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估

作者&投稿:贰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8.4.1 评价方法

采用专家聚类法进行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首先,分析城市建设可能影响的地质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取指标性状数据;其次,采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分别对各评价点的单项因子进行量化、分级;最后,根据单项因子量化结果、权重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分区。

8.4.2 评价因子的确定与分级

在分析自然条件和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以确定评价因子及其分级赋值。选取的地质环境条件因子包括地貌、植被、海(咸)水入侵、崩塌滑坡、地下水资源、地质遗迹、污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这些因子都是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影响到的因子。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因素依据环胶州湾“概念规划”的分区和建设内容,并参考各区块地质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开发规划、未来开发强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赋值。各评价因子赋值标准如下:

1)地貌:残坡积平原赋值90;冲洪积平原赋值80;滨海平原赋值70;丘陵赋值60;中低山赋值50。

2)植被:植被分布区赋值90;非植被分布区赋值50。

3)海(咸)水入侵(mg/L):Cl浓度<200赋值90;Cl浓度200~250赋值80;Cl浓度250~300赋值70;Cl浓度>300赋值60。

4)崩塌滑坡:已发生或有潜在危险赋值90;无灾害赋值60。

5)地下水资源:

丰富赋值90;较丰富赋值80;较贫乏赋值70;贫乏赋值60;咸水区赋值50。

6)地质遗迹:有赋值90;无赋值50。

7)污废水污染:有赋值90;无赋值60。

8)固体废弃物污染:有赋值90;无赋值60。

9)人类开发建设活动:黄岛、洋河—少海区域赋值90;高新技术区、临空区赋值80;四方—城阳赋值70;老港—团岛赋值60;水源地区域赋值50。

其中,地质环境条件因子是按照城市开发建设对其影响的程度来赋值的;而人类开发活动一项则是依据环胶州湾“概念规划”的内容和目前各地域的发展程度,从对地质环境影响贡献的角度分区块进行描述赋值。黄岛、洋河—少海区域情况类似合并为一区,该区开发程度和发展水平略低,拟开发建设功能也类似,为现代工业制造业和都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区、临空区开发程度初具规模,发展水平适中,拟建设生态科技城和临空物流、商务区;四方—城阳为老城区,已较为发达,城市建设着重于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老港—团岛属较发达区域,依托海岸优势提升、更新港区功能,对地质环境不良影响小。

8.4.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采用傅勒三角形法(图8.11)进行统计,并计算出评价因子的权重。

图8.11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傅勒三角形

组织专家根据傅勒三角形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进行评判、统计和计算,确定最终各因子的权重(表8.16)。

表8.16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权重

8.4.4 评价计算结果与分区

将因子进行编程叠加计算,采用专家聚类法计算出各个评价点的总分值,根据分级标准(表8.17)进行分区,并在MAPGIS中自动成图(图8.12)。

表8.17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区域分级标准

通过预测评价结果发现,城市建设对区内地质环境影响不严重,没有影响特别严重的90分以上区域,仅有小块区域为80以上且最高分值点为84分,因此分为预测影响较重区、中等区、较轻区和轻微区。

对预测评价分区分布规律和特征简述如下:

(1)预测影响较重区

该区仅有薛家岛的辛岛附近小块区域。规划中的该区开发建设活动较强烈,区域地貌属低山丘陵区,且区内为密林分布区和崩塌地质灾害潜在分布区,因此受开发建设活动影响较重,林地易遭受破坏,易引起崩塌地质灾害。

(2)预测影响中等区

该区包括黄岛—薛家岛部分区域、营海附近区域、河套街办和上马街办部分区域、红岛街办部分区域、城阳—楼山大片区域以及市区零星分布区域。该区受不同开发强度和不同程度建设活动的影响,预测主要影响为植被破坏、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破坏、地下水资源超采、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引起的水体污染与土壤污染、不稳边坡崩塌与滑坡等。

(3)预测影响较轻区

该区主要包括龙泉河与岛耳河等河流入海口附近、胶州湾北岸大部分区域、城阳部分地区、胶州湾东海岸大部分区域以及其他零星分布区域。区内预测主要地质环境影响为较轻的植被和地质遗迹破坏、可能的轻微地下水资源超采、较轻的环境污染等。

