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比类文言文有哪些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经典点的)带翻译!

作者&投稿:盈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以及《论语选读》后面的孔子世家,都出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史记》共有“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世,列传七十”,其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人物传记部分,可以有选择性地看一些。

有对比手法的文言文有哪些~

有对比手法的文言文有哪些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明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使读者分辨好坏是非,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不难发现不少文学家别具匠心地运用对比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有利于深入浅出地对比说理,凸显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初中语文文言文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一、运用对比,说理透彻

先秦诸子散文中各种流派有不少是通过对比手法把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提出的,恰当地运用对比,使说理更加透彻。比如《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中反复对比论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最后得出故得“人和”者,战必胜矣的结论。又如:《墨子》的《公输》,文中巧妙地运用“荆之地方五千里”与“宋之地方五百里”,“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与“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与“宋无长木”等三组对比,使说理生动透彻,令人信服。

二、鲜明对比,形象凸显

不少历史著作运用鲜明生动的对比,彰显出人物的形象。如《曹刿论战》一文,叙述长勺之战过程中人物的言行也运用了此种手法。“公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冒进急躁的形象,“未可”“可矣”则足以体现曹刿从容不迫和胸有成竹,这一对比,体现了曹刿卓著的军事指挥官的形象。《愚公移山》一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愚公”的“愚”其实为长远眼光、大智若愚;“智叟”的“智”,其实为鼠目寸光、鄙陋短浅。作者这一有意的颠倒,既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又有讽刺的意味。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强烈对比中两人的形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三、强烈对比,主题突出

强烈的对比,能使人物形象鲜明、感受强烈。对比的运用,能深化文章的主题,强化文章的艺术效果。王安石的《伤仲永》:仲永幼时天资过人“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青年时平庸无奇。仲永变化前后强烈反差,他才能衰退,变成众人,这是“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必然结果。仲永“通悟”之人尚且变为庸人,那么本来是“众人”的,又没有“受于人”那就更加跳不出“众人”的范畴了。因此,作者认为后天的教育对成就人才极其重要,深化了主题

《王温舒传》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椎埋①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县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②。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③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温舒为人少文,居延惛惛④不辩,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素习关中俗,知豪恶吏,豪恶吏尽复为用,为方略。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⑤大豪。其治中尉如此。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徙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⑥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告温舒受员骑钱,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杀。

(节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椎埋:盗墓。②偿臧:偿还过去所得的赃物。臧,通“赃”。 ③黎:追捕。④惛惛:昏聩糊涂的样子。⑤焄:同“熏”,以火烟熏炙。此指胁迫。⑥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

附《王温舒传》翻译:

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盗墓等坏事。不久,当了县里的亭长,屡次被免职。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廷史。服事张汤,升为御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他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得力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从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皇上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太守。

王温舒以前居住在广平时,完全熟悉河内的豪强奸猾的人家,待他前往广平,九月份就上任了。他下令郡府准备私马五十匹,从河内到长安设置了驿站,部署手下的官吏就象在广平时所用的办法一样,逮捕郡中豪强奸猾之人,郡中豪强奸猾相连坐犯罪的有一千余家。上书请示皇上,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家中财产完全没收,偿还从前所得到的赃物。奏书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上的可以执行的答复。案子判决上报,竟至于流血十余里。河内人都奇怪王温舒的奏书,以为神速。十二月结束了,郡里没有人敢说话,也无人敢夜晚行走,郊野没有因盗贼引起狗叫的现象。那少数没抓到的罪犯,逃到附近的郡国去了,待到把他们追捕抓回来,正赶上春天了,王温舒跺脚叹道:“唉!如果冬季再延长一个月,我的事情就办完了。”他喜欢杀伐、施展威武及不爱民就是这个样子。天子听了,以为他有才能,升为中尉。

他为人缺少斯文,在朝廷办事,思想糊涂,不辨是非,到他当中尉以后,则心情开朗。他督捕盗贼,原来熟悉关中习俗,了解当地豪强和凶恶的官吏,所以豪强和凶恶官吏都愿意为他出力,为他出谋划策。王温舒为人谄媚,善于巴结有权势的人,若是没有权势的人,他对待他们就象对待奴仆一样。有权势的人家,虽然奸邪之事堆积如山,他也不去触犯。无权势的,就是高贵的皇亲,他也一定要欺侮。他玩弄法令条文巧言诋毁奸猾的平民,而威迫大的豪强。他当中尉时就这样处理政事。对于奸猾之民,必定穷究其罪,大多都被打得皮开肉绽,烂死狱中,判决有罪的,没有一个人走出狱中。他的得力部下都象戴着帽子的猛虎一样。于是在中尉管辖范围的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来,有权势的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治绩。他治理了几年,他的属官多因此而富有。

