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文言文整理

作者&投稿:狄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伤仲永》文言现象整理关于作者王安石的介绍,《伤仲永》文中的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4.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5.字词句: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B.词义:⑴.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⑵.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⑷.词语活用: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⑸.重点词语翻译: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不让方仲永学习.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我叫方仲永作诗.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我)从扬州回乡.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先天得到的.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2. 伤仲永 文言文总结

一词多义其其诗以养父母其文理皆可观者父利其然其受之天如此其贤也彼其受之天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以钱币求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受之天 于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伤仲永 父异焉(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得为众人而已耶?如有困难,教师点拨。

仲裁权归教师。(明确):(1)①属于 ②曾经 ③题上 ④完成 ⑤渐渐 ⑥有的(人) ⑦四处拜访 ⑧相当 ⑨完全 ⑩承受 ⑾胜过 ⑿能够(2) 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

之: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仲永的诗”⑤“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⑥结构助词“的”⑦调节音节,无意义。于:①引出对象②在③表示比较④介词,从。

(3)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利:认为……有利伤:为……哀伤异:对……感到惊异(诧异)(4)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3. 伤仲永 文言文总结

一词多义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可观者

父利其然

其受之天

如此其贤也

彼其受之天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钱币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

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

伤仲永 父异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得为众人而已耶?

如有困难,教师点拨。仲裁权归教师。

(明确):

(1)①属于 ②曾经 ③题上 ④完成 ⑤渐渐 ⑥有的(人) ⑦四处拜访 ⑧相当 ⑨完全 ⑩承受 ⑾胜过 ⑿能够

(2) 其: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之: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仲永的诗”⑤“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⑥结构助词“的”⑦调节音节,无意义。于:①引出对象②在③表示比较④介词,从。

(3)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伤:为……哀伤

异:对……感到惊异(诧异)

(4)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5. 古文《伤仲永》《周处》的字词整理

《伤仲永》

通假字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有用的。

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学 ②令(之)作诗 ③之(于)天也 ④(余)还自扬州

二、倒装句:

还自扬州 现代语序:自扬州还(状语后置)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于是)就近借来交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后署上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是同宗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来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7.泯然众人矣!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殆尽,已成为普通人。

泯然:消失的样子。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然:……的样子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通达聪慧)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很多。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9.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的名声相称了

《周处》

字词解释

1凶强侠气:凶暴强悍、任性使气 (好争斗)。

2为……所:被……认为。

3患:祸害。后文的是担心的意思。

4并:一起。

5暴犯:侵害。

6三横(hèng):三害。横:祸害。

7谓:把……称作,把……叫做。

8尤剧:更厉害。

9或:有人。

10说:劝说。

11或:有时。

12俱:跟随。

13具:全部,详细。

14改励:改过自勉。

15冀(ji):希望。

16二陆:指陆机与陆云。

17.更:轮番。

18.修改:修,提高修养;改,改正错误。

19.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0.蹉跎(cuō tuó):虚度光阴。

21.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2.皆:都

23.彰:显露

24.竟:最终

6. 初中25短文两篇,15孙权劝学,5伤仲永,文言整理

伤仲永

金溪民伤仲永,世代以宦官为业,有一天儿子想看看快播,哭着跟父亲要,父亲一看:'哎呀,上道了。‘马上从邻居借来电脑。借来之后,马上上去网站,打枪5个小时什么事情没有,网站的内容以和父母搞或和同族搞为主,并拿笔往写上了鸡鸡写上了名字。把精(防和谐)拿去给宦官欣赏,精的味道和颜色都要欣赏之处。同县的老娘们对此感到兴奋,都把他爹和他儿子叫她房里玩,有的人还拿钱跟他玩,父亲认为钱不少挣啊(自己还能玩会),每天拉着仲永去老娘们家逛。不给他使’伟哥'!

王子听到这事很久了,跟他老爹回家看看小孩(他也想试试),他上他舅舅家去了,看到那小孩跟人玩,才用了1个小时,不能和之前相比了。又过了七年,又会扬州了,还到舅舅家看看去,他说: *** 都变小了,经都出不来了。

老王头说了:仲永的 *** 头是老天给的。他的 *** 大小和耐力超过同龄人很多。最终 *** 变笑了,是因为伟哥没有达到要求。想他那样那么厉害的人,没有用伟哥都不行了。现在的人不用伟哥,难道只是 *** 头变小了为止了吗?(意思是:都没有了  ̄□ ̄||)

-某伟哥生产家。

纯属原创,抄袭死你吗了全家。

仅供参考,未满18岁不用看看(反正你都看到这了`(*∩_∩*)′)

7. 的归纳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 *** 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
答:1.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 伤仲永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

以伤仲永为题材写文言文
答: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伤仲永》明光 飘逸 一、原文、译文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求文言文《伤仲永》翻译!!
答:文言文《伤仲永》翻译如下: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从没见到过读书写字的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

伤仲永文言文一词多义
答:《伤仲永》文中的一词多义 一、“之” 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
答: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

文言文《伤仲永》的译文
答:42.文:文采 43.理:道理 44.皆:都 45.可:值得 46.观:观赏 49.者:……的地方(方面)40.邑人:同(乡)县的人 51.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52.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3.稍稍:渐渐 54.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55.其:...

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答:1、并且亲自在诗后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2、同乡的人对此感到惊奇 3、渐渐地用对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4、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5、(于是)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 6、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伤仲永
答:4. 罗伦与伤仲永文言文对比阅读 原文: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

文言文《伤仲永》中,“世隶耕”中的“隶”是什么意思?
答: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

伤仲永这篇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答:《伤仲永》朗读节奏: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