(4)预测影响轻微区

图8.12 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

该区主要包括薛家岛和黄岛海岸区域、黄岛至红石崖大部分区域、大沽河和白沙河入海口等地。区内预测主要地质环境影响为较轻的植被和地质遗迹破坏、轻微地下水资源超采等。

8.4.5 地质灾害设防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设防分区,并识别主要的地质灾害因子,详见地质灾害设防分区图(图8.13)。按照与青岛市地质灾害设防分区一致性的原则,环胶州湾地区属于青岛市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次重点设防区,因此仅将环胶州湾地区分为重点设防区和一般设防区两种。重点设防区为易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一般设防区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小的区域。

图8.13 环胶州地区地质灾害设防分区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原理~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涉及的是一个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研究内容,因而主要的研究方法也会是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主要运用了在评价过程中对地质安全性研究中体现地壳稳定性和建筑物安全过程的协同论原理,体现在安全保障前提下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时运用层次性原理来体现问题研究的协同论;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对灾害发生运用突变性原理来体现风险发生时的协同论。同时,在相关评价研究中也会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经济学中数量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等。
一、人地协同理论
人地协同理论是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反馈与制约、利用与合作、发展与协调等系列关系及规律的科学。对人地协同理论的研究,首先应从人地关系入手,人地之间的客观关系是人对地有依赖性;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地域特性,制约着人类社会活动深度、广度和速度。在人地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地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地理环境为可被人类认识、利用、改变和保护的对象。人地关系是否协调或矛盾,决定于人、地两个方面。人地协同理论涉及众多的原理,最为主要的是层次等级性原理和突变性原理等[1,2]。
(一)层次等级性原理
层次等级性原理是把整个客观世界看做一个结构有序的、多层次等级结构的统一体。客观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正是通过层次性表现出来的。在一个系统中,无论结构还是功能都具有等级性,处于不同层次的等级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亦具有不同的功能[3]。
地质环境是城市环境系统的载体,城市建设用地评价是对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的资源配置过程。因此,层次系统论在地质环境、建设用地评价利用规划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层次系统论对建设用地利用规划中的地质环境分析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用地评价利用规划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建设用地评价中考虑的问题。
2)“地质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建设用地评价与规划的子系统,有必要把二者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加以研究。
3)城市建设用地评价利用与规划的地质环境分析是将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建筑用地利用影响的内在机理,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土地利用模式及地质环境适宜性等作为城市土地功能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是强调地质环境和规划功能的整合与统一。这正是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内涵,也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建设用地功能规划研究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4)建设用地的功能规划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将“城市建设用地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建设用地功能规划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突变性原理
“突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4,5]。突变论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是系统由一宏观的稳定态变为非稳定态,再向另一新的宏观稳定态转化的过程[6]。
地质环境系统由稳定态向另一新的稳定态转变的过程必然经历了一个失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种过程可以渐变的方式完成系统质的变化,也可以突变的方式发生质变。例如,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突发现象,对城市的破坏可能是毁灭性的,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同样,构造蠕变也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不过它是以渐变的形式进行的。又如岩土的侵蚀、泥石流、崩塌这些突发事件也可以渐进的水土流失方式进行。至于滑坡就有突变性和蠕动滑移的两种形式[7]。
地质环境系统的渐变和突变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种因素或状态的变化仍会对另一种因素或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地面塌陷可以沟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还可使水质发生改变。地表水的渗入可以减缓地下水的下降速度,并因地表水的掺和而使水质发生变化[8]。大量的研究表明,突变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前兆,这个累进性的酝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突变之前存在一个增长、加速渐变的进程,这一点对于灾害预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即有产生、发展和破坏过程。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许多国家选择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实质就是协调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地质环境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之达到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受到保护、经济稳步增长的效果。城市建设用地评价与规划利用是一个以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及自然过程为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虽然人的活动占着主导地位,但不能摆脱自然生态过程的制约。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9,10]:
1)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破坏地质环境的经济发展或者不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进步的环境发展并非是可持续的。因此,从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制约与影响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是必需的。
2)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可持续的,其主导思想是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地质资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地质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离开了地质资源与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原则开发利用自然地质资源。超越了地质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将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人类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而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城市土地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数量经济和模糊优化理论
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通过经济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是数量经济学的特征。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数学在所有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它以特有的经济数学模型方法专门研究经济数量关系,从而为其他经济学科的深化提供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另外有人认为,数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的计量学科,或是研究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11]。
数量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经济数学模型方法,包括经济系统分析、经济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最优规划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等。在研究和使用这些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时,应遵守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如量的分析要以质的分析为前提,生产技术联系要与社会经济联系相统一,对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评价等。
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在内容上有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例如,费用效益分析、最优规划分析等既是数量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又在技术经济计算中广泛采用。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研究的范围和侧重面不同,后者只研究生产力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前者还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后者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微观问题,前者是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宏观问题的研究[12]。
模糊理论是以模糊集合为基础,其基本精神是接受模糊性现象存在的事实,而以处理概念模糊不确定的事物为其研究目标,并积极地将其严密地量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不主张用繁杂的数学分析,即用模型来解决。最优化理论是指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有效地传递其基因,因而也是最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包括使它们活动时的时间分配和能量利用达到最佳[13~15]。其理论应用详见后面评价方法论述的相关章节。

