出的
答: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意思是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不学礼就无法在家庭、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无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知礼守礼是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请问,“不学礼,无以立”是我国...
答: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出自?
答: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谁提出的?
答: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古代哪一位名人
答:“不学礼,无以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原文: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译文: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是谁说的
答: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前一半是孔子的,后一半是荀子的

不学礼无以立是谁提出的
答:不学礼无以立是孔子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