王温舒攻打东越回来后,议事不合天子的旨意,犯了小法被判罪免官。这时,天子正想修建通天台,还没人主持这事,王温舒请求考核中尉部下逃避兵役的人,查出几万人可去参加劳动。皇上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吏,处理政事同从前一样,奸邪之事稍被禁止。后来犯法丢掉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右辅,代理中尉的职务,处理政事同原来的做法一样。

一年多以后,正赶上征讨大宛的军队出发,朝廷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华成隐藏起来。待到有人告发王温舒接受在额骑兵的赃款和其他的坏事,罪行之重应当灭族,他就自杀了。



《王尊传》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剌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弟①擢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②。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日:“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③外,蛮夷归附其威信。迁东郡太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③,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④,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救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壮尊之勇节。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六》)

注:①高弟:政绩考核等第高。②委输:运送。③徼:边界。③瓠子金堤:瓠子,地名;金堤,堤坝名。④策祝:占卜祝祷。

附参考译文:

王尊字子赣,是涿州高阳人。少年时死了父亲,回到几个叔父那里,叔父让他在草泽中牧羊。王尊暗中学习求问,能读史书。十三岁时,他请求官府作了管监狱的小官吏。过了几年,在太守府任职,太守问他皇帝诏书要求做的事,王尊全都能回答。太守认为他与众不同,任命他补任书佐官,安排太守属下监管监狱事务。过了很久,王尊称病离开职位,侍奉郡文学官,并拜他为师,学习研究《尚书》《论语》,大略通晓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太守又征召并安排他在太守属下管理诉讼案子,做郡决曹史。过了几年,因皇帝命令地方官推荐人才,他被举荐为幽州刺史从事。接着太守察看王尊廉正,让他补任辽西盐长官。王尊多次上奏章提出对国家有利应办的事情,这些事情下传到丞相御史那里。初元年间,因敢于直言被举荐,提升为虢县县令,调任槐里地方官,兼任美阳县令政事。后来皇帝出行到雍州,经过虢县,王尊供应物品符合法制,并且办得好。王尊因政绩优等被提拔为安定太守。到任后,王尊发布教令,通告所属的县,威势震动郡内,盗贼不敢聚集而分散逃入旁边郡界之内,当地有势力的人大多受到严厉的惩处而服罪。王尊因此被诉告犯伤害罪免官。后来从家中起用王尊,他又作了护羌将军运转物资的军官,负责护送军粮运输。然而羌人反叛,断绝了运粮道路,几万兵包围了王尊。王尊带领一千多骑兵突围攻击羌人叛兵。他的功劳没有列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因擅自离开命令驻守的地区而犯罪,赶上大赦,免官回家乡。涿州太守徐明荐举王尊,说他不应长久在民间不任官职,皇帝让王尊做郿民县县令,提升益州刺史。在这之前,琅琊郡的王阳做益州刺史,巡行州内区域来到邛郏的九折阪,感叹说:“一个人接收了先人留给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多次登上这种危险的地方呢!”后来王阳因生病离开益州。等到王尊做益州刺史,来到这个陡山坡,问随行的官吏道:“这里不是王阳畏惧的道路吗?”官吏回答说:“是的。”王尊大声对他的驾车人说道:“赶马向前跑!王阳要做孝子,王尊要做忠臣。”王尊居住在州内区域两年,安抚前来依附的部族,巡行外部环境,各部族百姓因他有威望和信誉都来归附。他提升为东郡太守。过了很久,黄河水大涨,淹没了瓠子(地名)的金堤(堤坝名),老弱的百姓奔跑,恐怕大水决口造成灾害。王尊亲自率领官吏百姓,投沉白马,祭祀水神河伯。王尊亲自拿着玉圭玉璧,让巫师占卜祝祷,他请求用身体堵住金堤缺口,于是晚上住下,住在大堤上的临时房子里。官吏百姓成千上万人争着磕头求王尊离开危险之地,王尊终究不肯离开。等到大堤坝毁坏,官吏百姓争相奔逃,只有一个主簿在王尊旁边哭,王尊站着不动。后来洪水渐渐退去回落。官吏百姓赞美王尊,认为他勇敢有节操。

《卫绾传》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①,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②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③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④失侯。

(选自《史记 · 万石张叔列传》)

①戏车:指在车上表演与车有关的游戏,犹如今天杂技中的车技。②噍呵:申斥。噍,通“谯”。③栗卿:太子的舅父。④酎金:汉代宗庙祭祀时,诸侯助祭所献金。

附《卫绾传》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卫绾靠在车上表演杂技而做了侍卫皇帝的郎官,侍奉文帝,由于不断立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除了忠厚谨慎一无所长。景帝做太子时,他请皇帝身边的近臣饮宴,而卫绾借口生病不肯去。文帝临死时嘱咐景帝说:“卫绾是年高望重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等到文帝死去,景帝即位,景帝一年多没责斥过卫绾,卫绾只是一天比一天更谨慎地尽责。