廊坊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地质环境问题一直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将从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危害的综合影响的角度,在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廊坊市自1996~2003年的发展历程来回答这一问题。
一、数据准备和处理
根据1996~2003年廊坊市统计年鉴及有关资料,将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各要素的原始数据收集后整理如表4-2所示。
表4-2 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各要素的原始数据表


续表


续表


根据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将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各要素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得到1996~2003年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各指标归一化的数值见表4-3。
表4-3 归一化后的1996~2003年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各要素数据表


续表


续表


二、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鉴于各指标对上一层次指标的贡献值不同,在综合部分国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见表4-4。以下是我们利用AHP法构造判断矩阵求取各因子的权重。
表4-4 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数的计算
根据所得的各指数的贡献权重及归一化后的数据,利用综合加权的方法计算地震灾害危害指数(Dz)、地面沉降灾害危害指数(Dc)、城市水土污染危害指数(Dr)、城市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指数(Dy)、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指数(Fj)、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指数(Jh)、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指数(Dw)、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指数(F)及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GH)。其公式为:
(1)地震灾害危害指数(Dz):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z为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
n为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分别为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2)地面沉降灾害危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c为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
n为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分别为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3)城市水土污染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r为城市水土污染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
n为城市水土污染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为城市污染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4)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y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
n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5)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Fj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
n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Fji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6)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Jh为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水平指数
n为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Jhi为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7)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危害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w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危害水平指数
n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危害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分别为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DZ)、地面沉降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DC)及城市水土污染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DR)。
(8)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F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
n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Fi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9)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GH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
n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GHi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通过计算,1996~2003年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地震灾害危害指数(Dz)、地面沉降灾害危害指数(Dc)、城市水土污染危害指数(Dr)、城市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指数(Dy)、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指数(Fj)、城市救灾恢复能力指数(Jh)、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Dw)、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指数(F)及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GH)的数值见表4-5。
表4-5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各指数表


