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者&投稿:童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对于计算机很好奇,不知道怎么对待这个“新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就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首先我让学生提前5分钟排队,然后按小组进入教室,因为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待机时间,学生按铃声进入教室会耽误上课时间,如果提前几分钟进入,可以使授课和练习时间充足。其次,培养学生坐姿,让每个学生知道离电脑的距离,怎样的坐姿是对自己身体和视力有好处,进入计算机教室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在下课后,应该关好计算机,盖好显示器,摆好椅子。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下次上课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样节省了老师重复维持秩序的时间,对于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培养。只有在学习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课堂学习的常规习惯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动手最多的课程,怎样让学生能听进老师的讲解后在操作呢?这就需要教学技巧:
1、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听,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听清楚,听明白,而且还要会对教师、同学的观点进行比较、鉴别、评判和再认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往往在老师还没有讲清楚的时候就动手操作,结果是只听了前面,后面不知道怎样操作,要老师帮助解。或者是就想动手操作,根本不听老师在说什么。因此要让学生会听,首先要让学生要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自己的上课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驾驭教材和课堂。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既有趣生动又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重激励手段的应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有意注意。因为,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可亲的微笑,一种赞赏的眼神都能给予学生一种力量,一种激励的力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积极创设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在让学生倾听完同学或教师的说话内容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一说同学、老师的说话内容。具体如下:
(1)教师应关爱出错的学生,给学生一个再次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下我跟学生聊天时,问学生:为什么不爱回答问题呢?学生说:怕说错了。我继续问他们:那你没有说,怎么知道自己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呢?学生们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其实,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教师不能以一个“错”字赌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更不应该急于求成,轻易地判断对与错,而是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给他再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说出错误原因,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差别但是敢于说出来也要是好样的,这样学生才敢说,才可以说对。
(2)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学生之间有交流才有进步,才可以互相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更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避免了老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其实,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很多的同学在家里就已经学会了,到课堂中来,他们就可以帮助老师指导其他同学,通过交流,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3、培养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个引路人。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很多知识都是自己通过书本,和实践得到的。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而且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要靠教师长期的培养,仅仅依靠一节或者几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是不可能的,一旦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以后,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成人后,对获取知识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培养自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4、培养大胆探索的学习精神。信息技术课必须要学生有探索精神,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我放手大胆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解决遇到的困难,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老师预设好的困难,就非常高兴,举手说:老师我做好了,我做好了。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体会到了自己探索知识的无穷乐趣。
5、分组学习,严格管理。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和热情是非常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孩子贪玩的天性是难以改变的,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发生过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上课教师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一段时间很多的鼠标不能正常使用,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组学习管理的办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管理,上课前先由小组长检查每个电脑的配件,例如鼠标、键盘有没坏的等等,然后上完课后还要检查完毕才可以离开。这样不仅对计算机的硬件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好处,还培养了学生爱护学校财产的精神,并且有了规范的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得到了约束和培养。并且小组学习可以帮助那些操作比较差的同学,老师毕竟是一个人,要帮助的同学实在是太多了,不可能把每个同学都照顾到,有了小组学习,可以互相帮助,让学生体会的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有的时候,小组之间都会互相帮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互助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的责任,除此以外还应该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制度的落实上,要求人人平等,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加全体同学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画自己喜欢的画,多画多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对于计算机很好奇,不知道怎么对待这个“新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就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首先我让学生提前5分钟排队,然后按小组进入教室,因为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待机时间,学生按铃声进入教室会耽误上课时间,如果提前几分钟进入,可以使授课和练习时间充足。其次,培养学生坐姿,让每个学生知道离电脑的距离,怎样的坐姿是对自己身体和视力有好处,进入计算机教室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在下课后,应该关好计算机,盖好显示器,摆好椅子。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下次上课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样节省了老师重复维持秩序的时间,对于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培养。只有在学习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课堂学习的常规习惯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动手最多的课程,怎样让学生能听进老师的讲解后在操作呢?这就需要教学技巧:
1、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听,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听清楚,听明白,而且还要会对教师、同学的观点进行比较、鉴别、评判和再认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往往在老师还没有讲清楚的时候就动手操作,结果是只听了前面,后面不知道怎样操作,要老师帮助解。或者是就想动手操作,根本不听老师在说什么。因此要让学生会听,首先要让学生要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自己的上课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驾驭教材和课堂。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既有趣生动又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注重激励手段的应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有意注意。因为,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可亲的微笑,一种赞赏的眼神都能给予学生一种力量,一种激励的力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积极创设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在让学生倾听完同学或教师的说话内容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一说同学、老师的说话内容。具体如下:
(1)教师应关爱出错的学生,给学生一个再次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下我跟学生聊天时,问学生:为什么不爱回答问题呢?学生说:怕说错了。我继续问他们:那你没有说,怎么知道自己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呢?学生们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其实,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教师不能以一个“错”字赌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更不应该急于求成,轻易地判断对与错,而是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给他再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说出错误原因,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差别但是敢于说出来也要是好样的,这样学生才敢说,才可以说对。
(2)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学生之间有交流才有进步,才可以互相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更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避免了老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其实,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很多的同学在家里就已经学会了,到课堂中来,他们就可以帮助老师指导其他同学,通过交流,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3、培养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个引路人。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很多知识都是自己通过书本,和实践得到的。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而且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要靠教师长期的培养,仅仅依靠一节或者几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是不可能的,一旦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以后,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成人后,对获取知识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培养自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4、培养大胆探索的学习精神。信息技术课必须要学生有探索精神,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我放手大胆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解决遇到的困难,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老师预设好的困难,就非常高兴,举手说:老师我做好了,我做好了。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体会到了自己探索知识的无穷乐趣。
5、分组学习,严格管理。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和热情是非常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孩子贪玩的天性是难以改变的,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发生过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上课教师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一段时间很多的鼠标不能正常使用,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组学习管理的办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管理,上课前先由小组长检查每个电脑的配件,例如鼠标、键盘有没坏的等等,然后上完课后还要检查完毕才可以离开。这样不仅对计算机的硬件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好处,还培养了学生爱护学校财产的精神,并且有了规范

如何让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
答: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得到进步与提高。总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和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并把我们好的思路、想法贡献出来,供大家一同来学习和探讨,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使我们的...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勤学好问,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上网等。因此,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学《块操作》时,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在质上精讲。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为了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我采取了下面的措施,对学生的这种总是喜欢求助于别人的行为进行限制。要求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是遇到下面的一些情况则禁止求助于其他人,而其他人也不能主动去帮助他。总之, 信息技术课程为各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各科教学带来了新...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答:高中信息课程标准是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以下三点列为备课的重点。第一,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交流的能力;第二,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克服困难;第...

信息技术 课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俗语说得好:“青出于蓝胜于蓝”、“生不必不如师”,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让师生转换角色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一个好方法。5.合理设置评价,使评价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良好契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
答: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传统的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一.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答: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面对这场教育革命,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答: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的实践课为主,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我认为,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是无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将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一、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1. 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