景帝有一次驾临上林苑,命令中郎将卫绾和自己共乘一辆车,回来后问卫绾:“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卫绾说:“我从一个小小的车士幸运地因立功逐渐升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景帝又问:“我做太子时召请你参加宴饮,你不肯来,为什么呢?”回答说:“臣该死,那时实在生病了!”景帝赐给他一把剑。卫绾说:“先皇帝曾经赐给我总共六把剑,我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景帝说:“剑是人们所喜爱之物,往往用来送人或交换他物,难道你能保存到现在吗?”卫绾说:“全都还在。”皇帝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宝剑完好地在剑套中,不曾使用过。中郎将属下的郎官犯了错误,卫绾常常代他们受过,不和其他的人去争辩;有了功劳,常常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品行方正,对自己忠诚没有杂念,就任命他做了河间王刘德的太傅。吴楚七国之乱时,皇帝任命卫绾做了将军,率领河间王的军队攻打吴楚叛军有功,任命他做了中尉。过了三年,因为战功,在景帝前元六年受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景帝废黜栗太子刘荣,杀了太子的舅父等人。景帝认为卫绾是忠厚的人,不忍心让他治理这件大案,就赐他休假回家,而让郅都逮捕审理栗氏族人。处理完这件案子,景帝任命胶东王刘彻做了太子,征召卫绾做太子太傅。又过较长时候,升迁为御史大夫。过了五年,代替桃侯刘舍做了丞相,在朝廷上只奏报职份内的事情。然而从他最初做官起直到他位列丞相,终究没有什么可称道或指责之处。皇帝认为他敦厚,可以辅佐少主,对他很尊重宠爱,赏赐的东西很多。

卫绾做丞相三年,景帝死,武帝即位。建元年间,因景帝卧病时,各官署的许多囚犯多是无辜受冤屈的人,他身为丞相,未能尽职尽责,被免去丞相官职。后来卫绾去世,儿子卫信承袭了建陵侯的爵位。后来因为上酎金不合规定而失去爵位。

《魏豹传》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东方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侯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 · 魏豹彭越列传》)

附《魏豹传》译文: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章邯打败陈王不久,于是进兵临济攻击魏王。魏王于是派周市到齐国、楚国请求救兵。齐、楚派遣项它、田巴带领着军队跟随周市援救魏国。章邯竟然击败了援军,杀死了周市,包围了临济。魏咎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条件。谈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
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魏豹率领着精锐部队跟着项羽入关了。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
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就把整个国家归属汉王,于是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汉王虽然听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可是正在忧虑东边的楚国,来不及攻打他,就对郦生说:“你去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果能说服他,我就封你为万户侯。”郦生(就前去)游说魏豹。魏豹婉转地拒绝说:“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象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于是汉王派韩信去攻打魏豹,在河东俘虏了魏豹,让他坐着驿站的车子押送到荥阳,把魏豹原有的国土改制为郡。汉王命令魏豹驻守荥阳。当楚军围攻紧的时候,周苛就把魏豹杀了。

http://hi.baidu.com/%D6%D0%D1%A7%CE%C4%D1%D4%CE%C4%D1%A7%CF%B0%CD%F8/blog/category/%C8%CB%CE%EF%B4%BA%C7%EF
欢迎参考~有很多啊

北冥有鱼文言文对比
答:1. 北冥有鱼 文言文拼音 “北冥有鱼”出自文言文《逍遥游》,【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爱莲说对比文言文
答:作者有独到的体验,一般人所见不深,就详写;“可鼻”“可口”“可用”人所熟知,作者也无特别体验,便稍作介绍。 这样处理,。 4. 文言文 芙渠与爱莲说相比,不同之处和各自的独创之处在哪里 不同:爱莲说是,是一篇议论散文。 意在托物言志,文章通过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写及莲的外形描绘突出莲的生性高洁——不与...

桃花源记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答:1. 桃花源记和搜神记对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陋室铭对比文言文
答: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

写古人与今人对比的文言文
答:2. 古人墓志铭中,写比较好的有哪些 古文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详解②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

马说和获麟解做对比文言文答案
答:麒麟,是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获麟解》,是作者韩愈通过以麒麟自喻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篇文章。原文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

与朱元思书的课内外对比文言文
答: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2.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对比文言文题,在线等 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文言文对比译文
答:5. 陈涉世家译文,最好有古文来对比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

九年级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答:1.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有没有 最好一篇是课本里的一篇是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李广文言文运用对比
答:二是与程不识的对比。程不识与李广俱为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指责了朝廷赏罚不明,不讲部行伍阵,“省约文书事”,甚至“不击刁斗以自卫”。然而。通过对比,益发突现了李广临危不惧的英雄虎胆,刻薄寡恩,致使英雄抱恨,这样的细节 5. 文言文翻译关于李广·~~ 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