2.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
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Dw)是衡量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危害的状态,受指标体系各指标标准化的影响,其数值在0和1之间变化,若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系统中地震、地面沉降、城市污染的状态都比较高,对城市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其值就相对的高;反之,则相反。通过对该指数的考察,可以看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危害的总趋势和方向。
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指数(F)是衡量城市抵御地质环境问题的状态,受指标体系各指标标准化的影响,其数值在0和1之间变化,若城市防灾减灾系统中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城市救灾恢复能力的状态都比较高,对城市的维护作用比较大,那么其值就相对的高;反之则相反。通过对该指数的考察,可以看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危害的总的趋势和方向。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综合影响指数(DH)是衡量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在城市防灾减灾措施的作用下对城市的危害状态。其数值在0和1之间变化,若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较强,而城市防灾减灾系统中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城市救灾恢复能力的状态都比较弱,对城市的维护作用比较弱,那么其值就相对的高;反之则相反。通过对该指数的考察,可以看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危害的总的趋势和方向。
通过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1996~2003年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地质环境问题及城市防灾减灾等基础数据为基础,对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得出廊坊市1996~2003年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危害水平指数、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和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指数(表4-5)。可以看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GH)整体上从1996~2003年是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廊坊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灾害主要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城市地面建筑及城市生命线系统,将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1996年以来廊坊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地面建筑大量增加,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密度逐渐增大,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迅速增长,地震灾害发生的因素一直存在,断裂构造处于活动期,因此,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将给城市造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大。
廊坊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生,40~70年代为缓慢沉降发生期,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地面沉降的范围、速率逐年增大,1988年沉降中心的累计沉降量就已经达到548.23mm。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由于廊坊市没有地上水源,地下水超采已经成为定局,这必将加剧地面沉降,预计到2010年沉降中心的累计沉降量将达到848.51mm,2020年达到1107.61mm。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必将导致地面沉降灾害越来越严重,也必将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廊坊市城市污染(本课题主要讨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中,中等污染面积只有2.4%,轻污染面积占总面积的33.1%,未污染面积占64.5%,污染程度最大的是建成区西北部,其次是建成区的外围、郊区、万庄、杨税务等建成区中南部。对比1996年以来的污染评价结果,污染呈减轻趋势,未污染区面积在增加,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区域消失,说明近年来廊坊市在城市污染治理方面效果显著。但是,目前比较严重的污染区分布在建成区西北部的酒厂、淀粉厂排污及龙河,这一区域是城区上游取水点,对水源保护不利。另外,由于高氟地下水引发的氟中毒、氟斑牙等地方病,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控制率达90.55%。
根据廊坊市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专家意见和计算出的权重,在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影响中,以地震灾害和地面沉降灾害占的权重较大,而城市水土污染对城市的危害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廊坊市所面临的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城市的防灾减灾是针对城市所面临的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的特点,为了减少或避免城市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城市建设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廊坊市来说,在城市地质灾害预报、监测能力方面,已经基本具备了各种地质灾害预报、监测能力,城市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预计年底就可以开始投入运行;在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方面,虽然说城市的防灾减灾法规及规划比较完善,城市消防站的布局也基本合理,但城市建筑的实际防震、防火能力偏低,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还是比较低,对整体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很是不利;在城市的救灾恢复能力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和居民都具备了一定的防御、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道路面积比和电话普及率较高,只是拥有的医生数比较少,总体社会的救灾恢复能力较强。
总之,廊坊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地质灾害的袭击,但在很多方面亟待加强。比如:地面沉降的监测能力、建筑物防震、防火工程达标率亟待提高,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率也亟待提高,让广大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了解掌握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影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城市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必须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以确保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答:采用专家聚类法进行城市建设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首先,分析城市建设可能影响的地质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取指标性状数据;其次,采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分别对各评价点的单项因子进行量化、分级;最后,根据单项因子量化结果、权重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地质环境...

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估
答: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为例 式中:Dy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 n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指数的数目 Wi为各指数的权重 Di为地质灾害预测能力水平指数所包含的各指数 (5)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指数: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廊坊市城市规...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答:评价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气象的如气温、降雨量、蒸发量、气压带、气候分区、风力等;(2)水文的如地表水体面积、流域面积、地表径流量、水力特征、水位、水体污染情况如污染物质成分、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污染的发展趋势等;(3)地形如类型、地表高程、地面坡度、地形切割密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项目前期准备、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项目前期准备 这一阶段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起点,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项目前期准备通常包括收集项目的基础资料,如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

上海临港新城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对城市建设影响评价
答:关键词:地质环境特征;影响评价;临港新城 1 前言 临港新城三维地质调查是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示范调查项目。工作重点是工程地质结构调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水文地质调查,同时对临港新城区冲填土的地面沉降效应等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临港新城地处上海市东南部,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在充分调查了解这些地质环境要素的基础上,评价并预测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2.2 研究意义 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建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的意义表现在如下诸方面:(1)保护地质环境是青岛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自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布局...

建立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答:地质环境问题系统是对廊坊市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情况及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进行评价的综合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是对社会发展现状的评价;城市防灾减灾系统是对廊坊市为了抵御和减轻城市地质灾害可能对城市造成的各种损失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综合评价系统。对于廊坊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综合影响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后评价方法
答:在整个城市规划地质评估过程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如何将不同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整合。2)将城市某种功能用地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区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图进行比较,重点指出规划中该功能用地布局不合理的区域,深入分析规划区域内制约该功能用地建设的...

烟台市工程地质分区与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答:1.市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结合烟台市本身的特点,建立了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分为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和Ⅳ类区,因此,各评价因素取4级变化指标。 本次评价范围为烟台市区,以1∶5万工程地质图为底图,将评价区域划分为5939个500...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答:一、内容概述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周期为2003年至2011年12月,其目的是查明中国城市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全国城市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取得如下成果:(1)查明了全国306个主要城市的环境地质条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成因与分布规律,编制了反映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地质图件(地质图...